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规7.1.2中说到 高层建筑结构不应该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该布置筒体或者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结构与筒体或者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并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2、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本规程表4.8.2 规定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
在高规7.1.2中说到 高层建筑结构不应该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该布置筒体或者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结构与筒体或者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并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2、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本规程表4.8.2 规定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
我不是很理解,并产生了以下的问题:
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如何在剪力墙中分配?从概念上如何分析?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
12楼
SATWE软件判断是否是短肢剪力墙的标准是:
1)对于L形、T形等双肢剪力墙,只要有一个方向的墙肢的长度与其厚度之比大于8,就不判断为短肢剪力墙。
2)对于墙肢数量大于2的多肢剪力墙,无论其墙肢长度与其厚度之比是否大于8,程序均不判断为短肢剪力墙
3)根据《高层建筑规程》第7.1.2条第2款的规定和规程主编给出的解释,在剪力墙结构中,当“短肢剪力墙底部承受的第一振型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40%~50%”时,这种类型的剪力墙结构成为“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简称为“短肢剪力墙结构”
当短肢剪力墙底部承受的第一振型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40%时,这种类型的剪力墙结构属于一般的剪力墙结构,不能称为短肢剪力墙结构。当短肢剪力墙底部承受的第一振型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50%时,应调整结构方案,直到满足短肢剪力墙底部承受的第一振型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50%为止
回复
14楼
应该是地震倾覆力矩根据筒体和短肢墙的刚度进行分配。
回复
15楼
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由于短肢剪力墙较多,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应比《高层建筑规程》表4.2.2-1中关于剪力墙结构的规定值适当降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不应大于100m;8度时,不应大于60m。
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和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不应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
2)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结构中的短肢剪力墙,其抗震等级应比《高层建筑规程》表4.8.2规定的剪力墙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以便从抗震措施上改善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
3)抗震设计时,各层短肢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值的轴压比,当抗震等级提高一级后为一、二、三级时,分别不宜大于0.5、0.6和0.7;对无翼缘或无端柱的一字型短肢剪力墙,其轴压比限值应相应降低0.1、
限制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是为了改善短肢剪力墙的延性
4)抗震设计时,除底部加强部位应按《高层建筑规程》的要求调整剪力设计值外,其他各层的短肢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一、二级抗震等级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4和1.2;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短肢剪力墙过早被剪坏。
5)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截面的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不宜小于1.2%,其他部位不宜小于1.0%。
6)短肢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200mm,目的是使短肢剪力墙墙肢截面不致过小
7)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宜设翼缘。一字型短肢剪力墙平面外不宜布置与之单面相交的楼面梁
8)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回复
16楼
楼上的解答很到位,感受良多
回复
17楼
一般都是按刚度分配。刚度这个概念很重要
回复
18楼
从分配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方面来讲,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布置在外侧比较有利。
从承担竖向力来讲,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布置在内侧比较有利,内侧从属面积较大。
这是一对矛盾,如何协调?
回复
19楼
总倾覆力矩的百分比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回复
20楼
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
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在PKPM中有这个参数控制吗?
回复
21楼
从分配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方面来讲,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布置在外侧比较有利。
从承担竖向力来讲,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布置在内侧比较有利,内侧从属面积较大。
这是一对矛盾,如何协调?
个人看法:你说的有一定道理,结构本质原则就是先能够承受住竖向荷载,达到合理经济;在此基础上进行水平作用的分析,来布置竖向构件。内侧的竖向受荷面积大,确实需要满足截面要求,但并不是表示需要使劲加强内侧,能够满足竖向要求这是最前提。两者并没有什么矛盾啊,只是先来后到的关系,一个布置的思路。两者也不能完全脱离考虑,做到互相协调。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