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宝鸡
zimoer
zimoer Lv.12
2006年10月20日 22:49:09
只看楼主

美丽的宝鸡——炎帝陵宝鸡古称陈仓,位于陕西关中西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史料典籍记载,考古发掘佐证,距今约五千多年前,炎帝部族就繁衍生息在这里,被誉为炎帝之乡。 炎帝陵座落在宝鸡市南郊七公里处的常羊山顶。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史书载道:始祖身号炎帝,代号神农,母任姒游常羊(山)感生帝,长于姜水,因以为氏。炎帝以农为本,制作耒耜,教民耕稼;创立日中为市,开创原始贸易;他遍尝百草,和药济世,发明了原始医药…… 并为此贡献了伟大的生命。因此被我国民间尊为农业之神、太阳之神、医药之神,与黄帝共同被尊奉为华夏人文初祖。

美丽的宝鸡——炎帝陵
宝鸡古称陈仓,位于陕西关中西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史料典籍记载,考古发掘佐证,距今约五千多年前,炎帝部族就繁衍生息在这里,被誉为炎帝之乡。
炎帝陵座落在宝鸡市南郊七公里处的常羊山顶。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史书载道:始祖身号炎帝,代号神农,母任姒游常羊(山)感生帝,长于姜水,因以为氏。炎帝以农为本,制作耒耜,教民耕稼;创立日中为市,开创原始贸易;他遍尝百草,和药济世,发明了原始医药…… 并为此贡献了伟大的生命。因此被我国民间尊为农业之神、太阳之神、医药之神,与黄帝共同被尊奉为华夏人文初祖。

1161355747607.gif


1161355747650.gif

免费打赏
zimoer
2006年10月20日 22:50:23
2楼
誉称为“炎帝之乡”的宝鸡,远在五千多年前的上古时期,姜姓部落就生活在这里的姜水流域,炎帝就是姜姓部落的首领。早在唐代以前,这里就有规模宏大的神农庙、炎帝祠,这些遗址至今依然可见。每逢古历七月七日炎帝祭日,这里鼓乐阵阵,香烟缭绕,祭奠者络绎不绝。从古至今,从未间断。
座落在常羊山上的炎帝陵由陵前区、祭祀区、墓冢区三大部分组成。这里雄伟、神圣、肃穆、古雅、幽静,成为中华儿女的谒陵拜祖的圣地。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和黄帝共同被尊奉为人文初祖。神农炎帝,教民耕稼,始创文明,情系中华,制耒耜五谷生华,尝百草万世留芳,奠民族之基,功高盖世。
回复
zimoer
2006年10月20日 22:50:58
3楼
每年清明节及炎帝忌日古历七月初七规模宏大的祭祖活动都得到了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支持。今盛逢千禧之年,我们将在清明节(公历4月4日)举行千禧年盛大祭祖活动,并邀请海内外中华儿女及有识之士参加。
"炎帝之乡"这块广大的土地上,人们自古以来就敬奉着这位伟大的先祖。《史记,封禅书》记述公元前424年秦灵公曾在宝鸡境内的吴山设祭炎帝。唐代宝鸡境内的天台山、姜水畔有规模宏大的炎帝殿、神农祠,这些遗址至今依然可见。每逢农历七月七日炎帝祭日这天,鼓乐陈陈,香烟缭绕。
回复
zimoer
2006年10月20日 22:51:43
4楼
.
回复
zimoer
2006年10月20日 22:52:19
5楼
美丽的宝鸡——大唐秦王陵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唐秦王陵博物馆位于陕西宝鸡市北坡公园顶,距离市中区仅2.5公里,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是展示唐末秦王李茂贞(公元856-924年)及夫人刘氏(公元876-943年)“同茔不同穴”的合葬陵寝为样板的专题博物馆,距今约1100年历史。
回复
zimoer
2006年10月20日 22:52:33
6楼
大唐秦王陵由山门、神道、献殿、祀殿、合两座地宫组成。在150米长的神道上,陈列着按皇帝生前出行宫廷仪仗的唐代石雕15组34尊。在两座分别长为120米、80米的地宫殿中,有高8米、宽4米用青砖仿木雕刻而成,保存完整的世界罕见全国唯一的砖雕飞檐古建端楼,做工精细,人物造型逼真。有用青砖砌墙并券的八边形穹窿顶;有栩栩如生墓道两侧18幅乐伎图;有唐代珍贵的胡人马乐俑;有精美的砖雕“十二生肖图”“八人抬轿图”“二人抬轿”“汉人牵马图”“胡人牵驼图”。有按北斗七星位置挑开青砖形成勺状“地面天象图”;有埃及“金字塔”式的人面兽身镇墓兽;还有带有神秘色彩的千年石函……。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在唐代帝王陵寝中极为罕见。
回复
zimoer
2006年10月20日 22:53:13
7楼
唐王生平
  李茂贞(公元856-924年)原姓宋名文通,唐深州博野人,因平叛护驾有功,唐僖宗赐予皇姓李名茂贞,并亲制字正臣,并入皇家典籍。
  李茂贞自幼出生农家。由于社会动荡不安,加之天灾人祸,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其父母为了使终成大器,以解救穷苦大众,报效国家,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将儿子送入学堂念书,并给儿子起名问通,意即通读诸子百家文理,解透人间真谛,可谓用心良苦。而文通天性聪慧,具有过目不忘的天资、超群的理悟,少年时便天文、地理、宗教、学派、兵法、论策、哲理、人伦、自然等无所不通,才华超群。青年时,便告别父母,辞别故里,周游他乡,遍访仁人志士,强身习武,考察异土乡情,了解民间疾苦,耳闻目睹官场腐败,并对之深恶痛绝。立志解民于水火,除社会之积弊,为其后的社会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公元874年,唐王朝摇摇欲坠,为保京畿安全,朝廷下令在深州博野征兵抽丁,编入博野军,调往长安,以护卫京都。此次,宋文通的父亲宋瑞,亦在强征之列,向长安进发之际,宋文通自异乡归来,见状遂代父从军。因其威望高、有胆识、会武功,被任命为队长,该队奉调驻守长安北大门奉天(今陕西乾县)。至此,宋文通踏上了创功建业的征途,最后成为名扉朝野、功勋盖世的一代名人。
  881年1月8日,黄巢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唐僖宗出逃四川,责成宦官杨复恭调各路人马围攻长安,宋文通亦率队参战。5月,唐军攻入长安,宋文通遂留守宿卫京师。885年3月,起义平复后,唐僖宗自成都回长安,宋文通升任右神策指挥并赐名李茂贞。
  886年2月15日,风翔节度使李昌符、邠宁度侦玫反叛,朝廷宦官、神策军中尉田令孜挟持唐僖宗经宝鸡逃往兴元(今陕西汉中市),李茂贞扈皇驾左右。887年2月,唐僖宗任命李茂贞为洋州刺使兼陇州使,率部讨伐盘踞在陇州的李昌符部。9月,平息叛乱。唐僖宗又任李茂贞为风翔、陇右节度使,兼风翔尹,加封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御使大夫、上柱国、陇西郡公等。
  888年3月,唐僖宗李儇病死,其弟李晔即位,号昭宗。唐昭宗为了加强朝廷统治力量,5月,又加封李茂贞检校侍中,自此李茂贞进入唐高层统治集团。
  888年11月,宦官杨恭复被任风翔不久,反叛朝廷逃往兴元与朝廷对峙。893年1月,唐昭宗任李茂贞为西道招讨使,起兵讨伐。8月,攻克兴元,唐昭宗任李茂贞兼领山南西道节度使,加封中书令。至此,李茂贞已拥有四镇十五州的地盘,甲兵雄盛颇有问鼎之志。897年2月,唐昭宗任李茂贞专任西川节度使,令其让出风翔节度使,李茂贞不从。9月,又任李茂贞兼领彰义节度使。
  900年12月,宦官发动内乱,逼唐昭宗退位,901年2月,宰相崔胤指使神策军,斩杀宦官,率百官迎唐昭宗复位。李茂贞率部来朝,唐昭宗下诏封其“歧王”,并加封“守尚书令”。这是唐太宗李世民以来,第一次以此高官授以外戚,“尚书令”位居百官之首,权倾朝野。
  907年5月,梁王朱金忠灭掉唐朝,建立后梁。923年。晋王李克之子李存勖,灭掉后梁,建都洛阳。924年2月。李茂贞遣子李继唁赴洛阳朝贡,唐庄宗封李继唁为中书令,仍奉李茂贞为“秦王”。
  924年4月,李茂贞薨于风翔府私第。925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移葬于陵原“先考大茔”,享年69岁,谥号忠敬。
回复
zimoer
2006年10月20日 22:53:44
8楼
.
回复
zimoer
2006年10月20日 22:54:20
9楼
美丽的宝鸡——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隋改称“成实道场”,唐初改名法门寺。元魏和唐初都曾拓展寺院,唐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原塔俗名“圣冢”。唐贞观年间改建成四级木塔,明隆庆三年(1569)木塔崩塌,万厉七年至三十七年建起十三级八面砖塔,高四十七米,清顺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民国二十八年底(1939 )朱子桥将军捐资补修宝塔,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四日因淫雨连绵宝塔崩塌。
回复
zimoer
2006年10月20日 22:54:38
10楼
新中国成立后,法门寺香火渐盛,道场兴隆。一九八四年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将法门寺交由佛教界管理。一九八七年政府决定重修宝塔,清理塔基时发现了自唐懿宗咸通十五年封闭的唐代地宫,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喜获释如来真身舍利及上千件法物宝器,法喜遍满,普天同庆,从此法们寺揭开佛元新页。
  一九八八年法门寺成功举办了国际性的“释迦如来真身舍利瞻礼法”,并正式对外开放。十余年来在党和政府宗教政策的指引下,在澄观、净一法师的带领下,在佛教四众的努力下,先后修建了大雄宝殿、长廊角亭、钟鼓楼、禅房、寮房等访唐工程。一九九八年对宝塔地宫进行装饰,使其庄严再现,体现无上法门,体现无尽法界,结合历史,宗教信仰,社科艺术等内容为一体而又是供养佛指舍利的大曼荼罗坛场,再现唐密曼荼罗之精华,使法门寺成为中国佛教首区。
回复
zimoer
2006年10月20日 22:55:00
11楼
法门寺塔传说


著名的佛教名刹法门寺位于陕西扶风县北崇正镇的中央,雄伟壮观的“大圣真身宝塔”树于法门寺之中,因此人称“因塔而建寺,寺因塔而著名”。

  传说古天竺(印度)国王阿育王异常笃信佛法,他在释伽牟尼灭度(死)后,要把佛法发扬光大于整个世界,因之在全世界修造了八万四千塔,分葬佛(释伽牟尼)的舍利。因为有神力役使鬼神劳动,所以这八万四千塔能在同日建成,其中就有扶风这一塔,绕此塔而筑之寺初名阿育王寺。文献记载,此寺(包括寺塔)始建于东汉天竺佛教沿丝绸之路东来中国之际,已有两千年历史了。

  传说在这座宝塔的底层埋藏着释伽牟尼灭度后的一节手指骨,即佛的真身,梵语叫“舍利”,所以此塔一向被尊为“圣冢”,或旌为“大圣真身宝塔”。

  因为塔内藏有佛的真身“舍利”,所以被认为是极为灵应神圣的宝塔,古传“三十年开视迎取一次舍利佛骨,则岁岁丰收政通人和。”历代封建帝王便借这一“古传”愚弄百姓,神化自己。尤其是唐代的皇帝把“迎佛骨、供舍利”这一闹剧演得更不像话了。

  武则天自诩“朕即如来”,因感激后梁僧人昙无谶所译的《大云经》中有“女主威伏天下”的宗教预言,所以在登皇帝位后,不但多次表扬此经“以合符命”,而且更加推崇佛教,于天授二年把佛教诏推为诸教之首: “今后释(佛)教直在道法之上,缁服(和尚的黑袍)处黄冠(道士的装束)之前。”这还不算,她又于天授四年迎奉法门寺佛骨至东京(洛阳)明堂供养,并赐绢三千疋修葺寺塔。

  她的儿子中宗崇佛更胜武则天一筹,于景龙四年表彰塔寺为大唐圣朝无忧王寺,题舍利宝塔为“大圣真身宝塔”度僧七七四十九人,至此寺内“僧徒济济,几百共众;梵字(庙堂殿宇)嗽嗽,数千其多”,俨然已为宇内的名刹大寺了。

  中宗的从孙肃宗更胜他祖宗数倍,于上元元年迎奉无忧王寺佛骨至宫内道场供养,并赐金玉佛像、金银用具及宝石念珠一挂,还有更为珍贵的金栏袈裟一袭,成为自唐以来的最丰厚的赐予。

  到了肃宗的玄孙宪宗时,迎佛骨闹剧,就更是无以复加了。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正月,宪宗命令太监杜英奇率宫人三十持香花前去扶风法门寺迎舍利佛骨。杜英奇一行来到法门寺真身宝塔下,焚香烧烛,顶礼膜拜如仪后,开启了塔底,只见塔底深有数丈,修筑精致,里边金碧相映,水银为池,池中央浮一黄金之船,船内置一硕大的金莲花,金莲花中心放一琉璃水晶透明匣,匣内葬着佛指。旁边放着唐肃宗上元元年赐的那袭金栏袈裟!看到这里,杜英奇不由得暗暗倒吸了一口气; “啊!想不到如此排场富贵!从金栏袈裟推及,池中之水银、水银池中之金船、船上之金莲花、莲花上之琉璃水晶透明匣,可能全是安史之乱后‘中兴之主’肃宗赐予的吧!……”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