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不明白所谓“振型”是个什么东东,查了很多资料,琢磨出了一些话,不知对否,请各位指正:现实中我们无法看到单个的振型,现实中观察到的地震时结构变形是该结构所有振型的合成。当地震来临,结构的所有振型是同时发生的,而在同一时间某质点在各振型下的位移之和即为该质点在该时刻的实际位移。[ 本帖最后由 guangshawanjian 于 2011-11-24 11:29 编辑 ]
一直想不明白所谓“振型”是个什么东东,查了很多资料,琢磨出了一些话,不知对否,请各位指正:
现实中我们无法看到单个的振型,现实中观察到的地震时结构变形是该结构所有振型的合成。当地震来临,结构的所有振型是同时发生的,而在同一时间某质点在各振型下的位移之和即为该质点在该时刻的实际位移。
[
本帖最后由 guangshawanjian 于 2011-11-24 11:29 编辑 ]
22楼
有没有人能够用通俗的话来解释透彻,像楼上你一句,他一句,能说清楚吗?
回复
23楼
还是没有理解与结构内力分析的关系????
回复
24楼
需要一楼的这种精神
回复
25楼
一句话解释清楚恐怕很难吧~而且还要通俗易懂,那就更难了~
回复
26楼
关于振型,你去看结构动力学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振型的多少跟结构的自由度有关,通常手算结构,把结构每一层当做一个质点。如果结构连续的,那就是无限自由度。看振型求解过程你会发现,各个振型是线性无关的,也就是说通过振型的叠加可以得到任意形状,当然也包括地震的形态,但是不是简单的相加,每个振型的参与系数是不同的。结构分析时,先振型分解,然后组合。
说道振型的物理意义可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我认为,首先低阶振型是对结构影响最大的,对比一些例题可以发现高阶振型的参与量比较小。振型是结构的本身特性,跟外力没有关系,所以有人说satwe分析结果的第一振型是X地震作用击振产生的是不对的。
关于地震作用计算,由于层数不高的楼房,第一振型(倒三角分布)起控制作用,所以,可以忽略高阶振型影响,按照每层节点位移和高度成正比的方法计算地震作用,就是底部剪力法。
倘若结构比较高,高阶振型的影响不可忽略,所以底部剪力法不在适用。
以上内容是自己悟出来的,没有那个大师指正过,对错与否网友可以自己判断。
彼黍离离
2011.11.29
[
本帖最后由 wanglq7953609 于 2011-11-29 10:26 编辑 ]
回复
27楼
上学的时候一位老师说“世上本没有振型,用的人多了就有了振型”。我理解振型是线性代数里面的N个线性无关的N维向量,可以用来表示任意N维的向量(结构的位移向量),为了把它弄得高深点专业点就给它取个名字叫振型,然后再赋予物理意义。其实我觉得振型概念的数学意义多于其物理意义,就像那位老师说的!
以上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抛砖引玉
回复
28楼
2.3.1.2 自振周期natural period of vibration
结构按某一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
(1)自振频率 natural frequency
当外力不复存在时,结构体系每秒振动的次数。又称固有频率。
(2)基本周期 fundamental period
结构按基本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又称第一自振周期。
2.3.1.3 振型 vibration mode
结构按某一自振周期振动时的变形模式。
(1)基本振型 fundamental mode
多自由度体系和连续体自由振动时,最小自振频率所对应的振动变形模式。又称第一振型。
(2)高阶振型 high order mode
多自由度体系和连续体自由振动时,对应于二阶频率以上(含二阶)的振动变形模式。
2.3.1.4 共振 resonance
当干扰频率与结构自振频率接近时,振幅急剧增大的现象。
回复
29楼
你看看振型的表示方式就知道了,就是一种变形(震动)状态。扭转,平动,扭转+平动等,表示出来就是数列形式。
回复
30楼
说得好
回复
31楼
3.2.2 结构动态特性测量 dynamic properties measure ment of structure
测量并分析结构在自振或共振条件下的反应曲线,以确定结构的自振周期(或自振频率)、阻尼系数和结构振型等动态特性。
4 在抗震设计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薄弱层(部位),使之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又不使薄弱层发生转移,这是提高结构总体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
考虑到有些建筑结构,横向抗侧力构件(如墙体)很多而纵向很少,在强烈地震中往往由于纵向的破坏导致整体倒塌,2001规范增加了结构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周期和振型)相近的抗震概念。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