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将生态与建筑合称为“生态建筑”,即“绿色建筑”。在1992年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者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 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BREEAM)发布,1995年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又提出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5年后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桃战2000标准。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相继于1996年、1999年推出自己的标准,据悉,中国内地也将在2006年推出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将生态与建筑合称为“生态建筑”,即“绿色建筑”。在1992年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者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
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BREEAM)发布,1995年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又提出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5年后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桃战2000标准。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相继于1996年、1999年推出自己的标准,据悉,中国内地也将在2006年推出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BREEAM)
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是由英国建统研究组织(BRE)和一些私人部门的研究者最早1990年共同制定的。
BREEAM认为评估的内容包括建筑性能、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评价条目包括9大方面:管理——总体的政策和规程;健康和舒适——室内和室外环境;能源——能耗和CO2排放;运输—有关场地规划和运输时CO2的排放;水—消耗和渗漏问题;原材料—原料选择及对环境的作用;土地使用—绿地和褐地使用;地区生态—场地的生态价值;污染—(除CO2外的)空气和水污染。每一条目下分若干子条目,各对应不同的得分点。
绿色建筑桃战2000(GBC2000)
绿色建筑挑战(GreenBuildingChallenge)是由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发起并领导。至2000年10月有19个国家参与制定一种评价方法,用以评价建筑的环境性能。
GBC2000评估范围包括新建和改建翻新建筑,评估手册共有4卷,包括总论,办公建筑,学校建筑,集合住宅。评价标准分8个部分,分别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建筑的自然资源消耗问题;建筑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压力;室内的空气质量;建筑的适应性和可维护性能;建筑在全寿命期间的成本额;建筑项目管理与运行的实践以及术语表。
GBC2000采用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依据结合的方法,其评价操作系统称为GBTool,这是一套可以被调整适合不同国家、地区和建筑类型特征的软件系统。
美国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LEED)
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在1995年提出了一套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LEED,LeadershipInEnergy&EnvironmentDesign)在2000年3月更新发布了它的2.0版本。
LEED2.0通过6方面对建筑项目进行绿色评估。包括可持续的场地设计、有效利用水资源、能源与环境、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革新设计。在每一方面内,具体包含了若干个得分点,项目按各具体方面达到的要求,评出相应的积分。积分累加得出总评分,由此建筑绿色特性便可用量化的方式表达出来。
LEED2.0评定系统是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与前两个评价体系相比结构简单,考虑的问题也少些,虽然操作程序较为简易,但其缺陷在于缺乏权衡系统的机制约束。
12楼
1 何谓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 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 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 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 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 、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 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 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绿色建筑要赋予建筑以生命。它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的、可调节的系统。
回复
13楼
2 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节能与环境 现代建筑是一种过分依赖有限能源的建筑。能源对于那些大量使用人工照明和机械空调的建筑意味着生命, 而高能耗、低效率的建筑,不仅是导致能源紧张的重要因素,并且是使之成为制造大气污染的元凶。据统计,全球能量的50 %消耗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为了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绿色建筑主张调整或改变现行的设计观念和方式, 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转化, 依靠节能技术,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开发新能源, 使建筑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分依赖, 实现一定程度上能源使用的自给自足。日本有关学者研究得出: 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业有关的环境污染占比例为34 % ,包括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而生态环境保护是绿色建筑的追求。因此, 绿色建筑设计必须深入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评估建筑能耗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建立全面能源观。首先必须注重研制、优化保温材料与构造, 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如在建筑物的内外表面或外层结构的空气层中, 采用高效热发射材料, 可将大部分红外射线反射回去,从而对建筑物起保温隔热作用。目前,美国已开展大规模生产热反射膜,主要用于建筑节能。此外,还可运用高效节能玻璃, 硅气凝胶———新型节能墙材, 以提高节能效率;其次,研制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力、水力) 的收集,储存装置和热回收装置。太阳能是一种最丰富,便捷,无污染的绿色能源, 近年来在我国的天津、北京、甘肃、河北等省市建立了17 座被动式太阳能恒温式住宅, 以建筑物本身为太阳能收集器,从而达到屋内取暖制冷的目的。
回复
14楼
3 绿色建筑的设计观———建筑与气候 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使得人类可以用机械空调来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 这自然是人类的幸运, 但这种违背气候环境的高能耗建筑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能源代价,同时增加了生态环境的污染, 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居者与自然环境人为地分离。为了克服现行建筑模式对人的负面影响, 绿色建筑注重地区气候与建筑的关系, 并将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作为绿色建筑的一项基本方法, 这是一种按人体的舒适要求和气候条件来进行建筑设计的系统方法,即根据当地气候特征,运用建筑物理的原理,合理组织各种建筑因素。事实上,人类对于环境的舒适、健康需求,常常无需现行空调设备也能得到满足, 如: 我国陕北的窑洞在- 20 ℃左右的气候下, 其室内被大地包围着, 仍保持着15 ℃上下的舒适室温; 还有西双版纳干阑住宅在酷热的气候中,仍可在室内创造出荫凉的空间。因此, 以绿色建筑的设计观来看,大自然是主要的供给者,而辅助设备系统属于其次。因而大部分的照明可以由太阳光提供, 制冷由流动的空气产生, 采暖可以从人体以及办公设备中获得 通过其他自然方式补充: 太阳加热, 以风压和太阳浮力产生自然通风, 以水的蒸发产生制冷。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是一种可以在任何技术层次上使用的方法, 因为, 在绿色建筑中气候所包含的各种因素是当作资源来考虑的, 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 是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的本质。如果将其原理与未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以及其他节能技术结合在一起, 就会构成丰富多彩的绿色建筑前景。 4 绿色建筑的技术观———技术与形式 绿色建筑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调节系统。因此,它要求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一方面 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 另一方面, 外层必须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 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 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 而实现这一理想, 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有赖于未来高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运用。首先,环保节能型材料是绿色建筑所必须的,必须对现有建材和技术进行环保、节能评估,提出技术改良、更新措施,使之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日益走向成熟,在绿色建筑中这些高技术将得到广泛的运用: 如建筑结构有可能引入有机体的原理, 在混凝土中埋设光导纤维, 可以经常地监视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况, 自我修复混凝土可得到实际应用。建筑物表面材料,通过多功能的组织进行呼吸,可净化建筑物内部的空气, 并降低温度, 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可用于百叶窗的调整或空调系统风口的开闭, 自动调节太阳光亮, 建筑物表面的太阳能电池, 可提供采暖和照明所需要的能源,无论使用何种技术, 绿色建筑总是立足于对资源的节约(reduce) 、再利用(reuse) 、循环生产(recycle) 等几个方面。其次,绿色建筑的形式必须利于能源的收集,建筑的外层将不再是“内部”与“外部”的分界线,而将逐步成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界面。绿色建筑的材料和形式将是多样的, 尤其是外层材料将是高度综合、高效多功能的,而且,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 建筑行业将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种先进技术, 创造一种能更加适合人类生活的、与大自然高度和谐的高科技建筑环境。
回复
15楼
绿色建筑是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中的概念, 它随着技术与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充实其意义。可以预言, 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 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目前, 绿色建筑意识已在许多国家引起重视。荷兰住房计划强调使用无污染建材; 瑞典一家最大的住宅银行于1995 年初宣布, 只向绿色建筑贷款。 美国的“生物圈二号”示范区研究;瑞典的“生态循环城”计划;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亚得里奥洛。特理姆鲍里主持, 欧洲各国专家共同参与设计, 采用多种高新技术, 号称“全球第一家生态村”的圣。乔密尔村已在西班牙伊维沙岛实施。位于美国俄亥俄州东北的OBERL IN 学院最近推出一项耗资500 万美元的环保建筑设计, 它所需能源之一半是由曲线形屋顶上板状太阳能光敏发电设备供应, 板的倾角可自动追踪太阳行迹; 另一部分屋顶则为绿化所覆盖, 具有迅速吸纳太阳能、缓和雨水排放流速的特点,是理想的自然隔声、绝热层。同时具有供应物和消耗物持衡、食物和废弃物等量、生活和设施体系的生成品均安全分解、拆卸处置、回收再使用的特征。今天,绿色建筑体系已经广泛地渗透到建筑设计中的许多方面, 建筑师将在现代社会中创造一种“回归自然”的建筑形式,遵循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设计出与自然、人、社会融为一体的人类生活空间。但是,按照欧洲国家的经验,在经济方面,绿色建筑需要更多前期费用, 而利益回收速度又相对缓慢的一类项目。更主要的是, 用于绿色建筑体系方面投资所带来的回报最终并不一定能够装进开发商的口袋, 而多由使用者和社会所分享。即使这样, 一般也须若干年以后才会见到节约资源的价值开始大于用于生态方面投资的价值。这些都有可能使决策者与开发商望而却步, 或者觉得力不从心。似乎这已成为一种规律, 即如果一种新的思想或技术所产生的短期效益(如投资回报比) 并不明显高于传统思想或技术的效益,那么即使它会有更好的长期效益(如低廉的建筑管理与维修费用,长寿命、节约资源等) 也很难为人们所接受。在建筑、城市以及社会各方面的任何变革都有可能出现这类问题, 特别在我国社会逐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 它已成为社会的一道门槛。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应当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建立一套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如: 使采用节能设备与材料、无公害材料及各种节约资源的措施成为设计中的必须。并通过政府在立法、税收等方面的政策调整,加强绿色建筑在经济上的可行性、特别在开始阶段, 如果没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用以补偿开发商由于额外投入所带来的损失,绿色建筑的推广就是一句空话。 因此,应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 尽快确定一个宏伟的目标以及架构起一套可行的制度框架, 从而使我们这一代的即时利益与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将一个地区的局部利益与整个世界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公正合理地与他人分享我们这个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同时, 最大限度地杜绝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这样才有可能为后人留下一片静谧而丰腴的乐土,使人类能够长久地生存下去。
回复
16楼
中国绿色建筑技术准备不足
今年6月1日起,由建设部发布的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实施,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尽管如此,建设部科技司副司长韩爱兴在第三届威海国际人居节举办的绿色节能建筑论坛上表示,我国在绿色建筑这个问题上技术准备相对不足,我们的评价标准水平也比较低。
他说,99年建设部曾下达了绿色建筑技术研究的课题,但是由于被市场、房地产商炒作,当时很快被部长制止住,要求不搞绿色建筑。最近这两年随着技术进步,建设部又一次启动绿色建筑工作,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但目前该导则技术含量还是很少,中国的绿色建筑还是刚刚起步的阶段。
韩爱兴介绍,我国制定绿色建筑的导则和评估标准,大概有三个关键点,第一,特别重视建筑节能,认为建筑节能是贯彻自始至终;第二,以环境室内质量为目的;第三,智能建筑技术。靠人工调节不行,必须靠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为特征,实现节能和室内环境为目标的智能建筑技术。多用信息,少用能源。比如进楼以后,一感应灯就亮了,温度逐步上升,或者回家前打电话逐步打开,到家温度就正好。只有多用信息和智能化才能少用能源,这是当代技术的一个特点。
去年以来,建筑节能受到了部委、专家、媒体的格外关注,一系列建筑节能的标准相继出台。韩爱兴介绍,目前,除了新建建筑要求全面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以外,每天财政拨款一个亿用于建筑改造,在短短三四年时间,建筑节能的执行总量大概超过1000万平米。
此外,他透露,为积极加大供热改革的力度,建设部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明确达成共识,今后不实行供热改革的城市,对其正在申请国家补助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不予考虑。
回复
17楼
“绿色节能建筑”将告别概念阶段
“很长一段时间来,绿色节能建筑只是一个概念而已。”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厅副厅长范勇在“首届内蒙古自治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新工艺展示推广研讨会”上直言今年以来的绿色建筑虚假和浮夸现象。
在此前举办的“亚洲人居环境协会(AHS)绿色行动--中国(常州)人居环境发展论坛”上,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兼专家组组长开彦提供了一组数据:在我国430多亿平方米的存量建筑中,99%是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2000-2005年,我国每年新建房屋20亿平方米,其中95%仍是高能耗建筑。这已成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
如何真正使节能建筑造福于民?范勇认为,去年年底建设部颁布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将成为推动节能建筑迅速发展的政策保障。同时,建设部草拟的建筑节能条例将在明年两会中提交人大审议,这将成为推动绿色节能建筑的法律基础。
范勇对该条例的出台寄予厚望:“我国对建筑节能工作非常重视,分别制定了各种建筑节能的指标体系,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但这些标准并未得到有力执行。随着《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及建筑节能条例的出台,任何开发商违背上述规定就是违法行为,这一点对他们的触动非常大。”他透露,内蒙古也在制定相关的地方条例。
由此可以预见,2007年的建筑行业将吹起“绿色风”,如果违背“绿色”,对开发商而言后果严重。范勇提到,内蒙古对于不执行绿色标准的开发商,将不予发放房产证,并降低开发商资质、处予罚款等,同时将强制推行节能标识。
对于节能建筑单位造价提高所带来的问题,范勇认为,假如内蒙古的民用建筑每平方米增加120元,同时热改达到50%的节能标准,3-4年即可收回成本。
在绿色建筑变得现实可行之际,内蒙古推出我国第一次由政府多个部门联合主办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展会,致力于把握和引领建筑业发展新趋势,推动房屋建设向节能舒适、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回复
18楼
国际绿色建筑认证体系落户深圳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高级科学家、美国绿色建筑协会LEED绿色建筑标准指导委员会主席、中国建设部和深圳市政府特邀的国外能源专家LEED之父——2002年美国绿色建筑协会颁发的绿色建筑终身成就奖第一位得主RobertK·Watson应邀与会,就旭飞·桐林花园项目申报美国LEED认证体系表示恭贺与支持。
旭飞集团副总裁、深圳华逸园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杨洪祥就绿色地产战略发展进行了说明,并指出发展绿色地产是一件对社会对人类发展意义重大的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新资源观,推进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四节”生态建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真正体现。旭飞集团立志做国际绿色地产在中国的领路人和坚决执行者,借助公司在盐田梧桐山住宅项目的开发,通过国际先进理念的导入,并与各方精英强强联手,使国际绿色地产在中国得到有力推广,同时打造海滨城市的生态住宅区。
国际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简称“能源环境设计先导”,即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和标准,是全球最绿色、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LEED认证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和标准。绿色建筑,在我国又称为生态建筑,是现代建筑的一种主要发展形态。它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对项目进行优化整合设计,综合考虑土地开发、生态平衡、水资源有效利用、能源节约、环境与景观协调、材料与资源更新、室内环境营造及建筑的创新设计等问题,体现了国际社会对现代人生活、居住、工作、游憩、出行等行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先进设计理念。桐林花园认证LEED就是用绿色建筑的标准来指导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全方位、全系统的项目管理。
[1]
回复
19楼
1.英国的BREEAM评估体系
BREEAM评价条目包括9大方面:管理——总体的政策和规程;健康和舒适——室内和室外环境;能源——能耗和CO2排放;运输——有关场地规划和运输时CO2的排放;水——消耗和渗漏问题;原材料——原料选择及对环境的作用;土地使用——绿地和褐地使用;地区生态——场地的生态价值;污染——(除CO2外的)空气和水污染。每一条目下分若干子条目,各对应不同的得分点,分别从建筑性能,或是设计与建造,或是管理与运行这3个方面对建筑进行评价,满足要求即可得到相应的分数。
2.美国的LEED评估体系
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在1995年建立了一套自愿性的国家标准LEED(Leadershipin Energy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领导型的能源与环境设计),该体系用于开发高性能的可持续性建筑,进行绿色建筑的评级。整个项目包括培训、专业人员认可、提供资源支持和进行建筑性能的第三方认证等多方面的内容。LEED2.0通过6方面对建筑项目进行绿色评估。包括:可持续的场地设计、有效利用水资源、能源与环境、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革新设计。其中,合理的建筑选址约占总评分的22%,有效利用水资源占8%,能源与环境占27%,材料和资源占27%,室内环境质量占23%。
3.加拿大GBTool评价系统
绿色建筑挑战(GreenBuildingChallenge)是由加拿大自然资源部(NaturalResourcesCanada)发起并领导。至2000年10月有19个国家参与制定约一种评价方法,用以评价建筑的环境性能。GBC2000评估范围包括新建和改建翻新建筑,评估手册共有4卷,包括总论,办公建筑,学校建筑,集合住宅。
评价的标准共分8个部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指标;资源消耗;环境负荷;室内空气质量;可维护性;经济性;运行管理和术语表。GBC2000采用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依据结合的方法,其评价操作系统称为GBTool,也采用的是评分制。
4.日本的CASBEE评价体系
日本的CASBEE(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for Building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评分时把评估条例分为Q和L两类:Q(Quality)指建筑物的质量,包括室内环境、服务设施质量和占地内的室外环境三项;L(Load)指环境负荷,包括能源、资源与材料、占地以外的的环境。CASBEE旨在追求消耗最小的L而获取最大的Q的建筑。
回复
20楼
建筑环境对保护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节能建筑评估体系来讲,我国的节能建筑评估体系相对不足,学习先进的经验有利于我国在节能建筑方面取得更丰硕的成果和长足进步。
回复
21楼
曾培炎在给第三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
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的贺信中强调
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 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26日上午,第三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为大会发来贺信,强调要完善政策法规,推行绿色标准和节能改造,降低建筑能耗,努力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曾培炎指出,发展节能、绿色和智能建筑,是国际建筑领域的大趋势。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加快推广现代建筑技术,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十分重要和紧迫。曾培炎说,中国将借鉴国外先进建筑技术和管理经验,探索符合国情的建筑业发展道路。新建建筑要加快推行绿色建筑标准,既有建筑要积极推进节能改造。鼓励绿色建筑技术、材料和设备的研发,广泛利用智能技术完善建筑功能、降低建筑能耗。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实行有利于促进建筑节能的政策措施。希望通过研讨会和博览会,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筑界的交流和合作,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推动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我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已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已经成为我国三大用能领域之一。建设领域是实现我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的重要部分。解决好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节约使用土地、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问题,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为我国建设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建设部和有关部门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科学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依据当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资源指标、环境指标,并作为刚性约束条件。二是引导建立符合中国特点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引导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材料推广使用。三是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建设管理,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节能标准,把能耗标准作为强制性门槛。四是形成鼓励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绿色建筑的财税政策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五是严格执行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
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每年召开一次,是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国际盛会,已经成为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传播交流新技术、新产品与新经验,加强国际合作的宣传、交流和示范平台。本届大会由建设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联合主办。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