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即做人 】看了觉得很受启发,不敢独享. 【作 者】查尔斯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相关的分类】 文学艺术 管 理 社科 社会科学总论 【ISBN书号】750445236X 【定价】¥18.80 【出版时间】2005-01-01 【开本】212×147×12毫米 【页数】204 【字数】0 【装帧】平装(无盘) 美国通用公司训导员工修身励志第一课。做好工作和干好事业的基本前提是学会做人。一个人的工作水平与其做人水平是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的。做工作没有技能不行,而不懂做人道理、做人标准、做人原则和做人艺术也同样行不通。
【工作即做人 】
看了觉得很受启发,不敢独享.
【作 者】查尔斯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相关的分类】
文学艺术 管 理 社科 社会科学总论
【ISBN书号】750445236X 【定价】¥18.80
【出版时间】2005-01-01 【开本】212×147×12毫米
【页数】204 【字数】0
【装帧】平装(无盘)
美国通用公司训导员工修身励志第一课。做好工作和干好事业的基本前提是学会做人。一个人的工作水平与其做人水平是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的。做工作没有技能不行,而不懂做人道理、做人标准、做人原则和做人艺术也同样行不通。
工作是我们立身成事之本。我们懂得工作,就永远有可以付出的资本;我们贪图安逸,就永远有追逐安逸的企求。工作越多,付出越多,收获越大;懒惰越多,收获越小。人生就是由这样一种惯性趋势操纵着,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这种惯性趋势就会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只要我们养成工作的习惯,我们就会拥有越来越多的可供奉献、造福社会的资本。
只有工作才能造就人格上的高贵,同时也造就了事业上的高贵。你种下什么,收获的就是什么。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因为我们的工作,为他人造就了幸福和快乐,而这种幸福和快乐,最终也会降临到我们自己身上。
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到一个恶果。
让我们在工作中提高智慧,增长才干,完善性格,创造美好的人生。
工作的艺术也是做人的艺术。
12楼
在工作中追求品味
任何一种职业活动都有其规定性,任何一种职业生涯都不会像游戏那样快活轻松。
职业生涯品味是衡量职业生涯质量高低的整体性概念,反映员工在职业生涯中处于怎样的层面上。品味有高低之分。高品位的职业生涯是完满幸福的,低品位的职业生涯则是有缺憾的、不幸的。员工个人的素质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其职业生涯标准也不可能相同。没有固定的职业生涯模型,只有相似的职业生涯场景。
如果你的职业生涯活动与你的人生活动融为一体,把职业视为发展自己、服务社会、创造财富的工具和手段,超脱私利羁绊,达到进退有序、行止从容、得失坦然那样一种境界;清贫也罢,富有也罢,坎坷也罢,都不辱没你的生涯使命,都不会影响你的生活潇洒;你有远大的职业生涯目标,所以能看得天眼前的一切,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为了生活而工作,什么时候需要为了工作而生活。这种职业生涯就是高品位的。
如果你的职业生涯活动与你的人生活动有机结合,把职业作为满足自下而上发展需要的工具和手段,注重现实和职业活动效果,如金钱、地位、名誉等;热爱人生,重视职业,把职业生涯安排得井然有序;在职业生涯天地里辛勤耕耘,收获着成功和失败、痛苦和欢乐,品尝着职业生涯的苦辣酸甜。这样的职业生涯是中品位的。
如果你的职业生涯活动与你的人生活动相脱节,把职业看成无足轻重的东西,充其量当成点缀生活的小道具;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待职业生涯,随心所欲,低级庸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把职业生涯搞得乌烟瘴气,一塌糊涂;你非但没有在职业生涯中体现出人生价值,反而通过职业生涯来糟蹋人生,整天喝自己酿制的苦酒,根本体会不到职业生涯的欢乐和幸福。这样的职业生涯就是低品位的。
职业生涯品位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都能找出相应的位置。职业生涯品位也是可变的。
那么,如何提高职业生涯品位呢?
任何一种职业活动都有其规定性,任何一种职业生涯都不会像游戏那样快活轻松。因此,我们可以尝试。
变干工作为表现自己。如果每天上班前,你就琢磨着今天又干哪些工作,需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的话,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责任感和压力感,就会整天埋头苦干而露不出轻松的笑脸。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即在每天上班前,就琢磨着你今天又有机会表现自己了,该怎样通过做好工作表现出真正的你,当处理工作事务时,你就会精神抖擞,信心百倍,笑口常开。并把自己表现得光彩照人的时候,工作也一定做得相当完美,自然也显示出了你职业生涯的高品位。
变个体行为为群体规范。职业生涯是个人职业活动的全部内容,所以,职业生涯不仅仅是个体的行为。如果把职业生涯看成个人与大家相互作用的产物,个人的职业行为是受人际关系影响和制约的,工作好坏直接影响大家的利益,自己有向社会负责的义务,这样,即使你一个人单独工作,也能自觉地用群体规范来约束和鞭策自己,真正做到老板在场和不在场一个样,通过自我激励,不断创造职业生涯的光辉业绩,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职业品位的提升。
变消耗机制为再造机制。职业生涯不是全部的人生,得失也各占一部分。一方面,获得精神的物质满足,另一方面又以损失体智能量为代价。所以,职业生涯的运转体制首先表现为消耗机制,如果受工作的驱使,成了工作的奴隶,长此以往,必将损害身体,影响职业生涯及生活质量。把发展自身素质放在首位,把具体工作视为检验完善自身的工具和手段,力所能及的事尽力做好,力不能及的事通过自我调整补充,争取做好。这样,就把职业生涯付出体智的消耗机制,变成了发展体智的再造机制。苦得其乐,乐在其中,再单调的职业生涯也会焕发出活力,再枯燥的工作也会充满了快乐。
作为工作人员,你肯定有一间自己的或共用的办公室,你需要费一些脑筋去精心布置一下它。你所营造的办公环境会体现和衬托你的形象。
房间内一般要摆放写字台、座椅,最好有一个书架,不要放洗漱用具、化妆品等,这会有损你的形象。房间内摆放的物品不要太拥挤,这样会显得杂乱无章,给人以窒息感。
如果有必要的话,你最好在房间内有一台办公用的电脑,这可以显示出你的才干。但你若对电脑的使用一窍不通,也不必附庸风雅,非摆不可。还有,你不要把电脑游戏盘带进办公室,被人发现,会认为你不专心工作。
为了体现你的品位,写字台最好选用高质量木制的,漆色要好,能透露你的性格。写字台一般要面向房门,主要的座椅和客人的座椅相对。写字台上的办公用具应该整整齐齐,桌面干净光亮。办公用具不要用档次太低的,也不必故意显示似地放上人选这于高昂的物品。
一些盆栽的香草花卉,可以使你的办公房间倍添情趣,一幅油画或中国山水画也可以使室内增添几分情趣。如果不喜欢画,一幅书法作品也可以 使你的室内焕发光彩。不信你可以试一试,不过,书法作品不必太直露地表现你的雄心壮志。
书刊报纸会使你的格调品味在众人心目中有所增加。但要特别注意不要把一些街头小报和无聊杂志带进办公室里。放上一些诸如经济类、科学类、文化类的书刊报纸会比较好一些。
有人说:“只要看看一个人的办公桌,就可以知道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
别把不必要的物品堆积在桌上。必要的文件和备用物品应分类放置,以便随时取用。暂时不用的物品不要全塞在抽屉里,尤其是与工作无关的物品,如武侠小说、杂志等,要绝对避免,否则万一哪天被人意外发现,会相当丢脸。
外出时,桌上不可留置文件,即使暂时离开座位,也不可将重要文件随意搁置。
一个有品位的工作人员,不应该把自己的办公室布置得乱七八糟,因为良好的办公环境,将对你的事业前途有很大的影响。
上级布置某项工作任务时,面对员工,语言表达要正确无误、清晰肯定,以便让员工听清弄懂,避免生出歧义。如果你布置任务时,交待不清或模棱两可,那么,员工无法领会你真正的意思,就会在工作中造成一定的错误或损失。
口头布置工作任务是上级的经常性事务。一定要做到目的明确、层次清楚、要求鲜明、完整充分而又重点突出。只有这样,才能使听者更好地去领会、贯彻、完成,不出现偏差。
而且,不管是布置工作任务,还是进行其他工作,上级在语言运用上,都要力求平易通俗,大家都能听得懂。不要生词僻语一起上,甚至一些生造词语也当作时髦不加分析地使用。否则,听者不是说你文绉绉地故意卖弄文采,就要说你知识修养不高而笑话你了。
即使你的外语口语水平很高,如果你是上级,也不要不加节制地在与同事的交谈中加进一些外语词句,最好是一个外语单词也不要有,除非是某种工作需要。否则,听者会认为你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他也许会在背地里讥笑你肤浅而没有深度。或许,在语言中掺进一些外语已成为你的习惯,但你必须努力改造自己,学会用纯粹、正规的大众语言进行交谈。
语言上过于追求别出心裁,就会给人以华而不实的感觉。最重要的是让听者明白易懂,不发生曲解现象。要做到语言通俗易懂,就要掌握一些要领。如果你的口音比较重,应该努力学习规范的普通话,这样,才能让大家都能听懂你的话。口语中过于冗长的句子,你应该尽量用短句来代替,以避免句子过长,而使听者感觉复杂拖沓。一些成语、格言可以使你的语言增色不少,但是,也不是为了语言的华丽而堆砌词藻,排比铺陈,故意搞得花里胡哨。
回复
13楼
第三章 能力:卓越的能力创造卓越的品位
尽快开发和利用自己的潜力和才能
每个员工身体中都沉睡着一个巨人,就是你的潜能。唤醒你心中的巨人,开发出自己的潜能,你就一定会取得成就。
一位员工能否工作出色,关键是看他是否充分开发和利用了自己的潜力和才能。人的潜力和才能是巨大的,有时连自己都无法估价。
尼亚加拉大瀑布在好几千年里,上万亿吨的水从180英尺的高处奔涌而下,坠落到深渊里,毫无意义地流失掉。然后有一天,一个人制定了一个计划,利用了这巨大能量的一部分。他使一部分下落的水流经过一个特殊的装置,从而产生出上千万千瓦的电力,推动了工业发展的巨轮。从此,成千上万的家庭有了光明,成吨的粮食被收割,大量的产品被生产出并运输到各地。这种新的能源,使人们有了工作,孩子们受到了教育,道路被开通,高楼、医院被建造。它带来的好处是说不完的,总之,这一切能实现,都是因为人们发现并利用了尼亚加拉大瀑布的能量,让它为一个特殊的目的服务。
我们也要在工作中尽快发现和利用自己的潜力和才能。
《圣经》上说“让富有的更富有”,其意义很清楚,即掌握并利用你的才能,那么你的才能不仅会增加而且会带给你更多的收益。
挖掘自我潜能的工作只有留待自己。
人脑的潜能究竟有多大?可以说这个潜能是无限的,而且是无所不能的。当你发现自己个性中有这么多秘密武器,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使用它吧。
有一则寓言说:
一天,一个喜欢冒险的男孩在养鸡场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发现了一个鹰巢,他就从鹰巢中拿出了一个鹰蛋,带回养鸡场并把鹰蛋放在母鸡窝里让母鸡孵化。孵出来的鹰和小鸡一起长大,当这只小鹰不知道自己是鹰的时候,它很快乐地过着和鸡一样安稳的生活。
但是,当它逐渐长大的时候,它还是发现了自己和鸡有些不同,它心想自己一定不是一只鸡,但它一直没有采取什么行动。直到有一天,它看见一只老鹰在高空翱翔,它感觉到自己的双翼有了一股奇特的力量,它产生了要飞上天空的想法。于是,它展开了翅膀,飞到一座小山上。它非常惊奇自己竟然有如此的本领,于是它再向更高的山峰飞去最后终于也能在高空翱翔。
也许你会说这只不过是一个寓言而已。而且寓言里的鹰之所以能笑傲高空,那是它本来就有笑傲高空的潜能,它是鹰它并不是一只鸡。确实,寓言只能是寓言,但这则寓言所寄寓的道理却是极有意义的,即一个人如果只把自己局限在一个自我期望的小圈子里的话,那么这个人终生都只会在自己给自己画定的小圈子里打转。就如同一个从来没有做过将军梦的士兵,永远也不会当上将军。如同有了一百元就会满足的人不会拥有比一百元更多的财富一样。相反,如果一个人心怀大志,志向远大,他就会调动自己身上所有的能量,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前进。
你给你自己画定的圈子有多大,你的人生就有多大。
何以会如此呢?
因为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就是取得成就的人唤醒了自己心中沉睡的巨人。开发了自己无穷无尽的潜能。只要你想取得成就,只要你能抱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开发你的潜能,你就会有用不完的力量。相反,如果你没有想过取得成就,你的心态就会消极到了极点。这种消极的心态就会使你根本不可能去挖掘你的宝藏,并且越不开发自己的潜能,你就会变得越发无能。
工作就像比赛,比赛就是不顾一切。你要不顾一切拼命地向前冲。你不必理会任何事、任何人,接近得分线的时候,你更要不顾一切。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你,就是战车或一堵墙,都不能阻挡你,你要冲过得分线!
有了这种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信心,拥有完美的执行力,奋勇向前,锲而不舍,没有抱怨,没有畏惧,没有退缩,不找任何借口,自然就能开发出自身的潜能。
边干边学
你可以通过某些方式从每一类工作中获取经验。这些经验能帮助你以后做出很好的选择。同时,它能教给你本领,这些本领你以后是用得着的。
在工作中边干边学,成功和失败都可以让你获得经验。
你的经验也是你的一个最重要的“资本”。假如你工作时有些预见,你就能以很小的代价获得很多的经验。不管需要付出什么代价,经验反正永远是你的。
在生活中,经验常常是偶然获得的;你遇见什么人,你从事什么工作,你年岁增长了…你都能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例如,当你试图计划你的职业时,你应该尽可能地积累各种工作经验,特别是当你年轻的时候,能够相当容易地从事各种工作,尝试各种创新的做法。你现在学的东西越多,你以后做决定的根据就越多。
你可以通过某些方式从每一类工作中获取经验。这些经验能帮助你以后做出很好的选择。同时,它能教给你本领,这些本领你以后是用得着的。丰富的经验,特别是那些你学到的新本领,将为你以后提供更多的选择和进步的机会。
在设计你的生产道路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经验帮助你在工作中获得进步,并且你将不得不花费几年的时间来获取经验。对它抱有希望,为它做好准备,充分利用它。假如你偶尔出了大错,可以在下面这一段话中得到安慰:“在人生的赛场上,早期有一些失利是有益的,这可以消除试图常胜不败的压力。”
你是一个新人,毫无经验,你也不必气馁,只要你为自己制定一个新人三年计划,你就一定能终有所获,有所作为,照样可以成为效能工作者中的一员。
比起成功的经历,对于老板、前辈失败的经验应更加用心倾听。市面上谈论有关如何成功的书籍都相当畅销,少有人会对失败、衰退的过程感兴趣。不过基于各种主客观环境因素,事实上我们很难去模仿拷贝他人的成功经验,但可以轻易从其失败中汲取教训。
向父亲请教工作经验。自己的父亲由于没有工作上的利害关系,对于相关的经验会更加愿意倾囊相助。利用平常家庭聚会的时间和父亲聊聊,也能让老爸觉得备受重视而对你关心不已呢!
把握和老板交际的电动机多参加同事间的聚会活动。现今的年轻上班族,愈来愈重视个人时间与自我的生活,有的人也因此疏忽了办公室中人际关系的经营。其实利用非公事的场合,如吃饭、去KTV等不但可以拉近与老板及同事间的距离,还可以增进情谊及相互了解。同事间彼此相处和谐,工作也才能更加愉快而有效率。
充分利用出差的机会。某公司的主管派两位新员工到外地做市场调查,回公司报告时,一位提交了详细的经济动向统计数据,另一位则提交了自己在街头观察商业活动的心得。主管会对哪一个人的报告感兴趣,相信大家一定都很清楚。由这个小故事也给我们一个启示,不论是公务出差或私人旅游,都应该充分利用到当地出差的机会,这不但对工作有帮助,也能让自己有更深刻的体验。
吸收新知识是现代上班族的重要课题。“情报网络”也是你应该经营的资产。很多企业家都认为,扩展人际网络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书。在阅读好书的同时,将内容与其他人分享,对于情报网络的建立将有莫大的助益。在资讯泛滥的年代,读书将会是获取资源相当有效的方式。
不要对临时工或后进人员摆架子。有的新人功夫还没学到,办公室的官僚恶习倒是学了不少,对于临时工或后进人员摆出一副老大的样子颐指气使,这是相当要不得的。进公司的前三年期间,都还不长时期是资深人员,有许多事必然需要其他人帮忙,摆架子只会让自己的工作无法顺利推进。
注意言行,不要在无意中给自己树敌。你是不是觉得虽然在公司已有一段时间,但还是被忽视?提案总是被否决,工作上也没有协作的伙伴?这个时候你就该注意了!或许你平常一些不经意的言行已经得罪了不少同事,让大家不愿意跟你共事。公司中不同部门也会因业务有所接触,即使有意见相在或是相处不来的人,也应尽量避免制造“树敌”的状况。
多注意别人的优点。在这个集体生活的社会,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人,不管你喜不喜欢,“老板就是老板”、“客户就是客户”,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新进公司的前三年,正是锻炼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时期。“紧张兮兮、神经质的毛病”、“性急草率的客户”,从正面的角度来看,也可以是“细心谨慎的习惯”、“坦率大胆的客户”,以“凝视优点”的方式看人,会意外发现所有的人都很好相处。
即使别人帮的是小忙,你也要表达感谢之意。一个知名的记者私下透露拥有大量情报的秘诀,原来每次采访完后,他都会将新闻剪报连同简短的谢函一并寄给受访者。看来简单的举动,却能加深受访者对他的印象也好感,以后也比较容易相处。习惯以电话作为沟通方式的新新人类上班族,可不能小视信函的魅力。
在客户的名片背面记载上该位人士的相关信息。交换名片不只是了解对方的职衔,对于新人而言,更是扩展“人脉”的第一个方法。没有整理过和名片任意堆放,到最后可能连自己都弄不清楚谁是谁。如何活用名片的功能?和客户接触的日期、交谈的事项甚至是人物性格,都可以简短地记录在名片背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个人“人脉资料库”。
球技再高超的棒球选手,都没有所谓“十成的打击率”。同样的,在商界,也没有成功率百分之百的经营者。所以在新人阶段不要害怕挑战高目标,失败后也不要得失心过重,想想棒球打法的定律,将其作为对自己的激励。
回复
14楼
及时“充电”
在落实了工作岗位后,不要以为就万事大吉,而应当把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放在议事日程上。
下班之后重返课堂,业余时间出入“充电”场所,这是许多城市青年的“第二职业”。
据上海团市委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约有六成以上的年轻人在业余时间选择了“再学习”。对一个人来说,从终身的角度出发,“充电”也是一项不断完善自身,逐渐适应社会的个人工程。
那么,对一个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来说,业余时间“充电”该如何筹划呢?
⑴要确实目标,找准方向,制定分步实施计划
一般说来,学校毕业后踏上工作岗位这是事业的起步,同时也是“充电”的开端。业余时间“充电”越早越好。这就是说,在落实了工作岗位后,不要以为就万事大吉,而应当把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放在议事日程上。你现在的综合素质也许能适应目前工作的要求,但必须有超前意识和为将来更大发展做准备的“储备”观念;目标明了,你的“充电”才有后劲。
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与社会对岗位的要求相吻合,这是业余“充电”要把握的一个原则。具体说来,有了高中文凭,你得去读大学文凭;有了大学文凭,你得去读研究生课程;研究生毕业的,你得有再读博士的打算。同样,对从事技术工作或技术操作的人来说,也有一个不断提高技术档次的问题。当然,有时候会处于两者都需要的境地,得并肩前行。
抓住主要矛盾,从影响发展的因素安排业余“充电”的内容,学会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有计划的“充电”,总比踏着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要好、要实在。所以在综合分析了自己的情况和单位所能创造的条件、工作所能允许的范围之后,实事求是地制定一个分上实施的计划,是保证“充电”不“断电”的要旨。
另外,要处理好为适应目前工作的“充电”与为未来发展打奠基的“充电”之间的关系。自然,在选择“充电”项目时,先应当着手于适应眼前的工作,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能将两者融合起来、互为补充,那就再好不过了。如某一公司一位部经理秘书,将来想从事营销和广告的策划工作,那么她业余“充电”先选择了“文秘”专业,然后进行了“公关”和“营销”方面的培训,这样就比较合理,有利于层层推进,不断接近既定目标。
⑵确定业余“充电”的内容和方式
目前社会上提供“充电”的学校和培训部门多如牛毛,有教育部门办的业余大学,有社会力量办的艺术、技艺学校,也有个人出资办的培训机构,还有自学考试辅导班等等,而且内容应有尽有,课程都面向市场。这种多元的进修机构,为“充电”带来了方便,选择性也大为加强。
但对个人而言,还得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果单位允许,集中一段时间学习当然是一件美事,但大多数情况下,利用晚上和双休日进行“充电”是目前许多业余进修学校提供的主要方式。如果时间不允许,那么选择参加自学考试方式,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这种方式学习时间自由,灵活方便,学得扎实,但相对来说学习难度增大,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电脑和外语,被人称为跨入新世纪的“通行证”,这两种“工具性”学科在当今和未来社会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计算机风靡社会的速度之快,介入人们工作、生活的范围之广,出乎人的意料。尤其是上网“冲浪”和信息“下载”,让人感到世界在变大也在变小。因此,学会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方法,这是现代年轻人生存所必需的技能。另外,随着与国际交流的频度及密度的增大,学一点外语也是年轻人应当走过的一道“坎”。因此,年轻人要把眼光放远,应当把计算机操作在手里,把外语练在口中,成为“世界公民”。
⑶拓宽“充电”的时空
任何一项“充电”总有局限性,光依赖培训机构,或仅仅从培训机构获得新知,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培训教育,内容往往会滞后,而且授课范围有限。所以,在参加集体式的“充电”之余,挤出时间为自己开“小灶”,即在接受社会培训的同时,注重自我更新和自我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有一位白领男士说得好:课堂“充电”是“高压电”,能更集中;而在家学习,犹如是“变电站”,输“电”及时。从长远看,学习社会,更需要个人理性地、长久地、不间断地学习,这个学习知识的“小灶”即使到了多媒体传授的“电脑煲”盛行阶段,也是不能丢弃的。
⑷实现“充电”的多重效应
“充电”是一种长远的人生准备,是精力、时间、金钱的投资性付出,是一种提高型的输入。对年轻人来说,“充电”与赚钱从长远看并不矛盾,但在具体进行中也许会有冲突。遇到这种矛盾,要看具体情况,既不必采取放弃赚大钱的机会而去“充电”,也不能为了蝇头小利而迟迟不落实“充电”的计划。因为,一旦“充电”成功,毕竟像储蓄一样,有了“准备金”后的发展将会制造更大的赢机。
“充电”,最好既同社会需求相适应,同时也与自己兴趣相一致,这样所获得的“充电”效率和生活乐趣会更多。
“充电”,不仅要考虑现在的生存质量,也要考虑未来的发展前景。所以,“充电”是有点超前、有点儿积蓄、有点儿拼搏的自我完善行为,它的回报必会在未来兑付。
回复
15楼
学习会工作
学习化工作观念是由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催生的产物,而学习化工作观念又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撑基石。
工作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如何,要看他的大脑得到了多大程度的开发。简言之,要看他的思维能力。
能改善思维能力的方法就是创新性学习和创新性工作,创新性学习和创新性工作就是把自己置于学习与工作的制高点上。
如果现在到学校去看看,你一定会激动得大吃一惊。当你了解到学校现在开的课程很多时,你会兴奋;但当你发现下班后去上学的是一些什么人时,你会更感到激动。他们不是作曲一时冲动“赶时髦的人”,而是真正有前途的人,其中还有很多人已身居要职了。
做学生的时候,总是老师指导着我们学这学那,我们总是知道自己该去学什么,该去看什么,并且知道只要努力学了,用心看了,就一定没有坏处。
工作了,不再有人指点我们学这看那了,就好像动物园里的狮子进了森林,一时间还真的有点迷茫,管理员不会再把大桶的鲜肉放在它的嘴边,它得学着自己找食吃了。我们就像是狮子一样,空有一身的力气,却不知该从何下手。
于是,我们需要用心地去观察生活,从生活的每一个片断中,去汲取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从一件件小事当中,去领会工作和为人的道理。其实,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它包罗万象。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每一个道理,我们从书本中看到的每一种观点,不都是源于这五彩斑斓的生活吗?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擦亮眼睛,开启心智,从生活这个本源中来寻找真理呢?
使人没有成就、陷入平庸的并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勤奋不够。随时随地求进步是一种心态,必须自己用心去引导,它才会像活泉般涌现出来。心理学家皮尔说:“如果你觉得生活特别艰难,就要老老实实地自省一番,看看毛病在哪里。我们通常最容易把自己遭受的困难归咎于别人,或诿称是无法抗拒的力量。但事实上,你的问题并非你所不能控制,解决之道正是你自己。”如果一个人常常有消极或无能为力的感觉,就会使自己变得懒惰起来。这时,最能帮助你的就是你自己:改变心态,抱持积极进取的思想,你自然会再度站立起来。
书籍多如耸立的高山,知识广如浩瀚的海洋。功成名就,好比攀登崇山峻岭,横渡四海大洋,行程漫漫,困难重重,绝非短期之内可以毕其役。知识若一天没有积累,不是维持现状,而是在减少。积累也不是一般概念的加法,当你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会爆发出一个个灵感来,这种灵感会使你一下子明白许多以前似懂非懂的东西,会使你悟出许多书本上没有学过的东西。这样,你的进步岂不是成几何倍数的增长吗?
《美国2001年教育战略》中写道:“今天,一个人如果想到美国生活得好,仅有工作技能是不够的,还须不断学习,以成为更好的家长、邻居、公民和朋友。学习不仅是为了谋生,而且是为了创造生活。”
可以这样说,学习化工作观念是由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催生的产物,而学习化工作观念又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撑基石。今天,社会变革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我们在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时,必须有学习化工作观念,否则就会被淘汰。
变自发为自觉
良好的自觉对一个人能否成功,确实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就会有怎样的表现,这两者是一致的。
有很多人能够非常兢兢业业的工作,但是他们会比较习惯于已有的工作方式,而对于新的工作方式总是抱有一种排斥的态度。或是说新的方式不如老的方式稳妥,或是说自己真的掌握不了新的工作方式。
电脑在现代办公中的普及程度已经相当之高了,但是就是在IT产业如此发达的美国,一些员工还不会使用两年前就安装好的计算机系统,他们说他们喜欢按老方法工作。不能将先进的工作方式运用得恰到好处,一定会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
同样,所有的新的工作方式,电脑管理也好,新的工艺流程也好,只要我们肯花心思去学,就根本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是否有不断学习的意识,我们是否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为我们工作效率的提高而做也努力。前面曾经提起过“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问题,在工作中,我们就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不能困为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而停步不前,也不能困为安于现状而拒绝学习新鲜事物。我们不仅要对自己有信心,更要让自己有决心。新的工作方式最终是会被所有人接受的,那么我们为什么非要做最后一个不得不接受的人呢?所以,请你自觉地接受新的工作方式。
自觉是指某种感觉刚一产生的时候你就能察觉到。众所周知,人的眼睛有盲点,人的个性也有盲点,有时人不知道自己的感觉,这就需要不断地反省。
所谓自觉是指注意力不因外界或自身情绪的干扰而迷失、夸大或产生过度反应,反而在情绪纷扰中仍可保持中立自省的能力。
在意识层之下,某些激昂沸腾的情绪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看法与反应,虽然我们对此可能茫然不觉。比如说你早上出门时摔了一跤,到单位时好几个小时都因此而烦燥不安,疑神疑鬼,乱发脾气。但你对这种无意识层的情绪波动一无所察,别人提醒你时你还颇为惊讶。一旦这种反应上升到意识层(即在皮质层留下记录),便会对发生的事重新进行评估,决定是否抛开早上的事带来的不愉快,换上轻松的心情。
良好的自觉对一个人是否能成功,确实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就会有怎样的表现,这两者是一致的。你觉得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结果你就会变成有价值的人,做有价值的事,而且拥有一些有价值的事物。你觉得自己一文不值,你就不会得到有价值的事物。
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人格的核心。坚强的积极的自我心像,是成功生活的最坚实的基础。
成功与快乐的起点,就是良好的自觉。在你真正让别人喜欢你前,你必须先接纳自己。在你未接纳自己以前,动机、设定目标、积极的思考等等,都不会为你工作。
回复
16楼
用实力征服别人
具备相关的实力最为重要。凡利用不正当手段或裙带关系推动职业生涯都是不稳妥的,因为大家不会一直忽略你缺乏实力的事实。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具备实力的人才能有所作为。
所谓“实力”,是指有才华、有能力,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能够取得比别人更好的成绩。
如果没有实力,即使你利用一些技巧获得了老板的欢心,那也只是暂时的。久而久之,老板会认为你这个人太笨了,简直是“马尾拴豆腐——提不起来”,一旦老板这样看你,那就注定你在公司里被判了终身监禁,难有出头之日了。
因此,若想有效地工作,必须具备一些实力才行。而拥有实力的最佳办法,当然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
归根结底,公司不是慈善机构,老板也不是具有菩萨心肠的慈善家,他的最主要目的还是赢利,使生意越做越大。因此,他雇佣员工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这一目的,而不是白白养着这些人。
公司里的薪水不是那么容易拿的,而升职加薪也不是仅凭说一说就可以获得的。只有具备一定“实力”的人,才能具备老板欣赏的基本条件。
作为一名员工,总期盼着能有伯乐慧眼识人,把自己从众多的人群中提到一个更高的职位上,但是,在被选中之前,我们也要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匹千里马,有没有担当重要职位的能力或者实力。
实力就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它是发挥出来的潜力。它由以下部分组成:
技巧。能将困难或复杂的技术表现出正确的结果;
知识。具备有关的、已经组织好的资料,而且能够运用其恰当的部分;
态度。表现高水准的积极情绪倾向和意愿;
自我观。对自己完美的表现有信心;
敏锐的理解力。能够注意并做好与工作有关的事情。
如果你的职业生涯计划包括工作升迁,那么,你为取得新的实力,必须加上一个人的成长经验,凭借捷径或耍嘴皮子是愚蠢的做法。
具备相关的实力最为重要,凡利用不正当手段或裙带关系推动职业生涯都是不稳当的,因为大家不会一直忽略你缺乏实力的事实。发展实力是一项长期计划,不断地提高素质和实力是必要的,此外还要不断地获得新实力。
在关键性的变动时,新实力的获得特别重要。有时候你会发现,目前的职位和向往的职位之间,有着明显不能跨越的鸿沟。
一个有实力的人,论理会得到上司的常识重用,但有时也未必。如果上司不买账,这个人就极有可能被埋没,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挥应有的作用。谁都希望能得到上司的常识,因为这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假如你有实力却不被上司常识时,该怎么办呢?
端正心态先冷静。当各方面情况已充分证明你是一个有实力的人,但上司却并不如你想象的那样欣赏你、重用你,这会让你大感意外、大失所望,你也难免大为不满、大发牢骚。其实这种现象不必少见多怪,从解决问题及表现人格修养的角度来说,你也应该尽量避免这种冲动的情绪、恶劣的心态。这就是说,你首先要做到冷静,保持理智、平衡的心态,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处境。有些年轻员工最易在情绪和心理上对自己的处境产生困惑和烦恼,以致方寸大乱,或采取对抗的态度,或变得自暴自弃,找不到方向。此时此刻,你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端正心态,这样才能弄清问题,妥善对待。
查找症结再顺应。有实力,上司却不赏识,这肯定是有原因的。一般而言,上司希望自己的下属都是有实力、出众的人。但判定实力有不同的标准,上司衡量下属是否有实力的标准多半是工作意义上的。你自认为的实力,在上司眼里并不一定算做“实力”;你为得不到赏识而彷徨、困惑,在上司那儿却心安理得,自然而然。你有实力却不为上司赏识,这是一对矛盾,你应从这个角度查找症结。如果自己的实力并不是上司所希望的,那么你不仅不应感到不服气、怨恨,反而应调整自己,顺应需要,从上司的愿望出发锤炼自己的实力。这不是投上司所好,而是上司的愿望多代表着单位的一种根本需要和发展方向。
辩证看待要理解。上司不欣赏你的实力,也许是上司不理解你、苛求于你、不能公正对待你,这可能是其认识上的局限性,或一时失误造成的;也可能是过分拘泥、刻板,观念和性情偏狭所致。这时造成不欣赏你实力的主要责任不在你,而是上司本人。对此你不能抱对抗态度,而要多理解他,辩证地对待这种局面。这既显得你大度,也会促其反省,从而改变对你的态度。
人的实力具有多面性,有的与工作有直接关系,有的则比较间接。与工作有直接关系的实力容易为上司赏识,间接与工作有关系时,上司不能很好地认识其价值所在。但对上司抱对抗态度是不可取的,员工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上司的行为。上司虽然不太理解你的实力,但却是从工作出发的,是有原因和良好愿望的。多理解、体谅上司,这才是合作的态度,从而促使上司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与此同时,当上司因误解、偏见而不赏识你时,解释自己,宣传自己,推销自己,也是非常必要的。
回复
17楼
第四章 合作:既要会工作也要会处世
协同能力代表一个人的综合品质
一个人要想成大事,必须学会合作,一方面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股合力。
当温斯顿•丘吉尔爵士临危受命,率领大不列颠投入战争时,他说,我一生都在为这一时刻做准备。从同样的意义上讲,培养所有其他能力就是为了使我们具备协同配合的能力。
协同一旦得到正确理解,便可成为所有生活中的最高级活动——它是对所有其他能力的真正的综合检验和体现。
协同的最高形式是把人类特有的天赋、双方皆赢的动机,以及设身处地的交流技能全部集中用于应付我们在生活中面临的最严峻挑战。由此所产生的结果几乎是奇迹般的。我们将开辟出以前不曾存在的新的选择途径。
何为协同作用呢?简而言之,它意味着一个整体大于其各部分之总和,意味着各个部分彼此之间的联系本身即构成一个部分。它不仅是一个部分,而且得一个最能激发人的潜力,最能赋予人们以力量,最富于凝聚力和最鼓舞人心的部分。
合作在这里指的是双方合作,一个人要想成大事,必须学会合作,一方面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股合力。团结才有力量,只有与人合作,才能众志成城,战胜一切困难,产生巨大的前进动力,所以说合作是自下而上的保障实不为过。
一盘散沙,尽管它金黄发亮,也仍然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如果建筑员工把它掺在水泥中,就能成为建造高楼大厦的水泥板和水泥墩柱;如果化工厂的员工把它烧结冷却,它就变成晶莹透明的玻璃。单个人犹如沙粒,只有与人合作,才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变化,成为不可思议的有用之材。一个人只有学会与人合作,掌握这种能力,才能让自己的事业不断向前。
合作已成为人类自下而上的手段。因为随着科学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人不可能再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每个人都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于是这个世界充满了竞争与挑战,也充满了合作与快乐。
合作不仅使科学王国不再壁垒森严,同时也改写了世界的经济疆界。我们正经历着一场转变,这一转变将重组政治和经济。将没有仅属于一国的产品或技术,没有仅属于一国的公司,也没有仅属于一国的工业,至少将来不再有我们通常所知的仅属于一国的经济。留存在国家界限之内的一切,是组成国家的公民。
工作中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也是一种饶有趣味的话题。如同爱和友情一样,人与人的合作也是一种你必须付出才能得到的东西。在我们走向成功的征途上,会有许多的同伴,你需要他们的合作,他们也需要你的帮助。
关于这一点,天空中飞翔的雁阵可以给我们人类以有益的启示。
秋天,当雁阵排成人字或一字斜飞过蓝天白云时,不知你是否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大雁为什么要整齐地列阵远翔呢?莫非,它们要向我们人类展示自己的飞行艺术。
大雁并非要向我们表演它们的飞行技巧,它们之所以采用人字阵或一字斜型的阵式习行,是它们在长期适应中所形成的最省力的群体飞翔形式。当雁群以上述形式飞行时,后一只大雁的一翼,能够借助于前一只大雁鼓翼时所产生的空气动力,使自己的飞行省力。当飞行一段时间、一段距离后,大雁们左右交换位置,是为了使另一侧翼也能借助空气动力以减缓疲劳。
由于大雁既具有惊人的个体飞翔能力,又富有令人叹服的团队精神,因而,它们的两翼似乎有了灵性,使它们能够以轻松自如的风姿在空中飞翔。
由此,想到我们人类的团队精神。
你可能已经注意到,大凡胸怀大志并取得成功的人多善于从自己的同伴那里汲取智慧和力量,从同行那里获得无穷的前进动力。这里,我们姑且不说马克思恩格斯、居里夫妇以及贝尔兄弟式的合作,而是指更广泛意义上的智能互补和人才合作。
由于当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对于一个立志开拓且希望获得成功的人来说,已经不仅仅需要个体的精进,而且需要知识的高度集结作为成功的基石。因此,你越是善于从群体中求知,越是不断地开拓新的求知领域,你就会使你的智能结构越完美,越富有应变能力,进而越能够应付变化繁复的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大雁阵形的位置移动,还会给我们人类以另一层深刻的启迪。当今,人类为了解决自然科学乃至于各个领域的某些重大问题,单靠个人单枪匹马的奋斗已很难奏效,往往需要人才的兵团作战和多学科的交汇。即使是在经济领域,即使你只想做生意,你也需要团队合作。所以,掌握适当的时机和在适宜的范围内,善于组织人才的交流和分工的变化,有助于我们触发和选择新的思维角度,进而获得新的突破,这也更有助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
因而,欲获得成功,需要我们有团队精神,认同团结和伙伴意识,你绝对会受益匪浅。大公无私的团队合作精神,不但会为我们这一代带来好处,同时也会为下一代带来好处。
你要想成为21世纪的高效能人才、未来的成功者,就一定要有与人合作的好习惯,这是时代的要求,更应为每一个欲成大事者所共识。
回复
18楼
好员工缔结好团队
当你成功地促进了人们进行合作时,你就具备了作为领袖人物的基本才能。
作为员工,抱怨和忙碌只能表明能力不足。大部分的人都以为只有自己最忙,好像旁边的人都在享乐似的。
为了避免太忙,我们建议企业的员工都能学会合作,都能适当地具备一些老板才能。
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效地与人合作,善于团结人的人,天生就是一个领袖人物。他能引导其他人进行合作,或者将他们团结在自己周围,完成一项共同的工作;他善于鼓舞他人,使他们变得活跃。通过他人的协作,他完成了单靠自己无法完成的工作。在他人的协作下,以他为核心的团队给社会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服务。
有些人天生是服从者,他们不知道一件事情牵涉的范围有多大,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和处理棘手的问题。但他们也有与人协作的愿望。只是他们的协作是一种消极的协作。他们会说:“你看我适合干什么,只要你安排了,我就会尽心去做。”所以,通过是否善于合作,可以区分出一个人是不是一个领袖人物。
领袖人物具有极强的号召力,能鼓舞并指挥其他所有的成员获得比在没有这种指挥影响力之下更大的成就。
各种行业都有领袖人物。有政治领袖,有军事领袖,有商业领袖,有社会团体的领袖。其中,商业领袖特别理解“共同谅解及合作精神”的必要性。他们知道,要想成功,必须拥有这种精神。为达到这一目的,可通过自愿的方式,也可通过纪律的强化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与他人达成谅解与合作。
领袖人物会适当消减你的个人思想。有时他会使用强制的方式,有时他使用说服的方式,有时则使用惩罚或奖赏的手段,但最好的合作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这种消减的。领袖人物营造一种氛围,让你自己觉得放弃某些不合拍的想法是应该的。假如你个性过于突出,或者你有非常强烈的个人观念无法抛弃,那就不可能完成这种思想统一。
当你成功地促进了人们进行合作时,你就具备了作为领袖人物的基本才能。
不管你是多么优秀的组织者与管理者,通过个人魅力,你可以暂时把一个团体的想法统一起来,使他们以统一的想法行事。但是一旦你离开这个团体,就有可能出现团体分崩离析的局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这种基于个人魅力的老板才能的缺乏,才使得“英雄”人物的出现成为可能。同样一批人,仅仅是因为老板离开了,就变得面目全非,这肯定不是一个健康的局面,但它也反过来说明了领袖才能的重要。
这种想法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只要你平常多观察就会发现,没有哪一个人是特别忙碌的。或许有时候工作会集中在某一个部门的人的身上,例如到了月底财务部门就显得特别忙碌,要出货了负责运送的部门就进入备战状态,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些又都只是暂时性的忙碌,并非一年365天,天天如此。
当你想抱怨自己很忙时,请想想那些比你更忙碌而依然不发怨言的人。时常抱怨自己忙碌,只是表示你的能力不够罢了。
待人是一门艺术
要掌握好待人处世的艺术,要求我们在心理上保持较大的宽容度。这是我们在待人处世方面留有较大回旋余地的基础。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平日工作在一个相对比较和谐、彼此合作默契的环境中,对于待人处世的艺术,考虑得较少。这也是正常的,因为一般的人都不愿在这件事情上伤神劳心。但是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当人们走出了自己熟悉的工作和生活圈子,到外面的世界去的时候,就很容易碰壁,经常陷入被动局面,甚至有时会产生寸步难行的感觉。
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遇到的此类遭遇并不是难以解决的困难,而是他们由于没有很好地掌握一些待人处世的艺术,没有学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应变艺术,即没有掌握所谓的“应酬的学问”。
将“应酬”上升到学问的高度,这并非在小题大做,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高等学府开设有专门的“应酬学”,以增强学生们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办事的效率。
首先,我们要明白“应酬”不是虚情假意,也不是看人下菜碟。应酬是指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待人处世的艺术,是我们在生活中善于把握对方的心理状态、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和化被动为主动的一种本领,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迅速适应人、事、环境并使自己永远处于主动的一种学问。我们平时说某个人应酬得体,这不仅表现在他仪表的适度和大方,更重要的表现在他内在的心理容量和文化素养方面。应酬得当的人既不会使人感到油滑,又能获得对方的尊重和好感。
要掌握好待人处世的艺术,要求我们在心理上保持较大的宽容度。这是我们在待人处世方面富有弹性,宽于待人,留有较大的回旋余地的基础。当一个人在生活、工作中比较宽容时,他就很少将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想法强加给别人,他总是给自己同时也给他人留有较大的缓冲余地,不至于将别人挤到“墙角”。这样的人,即使在和一个陌生人初步接触的时候,也不会让人产生很大的压力,从而让对方觉得容易合作。我们在生活中能见到这样的艺术高手,他们即使在一个相对生疏的环境下也能应对自如,甚至如鱼得水,某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在他们那里就会迎刃而解。这样的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种亲和力和征服力,他们都是驾驭应酬艺术的高手。
与人相处的确是很难掌握的一门艺术,它之所以难以掌握,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智慧、经验、人生观、价值观、家庭环境、成长背景以及个性特征都不完全一样。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不一样,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磕磕碰碰时有发生,甚至相互间的矛盾、争斗、冲突等等也在所难免。
既然这些矛盾、冲突在所难免,那么,我们在与别人相处发生了不是很愉快的事情的时候,又该如何做呢?一般说来,人与人之间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双方的情绪都很激动,而且,如果一方得理不饶人,就有可能使冲突继续升级,甚至到最后发生恶性的事件。这都是完全有可能的。也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道德和法律规范,用这些来进一步地约束人的行为。这样的社会才是理性的社会。
如果我们在与别人相处时发生矛盾,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冲突,就不要使事态进一步扩大,双方都能抱着一种息事宁人的态度,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正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
同时,在双方发生矛盾、产生争执的时候,由于双方的情绪都比较激动,可能会说出一些伤害对方的话来。这也是人之常情,完全可以理解,便有一点我们却必须记住:即使发生了矛盾,产生了争执,也要给别人留足面子。
涉及个人隐私的。尽管他的隐私可能已经不再是隐私,成了公开的秘密,但你却要坚守这个“底线”。这样也显得你很有风度。
涉及到对方生理缺陷的。这是一块永远好不了的伤疤,对方会时时小心地捂着,如果你攻击对方这一点,等于要把他彻底地激怒。这时,他就会以百倍的力量来反击你,使你没有了退路。记住:兔子急了也会咬人。
许多人说话喜欢添油加醋,但是这样子对当事者是很不好受的。有的人与被谣言困扰的当事者相处时,态度上也有些不自然,或许也由于这个原因而影响到两个人工作上的合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及嗜好,也都拥有自我意识。因为这个社会的形成是聚集了各式各样不同的人,当然就会发生很多对立的情况。人类社会就像是个许多问题的集合体。办公室内假如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谣言,可能会影响到工作上的信誉,甚至会影响到个人的前途。
有没有误会对方?即使在看一个人的时候,也常会因所看到的某一部分而产生误解。如果是这样的话,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绪,就能解决了。
是不是完全不了解同事而自己妄加揣测呢?有时候,同事无心的一句话,在你听来却变得过于严重。你怎么对别人,别人就怎么对你。可能因为你的态度不好,而使得同事也不得不与你对立。
对立的原因为何?事出必有因。如果能了解具体的原因,就能对症下药,消除对立。
同事的真意是什么呢?是个性本来就如此?还是一时兴起?应努力从同事的表情、态度、说话的语气来了解同事的本意。不对立不行吗?我们不能视人际关系为轻易妥协的产物,但是我们必须了解到,为了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对立,是相当愚蠢的事。
用善意的表情和态度对待同事。同事以善意的态度对等我们时,我们也要极力地回应同事。如此一来,相互共事就会愈来愈默契。不过,无目的的傻笑反而会招来反感。如果能用自然开朗的表情面对同事,同事也会有善意的回应。努力去做不要让同事采取抗拒的态度。
注意说话的语调。即使你用多么华美的词句,语调不当仍会使其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有没有说出凶狠的话或声调,都是要非常小心注意的。
大声地说赞成。比如在会议等场合,如果对立的同事提了一个很不错的提议,这时你就要趁机毫不犹豫地表达赞同之意。而且,最好能将你同意的原因也清楚地讲出来,这样一来,才不会被人认为是在迎合某人。
缓冲一下,称赞同事。对立的同事,也会有其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有机会和他的朋友聊天,就多说一些有关他的事,特别是多说一些他的优点。如果当着他的面直接说,会令人觉得是装模作样,或是有什么企图,而通过第三者传话,就会显得很真诚。
他忙的时候,伸出援手。对立的同事如果工作量多得忙不过来,或是有不知如何处理的难题正在苦恼时,你就要积极地表现出乐于帮忙的意愿。
如果你期望你的人际关系不会恶化,那么,不要让任何机会从你眼前溜过。
回复
19楼
赞美创造和谐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和同事相处,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其中也有许多人陷入了求全责备的误区。
每一个人都希望受到周围人的称赞,希望自己的真正价值被认可,对于别人肉麻的奉承、巴结会感到恶心,然而却渴望对方发自内心的赞扬。鉴于此,我们不妨遵守“黄金原则”:
“希望同事对我们如何,我们就对他们如何”——发自内心的称赞他。
林肯曾经说过:“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的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美国钢铁公司第一任总裁夏布先生也曾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想,我天生具有引发同事热情的能力,促使人将自身能力发挥至极限的最好方法,就是赞赏和鼓励。来自长辈或老板的批评,最容易葬送掉一个人的志气。我从不批评他人,我相信鼓励是使人工作的原动力,所以我喜欢赞美而讨厌吹毛求疵。如果说我喜欢什么,那就是真诚、慷慨地赞美他人。”这就是夏布成功的秘诀。
同事间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每个人都想引起别人注意。所以,当你和同事交谈时,不能一味把自己看作中心,必须充分注意:
要表示出先注意“对方”,然后再提到“自己”。
把对方放在主要地位,而把自己放在次要地位。
多用引起对方注意的词句,让他感到你值得信赖。
表示对对方的话感兴趣,这本身就是对对方的赞美。
在对方遇到困难时,要表示出对他的关怀之意。
使劲说“咱们”。当你和同事在一起时,如果你不想让同事疏远你,要学会说“咱们”。因为这十分微妙。在汉语中,用“咱们”是指包括谈话的对方,而用我们既可以包括谈话的对方,也可以不包括谈话的对方,所以说“咱们”,对方会不知不觉和你找到共同的感觉。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说,在人的思维中是排斥“你是你,我是我”的言词的,而是倾向于“群体”。如果群体当中有你,这个群体给你温暖感和保护感,你自然就不觉得孤单和寂寞了。因此,在工作当中,如果有人发现自己的行为与大众不一样,心里就会感到不安。
避免错误的称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喜欢美的事物,但称赞时机和场合必须恰当。
假如有人当众夸奖一位女孩,其他的女孩可以会产生不满。“吃醋”的心理不仅男人有,女人也有。尤其是对女同事或女同学,最好能不当其面夸奖其他的女性,因为她们对这类问题十分敏感。
赞扬同事要把握尺度。不要过分地赞扬同事,那会给人一种奉承的感觉。假如听了你的称赞后,连同事自己都觉得害臊,那种赞美还不如不说为好。所以,称赞要以平常的口气说出来。
如何和同事相处,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并非如我们想象的这般简单,其中也有许多人陷入了求全责备的误区。
你可能在生活中听到过类似这样的话语:
“他怎么能跟我们搞这个项目,瞧瞧他那副清高的样子!”
“他性格太孤僻,进我们公司不合适。”
“这个人个性太强,不适合到我们这来。”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生活、做人的道理我们都懂,但一遇到具体的事情,我们却常常犯类似上面的错误,要求他尽善尽美,没有缺点和不足;一旦发现或意识到同事身上有缺点和不足,就开始求全责备,由于对对方身上的一些无关紧要的方面看不顺眼,而拒绝同对方进行很有价值的或者很有意义的合作。这种由于非本质的好恶而排斥对方合作的做法,是一种生活上的失利,是事业上的一种挫败。
是的,清高、孤僻、个性太强,这些都是缺点和不足,然而问题是,这个人身上有着你这项工作、这笔生意、这个项目所需要的优点和长处,后者才是他这个人的价值所在。所以,当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做出抉择的时候,你首先要考虑的是你的工作、生意、项目,而不是你的同事身上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与不足;同时,当你对同事求全责备的时候,你也该想想,你也不是完人,也并非十全十美。这个时候,你要想到你与同事只是“有限合作”。
所谓“有限合作”,是指社会成员之间在某一方面或某种程度上的合作。如,对某项学术问题的共同兴趣,对某项技术的合作开发,以及生意的买卖合作等等。为了实现这种“有限合作”,我们就可以忽略一些次要因素。
回复
20楼
不学礼无以工作
一个人需要礼貌,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工作的需要。
礼貌,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待人讲礼貌可概括为六个字;文雅、和气、谦逊。
文雅,是指要学会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您好、谢谢、再见、请多包涵、真对不起”之类的礼貌用语,表现在行动上就是礼让。
和气,就是要以理服人,心平气和地同别人讲话,不能强词夺理,恶语伤人。在香港,政府推行“公务员礼规”,规定说话必须各气、有礼节,如警员检查完人们的身份证后会客气地说:“打搅了。”
谦逊,就是多用讨论、商量的口吻说话,不盛气凌人。客人来了,热情招呼:“您请坐!”送客时说一声:“希望您一定再来!”谦逊的语气,让人乐于接受。
在街上行走有交通规则的制约,在公司走路也有它自身的一套规矩。不遵守这套规矩,就会显得失礼轻则使人认为你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重则会使人认为你不懂礼貌,缺乏修养。所以说走路看似简单,却能够从小见大,从细微处而见一个人的全部。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我们每天都要几次甚至几十次的开门关门。有人会说,谁还不会开门?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怎么会有那么复杂?孰不知,开门也是有学问的。特别是公司的员工,从开门中也能体现出个人的修养。
当需要进入别人的办公室或会议室时,要轻声敲门,得到允许后,轻轻推开门,门柄在右侧用右手去开,门柄在左侧用左手去开,不可扭着身子开门,进门后要注意不可反手关门,正确的关门方法应是面向门轻轻地关上,不可使劲关门,更不能使门发出大的声响。
当我们的任务是陪伴客人同行时,应将来客领到房门的前面,打开门先让客人进去。如果门是向外开的,应把门向自己的方向拉开,请客人先走;如果门是向里开的,应把门推开,自己先进,并扶住拉手,不让门动,再请客人进去。如果是大厅的旋转门,应该自己先进去不要再推让客人。
如果需要使用电梯时,同行的无论是客人还是上司,如果有服务人员,应请客人或上司先进,如果没有服务人员,自己则应先行一步,走进电梯按住电钮,待上司或客人进入后,再启动电梯。下电梯时,应该让上司或客人先行离开电梯,自己然后出去。如果有急事需要赶时间,可向上司或客人打招呼,然后再早走一步。
坐车也应讲究礼节,了解车怎么坐很有必要,只有在车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工作中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各种场合中游刃有余。当与上司或客人一起乘车时,如果乘坐的是前后两排4个座位的轿车,一般司机侧后靠门的坐位是上座,是主宾的位置;司机正后面的次之,是主要陪同人员的座位;司机旁边的位置是最低级的座位,一般是由秘书、向导警卫人员来坐。有些人习惯把上司让到司机旁边的座位,这是不对的,很多的上司都不会接受这个位置。上车时,应请上司或客人从右侧门上车。陪同者要从左侧门上车,避免从客人座前穿过。如果上司或客人先上车,坐到了陪同人员的位置上,也没有必要请上司或客人挪动位置。下车时由下属员工先下车,打开车门等候其他人下车。
与女性一起乘车时,不论她的职务高低,一律先让女性上车,男性坐在她的左边。如果是由主人亲自驾车,客人要坐在司机旁边的位置上,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
乘坐飞机或火车时,靠窗的位置是上座,向着前进的方向则更好。如果火车是四个对坐,向着前进方向靠窗的是第一位,对面的是第二位,第一位的旁边是第三位,对面的是第四位。如果是六人对座的位置,前进方向的中间为第五位,对面的为第六位。
员工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留意与他人相处时的礼节,才能处理好路怎么走、车怎么坐这些看来微小但影响很大的事。
我们在职业生涯中,无论是工作还是社交,都少不了喝酒的场合,有时是要宴请别人,有时是被人宴请,有时是陪客,有时是业务应酬,不同的场合喝酒的规矩是不同的,不懂这些规矩,就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员工。因此,酒怎么喝也要当成一门学问去研究。
入席时,要坐得端正,双腿靠拢,两脚平放在地上,不宜将双腿交叠压在一起。双手不可放在邻座的椅背,或把手搁在桌面上。
未上菜时,不可玩弄杯、筷,或频频起立、离座。
夹菜时,筷子不可在碟中乱搅一通或专挑可口的来吃。用汤匙舀汤,不要盛得太满,以免洒在桌面上。
进餐时,不宜高谈阔论,吃食物时,尽可能将嘴巴闭合,吃时不要发出嚓嚓的声间,如要打喷嚏、咳嗽,应马上掉头向后,拿手帕掩口。如果你在那天伤风咳嗽,最好不要去赴宴,因为在席上频频咳嗽不仅失礼,而且影响宴会气氛。
吃完之后,应该等到大家都放下筷子,或者主人示意方可散席,不能没等别人吃完饭就随便离开。
喝完酒后,便可以告辞,这时主人已经站在门口准备送客了。你可以随着众客人走到主人面前,握一下手,说声“谢谢”便可,千万不要拉着主人的手说个没完没了,即使你有很多话要跟主人说,也该留等他日有空再谈,免得妨碍主人送客。
在公司活动和交往中,名片的作用范围很广,名片的使用也很有讲究,不按规则使用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有你给别人递名片时,态度要恭敬,表示对方能够接受自己的名片而感到很荣幸。如果对方职务较高或年龄较长,应双手捧着递过去,一般的人,用右手递送即可,但态度应庄重大方,动作要轻缓,可以同时说:“请多关照”、“多多联系”等比较客气的语句。递名片时目光应正视对方,不要显出漫不经心的样子。如果随上司到别处拜访,需等上司介绍后,再递出名片,如果对方递来名片,要先收好后再递出自己的名片。对交换名片最好有准备,应经常检查名片夹,补充自己的名片,以免出现因没有名片而无法交换的尴尬局面。应把名片放在易于掏出的衣兜里,不要装在裤子后面的兜里,使人感觉到你不尊重对方。不要把名片和其他杂物混在一起,也不要把自己的名片同他人的名片放在一起,不要把折了角或者有污点、破损的名片递给他人,这样有损于你的形象。
当别人送你名片时你也要注意礼节,当对方掏名片时你就要做出很感兴趣的模样,接名片时应以双手去接,接过名片后要认真地看一遍,再确实对方的姓名和职务,然后郑重地装入上衣的口袋里,若有名片盒,可以直接放入名片盒里。切忌一眼也不看,就装入口袋,更不要顺手扔在桌子上,或往放在桌上的名片上压东西,这样会使对方产生受轻视的感觉。有的人会不小心把对方的名片掉在地上或把名片夹在笔记本里,这些都是不礼貌的举动。收到他人的名片时,需要说“很高兴认识您”、“有机会一定登门拜访”、“谢谢”等谦恭用语。
电话已成为公司和外界以及内部之间交往频繁使用的工具,尤其是在公司的业务交往中,电话使用的频率要比其他通讯设施高出许多倍。在公司使用电话,与在家中使用的情形有所不同,有许多规则需要遵守。
打电话时,要注意保持礼貌,因为公司里的电话交谈对象,绝大多数是公司生意中往来的客户,或是潜在的客户,所以在接听电话时,虽然不清楚对方是谁,但也要表现出应有的礼貌,给每位来电话的人或接听电话者留下美好的印象。
在打或接听电话时,说话的声音要清晰、明亮,语速适中。不要过于大声,或说话的速度过快,或吐字不清、发音不准等,这样容易使对方造成误听或理解偏差。
在与对方通电话时,应先确认对方的身份,而后了解对方目前的情景,然后要开门见山地把要交谈的事情告诉对方,使对方明白交谈的内容,可以顺利地进入正题。
打电话谈业务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复杂的业务,如不能够清楚地说明,在使对方明白大概意思时,告知对方随后会寄去更为详细的说明,这样业务才能容易沟通。在与对方交谈时,无论你多么认真地在倾听对方的谈话,如果一直默不做声,或者没有丝毫的反应,也会使对方感到困惑,因而,在聆听对方谈话时,要不时地附和,使对方明白你在认真聆听。
一个人需要有礼貌,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工作的需要。在家里对父母、兄弟姐妹要有礼貌;在学校对老师、同学要有礼貌;在单位对老板、同事要有礼貌。
回复
21楼
会做人就懂得默契
如果你把快乐带给一个同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分给一个同事,你将会消减掉一半的忧愁。
合作的最高境界是默契。同事之间相处得非常投缘谓之“心心相印”,“心有灵犀一点通”。
任何一个职业工作群体,都是由一定数量的成员构成的。他们由一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以至共同生活。这样,群体的成员之间就有了各种各样不同于群体外的个人和人群的关系。
员工要想把一件工作做好,决不能一意孤行,更不能以个人利益为前提,而须经过不断地协调、沟通、商议、集合,才能有众志成城的力量。一个合格的员工只有以整体利益为出发点,才能让公司和个人都满意。
你生活在职业群体中,要在这个群体中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你发展如何,一定程度上也受你职业群体关系的左右。生活在团结协作、平等竞争的职业群体中,工作会心情舒畅,才能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工作在勾心斗角、嫉贤妒能的职业群体中,你就会减弱工作兴趣,表现不出应有的才能。而任何一个职业群体内,没有矛盾和冲突是不可能的。一个好的职业群体不在于内部没有矛盾和冲突,而是矛盾和冲突能够得到及时、良好的解决。你必须面对群体现实,协调处理好上下左右的职业群体关系,避免成为众矢之的或不受群体欢迎的员工。
同事间的默契是现代工作中彼此最大的精神享受。它诱惑人,吸引人,感化人,陶冶人。它不但激励你的斗志,鼓舞你的力量,更净化你的灵魂,正如李白在《扶风豪士歌》中写的:“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同事间的默契可以产生移山倒海之力。
同事间的默契是情绪的兴奋剂——温馨情感,消融忧愁。它有着一种极为普遍的作用;如果你把快乐带给一个同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分给一个同事,你将会消减掉一半的忧愁。
同事间的默契是高级染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它在个性、为人处事、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人类思想史上,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演奏出来了一曲雄壮的动听的友谊协奏曲,可以说是两位导师在长期的共同合作中,彼此的思想相互同化为一个更伟大的思想后,才为人类诞生出一部完整辉煌的《资本论》。当马克思溘然长逝时,恩格斯毅然放下自己筹备七年之久的《自然辩证法》的写作,全力以赴整理马克思的遗作,继续完成《资本论》的写作及出版工作。柯切托夫说:“如果你周围是一群鹰的话,那么你自己也会成为一只鹰;如果你在一群山雀中间的话,那么你就看不到海阔天空。”可见,要想考察一个人,只要了解一下与他默契相处的几位同事就可以了。
同事间的默契是才智的催化剂——启迪思维,增进智慧。默契能使人摆脱黑暗混乱的胡思乱想而走入光明与理性的思考。这不仅是因为彼此的思想交流可以使你的混乱思维“云开雾散”,而且可能任何一种轻描淡写的开导,都能成为你撞击智慧火花的燧石,激发你的创造灵感,使你对事物的认识茅塞顿开,触类旁通。
同事间的默契是工作的蜡烛——牺牲自己,照亮别人。每个人的周围都会有一群形形色色的同事。然而,能在你最需要他时助一臂之力,甚至为你付出重大代价的能有几人?默契是彼此心途畅通、情感交融的灵犀,惟有同事间的默契才能拍摄出两个独立自我之间相互和谐、相互提携、相互融洽、相互引领,赋予自我牺牲精神的全景。
友谊不是负担,默契的同事愿意热忱、竭尽全力地分担彼此面临不幸的重负。我们总是喜欢听好消息,默契的同事却更愿意搜寻来自同事那儿的坏消息。怪哉!见怪不怪。默契已使彼此体察到掩盖在笑容后面的不幸。因为,情感契合越深,越是在同事面前善于克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而他的内心深处却仍然希望同事能够与他同舟共济,帮助他渡过难关。甘愿成为同事不幸时的“119”,会使我们更加关心同事的一切,并使这种关心更加纯洁。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