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社会建筑技术(组图)
lmf200404
lmf200404 Lv.15
2006年10月30日 18:20:25
只看楼主

距今五六十万年前的早更新世中期,中国就已出现了多处旧石器文化。 在许多天然洞穴中曾发现使用火和粗制石器的遗迹, 例如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就曾发现人类远祖居住的山洞。洞内出土了人的骨骼化石、骨器和原始装饰品。 在当时,山洞高于河面,是理想的藏身和保存火种之地,只是山洞完全处于天然状态,也正如《易·系辞》所说的“上古穴居而野处”。 依古代文献中“构木为巢”、“冬居营窟,夏居巢”等记载,表明当时巢居形式亦已存在。

距今五六十万年前的早更新世中期,中国就已出现了多处旧石器文化。



在许多天然洞穴中曾发现使用火和粗制石器的遗迹, 例如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就曾发现人类远祖居住的山洞。洞内出土了人的骨骼化石、骨器和原始装饰品。



在当时,山洞高于河面,是理想的藏身和保存火种之地,只是山洞完全处于天然状态,也正如《易·系辞》所说的“上古穴居而野处”。



依古代文献中“构木为巢”、“冬居营窟,夏居巢”等记载,表明当时巢居形式亦已存在。



此外,在东北地区还发现了由兽骨堆积的围合体,据信是旧石器时期的建筑遗迹。由于这时期的资料极为匮乏,因此这里所涉及的中国原始社会建筑,仍着重于新石器时期这一范畴。



新石器时期建筑遗址的分布



中国新石器时期(公元前6000~前2000年)遗址迄今已发现一千余处,分布几乎遍于全国。由于起迄年代、文化内涵、生产水平和自然条件的不尽相同,使得它们的发展产生若干区别。当时社会生产的主流,已由原始的渔猎和采集,逐渐转变为较固定的农业耕作,并出现了纺织、制陶等手工业和一定的社会劳动分工。社会结构也由单纯血缘组合与人数较少的原始人群,进化到关系复杂与人口较多的氏族部落。在建筑方面,已知有群居的聚落,供生产与生活用的窑址、公共房屋、住所、窖穴和畜圈,供防御的垣墙、濠沟,原始崇拜所需的祭坛、神庙和神像以及公共墓地等。



1.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遗址



属新石器文化早期遗址的,有河南新郑的裴李岗遗址(公元前5550~前4900年)、河北武安的磁山遗址(公元前5400~前5100年)、甘肃秦安的大地湾遗址(公元前5200~前4800年)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聚落面积不甚大,一般为1~2万平方米,已经使用半地穴房屋,墓葬集中置于聚落近旁。这些文化大体散布在今日的甘肃东部、陕西西部、河南中部及河北南部一带。



新石器中期可以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前3000年)为代表,它首先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该文化分布范围很广,西至青海、甘肃交界处,北抵长城沿线及黄河河套地区,东及河南东部,南达湖北西北。遗址已超过一千处,有代表性的除仰韶村外,还有陕西西安的半坡、临潼的姜寨,河南郑州的大河村、陕县的庙底沟,山西石楼的岔沟等。所发现聚落遗址均有一定的规模和布局以及多种建筑类型。


lmf200404
2006年10月30日 18:20:45
2楼

河南郑州大河村新石器中期多室型房屋遗址

http://www.aaart.com.cn/cn/theory/show.asp?news_id=10302&ca_id=15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