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 讲义
zzh007
zzh007 Lv.12
2006年03月25日 18:12:25
只看楼主

智能建筑的定义及构成20世纪的建筑科技进步,为人类生产、生活提高了丰富的物质技术基础,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随着科学技术及其产业化加速度的发展,未来的21世纪建筑业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对我国而言,其生产方式的改变,将逐步实现两方面的转变,一是由手工业生产方式向建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转变;二是通过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各领域的高新技术的渗透和移植,建筑工业化将涵盖自动化、信息化、生态化等内容的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的定义及构成
20世纪的建筑科技进步,为人类生产、生活提高了丰富的物质技术基础,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随着科学技术及其产业化加速度的发展,未来的21世纪建筑业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对我国而言,其生产方式的改变,将逐步实现两方面的转变,一是由手工业生产方式向建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转变;二是通过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各领域的高新技术的渗透和移植,建筑工业化将涵盖自动化、信息化、生态化等内容的智能建筑。

  代表21世纪建筑高科技含量之一的智能建筑,将是人类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设施。

国际上智能建筑研究机构对智能建筑做出如下描述:“所谓智能建筑,就是通过对建筑物的 4个基本要素(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优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

美国“智能大厦专业学会”1986年对智能大厦的定义是:所谓智能建筑,就是由建筑结构、建筑设备(机电系统)、供应和服务、管理水平4个系统组成,并实现他们之间关系的完善和优化的现代化建筑物。

智能建筑以建筑平台,兼备通信、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设备、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的构成 智能建筑是在建筑这个平台上,由三大子系统所构成。建筑平台就是建筑物(包括环境)本身,如果没有这个平台,就无从谈起建筑的智能化。所谓三大系统(有时简称3A系统),是指通信自动化系统(CA)、办公自动化系统(OA)、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它们一起构成了整个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 智能建筑的发展,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发展和充实的,四种技术(有时简称4C)的集成是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四种技术即: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现代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和现代图象显示技术(CRT)。

zzh007
2006年03月25日 18:12:52
2楼
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现状
智能建筑是建筑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综合体现,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有上百座智能大厦正在建设中,智能大厦、智能城市、智能国家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增长点和许多发达国家的国策。智能大厦在我国具有如此之大的市场潜力,对于智能建筑技术的研究,对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国智能建筑的基本状况:1、“瘫痪型”智能建筑系统占总数的30%左右。智能建筑系统根本无法开通。投资百万、千万的智能系统,完全瘫痪如一堆废铁,系统操作完全由人工完成。2、“弱智型”的智能建筑系统占总数的50%左右。系统即使开通也是部分开通,“不健全”的系统很难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功能需求。智能建筑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局部与整体,独立系统与集成系统,根本不能等同。3、“基本型”的智能建筑系统占总数的15%左右。具备必需的子系统,子系统开通情况良好,系统集成度不够,系统在事件联动、全局处理、信息共享方面能力较弱。4、“先进型”的智能建筑系统占总数的5%左右。系统开通情况良好,有一定的系统集成度,系统的扩展和提升能力较强。

我国智能建筑的技术现状:1、从系统集成角度拟将智能建筑系统分为甲、乙、丙三级:甲级:一体化集成系统,实现集中监控和管理功能。各子系统监控和信息点的数量,符合甲级系统功能要求,实现了智能建筑物的建设目标;乙级;准集成系统,实现大厦内机电设备的集中监视和管理功能。各子系统监控和信息数量符合乙级系统功能需求的配置,部分实现智能化建设目标。丙级:可集成系统,分散的实时机电设备的监控,各子系统监控和信息点数量,符合丙级系统功能需求配置,实现节能管理的目标。

近几年,国内已建成具备一定智能型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有外交部大楼、水利部指挥中心、邮电ISDN指挥中心、新华社办公大楼、上海博物馆、深圳特区报大厦、上海商城、上海花园饭店、久事复兴大厦、广州地王广场、深圳国贸大厦、长城饭店、国贸中心、深圳市政府大楼;北京望京小区A4区、上海邮电二村、深圳梅林小区等。

目前智能建筑系统,达到甲级水平,实现一体化集成的智能建筑物管理系统的大厦--上海浦东的金茂大厦,投资2亿元人民币的弱电集成系统(共计20个弱电子系统)。是中国第一座具有甲级水平的智能大厦。达到乙级水平,实现准集成的楼宇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大厦,上海博物馆是较为成功的实例。1997年5月份,建设部科技委对该智能建筑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技术评审。聘请了全国知名专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该系统属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达到丙级水平,实现可集成的楼宇监控弱电系统,及独立系统的大厦。已建的大厦中较为普遍。

回复
zzh007
2006年03月25日 18:13:50
3楼
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一、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1、从独立子系统到集成系统,从低集成度系统到高集成度系统。

  在发展单幢办公楼综合智能化大楼的基础上,向各类智能建筑发展,如工厂、医院、宾馆、学校、政府办公楼等建筑;发展大范围建筑群和建筑区的综合智能化社区,或形成建筑智能化市场;在综合智能化社区的基础上,通过社区间广域通信网络、通信管理中心,继而发展智能化城市,即信息化城市和所谓信息化社会。只有集成系统才称得上真正的智能建筑系统,才能体现智能建筑系统的高智能化所带来的优点,达到舒适、方便、快捷、增值、节能、防灾的目的。现在以独立的系统为主、非可集成系统的大厦,必将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21世纪建筑业竞争中,无立足之地。

未来的智能建筑和智能住宅小区将与信息产业相互促进发展,共存共荣,围绕人们生产、生活的综合信息服务将融入社会各个角落,一些人群的工作办公与家居生活环境界限壁垒被打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实现零时间、零距离的交流,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信息的传输交流多表现高速、宽带和图像为主。在现有智能建筑和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丰富智能化内容,充分利用通讯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其它通讯网络发展社区以致城市智能化, 全社会的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十分发达。智能建筑、智能小区的提法将逐步淡化,未来21世纪提供人们的信息网络上的站点--智能建筑最终产品,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个性化的安全、舒适、便捷、快速、节能、增殖、可改造的工作、学习、生活空间,是信息高速公路的结点。

  2、智能建筑系统的控制方式将由现在的集散式控制变为真正的全分布式控制,利用国际领先的LONWORKS技术,已经开发出分布式智能节点应用于智能建筑领域,能做到危险彻底分散的全分布式控制方式,不久就会普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建筑智能化的内容更加丰富,并且融入各类建筑之中;如:1、在提高建筑结构安全度方面,可采用自修复混凝土(智能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入装有树脂的空心纤维,当结构构件出现超过允许宽度裂缝时,混凝土中的微细管破裂,流出树脂自动封闭和贴接裂缝;光纤混凝土,在结构物的重要构件中埋设光导纤维,从而能够经常地监视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况,确保建筑的安全和延长建筑寿命;有机结构构件,引人有机原理,建筑梁、柱由聚合物的缓冲材料连成一体,在一般荷载下为刚性连结,而在振动的作用下为柔性连结,起到吸收和缓冲地震或风力带来的加速作用。2、在生态建筑中采用智能化系统监控环境的空气、水土的温湿度,自动通风、加湿、喷灌;监控管理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3、在节能建筑中除墙体、屋面、门窗设计合理,材料具备环保节能外,还可利用智能化系统监控暖通、光照、设备等系统的运行。4、在太阳建筑中可利用智能化系统监控供电、供暖、供热水系统的运行,如自动调节太阳能面板的角度;自动清洗太阳能面板上的灰尘;自动加水、加温等。可以设想,经若干年的发展,以智能建筑技术为主导的生态节能、太阳能等建筑技术将会相互融合,产生高技术与建筑艺术相结合的新时代的建筑。

回复
zzh007
2006年03月25日 18:14:04
4楼
二、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对策

  1、市场规范管理 智能建筑应由政府职能部门统一管理,建立相应的市场规范管理体系。包括:申报、审批、招标、评标、议标、施工、验收。做好资质审查,建立监理监督机构,保证公平竞争,建立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逐渐形成有制约机制的智能建筑市场规范体系。

  2.等级标准管理 由国家主管部门尽快起草拟定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智能建筑系统技术等级评审条例与技术标准规范。使智能建筑纳入有技术标准可循的,有利于向国际标准靠扰的发展轨道。

  3.产品技术规划管理 由国家主管部门对在我国已使用或待使用的国产的以及进口的产品进行全面的技术功能评测和等级考核。根据系统以及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功能等级,发放不同等级的市场准入许可证,以防止市场误导和保护使用单位的利益。

  根据我国国情做好长期规划,注重引进、消化、吸收,鼓励智能建筑系统产品国产化。
回复
rissaniu
2006年03月30日 12:28:29
5楼
我最近要对一个政府大楼布线,请问各位大哥哥大姐姐谁能帮忙,与我合作搞好综合布线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系统方面的问题?谢谢。有意者请发邮件与我:rissaniu@hotmail.com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