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时施工过不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根据国内很多控制温度裂缝的资料看,大体从设计配合比及施工措施上予以控制,如采用低水化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掺加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减少用水量、掺加外加剂等等,施工措施采用冷凝水管,加强养护,合理化浇筑方案等等。现在国外遇上一次因条件限制决定只能从施工措施上控制温度裂缝产生。现施工项目,水泥采用普硅早强水泥(52.5),水泥用量配合比达454,砂率38%,施工温度达到35,无粉煤灰,理论计算其混凝土水化热达到87,因这些条件已经不能改变,只能从施工措施上进行控制,施工中采用内部冷凝水管措施(但根据电子测温结果,测温点在冷凝水管附近的混凝土内部温度比远离冷凝水管的高5--6度),养护采用铺毡蓄水养护,晚拆模(至少7天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劲量减缓混凝土浇筑速度,且混凝土浇筑过程最好经历一个夜晚(晚间气温低),通过施工措施的控制,现浇筑的多个大体积混凝土基础(除第一个基础因在摸索中,表面出现一些风裂外)未发现裂缝。
国内时施工过不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根据国内很多控制温度裂缝的资料看,大体从设计配合比及施工措施上予以控制,如采用低水化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掺加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减少用水量、掺加外加剂等等,施工措施采用冷凝水管,加强养护,合理化浇筑方案等等。现在国外遇上一次因条件限制决定只能从施工措施上控制温度裂缝产生。现施工项目,水泥采用普硅早强水泥(52.5),水泥用量配合比达454,砂率38%,施工温度达到35,无粉煤灰,理论计算其混凝土水化热达到87,因这些条件已经不能改变,只能从施工措施上进行控制,施工中采用内部冷凝水管措施(但根据电子测温结果,测温点在冷凝水管附近的混凝土内部温度比远离冷凝水管的高5--6度),养护采用铺毡蓄水养护,晚拆模(至少7天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劲量减缓混凝土浇筑速度,且混凝土浇筑过程最好经历一个夜晚(晚间气温低),通过施工措施的控制,现浇筑的多个大体积混凝土基础(除第一个基础因在摸索中,表面出现一些风裂外)未发现裂缝。
通过此过程,原在国内时,认为控制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先决条件是以设计为主要条件,现思路上发生混乱,施工措施的合理,是否可以弥补设计缺陷。是否该过程是偶然呢?后期施工,气温在不断升高,最高可达50度,只靠施工措施能否绝对杜绝裂缝的产生呢?如果配合比设计条件不可改变,后期裂缝产生产生的概率是多少呢?
还请各位朋友积极参与讨论,以便从中吸取经验。在此拜谢!
22楼
楼主在哪啊?哪个国家 现在我还是大四准备实习,也有出国干的打算,在国外和在国内干大体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回复
23楼
路过,学习了!
回复
24楼
设计还是关键,不过后期施工控制也不得放松,否则也是不行
回复
25楼
设计和施工双控,设计中,钢筋加密,后浇带,设缝等等,可以减少开裂,在施工中,加强养护,控制水化热,分段施工,都可以减少产生裂缝
回复
26楼
1.不知从何处转来的帖子,部分灌水帖没有及时删除;
2.开题有问题: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既有设计原因,也有施工原因,还有原材料原因……不能分割开来或者对立开来。
回复
27楼
1、不是转帖!
2、不是开题的问题,是您理解的问题,我的意思是,设计已定,原材料受限,施工中采取措施是不是能绝对防止裂缝的产生!
回复
28楼
些条件已经不能改变,只能从施工措施上进行控制,施工中采用内部冷凝水管措施(但根据电子测温结果,测温点在冷凝水管附近的混凝土内部温度比远离冷凝水管的高5--6度),养护采用铺毡蓄水养护,晚拆模(至少7天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劲量减缓混凝土浇筑速度,且混凝土浇筑过程最好经历一个夜晚(晚间气温低),通过施工措施的控制,现浇筑的多个大体积混凝土基础(除第一个基础因在摸索中,表面出现一些风裂外)未发现裂缝。
通过此过程,原在国内时,认为控制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先决条件是以设计为主要条件,现思路上发生混乱,施工措施的合理,是否可以弥补设计缺陷。是否该过程是偶然呢?后期施工,气温在不断升高,最高可达50度,只靠施工措施能否绝对杜绝裂缝的产生呢?如果配合比设计条件不可改变,后期裂缝产生产生的概率是多少呢?
回复
29楼
路过,加强学习中 ...
回复
30楼
大体积砼施工中提及“设计”两字,应该是指施工单位的配合比和选材、养护等措施,即组织设计,一方面是理论,另一方面是怎么按照理论去落实,也就是施工的问题。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就这大体积施工方案,按照GB50496的计算式先根据实际材料计算虚铺厚度...导流降温没见过理论计算书,实践起来不安稳哦。
回复
31楼
洒水养护,温度控制才行,用测温计,测试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