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园林发展史公元前三千多年——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公元前五百年——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大帝国公元十四世纪——伊斯兰园林的鼎盛 印度莫卧儿园林公元十五世纪——欧洲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公元十五世纪后期——欧洲意大利半岛的理水方式和园林小品的产生公元十七世纪——法国的中轴线对称规整的园林布局
西方园林发展史
公元前三千多年
——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
公元前五百年
——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
公元七世纪
——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大帝国
公元十四世纪
——伊斯兰园林的鼎盛 印度莫卧儿园林
公元十五世纪
——欧洲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
公元十五世纪后期
——欧洲意大利半岛的理水方式和园林小品的产生
公元十七世纪
——法国的中轴线对称规整的园林布局
公元十七世纪末
——法国尽量运用一切文化艺术手段来宣扬君威
公元十八世纪初期
——英国的风景式园林的盛行
公元十八、十九世纪
——靳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的平行发展
公元十九世纪中叶
——植物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大量花卉开始在经景观中运用
公元十九世纪后期
——大工业的发展,郊野地区开始兴建别墅园林
二十世纪以来(一战以后)
——现代流派的迭兴 产生了现代园林
2楼
公元前三千多年
——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
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摇篮。公元三千多年,古埃及在北非建立奴隶制国家 。尼罗河沃土冲积,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国土的其余部分都是沙漠地带。对于沙漠居民来说,在一片炎热荒漠的环境里有水和遮荫树木的“绿洲”作为模拟的对象。尼罗河每年泛滥,退水之后需要丈量土地,因而发明了几何学。于是,古埃及人也把几何的概念用之于园林设计。水池和水渠的形状方整规则,房屋和树木佾都按几何形状加以安排,是为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设计。
回复
3楼
公元前五百年
——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
1、古希腊的雅典城邦
古希腊由许多奴隶制的城邦国家组成。公元前五百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完善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的空前繁荣,园林的建设也很兴盛。古希腊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供公共活动浏览的园林:早先原为体育竞技场,后来,为了遮荫而种植的大片树丛逐渐开辟为林荫道,为了灌溉而引来的水渠逐渐形成装饰性的水景。到处陈列着体育竞赛优胜者的大理石雕像,林荫下设置坐椅。人们不仅来此观看体育活动,也可以散步、闲谈和游览。政治学家在这里发表演说,哲学家在这里辩论,为此而修建专用的厅堂,另外还有音乐演奏台以及其他公共活动设施。但这种颇似与现代“文化休息公园”的公共园林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随着古希腊民主政体的衰亡而逐渐消失。第二类是城市的住宅,四周以柱廊围绕成庭院,庭院中散置水池和花木。第三类是寺庙园林即以神庙为主体的园林风景区,例如德尔菲圣山( The Mountaiin Sanctuary of Delphi )。
2、罗马别墅花园
罗马继承古希腊的传统而着重发展了别墅园( Villa Garden )和宅园这两类,别墅园的修建在郊外和城内的丘陵地带,包括居住房屋、水渠、水池、草地和树林。当时的一位官员和著作家的 Pliny 对此曾有过生动的描写:“别墅园林之所以怡人心神,在于那些爬满常春藤的柱廊和人工栽植的树丛;晶莹的水渠两岸缀以花坛,上下交相辉映。确实美不胜收。还有柔媚的林荫道、敞露在阳光下的洁池、华丽的客厅、精制的餐室和卧室 ……. 这些都为人们在中午和晚上提供了愉快安谧的场所。庞贝( pompei )古城内保存着的许多宅园遗址一般均为四合庭院的形式,一面是正厅,其余三面环以游廊,在游廊的墙壁上画上树木、喷泉、花鸟以及远景等的壁画,造成一种扩大空间的感觉。
回复
4楼
公元七世纪
——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大帝国(412—1998)
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东起印度河西到伊比利亚半岛的广大地带,建立一个横跨亚、非、拉三大洲的伊斯兰大帝国,虽然后来分裂成许多小国,,但由于伊斯兰教教义的约束,在这个广大的地区内仍然保持着伊斯兰文化的共同特点。阿拉伯人早先原是沙漠上的游牧民族,祖先逐水草而居的帐幕生涯,对“绿洲”和水的特殊感情在园林艺术上有着深刻的反映;另一方面又受到古埃及的影响从而形成了阿拉伯园林的独特风格;以水池或水渠为中心,水经常处于流动的状态,发出轻微悦耳的声音。建筑物大半通透开畅,园林景观具有一定幽静的气氛。
回复
5楼
公元十四世纪
——伊斯兰园林的鼎盛 印度莫卧儿园林
公元十四世纪是伊斯兰园林的鼎盛时期。此后,在东方演变为印度的莫卧儿的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水渠、草地、树林、花坛和花池为主体而成对称均齐的布置,建筑居于次要的地位。另一种则突出建筑的形象,中央为殿堂,围墙的四周有角楼,所有的水池、水渠、花木和道路均按几何对称的关系来安排。著名的泰姬陵即属后者的代表。
回复
6楼
公元十五世纪——欧洲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412—1998)
欧洲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几个伊斯兰王国直到十五世纪才被西班牙的天主教政权统一。由于地理环境和长期的安定局面,园林艺术得以持续的发展伊斯兰传统并吸收罗马的若干特点而融冶与一炉。格拉那达的阿尔罕伯宫即为典型的例子。这座由许多院落组成的宫苑都位于地势险要的山上,建筑物除居住用房外大部分马蹄形券洞甚至可以看到苑外的群峰。再加上穿插引流的水渠和水池,整座宫殿充满了“绿洲”的情调。宫内园林以庭院为主,采取罗马宅院四合庭院的形式,其中最精彩的是拓溜园(C out of Myriles )和狮子院( Court of Lions )。拓溜园的中庭纵横一个长方形水池,两旁是修剪得很整齐的拓榴树篱。水池中摇曳着马蹄形券廊的倒影,显示一派安详的安谧亲切的气氛。方整宁静的水面与暗绿色的树篱对比着精致繁荣,色彩明亮的建筑雕塑,又予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狮子院四周均为马蹄形券廊,纵横两条水渠贯穿全院,水渠的交汇处即庭院的中央有一个的喷泉,它的基座上雕刻着十二个大理石狮像(伊斯兰教的教规禁止以动物作装饰题材,这十二个狮像是后来加上去的)。阿尔罕伯拉宫的这种理水手法给予后来的法国园林以一定程度的启示。
回复
7楼
公元十五世纪后期
——欧洲意大利半岛的理水方式和园林小品的产生
十五世纪是欧洲商业资本的上升期,意大利出现了许多以城市为中心的商业城邦。政治上的安定和经济上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从中世纪宗教中解脱出来,摆脱了上帝的禁锢,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人性的解放”结合对古希腊罗马灿烂文化的重新认识,从而开创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高潮,园林艺术也是这个文化高潮里面的一部分。
意大利半岛三面濒海而多山地,气候温和,阳光明媚。积累了大量财富的贵族、大主教、商业资本家们再城市修建华丽的住宅,也在郊外经营别墅作为休闲的场所,别墅园遂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类型。别墅园林多半建立在山坡地段上,就坡势而作成若干的台地,即所谓的台地园。园林的规划设计一般都由建筑师担任,因而运用了许多古典建筑的设计手法。主要建筑物通常位于山坡地段的最高处,在它的前面沿山坡而引出的一条中轴线上开辟一层层的台地,分别配置保坎、平台、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各层台地之间以蹬道相联系。中轴线两旁栽植高耸的丝杉、黄杨、石松等树丛作为园林本生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过度。站在台地上顺着中轴线的纵深方向眺望,可以收摄到无限深远的园外借景。这是规整式与风景式相结合而以前者为主的一种园林形式。
理水的手法远较过去丰富。每与高处汇聚水源作贮水池,然后顺坡势往下引注成为水瀑,平濑或流水梯( W ater Stair ) , 在下层台地则利用水落差的压力作出各式喷泉,最低一层平台地上又汇聚为水池。此外,常有欣赏流水落差的压力作出各式喷泉,最低一层台地上又汇聚为水池。此外。常有为欣赏流水声音而设的装置,甚至有意识地利用激水之声构成音乐的旋律(W ater Organ ) .
作为装饰点缀的“园林小品”也极其多样,那些雕镂精致的石栏杆、石坛罐、保坎、碑铭以及为数众多的、以古典神话为题材的大理石雕像,它们本身的光亮晶莹衬托着暗绿色的树丛,与碧水蓝天相掩映,产生一种生动而强烈的色彩和质感的对比。
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园林中还出现一种新的造园手法——绣毯式的植坛 (Parterre) 既在一块大面积的平地上利用灌木花草的栽植镶嵌组合成各种纹样图案,好象铺在地上的地毯 。
回复
8楼
公元十七世纪——法国的中轴线对称规整的园林布局
十七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园林传入法国。法国多平原,有大片天然植被和大量的河流湖泊。法国人并没有完全接受台地园的形式,而是把中轴线对称均齐的整齐式的园林布局手法运用于平地造园 。
回复
9楼
公元十七世纪末
——法国尽量运用一切文化艺术手段来宣扬君威
十七世纪末,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加速进行着,君主专制政权成了资产阶级和就贵族共同镇压农民和城市平民的国家机器。法国在当时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君主国家,国王路易十四建立了一个绝对君权的中央政府,尽量运用一切文化艺术手段来宣扬君主的权威。宫殿和园林作为艺术创作当然也不例外,巴黎近郊的凡尔塞宫(Versallei)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凡尔塞宫占地极广,大约有六百余公顷。是路易十四仿照财政大臣副开的围攻园,的样式而建成的,包括“宫”和“苑”两部分。广大的苑林区在宫殿建筑的西面,由著名的造园家靳诺特( Andri Le Notre )设计规划。它有一条自宫殿中央往西延伸长达二公里的中轴线,两侧大片的树林把中轴线衬托成为一条宽阔的林荫大道,自西向东一直消逝在无垠的天际。林荫大道的设计分为东西两段:西段以水景为主,包括十字型的大水渠和阿波罗水池,饰以大理石雕像和喷泉。十字水渠横碧的北段为别墅园“大特里阿农” (Grand Trianon), 南端为动物饲养园。东端的开阔平地上则是左右对称布置的几组大型的“绣毯式植坛”。大林荫道两侧的树林隐藏地布列着一些洞府、水景剧场( Water Theatre )迷宫、小型别墅等,是比较安静的就近观赏的场所。树林里还开辟出许多笔直交叉的小林荫路,它们的尽端都有对景,因此形成一系列的视景线 (Vista) ,故此种园林又叫做视景园 (Vista Garden). 。中央大林荫道上的水池、喷泉、台阶、保坎、雕像等建筑小品以及植坛、绿篱均严格按对称均齐的几何格式布局,是为规整式园林的典范,较之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更明显的反映了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原则。它所显示的恢弘的气概和雍容华贵的景观也远非前者所能比拟。
回复
10楼
公元十八世纪初期——英国的风景式园林的盛行
英伦三岛多起伏的丘陵,十七、八世纪时由于毛纺工业的发展而开辟了许多牧羊的草场。如茵的草地、森林、树丛与丘陵地貌相结合,构成了英国天然风致的特殊景观。这种优美的自然景观促进了风景画和田园诗的兴盛。而风景画和浪漫派诗人对大自然的纵情讴歌又使得英国人对天然风致之美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思潮当然会波及园林艺术,于是封闭的“城堡园林”和规整严谨的“靳诺特式”园林逐渐被人们所厌弃而促使他们去探索另一种近乎自然,反朴归真的新的园林风格——风景式园林。
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兴起于十八世纪初期。与靳诺特式的园林完全相反,它否定了纹样植坛、笔直的林荫道、方正的水池、整形的树木。扬弃了一切几何形状和对称均齐的布局,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讲究借景和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为了彻底消除园内景观景观界限,英国人想出一个办法,把园墙修筑在深沟之中即所谓“沉墙”。当这种造园风格盛行的时候,英国过去的许多出色的文艺复兴和靳诺特式园林都被平毁而改造成为风景式的园林。
风景式园林比规整式园林,在园林与天然风致相结合,突出自然景观方面有其独特的成就。但物极必反,却又逐渐走向另一个完全极端即完全以自然风景或者风景画作为抄袭的蓝本,以至于经营园林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而所得到的效果与原始的天然风致并没有什么区别。看不到多少人为加工的点染,虽本与自然但未必高与于自然。这种情况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感。因此,从造园家列普顿 (Humphry Replom) 开始又使用台地、绿篱、人工理水、植物整形修剪以及日冕、鸟舍、雕像等的建筑小品;特别注意树的外形与与建筑形象的配合衬托以及虚实、色彩、明暗的比例关系。甚至有在园林中故意设置废墟、残碑、断蝎、朽桥、枯树以渲染一种浪漫的情调,这就是所谓的“浪漫派”园林。
这时候,通过在中国的耶苏会传教士致罗马教廷的通讯,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园林艺术被介绍到欧洲。英国皇家建筑师张伯斯 (William Chambers) 两度游历中国,归来后著文盛谈中国园林并在他所设计的丘园 (Kew Garden) 中首次运用所谓“中国式”的手法,虽然不过是一些肤浅和不伦不类的点缀,终于也形成一个流派,法国人称之为“中英式”园林,在欧洲曾经盛行一时 。
回复
11楼
公元十八、十九世纪
——靳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的平行发展
十八、十九世纪的西方园林可以说时靳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这两大主流的并行发展、互为消长的时期,当然也产生出许多混合型的变体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