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米高,直径3.5米的混凝土结构,采用框架结构?
holidaydolphin
2006年06月06日 18:18:38
只看楼主

如题,该结构用于观光,是圆形的,里面设有螺旋楼梯。迫于甲方的强烈要求,拟采用框架结构1、你们先说说采用框架结构可行吗???2、假如采用框架结构的话,应该主要控制哪些设计指标????先谢谢各位了,望大家多多给意见!!!!

如题,该结构用于观光,是圆形的,里面设有螺旋楼梯。迫于甲方的强烈要求,拟采用框架结构
1、你们先说说采用框架结构可行吗???
2、假如采用框架结构的话,应该主要控制哪些设计指标????
先谢谢各位了,望大家多多给意见!!!!
免费打赏
originally-h
2006年06月09日 00:30:28
12楼
我建议你作钢结构。
1。重量轻,抗震有利
2。基础也容易实现。
3。施工简便。
4。变形计算容易满足
5。构件断面小,与功能相吻合
回复
xiaohou777
2006年06月09日 14:25:51
13楼
贴个方案图出来吧
回复
wuguiliang1980
2006年06月10日 16:20:09
14楼

第1.2]条:《高规》主要是指结构应具有必要的刚度,不至于在水平力作用下产生整体失稳或变形过大,
当结构满足《高规》第5.4.4条时,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不会发生失稳,当满足第5.4.1条时
结构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
第2.1]条:高层建筑中,楼盖对于结构的整体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楼盖相当于水平隔板,它不仅聚集
和传递惯性力到各个竖向抗侧力子结构,而且要使这些子结构能协同承受地震作用。楼盖体系
最重要的作用是提供足够的面内刚度和抗力,并与各竖向子结构有效连接,当结构空旷、平面
狭长或平面凹凸不规则或楼盖开大洞口时,更应特别注意。设计中不能误认为,在多遇地震作用
计算中考虑了楼板平面内弹性变形影响后,就可以削弱楼盖体系。(引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技术规程理解与应用》徐培福 黄小坤 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特别是顶层楼板,应加厚,以抵抗温度应力的不利影响,并加强建筑顶部的约束,提高抗风、抗震能力。
第2.2]条:基础底面不出现零应力区也是使结构的抗倾覆能力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回复
baohengwang
2009年02月23日 10:35:55
15楼
参考塔桅高耸结构设计
回复
doremidai
2009年02月25日 11:01:45
16楼
做成格构式。参考高耸结构设计
回复
jul
2009年02月25日 19:53:10
17楼
框架柱呈辐射状布置,框架梁螺旋升高,应该算是一个稀疏筒吧,本人认为可行。
回复
281382959
2009年03月10日 10:15:44
18楼
很好的东西,谢谢楼主的无私奉献。值得参考,支持支持!
又能学到不少的东西,
回复
nvslch
2009年03月10日 11:11:39
19楼
按混凝土框架有几个缺点:
1.程序都没有考虑整体拉压
2.风荷载不能简单的套高度,要考虑风阵影响
3.这个跟烟囱很像,如果这个可行,我们的烟囱是否都可以做填充墙形式了?
4.做设计别老想着打擦边球,擦一处可以,处处擦不利就会累积。结构设计不是实验,是已有成果和经验的综合应用,前人的总结是有一定道理的。冒险做了,我想也不会倒,但真的出问题,网友是不负责任的。
体系宜用钢塔,参考高耸结构规范,不是严格按基础无0应力区的,可以脱开25%。

[ 本帖最后由 nvslch 于 2009-3-10 11:15 编辑 ]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