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迥异的少数民族建筑
zimoer
zimoer Lv.12
2006年11月18日 16:28:12
只看楼主

藏传佛教建筑艺术西藏高原平均海拔达4000米,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气候寒冷,降雨不多,自然条件比较严酷,森林不多,而石材特别丰富。 西藏建筑以藏传佛教建筑的成就最高。公元7世纪,西藏高原出现了吐藩王国,随着与内地及南亚关系的发展,佛教也在此时从印度和中原传人。 吐藩王松赞干布的两个妻子唐文成公主(公元641年入藏)和尼泊尔尺尊公主都崇尚佛教,对佛教的传人起到了推动作用。由文成公主亲自组织,在逻些(今拉萨)建造了西藏第一座佛教建筑惹刹祖拉康,就是至今仍存的大昭寺的前身。公元762年,吐蕃王赤松德赞在札囊建造了西藏第一个正式寺庙桑鸢寺,首次剃度7名藏族青年出家为僧。

藏传佛教建筑艺术


西藏高原平均海拔达4000米,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气候寒冷,降雨不多,自然条件比较严酷,森林不多,而石材特别丰富。

西藏建筑以藏传佛教建筑的成就最高。公元7世纪,西藏高原出现了吐藩王国,随着与内地及南亚关系的发展,佛教也在此时从印度和中原传人。

吐藩王松赞干布的两个妻子唐文成公主(公元641年入藏)和尼泊尔尺尊公主都崇尚佛教,对佛教的传人起到了推动作用。由文成公主亲自组织,在逻些(今拉萨)建造了西藏第一座佛教建筑惹刹祖拉康,就是至今仍存的大昭寺的前身。公元762年,吐蕃王赤松德赞在札囊建造了西藏第一个正式寺庙桑鸢寺,首次剃度7名藏族青年出家为僧。
  
佛教传人以前,西藏原已有一种原始宗教苯教,以后融入佛教之中,加上带有后期印度教因素的印度佛教密宗的强烈影响。使以后发展成熟的西藏佛教带有很强的神秘色彩,与内地佛教明显不同,特称为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庙宇则称喇嘛庙,佛塔称喇嘛塔。

西藏从元代起正式归入中国版图。可以说,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西藏那样,宗教高踞于一切之上,生活充满着厚重的宗教气息,文化包孕着浓郁的神学氛围,一切都涵盖于宗教之中。藏传佛教在元代父传人蒙古地区,逐渐为蒙古族人民普遍信仰。明清两代,皇帝为切结藏族和蒙古族。在北京、华北等地也建造过一些喇嘛庙和喇嘛塔。

藏传佛教寺庙可分藏式、藏汉混合式和汉式三种。在西藏及其毗邻省分,几乎全是藏式:内蒙以藏式为主的藏汉混合式最多,也有少数汉式;北京、承德和五台山的喇嘛庙,则大都是汉式或以汉式为主的藏汉混合式。

藏式喇嘛庙又可分建在平地的和建在山麓的两种,以后者居多。平地寺庙常取接近于规整对称的方式,作为构图中心的主体大殿形象最为突出;山麓地带的取自由式布局、没有总体轴线也没有事先规划,仍都遵循着一些布局的规则,如寺庙多北负山坡,南向平地,在后部高处安置体量高大色彩鲜丽的经堂和佛殿,其外安排活佛府邸,在外三面围以大片低矮小院,居住一般僧人。一座大寺,多是在几十年的发展中逐渐完备。


免费打赏
zimoer
2006年11月18日 16:28:36
2楼
拉萨大昭寺

回复
zimoer
2006年11月18日 16:28:52
3楼
拉萨大昭寺是建于平地的代表,从公元7世纪开始建造,经历代增扩,才成为寺院,保存到了今天。

寺大门向西,面临八角衔。八角街围绕大昭寺一圈,每天都有信众沿着它右旋(顺时钟方向)回行,表示对佛的尊敬。

经过带有门廊的门殿,隔着一座干佛廊院,是大昭寺主殿觉康大殿。觉康大殿平面正方,周围四层,隔成一间间小佛堂,中轴线上一座佛堂供奉着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迎牟尼大像,有一间佛堂还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的塑像,中央是一个高通三层的大空间,平顶。第四层四面正中各有一座鎏金铜屋顶,形象仿自汉族建筑。四角各有一座平顶角楼。

寺正门外有一座小围院,内有传为文成公主手植的公主柳、唐蕃会盟碑和劝人种痘碑。 大昭寺的寺门、干佛廊院和觉康大殿,加上寺门外仿佛起着影壁作用的小围院一起,构成了一条中轴对称的空间系列围院与退进呈凹字形的寺门形成一个寺前小广场,是系列的起点。千佛廊院露天,廊子宽阔,觉康大殿内部则封闭而压抑,二者适成对比。觉康大殿的金顶非常富有特色,是沿着大段整个方形外墙墙头列短檐一周,把全殿统束起来。短檐在四座金顶殿处
回复
zimoer
2006年11月18日 16:29:12
4楼
夏鲁寺
回复
zimoer
2006年11月18日 16:29:38
5楼
夏鲁寺在日喀则东南,初建于1087年(宋代)。"夏鲁"意为新生的嫩叶,可能包含有佛教再兴的涵义。原寺在地震中毁坏,13世纪末(元代)重建。 主殿夏鲁拉康底层中部是一座方形平面的大经堂,中部下顶凸出,光线从高低平顶间的天窗射入。这种布局以后称为"都纲法式",明清以后使用极多。在经堂左、右、后三面紧围多间佛堂,外侧再加一圈回廊,僧众可在廊内右旋诵经。
二层由周边四座纯粹汉族式样的殿堂围成四合院。据藏族古代文献记载,建造夏鲁拉康时曾请来了许多汉族能工巧匠,所以形成了一种早期藏汉混合的风格。

15世纪初(明初),来自青海的高僧宗喀巴在西藏实行宗教改革,创立格鲁派,又称黄教。以后势力渐强,不但在宗教上,即在政治上也逐渐占据了优势,曾建造了著名的黄教六大寺,也是藏传佛教的最大寺庙,如拉萨甘丹寺(1409)、哲蚌寺(1416)、色拉寺(1419),日喀则札什伦布寺(1447),青海湟中塔尔寺(1560)利甘肃夏河拉卜楞寺(1709)等。它们都建在山麓地带,可以拉卜楞寺为代表。

回复
zimoer
2006年11月18日 16:30:18
6楼
拉卜楞寺
回复
zimoer
2006年11月18日 16:30:31
7楼
拉卜楞寺位于一个东西长呈椭圆状的盆地上,南缘有河。主要建筑沿北山山麓布列,全寺中部靠近山脚建造高大的建筑如经堂、佛殿和活佛府邸,一般僧人居住的小院占地面积最大,从东、南、西三面簇拥着它们。最外有一条长达500余间的转经廊,像一条彩带,将全寺从三面束围起来。全寺衔巷棋布,好像一座小城镇。

拉卜楞寺以最大的闻思学院为中心。闻思学院沿纵轴线从前到后依次为大门、前庭、带有门廓的经堂和紧依经堂耸立的后殿。

经堂内部呈方形网格布置柱子,密梁平顶。与夏鲁寺一样,中央部分的平顶高起。整面后墙都有佛龛,左右墙靠后部有经橱,其他墙面皆满绘壁画,地面、柱子、平顶下都覆盖织物,到处垂挂唐卡(一种绘有佛像的绢质卷轴画)和经幡。殿内光线幽暗,空间低压而深广,气氛沉重、微弱的酥油灯光在金色的法器上闪烁,更增添了一派神秘的色彩。由经堂后墙登上台阶可进入后殿。后殿隔成多室,分供佛像、瘗藏历代活佛遗体的灵塔和形象狰狞的护法神像,深度不大而很高,前墙突出在经堂平顶以上,开高窗,光线只及于佛像头胸,气氛更为神秘。

在经堂平顶上沿左、右、前沿高起为二层、朝向内部为廊或房间。经堂侧面从前到后逐步升起,有强烈的动势和韵律,性格外向。

佛殿仅次于经堂,以体量高耸为特点,常建在山坡高处而更显巍峨,顶层常建造仿汉式鎏金屋顶小殿。

拉卜楞寺最盛期有活佛府邸30座,现在只存10余座,是二或三层平面矩形的楼房,平顶,外墙面一般刷成红色,只有高级活佛的才刷黄色。

回复
zimoer
2006年11月18日 16:31:00
8楼
西藏还有一种称为"宗山"的政权建筑。所谓"宗",是西藏一种地方行政单位,相当于内地的县。宗的政权中心多拥山而筑,居高临下,耸然挺立而为城堡,即为"宗山"。西藏最伟大的建筑拉萨布达拉宫,既是地位最高的"宗山",也是藏传佛教的圣殿。

布达拉宫建造在布达山上,是一座壮丽非凡的城堡,在中国古代是绝无仅有的孤例,即使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难得的杰作。最高处外观13层,高达117米,面积达10万平方米。布达拉宫始建于洁顺治二年(1645)五世达赖赴北京朝见顺治皇帝前后,历50年建成。

回复
zimoer
2006年11月18日 16:31:48
9楼
布达拉宫白宫

布达拉宫中部外墙红色、称红宫,内有供奉历代达赖灵塔的灵塔殿和佛堂。在红宫东西连结有东、西白宫,东白宫主要是达赖寝宫,西白宫是僧人住处。红宫下部前伸为台,也是白色,把东西白宫连接起来、里面是各种仓库。

红宫最高最大,正中有一条上下通贯的凹阳台带,平顶上耸出许多鎏金铜瓦顶小殿、丰富了全宫构图,自然成了统率全局的构图中心。全宫上端横着一条暗棕色墙带,使建筑轮廓更加鲜明、与红宫也取得了色彩上的呼应。红宫的暗棕色墙带下又有一条白色墙带。与白宫的墙面取得呼应。建筑与山形也有很好的默契、前沿中部随着山势稍稍凹进,建筑最高处偏西,正当山的最高处。外墙全用石块砌筑,墙面明显倾斜,显得自然而稳定。这些,都与自然山石的构成肌理相近。建筑基脚和山坡没有明显的分界,人工与自然和谐呼应。

回复
zimoer
2006年11月18日 16:32:04
10楼
在下部石墙上加用了两排假窗,下有20多米高的壁面,夸张了建筑的高度。在暗棕色墙带上有许多鎏金铜板,墙顶的金幢、金宝瓶、金莲花伸入天空,与鎏金屋顶一起,在蓝天白云雪山的衬托下,粲然闪烁着迷人的光彩。自下而上,处理由粗而精,由简入繁,由壮实而华丽,由单调而丰富,色彩则由素净而华彩,自然将人的视线引向高处、越发显得建筑巍峨高大。 布达拉宫雄伟、辉煌、壮丽、粗犷。震撼人心,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可以夸耀于世界的建筑艺术珍品。

回复
zimoer
2006年11月18日 16:33:35
11楼
席力图召

内蒙古藏汉混合式喇嘛庙大多建在平地,可以呼和浩特的席力图召为代表。

席力图召始建于16世纪末(明末),经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扩建而成。

它的总平面完全是汉式,坐北朝南,按中轴对称方式布置多重院落,从前到后是牌楼、寺门、门内东两的钟楼和鼓楼、汉式佛殿和大经堂。在大经堂前东南有一座喇嘛塔,为前庭增色不少。单体建筑除作为全寺核心的大经受是为藏汉混合风格、喇嘛塔为藏式外,其他都是汉式。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