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斜塔
wanglh7123
wanglh7123 Lv.12
2006年04月12日 12:40:51
只看楼主

中国五大斜塔斜而不倒之塔古已有之,它们或因自然原因倾斜,或由人为故意使然,在这些斜塔中尤以下面五座最为著名:

中国五大斜塔斜而不倒之塔古已有之,它们或因自然原因倾斜,或由人为故意使然,在这些斜塔中尤以下面五座最为著名:
免费打赏
wanglh7123
2006年04月12日 12:44:07
2楼
 1.绥中斜塔:绥中斜塔位于辽宁省锦州市绥中县前卫镇古城东隅,建于辽代,塔身呈八角形,用青砖砌成。现存三级,高约9米,雕有各种精美的花纹,虽经千百年风雨侵蚀,仍清晰可见。相传此塔建成后不久,由于地基下沉,开始逐渐倾斜。数百年来,虽几经地震与洪水的侵袭,却始终斜而不倒。经测量,此塔目前的倾斜度已达12.01度,可列世上斜塔之最。 

回复
wanglh7123
2006年04月12日 12:44:17
3楼
2.虎丘斜塔:虎丘斜塔又名云岩寺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山顶,建于五代末期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塔体呈平面八角形,共七层,为砖建仿楼阁式,高47.5米,上下偏移达2.82米,倾斜度为3度4分1秒。(意大利比萨斜塔高54.62米,倾斜度为5度多)。自宋朝至清朝,虎丘塔共遭七次火灾,现塔身已无寸木,成为笋状外貌。塔顶塔刹已倒,原高度无从考察。在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改建该塔第七层时,塔身已明显倾斜,当时曾将此层位置向相反方向移动,拟改变重心,现经专家会诊,设法控制了塔身的沉降,稳定了塔体的位置,又采取了有效办法,制止了塔身的继续倾斜,保护了千年古塔。
回复
wanglh7123
2006年04月12日 12:46:54
4楼
1
回复
wanglh7123
2006年04月12日 12:47:12
5楼
2
回复
wanglh7123
2006年04月12日 12:47:18
6楼
3.松江斜塔:松江斜塔又称护珠塔,在上海市松江县天马山中峰。该塔重建于公元1245年,距今已700多年。塔系楼阁式砖木结构,七级八角,高18.82米。由于遭受火灾及其他原因,自清代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以来,塔身已向东南严重倾斜2.273米,倾斜度约6度53分(比意大利比萨斜塔多1.5度),宛如斜塔,它历经二百余年,至今犹屹立于山上,成为一处斜塔奇观。近年来,为了保持斜塔风貌,国家对斜塔进行了加固和抢修,用了10根钢筋斜撑在塔基,并用两个鸟笼似的19米高的环状钢圈嵌入塔身。今斜塔斜而不危,显示了其古朴的丽影。
 
回复
wanglh7123
2006年04月12日 12:47:46
7楼
3.松江斜塔:松江斜塔又称护珠塔,在上海市松江县天马山中峰。该塔重建于公元1245年,距今已700多年。塔系楼阁式砖木结构,七级八角,高18.82米。由于遭受火灾及其他原因,自清代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以来,塔身已向东南严重倾斜2.273米,倾斜度约6度53分(比意大利比萨斜塔多1.5度),宛如斜塔,它历经二百余年,至今犹屹立于山上,成为一处斜塔奇观。近年来,为了保持斜塔风貌,国家对斜塔进行了加固和抢修,用了10根钢筋斜撑在塔基,并用两个鸟笼似的19米高的环状钢圈嵌入塔身。今斜塔斜而不危,显示了其古朴的丽影。
 
回复
wanglh7123
2006年04月12日 12:50:59
8楼
松江斜塔就是所谓的上海斜塔千年不倒倾斜度超过比萨斜塔



传说镇塔之宝被人挖走后,宝塔就开始倾斜

  在上海郊区有一座宋代的护珠塔,这座塔不知何时开始不断倾斜,如今它的倾斜程度已经超过著名的比萨斜塔。

  那么这座塔是怎么开始倾斜的?为什么至今没有倒塌?有人说这座塔里藏有宝贝,是那些挖宝人不断地寻找宝物致使塔倾斜的。也有人说是一场天火把塔烧的,那么到底真相是怎样的?

  上海的护珠塔比比萨斜塔还要斜。

  在我国上海松江的天马山有一座护珠塔,这座塔除了具有千年历史之外,更为神奇的是,它也是一座斜塔,而且竟然比比萨斜塔还要斜。1986年秋,在上海松江 文物保护部门工作的林晓明偶然间来到了天马山,看到护珠塔倾斜欲倒的样子,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击打着林晓明。这座塔是开始建造时就是斜的,还是后来斜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林晓明在当地开始调查护珠塔倾斜的秘密。林晓明从地方史志上查询到,松江博物馆馆藏一本书叫《干山志》,志书中有明确记载,这座塔建造年代是南宋绍兴27年,建塔人叫周文达,因为征战有功,高宗就赏赐给他两件宝贝。一件就是打仗用的银色盔甲,另外一件是五色舍利子。

  舍利子是古代修炼有成的高僧在火化后,遗留下的骨头。周文达拿到宝贝后,一直希望把这两件宝贝供藏起来,选来选去终于把藏宝地点选在了自己的老家松江天马山。于是,他在山上建了一个家庙,把银盔甲供在家庙里,然后专门为保藏舍利子在山上建了一座塔,取名护珠塔。出于对皇家赏赐的尊重,林晓明分析周文达不可能建一座斜塔。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判断,林晓明又找到了一幅明代描绘天马山风景的古画,从画中可以看出,护珠塔的形象是垂直耸立在山间的,这说明护珠塔至少在明代时不倾斜。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护珠塔倾斜成这样?

  镇塔之宝被人挖走后,宝塔开始倾斜。

  在当地走访中,林晓明了解到一个挖宝传说。几百年前一个漆黑的夜晚,几个神秘人来到护珠塔脚下。他们用镐在塔底刨个不停,一阵忙碌后,他们好像找到了什么。于是只要到了夜晚,护珠塔脚下就会经常出现挖宝人。终于有一天,护珠塔塔底被挖了一个大洞。

  于是一种恐怖的说法开始流传,护珠塔的镇塔之宝被人挖走了,护珠塔就要倒了。根据这个传说,林晓明认为传说中被挖走的镇塔之宝很有可能是舍利子。

  但这颗舍利子真的是在塔底被偷的吗?按照江南古塔的结构,五色舍利珠应该藏在塔叉顶部,塔砖结构有一个天宫,天宫里有一个银匣藏在里面,然后盖顶时把它封起来。经过查找资料,林晓明似乎找到了答案。“乾隆五十三年,护珠塔经历了一场火灾,塔顶全部烧毁,木结构荡然无存。”据传说,护珠塔之所以会发生那次大火,也是与塔藏着舍利子有关。

  传说塔里埋藏了舍利子后,人们都来朝圣,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香火非常旺,到了乾隆年间,朝拜时焰火掉在塔心里,就造成了火灾。难道天宫里的舍利子也被烧化了吗?但是舍利子是佛教修行高僧火化后的结晶,再厉害的火焰也不能把它熔化。

  塔基建在山坡上,土层软硬不均。

  既然舍利子没被烧化,那么它是不是被人盗走了呢?林晓明突然意识到,也许舍利子根本就没有藏在天宫里,很有可能藏在另外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叫地宫。根据这种猜想,林晓明又对护珠塔进行了多次考察,他发现,从塔的建筑结构和史料来看,护珠塔根本就没有建过地宫,也就是说舍利子不可能藏于地下或其它地方。

  村民挖到的宝物究竟是什么呢?为了弄清真相,林晓明对周围居民进行了走访。终于从一位老人那里得知人们挖宝凿洞的真相。“这个洞三米见方,一个盗宝贼听说塔里有宝贝,就拼命往里凿,结果在砖缝里发现一个唐代的通宝元宝,拿回家给妻子摸了摸,当时他的妻子正养不出儿子,结果他家里后来得了子。一传十十传百,洞也越挖越大。”

  原来,传说挖到的宝不是舍利子而是唐代古钱。为什么塔里要埋放古钱呢?据说唐朝是佛教最兴盛的时期,很可能这个铜钱是人家化缘来的,开光后放到塔里起镇塔作用。不管怎么说,挖古钱确实对护珠塔造成了很大破坏。根据这种说法,似乎护珠塔倾斜的原因是挖宝引起的。但不可思议的是,塔身并没有向倾斜破损的西北大洞方向倾斜,而是向相反的东南方向倾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对于护珠塔倾斜的真正原因,早年参与护珠塔保护工作的中国著名古建筑专家杨家佑说,“塔建在一个山坡上,从土层来讲,东南土深一点,西北土浅一点,那么它的基础是一边硬一边软,这就是塔倾斜的最主要原因。另外,乾隆时期的那场大火对塔身破坏比较严重,也进一步加剧了塔身的倾斜。”

  特殊的建筑材料和结构,使塔倾而不倒。

  虽然护珠塔倾斜的真正原因被找到,但人们更关心的是,这座斜塔会不会突然倒塌呢?

  建筑力学专家认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高54米,全都用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按理说,比萨斜塔很容易倒塌,但从一开始建造时,就采取了各种保护措施,因此一直到现在保持斜而不倒的姿态。但是护珠塔的倾斜角度要比比萨斜塔斜很多,而且以前从没进行过任何保护措施,并且经历了各种天灾人祸的威胁,从这点上看,护珠塔能够现在倾而不倒,也应该算得上是一个奇迹。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护珠塔倾而不倒?

  对于这一点,建筑专家提出真正的原因,应该和塔使用的建筑材料有很大关系。护珠塔的材料是混凝土结构,古代建筑用很粘稠的米烧成粥,打成浆,和石灰、砂子拌在一起,这样的材料很坚固,接近于现在的钢筋混凝土。除了建筑材料外,护珠塔的建筑结构也很特殊。护珠塔的塔身是一个八角形结构。塔门的设计是每隔一个面开一个门。

  而且每层的门不开在同一个方向的墙面上,这样就使每个没开门的墙面像四条腿一样支撑着每一层塔身。每层墙面之间既相连又不承受一层的压力,使塔身受力十分均匀。同时因为使用十分牢固的石灰糯米等材料,即使遇上较强的台风、地震等外力作用,某些墙面断裂塔身也不会轻易倒塌。虽然因为地层原因护珠塔发生倾斜,但是仍可以保持斜而不倒的姿态。

回复
wanglh7123
2006年04月12日 12:51:33
9楼
1
回复
wanglh7123
2006年04月12日 12:52:19
10楼
4.崇左斜塔:崇左斜塔又名归龙塔,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县左江江心右岛上,人称“左江斜塔”。塔高25米,六角五层。今塔已倾斜1米左右,倾斜度约为2度1分,似为有意筑斜之塔。
回复
wanglh7123
2006年04月12日 12:52:53
11楼
在清幽秀丽的左江中游, 在崇左县东北方向3公里处,有一叫鳌头山的小岛,岛上挺立着一座古老的斜塔,人称归龙塔,系左江河畔的一绝。1986年第九期《新观察》杂志载文曰:归龙塔为世界八大斜塔之一,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并列。崇左斜塔建于明代于启元年(1621)。分5层,塔底直径5米、高28米,塔身呈八面体,塔顶八面飞檐;每层各开一窗口。塔内有螺旋形阶梯通塔顶。整个塔身向外倾斜1米左右,俗称斜塔。据专家考证,是建塔工匠在建塔时考虑到江心风力和地基等因素而精心设计的。

  归龙塔共5层,塔高23.38米,塔底直径5米,塔身呈八角面体,每层均开一窗。使人惊讶叫绝的是,不管从东南西北哪个方向观看,归龙塔总是向人所在方向歪斜。凭这一奇特的魅力,就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人,而且,使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

  相传远古时候,左江中游有条妖龙,凶残恶暴,常在急弯处搅浪翻波,翻船食人,弄得左江一带人心惶惶。有个叫水宝的后生猎手,不忍心看人们葬身龙腹,凭着一身好武艺,来到左江,在神仙的指点下,斩杀了妖龙,为民除了孽害,使左江恢复了平静。当地村民为了永记水宝杀龙除害的业绩,便在江心岛上建了座塔,取名归龙塔,又名水宝塔。

  然而,神话代替不了现实,据了解,塔为太平知府李友梅所造,建于明朝启元年,当时只建了3层。过了39年,清康熙年间,太平知府徐越又续建了两层。归龙塔已有370余年的历史,又处河流急弯处,遭受了数不尽的洪水冲击,风乔雷打,但是仍以刚强挺拨的英姿巍然屹立于左江中。

  “鳌峰耸翠县花落”。斜塔不仅奇妙壮观、凛然坚韧,而且,在小岛上,一年四季草木长青,绿叶如茵。同时,塔顶也生长着花草,稍有微风吹拂,顶上花絮纷纷坠落。加上塔顶八角悬挂着8只铜铃, 江风吹来,便“叮铃铃、叮铃铃”响声不绝,清脆悦耳之声萦回左江两岸,饶有情趣。斜塔的身躯倒影在清幽幽的水中,塔水相衬,也就多了几分诗情画意。打渔船,载货船,小木排日夜在斜塔下的水中划波破浪而去,更催人游兴陡增。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