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关于漏电保护的有关规定
加肥猫
加肥猫 Lv.12
2006年05月26日 12:11:23
来自于防雷减灾
只看楼主

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低压用户电气装置规程DGJ08-100-2003 J10247-200036.1.6 当发生接地故障时,应使预期接触电压小于50V,切断故障回路的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配电线路或仅供给固定式电气设备的末端线路,不应大于5S;2 配电给手握式及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末端线路或插座回路,不应大于0.4S。

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低压用户电气装置规程
DGJ08-100-2003 J10247-20003
6.1.6 当发生接地故障时,应使预期接触电压小于50V,切断故障回路的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配电线路或仅供给固定式电气设备的末端线路,不应大于5S;
2 配电给手握式及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末端线路或插座回路,不应大于0.4S。
加肥猫
2006年05月26日 12:11:42
2楼
6.17下类设备的配电线路应装设漏电电流保护装置:(以下为黑体字,强制性条文)
1 手握式及移动式用电设备
2 建筑施工工地的用电设备
3 环境特别恶劣的潮湿场所的电气设备和插座回路
4 住宅建筑居民处的住宅配电箱内的插座回路
5 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医疗电器设备,急救和手术用电设备除外,但应接有漏电信号装置
6 沿街设立的各种用电设备
7 按设计需要的由TT系统供电的用电设备
8 不能满足的6.1.6条的要求时
回复
加肥猫
2006年05月26日 12:11:56
3楼
6.1.8 漏电电流保护装置的瞬时动作电流宜按下列数值选择:
1 手握式及移动式用电设备为15mA
2 建筑施工工地的用电设备为15~30mA
3 环境恶劣或潮湿场所的用电设备为6-10mA
4 沿街设立的各种用电设施及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医疗电气设备为6mA
5 住宅建筑插座专用回路为30mA
6 防止电气火灾为300mA
漏电电流保护装置的瞬时动作时间不大于0.1S。
回复
加肥猫
2006年05月26日 12:12:08
4楼
根据个人对规范的理解
1 根据6.17第4条规定,住宅内插座回路应设置漏电保护,应包括空调插座
2 根据6.17第3,6条规定,室外路灯应设置漏电保护,但漏电电流设置6-10mA,我认为不妥
从保护人员安全角度应不大于30mA,但我估计实际情况下30mA也无法正常使用的,所以我认为这条规范不够明确。审图公司也只要求室外路灯回路加漏电保护(因为是强条),对漏电电流多大不置可否。
回复
加肥猫
2006年05月29日 12:30:33
5楼
顶一下,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
回复
heizi0927
2006年05月29日 13:10:58
6楼
目前接触的一个高层办公楼,设计画的插座全部都是带漏电的,我正想问问高手,是不是只要是插座就都要设置漏电啊,从上面的规范上看,好象也不是绝对的吧!
回复
lldmm
2006年05月29日 16:16:06
7楼
空调插座(壁挂式)我觉得可以不加漏电保护,但是如果柜机插座还是应该加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讨论。
回复
加肥猫
2006年05月29日 17:42:59
8楼
空调插座加不加漏电保护,一直比较模糊。上海目前审图公司已经默认加装漏电,实际应用中,也没有频繁跳闸的现象。
回复
af-cd1
2006年06月02日 19:05:01
9楼
关于空调配电,规范上有说明,不需漏电,我认为可行,因壁挂式的不应有此类问题,而柜机虽落地安装,但绝缘等级都应为Ⅱ类,也不应有此类问题,大家认为喃?
回复
huanghesheng
2006年06月04日 10:16:12
10楼
quote]以下是引用heizi0927在2006-05-29 13:10:58.0发表的内容:
目前接触的一个高层办公楼,设计画的插座全部都是带漏电的,我正想问问高手,是不是只要是插座就都要设置漏电啊,从上面的规范上看,好象也不是绝对的吧!
现在电气设计,只要是一般插座,均采用漏电保护,这样审核审查均能通过;住宅中的插座配电设计已由住宅规范作了明确规定,其他一般公共建筑的插座配电设计,只有<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1993)第8.0.3条作了规定,条文如下“移动式日用电器的电源线及插座线路,应装设隔离电器和短路、过载及漏电保护电器”,记得7~8年前出的电气施工图插座回路未设漏电保护,审查认为违反了上述规范条文,设计辨解说此处插座不用于移动式电器,审查说插座谁都可用,你能保证不用于移动式电器;其实规范条文很清楚,只规定用于移动式电器的插座回路需配漏电保护,规范是1993年制定的,当时微型断路器还很少,根本不可能要求每个插座回路均设漏电保护;当然,现在社会发展经济条件好了,每个插座回路配漏电保护也是可行的。
回复
hhsscc
2006年06月04日 20:50:26
11楼

同意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