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验槽经验收集
xixiy
xixiy Lv.9
2006年10月24日 23:24:46
只看楼主

大家经常下工地验槽,能否在此分享一下大家彼此的经验和教训,要注意的问题呢。

大家经常下工地验槽,能否在此分享一下大家彼此的经验和教训,要注意的问题呢。
zww_8057
2006年10月25日 16:01:39
2楼
验槽是为了普遍探明基槽的土质和特殊土情况,据此判断异常地基的局部处理;原钻探是否需补充,原基础设计是否需修正,对自己所接受的资料和工程的外部环境进行确认。
1 地基土层是否是到达设计时由地质部门给的数据的土层,是否有差别,主要由勘察人员负责;
2 基础深度是否达设计深度,持力层是否到位或超挖,基坑尺寸是否正确,轴线位置及偏差、基础尺寸;
3 验证地质报告,有不相符的情况下协商解决,修改设计方案;
4 基坑是否积水,基底土层是否被搅动;
5 有无其他影响基础施工质量的因素(如基坑放坡是否合适,有无塌方)
回复
xixiy
2006年10月25日 20:31:46
3楼
我每次下工地验槽,总觉得是勘察的事,基本没怎么细看。
倒是有一次和我们的结构老总去,那时自己也刚开始做设计,跟着去现场看,结果老总发现现场的持力层土质异样,原来设计的是粘性土,现场发现有黑土,还软,结果勘查看了也说是异常情况,最后补勘为淤泥质土,后来我们也因此修改这部分的基础。
到后来也就没有再发现异常情况,每次依旧是“陪同”勘察走走。
回复
lrui_21
2006年12月18日 22:02:54
4楼
先来点最简单的吧,前几天到乡下一个小工地去验槽,发现槽底有积水,他们没有及时组织排水,结果超挖400
mm还没有到底,哎当时我真的是无语啊!

还有,他们最初为咯减少土方的挖量,没有适当放坡,导致在施工的时候挖出的土方倒划到咯基坑内!

这样的情况相信搞施工的朋友会有很多的办法解决的,大家说说在施工中都经常遇到的问题,很解决的办法!
回复
xixiy
2006年12月19日 09:54:07
5楼
有没有设计人工挖孔桩的?
最近一项目,设计的持力层为全风化岩(桩长不超过20m),结果各方表示在全风化岩上扩大头很难实现:
勘察说现场无法鉴定全风化岩(地勘报告说可以用此层做持力层),施工说在此层施工扩大头易塌孔。
请教一下,是否有人设计人工挖孔桩也落在此层,而且还施工成功的?
回复
hei14
2006年12月20日 08:43:54
6楼
我还没验过基础~~
回复
leeyanli
2006年12月20日 11:20:21
7楼
根据我的经验,地基验槽仅限于天然地基基础开挖后基底土的检验,和基坑工程开挖中对异常问题的检验.不适用于地基处理和桩基工程.
回复
jhx791230
2006年12月22日 17:01:16
8楼
作为一个年轻的结构工程师,这方面知识和经验的确要加强,有一次去个工地验槽,施工方居然没有请斟察单位到场,搞的我这个新手不知所措,施工员只好问我怎样,我凭肉眼根本看不出来是否找到持力层,该工程土层分为粘土,粉质粘土,粗砂,而且承载力各不同,在这里请教前辈们上述三种土层在外观上有何区别?
回复
lrui_21
2006年12月22日 22:48:27
9楼
5.7 填土的识别:
5.7.1 土内无杂物,但也无节理面、层理、孔隙等原状结构;
5.7.2 局部土体颜色与槽内其它部位不同,有可能是在颜色较浅部位的填土颜色较深,也可能是深色部位填土的颜色较浅;
5.7.3 包含物与其它部位不同,以粘性土为主的素填土主要表现在钙质结核的含量与其它部位的明显差异上;
5.7.4 土内含有木炭屑、煤渣、砖瓦陶瓷碎片、碎石屑等人类活动遗迹(尤其是木炭屑应仔细辫认);
5.7.5 土内含有孔隙、白色菌丝体等原生产物,仿佛是原状土,但孔隙大而乱,排列无规则,土质松散;
5.7.6以粗粒土为主要场地,主要表现在矿物成分与其它部位有所差异,粒径差异明显,充填物的不同等;
5.7.8 所含钙质结核是否光洁,是否为次生或再搬运所致。
回复
lrui_21
2006年12月22日 22:48:53
10楼
5.8 新近沉积土的识别
新近沉积土具有承载力低、变形大、有湿陷性等特点(在大部分情况下,其力学性质不如沉积时间10年以上的素填土),可能会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有较大的危害。但在勘察工作中,由于孔内取土的限制,有时不能全部辨认出,在基础验槽时应特别加以注意。
①堆积环境:主要存在于土、岩丘的坡脚和斜坡后缘,冲沟两侧及沟口处的洪积扇和山前坡积地带,河道拐弯处的内侧,河漫滩及低阶地,山间凹地的表部,平原上被淹埋的池沼洼地和冲沟内。
②颜色:一般表现为灰黄、黄褐、棕褐,常相杂或相间。
③结构:土质不均、松散,大孔排列杂乱。常混有岩性不一的土块,多虫孔和植物根孔。锹挖容易。
④包含物:常含有机质,斑状或条带状氧化铁;有的混砂、砾或岩石碎屑;有的混有砖瓦陶瓷碎片或朽木片等人类活动的遗物,在大孔壁上常有白色钙质粉末。在深色土中,白色物呈菌丝状或条纹状分布;在浅色土中,白色物呈星点状分布,有时混钙质结核,呈零星分布。
回复
lrui_21
2006年12月22日 22:49:55
11楼



8 桩基的验槽.
对桩基的验槽,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8.1 机械成孔的桩基,应在施工中进行。干施工时,应判明桩端是否进入预定的桩端持力层;泥浆钻进时,应从井口返浆中,获取新带上的岩屑,仔细判断,认真判明是否已达到预定的桩端持力层。
8.2 人工成孔桩,应在桩孔清理完毕后进行。
8.2.1 对摩擦桩,应主要检验桩长。
8.2.2 对端承桩,应主要查明桩端进入持力层长度、桩端直径。
8.2.3 在混凝土浇灌之前,应清净桩底松散岩土和桩壁松动岩土。
8.2.4 检验桩身的垂直度。
8.2.5 对大直径桩,特别是以端承为主的大直径桩,必须作到每桩必验。检验的重点是桩端进入持和层的深度、桩端直径等。
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砂土不宜小于1.5d,碎石土类不宜小于1d;季节冻土和膨胀土,应超过大气影响急剧深度并通过抗拨稳定性验算,且不得小于4倍桩径及1倍扩大端直径,最小深度应大于1.5m。对岩面较为平整且上覆土层较厚的嵌岩桩,嵌岩深度宜采用0.2d或不小于0.2m。
桩进入液化层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砂土类不宜小于1.5d,碎石土类不宜小于1d,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密实粉土,坚硬粘土尚不应小于500mm,对其它非岩类土尚不应小于1.5m。


看看这黑能说不验吗?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