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社的建筑
lmf200404
lmf200404 Lv.15
2006年11月04日 15:28:02
只看楼主

阮社是绍兴典型的水乡。在绍兴水乡集镇,村落中一般以临河建筑为特色,往往是一河一街,一河两街,甚至一河三街。

阮社是绍兴典型的水乡。在绍兴水乡集镇,村落中一般以临河建筑为特色,往往是一河一街,一河两街,甚至一河三街。

1162625275965.jpg

lmf200404
2006年11月04日 15:28:41
2楼
此类集镇村落主要体现的是河道与建筑的关系。如柯桥、安昌。另一类是以溇、湾为特色,表现的是溇的数量多而集中,非三五个能成特色。如阮社、东浦。还有一类是沿湖或大河,一般多为渔村。这类建筑多具备田园风光,水面宽广,视线开阔,注重的是建筑与自然的关系。皇甫庄、湖塘就是属于这类。
回复
lmf200404
2006年11月04日 15:29:12
3楼
(阮社南望)

阮社是这三类兼而有之的村落。旧时也有老街,是个自然村落形成的小型集镇。典型的一河一街。其商铺多集中在陈家溇和小九房河沿。规模不大,不过沿河的水乡建筑还是很有特色的。阮社有三湾十八溇。湾是指河道的交汇处,而溇是为停靠船只而特意修建的。旧时大户人家多单独修溇。于是就以该姓命名,如:陈家溇、诸家溇。沿湾四周一般都是大台门。湾则有天然的停船之便。阮社的池湾就有章氏老台门、大夫第、司马第等大台门。在阮社章是第一大姓,却没有章家溇,盖是因为池湾为章氏所占据。阮社同时也兼有山水风光,其村落西面临大河,湖面宽广。河上水田四面临水,靠船只方能到达。天气晴好,湖塘西南,山峰层层叠叠,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趣。天气阴雨,虽不见远山,其田园风光更加特出。水与田与天融合于朦胧的雾气里。而阮社东面村落可以借景柯山一脉,东南面亦是绵绵不断的青山。其地理南临鉴湖,北靠西兴运河。一面有鱼米之利,一面是交通之利,又风光宜人。在古代村落规划中实在是上乘之作。

阮社地方不大却有上百个台门,旧时台门一个连着一个,几乎很少有单独的房子。
回复
lmf200404
2006年11月04日 15:29:42
4楼
.
回复
lmf200404
2006年11月04日 15:30:19
5楼
.
回复
lmf200404
2006年11月04日 15:30:41
6楼
所以也就没有特别穷的穷人。解放前阮社多酒户,当时几乎家家皆酿酒,据民国资料反映,当时阮社有酒户400多家,税务登记的就有300多家。是当时绍兴最富裕的地区之一。所以台门也就比别处多了。这也是为什么解放后,浙江第二康复医院,绍兴第四人民医院,东风酒厂,绍兴卫校,绍兴师专分校设在这个远离市区的阮社。而比阮社离市区有着三里之近的柯桥却被冷落了。

阮社的台们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拥有独立厅堂的,一类是厅堂和厢房连在一起的,还有一类比较小巧,形式有些像四合院,没有单独厅堂。台门屋宇乌瓦粉墙,全包围结构,切有石阶和石门框,显得古朴、庄严、肃穆。里面一般有三至九进,大抵是大门、仪门算是一进,厅堂各一进,加上正屋、后堂杂屋,便至少有五进了。大门仪门之间都有明堂(或天井)。每进屋宇大抵是五至九间,没有定规。阮社最多的是石库台门,两扇黑漆的衫木实榀大门,这是稍有资产的人家。如果是六扇或八扇黑漆的竹丝台门,大抵是官宦人家或书香门第。一般台门的石窟门有独立在外的,有直接附和在房屋墙面上。还有一些大都在屋宇式的大门内的第二进上。甚至进去还有第二、第三道石窟门,而后门一般往往都是直接楼屋墙上开的石窟门。

绍兴建筑的最大特色是朴素,严谨,不张扬,这和绍兴师爷颇为相似。事实上绍兴的台门和绍兴的师爷文化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而在绍兴明代,师爷还没兴起,仕人文客多追求园林,在整个明代是绍兴园林最鼎盛的时候。而一进入清朝,绍兴就再没有几个园林了。所以绍兴台门是在清代达到鼎盛的。绍兴建筑另外体现的是一种阳刚之气,体型简洁,力量凝聚充分,和现代绘画的追求很有相似之处,这么说来是很接近现代的。我们再从建筑的形式上分析,那么就不能不谈一下绍兴建筑中的石文化。绍兴建筑房屋外墙几乎青一色的全用了石销墙,窗子多用石窗。关于石窗多见于浙东,起源因在绍兴。原因是绍兴的石宕是浙江开发最早的。而石销墙则几乎不见于全国,为绍兴仅有。即使别处有用了石萧墙的也多是石头垒切,或者偶有用石销墙的也多是在当铺里才能看到。像绍兴这样,台门外墙必为石销墙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再也找不出另一个城市来。它与古签道一样是全国的孤例。可惜就是这样一个最有特色的建筑形式,却没人提起。说到绍兴建筑都是以粉墙黛瓦为特征,那是很不确切的,那不是绍兴的特色,那是江南的特色,好比我是绍兴人,我同样也是中国人一样。

前面说到绍兴的建筑是以朴素,严谨,不张扬,是一种拥有阳刚之气,体型简洁,力量凝聚充分的建筑。那么我就可以具体分析一下绍兴建筑中的所谓徽派、苏派的特色了。徽派建筑形制高大,多用马墙头,马墙头略呈圆弧,外翘,注重细节,雕刻精美。而绍兴建筑同样大量运用马墙头,可是形制没有徽派建筑的高大,而马墙头造型平板,无外翘。样子生硬,笨拙。而苏派建筑一般我们就会联想到,那圆弧形的高高的封火墙。曲线高挑,起伏分明。而绍兴也几乎所有乡镇也都拥有这样的封火墙,可是绍兴的这道圆弧只是随着屋脊的走向,略微拱起,圆弧并不高挑,弧度没有苏派建筑那样张扬。再说到绍兴建筑中的雕刻,这一点绍兴建筑显得非常朴素,比如绍兴水乡建筑几乎很少有雕刻精美的牛腿,袱梁。这一点绍兴山村建筑反而复杂精美于水乡建筑。我想这是和人的思想很有关系的。但绍兴人在门窗上的投入决不少花工夫,尽管绍兴人追求简洁、朴素,但是也有严谨的一面。旧时社会对门户是很重视的,所以绍兴有不少石库门是相当精美的,完全可以和徽派、苏派的石库门做一比较的。其次见绍兴的木门窗,关于宗教、人物、花鸟故事也是毫不含糊,雕刻的清清楚楚、栩栩如生。

回过头来再说绍兴建筑中的石文化,这本身就反映了一种力量,一种越人刚强好胜的个性,一种以柔和细腻为代表的苏派建筑,所反映的是吴文化。所谓江南六镇,其反映的只不过是吴文化为特色的江南水乡建筑而已。缺少绍兴水乡建筑,其江南水乡是不完整的。难怪乎梁思成曾经对阮社台门建筑的大加赞美了。大师自有大师独具慧眼的地方。


2006年8月16晚千年月写于阮社
回复
lmf200404
2006年11月04日 15:32:52
7楼
.
回复
lmf200404
2006年11月04日 15:34:22
8楼
.
回复
lmf200404
2006年11月04日 15:35:22
9楼
.
回复
nianguang
2006年11月04日 15:42:58
10楼
好东西.以后多传点我支持你..
回复
lmf200404
2006年11月04日 15:45:39
11楼
.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