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请问哪条规范有规定框架结构中楼梯间必须设8根柱(或构造柱)?质检站提出并说是规范规定,问是哪条又不说,郁闷中。
如题,请问哪条规范有规定框架结构中楼梯间必须设8根柱(或构造柱)?质检站提出并说是规范规定,问是哪条又不说,郁闷中。
2楼
抗规中7.3.1表
回复
3楼
框架结构楼梯没有规定
回复
4楼
那是对砖混结构的。
回复
5楼
我们这一般四个框架柱 楼梯平台处在两个梯柱 这样总工才6个柱子(构造柱)啊
哪来的8个啊
回复
6楼
楼梯须设8根构造柱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局部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71号
现批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局部修订的条文,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其中,第3.1.1、3.1.3、3.3.1、3.4.1、3.7.4、3.9.2、3.9.4、3.9.6、4.1.8、5.4.3、7.1.2、7.3.1、7.3.6、7.3.8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局部修订的条文及具体内容,将刊登在我部有关网站和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八年七月三十日
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局部修订:
7.3.1 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应按下列要求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下简称构造柱):
1 构造柱设置部位,一般情况下应符合表7.3.1的要求。
2 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表7.3.1的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
3 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表7.3.1的要求设置构造柱;当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为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式时,应按2款要求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后的层数对待。[修订说明]
本条增加了6度设防时楼梯间四角以及不规则平面的外墙对应转角(凸角)处设置构造柱的要求。与在楼梯间四角设置楼梯段上下端对应墙体处增加四根构造柱,的构造柱合计有八根构造柱,再与7.3.8条规定楼层半高的钢筋混凝土带等可构成应急疏散安全岛。
7.3.6 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包括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接;6度时,梁与砖柱的连接不应削弱柱截面,独立砖柱顶部应在两个方向均有可靠连接;7~9度时不得采用独立砖柱。跨度不小于6m大梁的支承构件应采用组合砌体等加强措施,并满足承载力要求。
[修订说明]
本条新增为强制性条文,并依据砌体结构规范对大跨度梁支座的规定,补充了大跨混凝土梁支承构件的构造和承载力要求,不允许采用一般的砖柱或砖墙。
7.3.8 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通长钢筋;7~9度时其它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其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纵向钢筋不应少于2φ10。
2 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 并应与圈梁连接。
3 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
4 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通长拉结钢筋。
[修订说明]
本条新增为强制性条文,楼梯间作为地震疏散通道,而且地震时受力比较复杂,容易造成破坏,故提高了砌体结构楼梯间的构造要求。
回复
7楼
有意思,质监站还控制这个问题,框架结构楼梯间还有没有柱的情况,那不是要死人了。
框架结构没有这方面的要求,仅要求拉筋通长,钢丝网粉刷,有条件的可以做腰梁。
回复
8楼
规范没有说框架结构楼有这样的做法,楼梯一般都与主体结构一次浇筑,只要满足结构抗震设计要求就可以了。《高规》里有楼梯间的填充墙需设置构造柱,其间距不应大于层高且不大于4m的规定。
回复
9楼
你这是砌体结构,楼主说的是框架结构中。两个是不同的。
回复
10楼
楼梯间必须设8根柱(或构造柱)是抗规对砌体结构楼梯间的要求.
对于框架结构,从抗震设防的概念上讲,应该在楼梯间四角设置结构柱(注意这是从抗震概念而言,并不是规范规定的内容).
回复
11楼
binglideregou 发表于 2011-5-30 17:34 抗规中7.3.1表这个是砌体结构的规定吧,不大适用于框架结构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