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术语 1. 操作——动触头从一个位置转换至另一个位置的动作过程。 2. 分(闸)操作——开关从台位置转换到分位置的操作。 3. 合(闸)操作——开关从分位置转换换到合位置的操作。 4. “合分”操作——开关合后,无任何有意延时就立即进行分的操作。 5. 操作循环——从一个位置转换到另一个装置再返回到初始位置的连续操作;如有多位置,则需通过所有的其他位置。 6. 操作顺序——具有规定时间间隔和顺序的一连串操作。
操作术语
1. 操作——动触头从一个位置转换至另一个位置的动作过程。
2. 分(闸)操作——开关从台位置转换到分位置的操作。
3. 合(闸)操作——开关从分位置转换换到合位置的操作。
4. “合分”操作——开关合后,无任何有意延时就立即进行分的操作。
5. 操作循环——从一个位置转换到另一个装置再返回到初始位置的连续操作;如有多位置,则需通过所有的其他位置。
6. 操作顺序——具有规定时间间隔和顺序的一连串操作。
7. 自动重合(闸)操作——开关分后经预定时间自动再次合的操作顺序。
8. 关合(接通)——用于建立回路通电状态的合操作。
9. 开断(分断)——在通电状态下,用于回路的分操作。
10. 自动重关合——在带电状态下的自动重合(闸)操作。
以上是几个术语,现在我开个头,大家接续:
O-0.3S-CO-180S-CO 是中压断路器的额定操作顺序。其含义和规定原由以及相关联的东东大家说说。
22楼
我来补个简单的-GB14048 低压断路器短路分断电流定义(Ics,Icu):
8.3.4.1 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试验
短路试验应在 8.3.2规定的一般条件下以制造厂根据 4.3.5.2.2规定宣布的预期电流Ics值进行。
本试验的功率因数应根据对应的试验电流的值按表11决定。
操作程序应为:
o- t - co- t ― co
8.3.5.2 额定极限短路分断能力试验
继8.3.5.1试验后,用等于制造厂宣布的额定极限短路分断能力的预期电流值,按8.3.2的一般条件进行短路分断能力试验。
操作程序应为:
o-t-co
t——表示两个相继的短路操作之间的时间间隔,该间隔时间应为3 min或断路器的复位时间(选较长者),t的实际值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
回复
23楼
今天看到了这个,大家看看
回复
24楼
没做好,重传一下
回复
25楼
学习了
受教了
回复
26楼
关于O-0.3S-CO-180S-CO的操作顺序,这是一个关于二次重合闸的问题,原来规定180S是指运行人员从中控室到开关柜现场查看后确认开关柜没有问题再重合闸,过程大约需要180S,同时,原来少油开关的油绝缘也在这个过程恢复绝缘。但现在中压基本上都采用了真空断路器,真空的绝缘恢复是非常快的;同时,由于现场的无人值守及电缆回路的增多,二次重合闸的时间就有人提出可以缩小。由于真空断路器的储能时间在10~15S左右,因此有人提出15~20S的二次重合闸时间。我公司在广州的供电局曾经有做过,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回复
27楼
O-0.3S-CO-180S-CO的操作顺序,实际上是对于用于架空进线的断路器提出了两点要求:
1.供电的可靠性;
1)在正常供电的过程中,即断路器处于工作合闸状态时,如果线路上出现短路故障,保护装置发出分闸信号,断路器进行第一次分闸,即O;
2)架空进线经常出现一些瞬间短路情况,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必须有重合闸的规定,即O-0.3S-C;
3)如果短路故障没有消除,则断路器则无任何延时,立刻分闸.
即O-0.3S-CO;
4)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180s后断路器再次合闸,如果故障消除,则断路器保持合闸,保证线路的畅通.
即O-0.3S-CO-180S-C
2.供电的安全性.
短路故障后,断路器两次合闸,如果故障没有消除.则判定为永久性短路故障,断路器无任何延时,立刻分闸,并保持分闸状态,保证线路,设备,人员安全.
即O-0.3S-CO-180S-CO
回复
28楼
学习了
回复
29楼
学习了,好东西,多多益善。
回复
30楼
学习了
回复
31楼
好帖子·顶!:handshake :victory: :) :lol :hug: :time: :kiss: :call: :loveliness: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