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警惕建筑设计中的民族狂热色彩
chengxiang020
2006年05月06日 17:19:14
只看楼主

近两三年以来,中国建筑设计师对于本土文化的传承开始逐步“觉醒”。这种“觉醒”的根本是由于国外建筑师对国内建筑师的经济利益和生存空间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 成立于1965年的GMP建筑事务所是德国最大也最多产的建筑师事务所,在欧洲和世界各地的建筑设计和竞赛中获得过300多项国家和世界竞赛奖项,主要作品包括:德国的汉诺威贸易广场大厅、德累斯顿银行、汉堡历史博物馆、莱比锡新贸易广场,约旦安曼国际贸易商务中心,中国的北京德国学校、上海浦东贸易广场、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等。

近两三年以来,中国建筑设计师对于本土文化的传承开始逐步“觉醒”。这种“觉醒”的根本是由于国外建筑师对国内建筑师的经济利益和生存空间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

成立于1965年的GMP建筑事务所是德国最大也最多产的建筑师事务所,在欧洲和世界各地的建筑设计和竞赛中获得过300多项国家和世界竞赛奖项,主要作品包括:德国的汉诺威贸易广场大厅、德累斯顿银行、汉堡历史博物馆、莱比锡新贸易广场,约旦安曼国际贸易商务中心,中国的北京德国学校、上海浦东贸易广场、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等。

2004年9月1日,GMP建筑事务所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拿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标通知书,GMP创始人冯·格康总裁成为国家博物馆扩建工程的总设计师。此前,中国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新楼、2008年奥运会主场馆等北京新标志性建筑的设计者,也均是外国建筑设计事务所。中国建筑设计界对此现象颇有微词,并对外国设计师的方案提出诸多质疑。

2006年4月14日,GMP建筑事务所中国总代表兼合伙人吴蔚先生接受了《中国不动产》杂志的专访,他根据自己在欧洲的求学工作经历和GMP建筑事务所在中国的实际运作对中国当代建筑文化的发展发表了个人观点。

在很多公开场合,一些中国建筑师总是在强调:外国建筑师对中国的建筑文化做了什么贡献?但是这些本土建筑师为中国的建筑文化又做了什么呢?如果中国的建筑师总是在抄袭国外的设计作品,他们有什么资格对国外建筑师品头论足并且要求人家“要尊重中国的传统建筑,要发扬中国的民族精神”呢?

我觉得某些中国建筑师确实缺乏自信力。当越来越多的大项目被外国建筑师拿走了,国内的建筑院、所挣不到钱了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举起民族主义大旗——用这种方法最简单、最不费力气,而且什么时候都能混过去!

中国很多的当代主流建筑还是呈现符号化、形式化的趋势,这说明我们很多本土建筑师对中国建筑文化不了解。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都不甚了解,还能对当代国际建筑思潮有深刻细致的理解?我认为目前在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中有点儿民族主义狂热的色彩在里面,这对技术或者文化的传承不是件好事情。

中国本土建筑师在谈建筑问题时,总是关注建筑的表现形式;更深层的表达应该是民族信仰,所有建筑大师的作品都和他们的信仰有关。如果人在精神层面上找不到自我的话,永远不会找到自己的文化根基,只能是一种“飘浮”的感觉。

我是在瑞士研读的硕士学位,对瑞士的建筑文化有些粗浅的理解。尽管瑞士在欧洲是个小国家,但却出现了众多优秀的建筑师。瑞士是一个谨小慎微,很讲实用的民族,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会想到建筑怎样与现有的城市、空间和建筑融合起来,建筑怎么做才能更实用,建筑的外立面怎么能处理得低调。简单并不意味着简陋。瑞士的手表、军刀等产品都非常简洁,也非常实用,真正代表了瑞士传统的民族特征。“极简主义”之所以能在瑞士建立起来,跟瑞士的民族性格有密切关系。

瑞士南部有一个中世纪的古堡,在改建的过程中完全采用现代材料,建筑师的目的就是要让人知道古堡有这样一个改建的过程,形成一个新旧共生的局面。由此,我们得到启发,在扩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时候,有些地方就是进行对比,直接用材料、结构、地基等进行新旧对比。对中国建筑文化继承的最好方法就是保护它!

真正的中国建筑文化到底在哪些方面能体现出传承的东西?这个问题,很多人在寻求,我也给不出这个答案,只觉得这不是简单的建筑符号,而是对空间的理解和表现。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一种神似的意境。如果一个建筑的色彩、材质、空间序列等信息能唤起人们对童年的记忆,让他们感觉想到家乡的气息,这种建筑就是神似的建筑。

总体而言,本土建筑师开始追求中国建筑文化的回归和继承是一件好事情,这种趋势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更明显。希望对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体现在高档住宅上,更不要有意识地涂抹上浓厚的民族狂热色彩,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才好。

免费打赏
yikousuan
2006年05月14日 07:39:36
12楼
七楼的说得好啊 一针见血
等到哪天能听懂老外念的什么经了,那时候我们还有念经的机会吗?
回复
05051103
2006年05月14日 15:21:48
13楼
别人的好要学 自己传统的优势也要发挥
反正活到老学到老就对了
钱赚到差不多就行了 是思考些其它层面上的东西的时候了
回复
lijianjun2005
2006年05月16日 10:16:31
14楼
国人当强!
回复
hbkdlkg
2006年05月17日 09:47:21
15楼
民族的东西无疑是好东西,但是不能只学皮毛拿一些所谓的中式元素东拼西凑
回复
gsjtlwx
2006年05月17日 16:32:29
16楼
其实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借鉴别人的东西并不等于抄袭,世界上的建筑师都在用最基本的方窗、幕墙、古典柱式等等,这些难道能说是在抄袭古人的手法吗?不要把中国的建筑师都否决了,还是出现了象梁思成等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建筑师。其实,许多中国人本身就有崇洋媚外的思想,国内并不缺少象华东设计院等一系列具有较强设计水平的设计单位。
回复
beyond8859
2006年05月18日 15:46:02
17楼
我就觉得没什么,建筑设计谁设计的好谁中标,中国加入WTO,这一块的竞争就更激烈了,所以,多修内功是重要的
回复
zp_9915
2006年05月19日 15:50:50
18楼
以下是引用lumincc在2006-05-06 20:30:42.0发表的内容:
我们小城市的大工程被大城市的设计师拿走了,大城市的大工程被国外的设计师拿走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q强烈支持,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这会给本土文化带来强烈的冲击的
回复
zp_9915
2006年05月19日 15:56:06
19楼
近来就有人经常提出建筑要“现代”,而典范就是外国的建筑,那么中国的本土建筑就不现代了吗??.........
回复
tzl520
2006年05月20日 10:41:24
20楼
我觉得国人有些地方的确比不上人家,自己好好学才是真的
回复
tiqun
2006年05月23日 15:49:51
21楼
中国的建筑就是有点从洋媚外了。
基本都 失去中国传统的东西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