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间刚度比扫盲贴--批错误的RATX1乘以0.7换算层间刚度比的做法
o如梦无痕o
2011年10月15日 10:34:46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如梦无痕…… 于 2015-12-17 11:14 编辑 各层刚心、偏心率、相邻层侧移刚度比等计算信息 Floor No : 层号 Tower No : 塔号 Xstif,Ystif : 刚心的 X,Y 坐标值 Alf : 层刚性主轴的方向 Xmass,Ymass : 质心的 X,Y 坐标值 Gmass : 总质量 Eex,Eey : X,Y 方向的偏心率 Ratx,Raty : X,Y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下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的比值

本帖最后由 如梦无痕…… 于 2015-12-17 11:14 编辑

各层刚心、偏心率、相邻层侧移刚度比等计算信息
Floor No : 层号
Tower No : 塔号
Xstif,Ystif : 刚心的 X,Y 坐标值
Alf : 层刚性主轴的方向
Xmass,Ymass : 质心的 X,Y 坐标值
Gmass : 总质量
Eex,Eey : X,Y 方向的偏心率
Ratx,Raty : X,Y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下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的比值
Ratx1,Raty1 : X,Y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
或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

RJX1,RJY1,RJZ1: 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剪切刚度)
RJX3,RJY3,RJZ3: 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
===========================================================================
Floor No. 1 Tower No. 1
Xstif= 51.0332(m) Ystif= 89.1987(m) Alf = 0.0000(Degree)
Xmass= 41.8797(m) Ymass= 89.1478(m) Gmass(活荷折减)= 1173.5737( 1137.5150)(t)
Eex = 0.3982 Eey = 0.0025
Ratx = 1.0000 Raty = 1.0000
Ratx1= 0.8201 Raty1= 0.5887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25
RJX1 = 5.3664E+06(kN/m) RJY1 = 5.3664E+06(kN/m) RJZ1 = 0.0000E+00(kN/m)
RJX3 = 3.3952E+05(kN/m) RJY3 = 4.5594E+05(kN/m) RJZ3 = 0.0000E+00(kN/m)
---------------------------------------------------------------------------
Floor No. 2 Tower No. 1
Xstif= 50.5106(m) Ystif= 89.1987(m) Alf = 0.0000(Degree)
Xmass= 49.4916(m) Ymass= 89.1782(m) Gmass(活荷折减)= 2867.4778( 2471.0066)(t)
Eex = 0.0449 Eey = 0.0010
Ratx = 1.5877 Raty = 1.8261
Ratx1= 1.3492 Raty1= 0.9784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25
RJX1 = 9.6549E+06(kN/m) RJY1 = 9.6549E+06(kN/m) RJZ1 = 0.0000E+00(kN/m)
RJX3 = 5.3904E+05(kN/m) RJY3 = 8.3258E+05(kN/m) RJZ3 = 0.0000E+00(kN/m)




最近收到常州的审图中心 某审图意见

Raty1 = 0.5887x0.7=0.4129<0.5

根据抗规 3.4.3条文说明为严重竖向不规则 需要调整平面布置。



看到这个审图意见 哥当时立刻对审图中心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审图意见震惊了,这样不合逻辑的意见他也能提出来?

这个RATy1算出来的东西 PKPM明确表示是 于上一层70%或者三层平均80%的比值的较小值。

虽然RATX1和RATy1都小于1 那只说明不满足上一层70%或者三层平均80%的比值的较小值。只能说是不规则。

如果说正好是70%是较小值 那也就罢了。可是如果这个数据是上三层平均值的80%为小值。那乘以0.7一点意义都没有。

我们再看Ratx,Raty : X,Y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下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的比值
RATX 和RATy已经算了 层间刚度比。只不过是第二层和第一层比值

.
我可以用第一层和第二层 PKPM用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的算法算出来的刚度来自己比较

RJY3为 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的算法 算出来的Y向的层间刚度。
RJY3的比值分别是 4.5594E+05(kN/m)/ 8.3258E+05(kN/m)=0.54>0.5

这么清晰地概念,却要搞得这么复杂,用什么RATY1乘以0.7来换算,真是匪夷所思。
同样 有的地下室 要满足嵌固条件的 直接看这个一层的RATX是不是小于0.5就可以了。也不能用那个换算方法。
因为满足嵌固条件是
地下室刚度大于上面刚度的2倍 而且是要在剪切刚度下刚度比。
很显然 一层的和下面的刚度比 小于0.5即可。
即看一层(相对于地下室的一层)的RATX和RATY。
这里就不详细举例了。



而且抗震规范没有明确规定 层间刚度比的计算方法。

只有高规规定了层间刚度比算法
根据新高规3.5.2条,框架结构的层间刚度比应该按照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的算法来验算层间刚度比。

而新版本的PKPM自动算剪切刚度 和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两种方法来验算层间刚度比。

可以得到同样的答案


根据高规附录E 剪切刚度是用来算转换结构的层间刚度比,这个比值。
对于我这样的一个四层框架结构来说没有一点意义,就不用自己算了。


我原以为 拿RATX1的输出值乘以0.7 换算成层间刚度比 仅仅是我们当地的个别现象
可是和网友交流 我才发现 原来这个居然已经在江湖上流传已久。
有的人甚至还因此来骂我
说我上面都是瞎说。真够晕得。
希望大家好好看清楚 PKPM的输出参数的意义。
好好看清楚 RATX RATY和 RATX1 RATY1 RJX3,RJY3 到底有什么区别
不要在 拿那个RATX1和RATY1来乘以0.7来换算层间刚度比了。

另外虽然本层和上三层刚度平均比值
是 0.5887x0.8=0.47 比较小
但是没有一本国家规范和江苏省的地方规范和资料规定了 本层和上三层刚度平均比值的下限。
如果有 请网友发短信息注明出处。
另外我也知道底下应该加强,应该使RATX1 大于 1
但是要不是甲方限制底层柱截面和标准层,谁会搞薄弱层啊。

最后 我审图回复
就是这样回复的。

经复核底层层间刚度比满足0.5要求
底层的Raty1 是本层和上三层刚度平均比值百分之八十的比值。
经过计算0.5887x0.8=0.47
即表示底层和上三层刚度平均比值 为0.47,超过限值较多。
所以 提高柱剪力系数 以提高底层柱抗剪承载力。
同时底层柱子采取全高加密 提高配箍率 。

以及提高底层柱混凝土标号为C40 降低底层柱轴压比。
以提高柱子延性,增加底层柱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耗能能力。(柱配筋变化详见变更通知单)
最后补充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弹塑性变形计算书
经复核 满足抗震规范 5.5.5要求.

现在已经通过审图

[ 本帖最后由 q412873251 于 2011-11-28 21:16 编辑 ]
kouhanfeng
2011年10月15日 11:18:48
2楼
虽然我只是一个工作了三个多月的在校生,但是我一看到你的题目。我就在想,为什么这么明显的错误,你还在扫盲……呵呵 看来还是有那么多盲人……
回复
liuyuntao56
2011年10月15日 11:54:52
3楼
谢谢如梦哥得扫描帖,确实包括我在内身边的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还是概念理解不够啊
回复
liuyuntao56
2011年10月15日 12:22:54
4楼
RATX1X0.7固然是不对的,至少得是RJX*0.7,当然这里究竟乘以0.7还是0.8(∑上三)需要判断,单是针对计算出的结果来看可以看出软件究竟是乘以的多少,就拿如梦哥你这个计算文件,结果判断,RATX1,和RATY1肯定不是与上一层0.7刚度比出的,就是说单针对结果而言的个判断么 1.png
3.png
二层 6.png
一层 5.png
刚度比 4.png
这块确实比较乱,缕一缕,不能断章取义
回复
yyscl
2011年10月15日 14:11:07
5楼
如梦大哥的问题解释的很清楚了,层刚度比的计算关键就是如何计算层刚度的问题
如果把层刚度如数的得出来,那么相应的比值无非就是加减乘除了
从satwe的结果来看,satwe采用两种计算层刚度的办法:剪切刚度、地震剪力与层间位移之比
至于审图及江湖的做法,原因可能是以前的软件不成熟或规范不明确
一直沿用至今的根深蒂固,一下转变不过来吧了
回复
tumugongchengxij
2011年10月16日 12:42:44
6楼
恩,这部分确实很容易搞混
回复
qjlgd
2011年10月16日 16:20:47
7楼
Ratx1= 0.8201 Raty1= 0.5887
你Y方向是0.5887 是不行的,一般要控制在0.8以上...虽然说小于1 就是薄弱层,乘以放大系数1.25 但是也不能远小于1

[ 本帖最后由 qjlgd 于 2011-10-16 16:21 编辑 ]
回复
海浪
2011年10月16日 16:50:27
8楼
楼主这个项目的层刚度比虽然大于0.5,但也接近0.5了,仅仅把地震力放大1.25是不合适的,楼主是否还采取了其它的加强措施增加底层的抗震能力?
回复
jiyongke
2011年10月17日 12:39:18
9楼
回复
yeshimiao
2011年10月17日 12:48:49
10楼
哈哈!也让我无语下吧!
看来不只是我本地的屠神如此!各地皆是啊!是我个人的安慰,还是结构的悲哀呢?
回复
nixuebin12345
2011年10月17日 13:13:16
11楼
用倒数的方法,可清楚比出下层比上层,乘0.7的方法有缺陷,大多数时对,少部分平均值.0.8时没考虑我是审查师,请认真沟通,应该从技术的角度此项刚度比为0.54.此项不超限,是软弱层.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