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大体积混凝土防止裂缝产生的先决条件在设计还是在施工控制?
lxzh75
lxzh75 Lv.6
2011年04月08日 14:45:47
来自于建筑施工
只看楼主

国内时施工过不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根据国内很多控制温度裂缝的资料看,大体从设计配合比及施工措施上予以控制,如采用低水化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掺加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减少用水量、掺加外加剂等等,施工措施采用冷凝水管,加强养护,合理化浇筑方案等等。现在国外遇上一次因条件限制决定只能从施工措施上控制温度裂缝产生。现施工项目,水泥采用普硅早强水泥(52.5),水泥用量配合比达454,砂率38%,施工温度达到35,无粉煤灰,理论计算其混凝土水化热达到87,因这些条件已经不能改变,只能从施工措施上进行控制,施工中采用内部冷凝水管措施(但根据电子测温结果,测温点在冷凝水管附近的混凝土内部温度比远离冷凝水管的高5--6度),养护采用铺毡蓄水养护,晚拆模(至少7天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劲量减缓混凝土浇筑速度,且混凝土浇筑过程最好经历一个夜晚(晚间气温低),通过施工措施的控制,现浇筑的多个大体积混凝土基础(除第一个基础因在摸索中,表面出现一些风裂外)未发现裂缝。

国内时施工过不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根据国内很多控制温度裂缝的资料看,大体从设计配合比及施工措施上予以控制,如采用低水化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掺加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减少用水量、掺加外加剂等等,施工措施采用冷凝水管,加强养护,合理化浇筑方案等等。现在国外遇上一次因条件限制决定只能从施工措施上控制温度裂缝产生。现施工项目,水泥采用普硅早强水泥(52.5),水泥用量配合比达454,砂率38%,施工温度达到35,无粉煤灰,理论计算其混凝土水化热达到87,因这些条件已经不能改变,只能从施工措施上进行控制,施工中采用内部冷凝水管措施(但根据电子测温结果,测温点在冷凝水管附近的混凝土内部温度比远离冷凝水管的高5--6度),养护采用铺毡蓄水养护,晚拆模(至少7天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劲量减缓混凝土浇筑速度,且混凝土浇筑过程最好经历一个夜晚(晚间气温低),通过施工措施的控制,现浇筑的多个大体积混凝土基础(除第一个基础因在摸索中,表面出现一些风裂外)未发现裂缝。
通过此过程,原在国内时,认为控制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先决条件是以设计为主要条件,现思路上发生混乱,施工措施的合理,是否可以弥补设计缺陷。是否该过程是偶然呢?后期施工,气温在不断升高,最高可达50度,只靠施工措施能否绝对杜绝裂缝的产生呢?如果配合比设计条件不可改变,后期裂缝产生产生的概率是多少呢?
还请各位朋友积极参与讨论,以便从中吸取经验。在此拜谢!
免费打赏
lxzh75
2011年04月15日 12:51:58
12楼
地坪裂缝产生的原因不同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地坪裂缝产生可能是地基处理夯实不到位,混凝土施工前基层太干燥,混凝土养护不及时,伸缩缝位置设置等。根据你说的情况,厂房地面面积大,在施工过程中很多环节容易忽略,建议一方面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一方面加强地基夯实,合理设置伸缩缝,同时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覆盖、蓄水养护7天以上(用泥土围堰蓄水,覆盖土工布等),防裂缝措施我觉得养护是很关键的事情。
回复
lxzh75
2011年04月15日 13:15:59
13楼
怎么发图片呀?
回复
whjsun
2011年04月15日 17:31:43
14楼
裂缝控制首先应从设计做起,这是不容质疑的。施工可以锦上天花。
回复
rfb5223671
2011年04月16日 14:14:55
15楼
问得好 讨论收益
回复
zgzsz
2011年04月16日 17:36:48
16楼
楼主,对大体积混凝土防止裂缝产生,有实际的现场经验,施工控制效果确实明显,经济;
但是,如果在设计中加以注明,提示,可能效果更好,结算时,也比较明确。
回复
yzzyzz123
2011年04月16日 18:48:13
17楼
问得好 讨论收益
回复
an-ye-tian
2011年04月17日 08:47:42
18楼
路过学习中~~~~~~~
回复
yt7113
2011年04月17日 13:16:02
19楼
都有责任,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而施工中也应该注重施工质量,防止开裂或炸模。
回复
nlhuangzhou
2011年04月18日 12:11:58
20楼
很好,很强大。。。。。
回复
lxzh75
2011年04月18日 12:32:30
21楼
现场通过这些天的温度记录及观察,冷凝水管在很大程度上起到降温的作用,因混凝土体积较大,冷凝水管间距在1.5米时,降温对比:可降温6--9摄氏度。调整间距,采用冷凝水管单进单出(水管出口外循环,不在混凝土内循环),降温效果更明显。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