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第四课《产品?商品?作品?城市住宅的真实魅力》
chengxiang020
2006年04月15日 21:07:25
来自于学生专栏
只看楼主

网易建筑大讲堂第四期讲座实录 【主 题】:产品? 商品?作品?------城市住宅的真实魅力 【主 讲】:jiachengli(木子,一位很感性的女建筑设计师!喜欢建筑,爱好生活!个人名言:帮助他人,快乐自己!最欣赏的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现担任网易建筑建筑设计区管和经验交流版块版主!) 【时 间】:06.04.15(礼拜六)晚8:00-------------------------------------------

网易建筑大讲堂第四期讲座实录

【主 题】:产品? 商品?作品?------城市住宅的真实魅力
【主 讲】:jiachengli(木子,一位很感性的女建筑设计师!喜欢建筑,爱好生活!个人名言:帮助他人,快乐自己!最欣赏的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现担任网易建筑建筑设计区管和经验交流版块版主!)
【时 间】:06.04.15(礼拜六)晚8:00

-------------------------------------------
【说明】:
1、本文由jiachengli(木子)原创,版权所有权归网易建筑jiachengli(木子),转摘请注明来源!
2、大家浏览帖子时,请尽量不要点击操作面板的“支持”选项,以免造成文章顺序混乱,给阅读造成不便!

1144653571237.JPG

免费打赏
chengxiang020
2006年04月15日 21:09:26
2楼
产品? 商品?作品?------城市住宅的真实魅力

目录:
文章分为八部分
一、楼盘与城市
二、构图与总图
三、小区与街区
四、板楼与塔楼
五、千人指标与商业节点
六、大众审美与专业审美
七、骨子里的中国情
八、总结
回复
chengxiang020
2006年04月15日 21:09:48
3楼
摘要:
通过分析中国城市住宅的发展现状,揭示住宅作为产品、商品和作品的属性特征,阐述了建筑师在住宅设计中会遇到的困惑!
作为建筑历史长河里的一分子,住宅建筑如何在历史舞台上扮演好她的角色,怎样在厚重的文化积淀中表达“中国情结”,诠释商业利益和文化继承的并行和双赢,便成为了一种超越设计的独特现象。
希望引发设计者重新思考众多因素对居住的影响!
回复
chengxiang020
2006年04月15日 21:11:13
4楼
关于几个概念

1,产品
产品是以劳动方式产生出来的,只具有使用价值而不具有交换价值的物质品。我们也可以暂且认为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住宅都是设计师经历过较漫长的生产过程制造出来的产品。

2,商品
商品是增加了交换价值并以买、卖行为实现交换价值的产品。城市住房由最开始的福利分房转化为货币工资分房,住宅也成为了一种商品。

3,作品
作品是增加了精神价值并以艺术创作为特征的产品,建筑也是一类艺术作品,而住宅在这里面可能是最普遍和最常见的一种。从古至今,从最古老的原始建筑活动到现在的利用高科技手段建造的建筑,都是经历着艺术思维的过程,因而住宅当然是一种作品。

4,“品”
“品”字由三个“口”组成,自然含有众人用口评论的意思,评论的话,就自然褒贬不一。因而,不管是产品,商品还是作品,都必然有优劣,好坏之分,但是它们之间却不一定有着相通。好的产品不一定是好的商品,好的商品不一定是好的作品。

住宅常以艺术性原则来衡量作品是否是精品,但对于住宅而言,单一的艺术性原则是不能够完全的评论住宅建筑设计的成功与否!相对于住宅的“商品”特征和“产品”特征,住宅的“商品”特征也许只能作为附属地位!“住宅是居住机器”,建筑师更多是以功能为设计依据来设计住宅,实用性、标准性等产品的特征得到了很好地强调。

但是作为艺术性的作品的特征只能是“形式服从功能”,这种形式也只是被适当的被表现出来!住房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的时候,也产生了相应的庞大而复杂的“食物链条”。住宅已经成为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昂贵商品,也就有了后来我们所说的“ 商品房”,再后来也就有了我们所说的“楼盘”。从上面可以看出,住宅是具有产品、商品、作品的三种属性。
回复
chengxiang020
2006年04月15日 21:11:55
5楼
一、 楼盘与城市

1.:楼盘是由沙盘演化而来的。

沙盘就是一般军事演习时,利用沙子在一个小区域(比如1平米)的地方做成高低起伏的地形,来代表真实的地形。

楼盘一般都是利用各种塑料类材料(比如亚克力)做成楼房的外观,按照小区各楼的位置、景观做成的局部或全部的模型。这样就有利于业主选择房子和布局。 慢慢的,楼盘就成为小区的另类说法了。
回复
chengxiang020
2006年04月15日 21:12:35
6楼
2.城市

城市是人类几种生活居住的地域,是一种现代的人居环境形式。在一个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的比重一般占到城市建设总用的40-50%。因此营造现代多元空间,就不能忽视居住区的设计。令人遗憾的是封闭、呆板的小区模式正在渐渐改变整个城市格局和城市生活。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集合住宅成为城市住宅的主要类型。房地产业兴起以后,我们逐渐的看见了“楼盘”。楼盘大多数以小区为规模,与城市之间以围墙、绿化、分隔物等进行分隔,至此,楼盘里的建筑不再与楼盘外的城市街道发生直接的关系。

随着楼盘的大片兴起,开发商为了使自己的楼盘更加吸引大众的眼睛,有利于销售,对住宅的形象提出标志性的设计要求,并主张差异化的产品竞争,价格上的商品竞争。五彩缤纷的楼盘为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提供了归属感!之所以出现五彩缤纷的现象,也是有着存在的生存发展的环境,比如大众的审美观和艺术认可!难怪面对这样的冲突,我们对住宅的商品要求变成了一种文化产品的要求,而对真正的艺术作品置之不理!
回复
chengxiang020
2006年04月15日 21:12:54
7楼
如今,“千人一面”的城市建设愈演愈烈,在中小城市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其典型表现之一,是以经济指标作为衡量城市发展的硬标准,从而忽略了城市个性赖以存在的基础:文化底蕴因素。结果造成城市建筑外形单一、城市规划大同小异,让人常有身在“‘家乡’或是‘他乡’”之惑。

现代城市被戏称为“钢筋水泥丛林”,外形设计单一、缺乏文化底蕴是最明显的缺点。如今“重返乡村”、“重归传统”,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成为共识。反观我们不少城市还在走“重经济、轻文化”的道路。各城市就像流水线生产的“大路货”,一样的楼房、一样的街道、一样的“八股文章”。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两方面。
回复
chengxiang020
2006年04月15日 21:13:23
8楼
首先,只注重城市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不顾非经济意义上的文化价值。把高速公路、摩天大楼、汽车等同于繁荣、进步,轻视人与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千差万别的城市个性,有的还幼稚肤浅、形式主义地理解新兴城市的现代化作法——“先发展、再整改”。殊不知城市建设,不比穿时装,今天好就穿,明天不好就脱下来。城市文化的很多东西,毁掉了,重建就难了。
回复
chengxiang020
2006年04月15日 21:13:38
9楼
其次,城市规划仍停留在传统的功能界定,定位于组织生产、流通的消费城市、生产城市。即使有些大城市因功能扩展,逐渐看重居住环境,开始栽花种草,修建公园、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但从城市的整体功能衡量,依然是在求新、求变的低层次上运行。因为,既要把城市做大、做强,功能完善,又要内涵深厚,品位高雅,仅靠做大产业是办不好的。
回复
chengxiang020
2006年04月15日 21:14:25
10楼
城市个性,是一个城市的特色、景观或气氛,它是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城市不能是缺乏个性的华丽外表,应当有着深刻的自然、历史和文化内涵。正如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所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如果说自然条件无法更改,历史文化的沉淀条件,则是城市品位赖以提高的不可忽视因素,也是当代城市个性化追求的必然趋势。

城市个性的建立还有个避免走弯路问题。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建筑师虞河岳,在盛赞法国南部美丽小城——安纳西(ANNASY,一个房价比巴黎还高的地方)时,也谈到当地曾经盖过几座大酒店,后来又拆掉的事实。结果,当地旅游收入反而上升,游客人数是城市人口8倍以上。可见,中小城市要讲求特色,越早回归文化和生态原则,回到重个性、讲风格的思路上来,可能的损失就越小。特别是对历史城镇、街区、古老建筑的城市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保护话题,从来就不会过时。
回复
chengxiang020
2006年04月15日 21:14:54
11楼
城市不仅有性格,还有性别……就像是有些商品。。。。

可见,将城市建设目光投向保护历史文化风貌,甚至不惜重金保护历史文物和文物依存的周边环境,以此增加城市的文化内涵,无疑是保持城市个性、避免雷同的捷径之一。否则,大城市模仿东亚“从稻田中拔地而起”的城市模式,中小城市再照搬大城市的风格,我们的城市个性何在?千篇一律离丑陋有多远?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