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大体积混凝土防止裂缝产生的先决条件在设计还是在施工控制?
lxzh75
lxzh75 Lv.6
2011年04月08日 14:45:47
来自于建筑施工
只看楼主

国内时施工过不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根据国内很多控制温度裂缝的资料看,大体从设计配合比及施工措施上予以控制,如采用低水化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掺加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减少用水量、掺加外加剂等等,施工措施采用冷凝水管,加强养护,合理化浇筑方案等等。现在国外遇上一次因条件限制决定只能从施工措施上控制温度裂缝产生。现施工项目,水泥采用普硅早强水泥(52.5),水泥用量配合比达454,砂率38%,施工温度达到35,无粉煤灰,理论计算其混凝土水化热达到87,因这些条件已经不能改变,只能从施工措施上进行控制,施工中采用内部冷凝水管措施(但根据电子测温结果,测温点在冷凝水管附近的混凝土内部温度比远离冷凝水管的高5--6度),养护采用铺毡蓄水养护,晚拆模(至少7天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劲量减缓混凝土浇筑速度,且混凝土浇筑过程最好经历一个夜晚(晚间气温低),通过施工措施的控制,现浇筑的多个大体积混凝土基础(除第一个基础因在摸索中,表面出现一些风裂外)未发现裂缝。

国内时施工过不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根据国内很多控制温度裂缝的资料看,大体从设计配合比及施工措施上予以控制,如采用低水化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掺加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减少用水量、掺加外加剂等等,施工措施采用冷凝水管,加强养护,合理化浇筑方案等等。现在国外遇上一次因条件限制决定只能从施工措施上控制温度裂缝产生。现施工项目,水泥采用普硅早强水泥(52.5),水泥用量配合比达454,砂率38%,施工温度达到35,无粉煤灰,理论计算其混凝土水化热达到87,因这些条件已经不能改变,只能从施工措施上进行控制,施工中采用内部冷凝水管措施(但根据电子测温结果,测温点在冷凝水管附近的混凝土内部温度比远离冷凝水管的高5--6度),养护采用铺毡蓄水养护,晚拆模(至少7天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劲量减缓混凝土浇筑速度,且混凝土浇筑过程最好经历一个夜晚(晚间气温低),通过施工措施的控制,现浇筑的多个大体积混凝土基础(除第一个基础因在摸索中,表面出现一些风裂外)未发现裂缝。
通过此过程,原在国内时,认为控制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先决条件是以设计为主要条件,现思路上发生混乱,施工措施的合理,是否可以弥补设计缺陷。是否该过程是偶然呢?后期施工,气温在不断升高,最高可达50度,只靠施工措施能否绝对杜绝裂缝的产生呢?如果配合比设计条件不可改变,后期裂缝产生产生的概率是多少呢?
还请各位朋友积极参与讨论,以便从中吸取经验。在此拜谢!
免费打赏
diaoyusou
2016年01月09日 11:36:19
32楼
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徜徉北方
2016年01月09日 11:57:00
33楼
向各位施工大神学习讨论,小弟没做过大体积混凝土的相关工程
回复
liubo-humn
2016年01月10日 10:17:02
34楼
施工控制主要是砼凝固时内外温差,加强保温养护!
回复
美wa521de香
2016年01月10日 10:26:04
35楼
lxzh75 发表于 2011-4-14 12:16 我遇到的这种情况应该是特殊情况吧,现水泥只有普硅早强型,无粉煤灰。唯一外加剂是缓凝剂。就如“沙发”说 …大体积都不让用粉煤灰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