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新加坡的“给排水行业”
cnsgp
cnsgp Lv.2
2003年03月21日 00:04:48
只看楼主

介绍一下新加坡的“给排水行业”[8]:“雨水抽吸技术” 我上次说过了,我真正发贴的顺序是“乱来”的,先谈一下一项新技术吧。 新加坡有一家公司专业从事室内雨水管道设计与施工,技术确实比国内先进得多。 国内的规范好象规定雨水管不得小于100,“油多不坏菜”,有的同仁出于保守,雨水管设置过多。看看建筑立面的一根根雨落管,多丑啊! 新加坡新建的公共建筑、高档建筑几乎看不到明露的雨落管,建筑师根本不会同意让你在立面放雨水管的。

介绍一下新加坡的“给排水行业”[8]:“雨水抽吸技术”
我上次说过了,我真正发贴的顺序是“乱来”的,先谈一下一项新技术吧。
新加坡有一家公司专业从事室内雨水管道设计与施工,技术确实比国内先进得多。
国内的规范好象规定雨水管不得小于100,“油多不坏菜”,有的同仁出于保守,雨水管设置过多。看看建筑立面的一根根雨落管,多丑啊!
新加坡新建的公共建筑、高档建筑几乎看不到明露的雨落管,建筑师根本不会同意让你在立面放雨水管的。
顺便说一句,在技术问题上国外基本是内行说了算,不象中国经常是“外行领导内行,在领导过程中气死内行”。
内置雨落管?那么大的管径,建筑处理起来也不容易。
那么管径过大怎么办?新加坡的暴雨强度我看比中国哪一个城市都大啊?
新加坡的这项新技术可以使32(至多40)的雨水管起到国内100的雨水管的作用。
国内的雨水斗是开敞式的,在收集、排放雨水的同时,大量空气被卷吸其中,在雨水管内形成气液混合流,影响了雨水管的使用效率。
而他们的新技术(据说由瑞士的一家公司研究了十多年),就是在雨水斗的上方加一块挡板,这样当流量大的时候,雨水只能从侧面汇入,而且入口完全被雨水淹没,空气无法进入。
这样没有混入空气的雨水在立管中以自由落体的速度下落,形成活塞作用。又进一步抽吸了屋顶的雨水,使流量大大增加。
这项技术我看就叫“雨水抽吸技术”吧!
屋顶越高、雨水系统阻力越少、雨水横管越少,其作用越大。
从使用效果来看,该技术大大减小了管径,满足了建筑师“辅助面积越小越好”的愿望,所以推广它最积极的是建筑师而不是给排水工程师。
国内有没有有实力的单位要引进这一技术?这可是全国第一家啊!如果把设计、施工一起拿下来,估计是很有“钱途”的。
?
免费打赏
tonnychen
2003年03月21日 09:34:51
2楼
你有更详细的资料吗?比如管材原料、作法、可有安装及设计规程规范之类的。
我的邮箱:TONNYCHEN@21CN.COM。多谢多谢!!!
回复
leonardo_1120
2003年03月21日 10:04:45
3楼
你说的是不是压力流(虹吸)雨水排放系统啊,如果是的话,国内也研究很久了,已经有产品了,前两天厂家还上我们单位做产品宣传呢!
回复
yunyun
2003年03月21日 11:00:31
4楼
劳驾cnsgp 和leonardo_1120提供产品样本资料信息。谢谢!
my email address: sachel@sina.com
回复
xiongmaoji
2003年03月22日 00:34:30
5楼
就是这个冬冬
回复
xiongmaoji
2003年03月22日 00:38:53
6楼
不过首先得给建筑专业洗脑,雨水管都他们放,俺们验算,天沟雨水斗布得也密,俺要弄还有抢他饭碗的嫌疑
回复
陈水
2003年03月22日 09:32:16
7楼
哥们给我一份,谢谢
XIAOXIAOHU0514@SINA.COM
回复
hhzybb
2003年03月22日 10:01:44
8楼
也给我一分吧 hhzybb@163.com 谢谢
回复
incubus
2003年03月22日 23:07:00
9楼
不就是无动力有压雨水排放么?我原来面试过一家公司就是搞这个的。泰宁公司,在德外
回复
mqy128
2003年03月23日 09:35:50
10楼
谁有样本请给一份啊。laomeng51@vip.163.com
回复
clarkswi
2003年03月24日 22:53:56
11楼
這種技術我們稱為Siphonic roof Drainage systems 我偶而看到這資料, 已經發表四拾幾年, 為何國外一直沒有廠商生產, 到實際應用,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