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沟降排水在某基坑降水工程中的应用.rar
yha2
yha2 Lv.12
2011年02月22日 08:30:17
只看楼主

盲沟降排水在某基坑降水工程中的应用.rar

盲沟降排水在某基坑降水工程中的应用.rar
7eedffb9ecaf918566e8.rar
7.4 KB
立即下载
lyxy139
2011年04月19日 19:25:15
2楼
回复
wei12003
2011年06月22日 11:10:25
3楼
1 工程概况
某拟建工程地上主楼21层,两层地下室,基础埋深约8 m,混凝土桩基础,框架剪力墙结构。本建筑东西长53.4 m,南北宽27 m。基坑东侧埋有两根煤气管道,西侧为通行巷道,巷道与建筑物间铺设有1根通讯电缆和4根供电电缆,巷道下有污水管道和自来水管道,南侧15 m为1幢面南的6层居民住宅楼,北侧20 m为繁忙街道。场地内有太原主要排污水渠自北向南穿过,场地条件十分复杂。采用基坑支护、止水帷幕、降水保证基础的施工。
2 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2.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坑支护桩帷幕、降水所涉及地层自上至下分述如下:第1层为杂填土层:底面埋深1.4 m~5.3 m(标高779.23 m~783.32 m),平均厚度2.79 m。成分较杂,结构松散,稍湿,以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为主,含较多的砖块、碎石、煤屑、灰渣等;下部夹少量素填土,黄褐色,以粉土为主,明显表现出欠压缩性。第2层为粉土层:底面埋深3.5 m ~6.4 m(标高777.87 m~779.17 m),层厚0.6 m~4.5 m,褐黄色,湿,稍密—中密状态,该层变化较大,含云母及少量氧化物,夹薄层粉质黏土,为中等压缩性。第3层为中砂层:底面埋深12.5 m~21.3 m(标高763.28 m~769.96 m),层厚9 m ~15.9 m,褐黄色,饱和,稍密状,含云母,该层以中砂为主,含少量细砂,夹粉土透镜体,为中等压缩性。第4层为粉土层:底面埋深23.4 m~27.3 m(标高757.23 m~759.06 m),层厚5.2 m~10.9 m,灰褐色,湿,密实状态,以粉土为主,含云母、石屑及少量氧化铁,为中等压缩性。
2.2 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位于太原市区汾河东岸1级阶地,南沙河从本场地西北侧200 m由东北向西南流入汾河。场地上部地层岩相为南沙河古河道所沉积的地层。地下水位埋深2.5 m~4.6 m,平均标高780.58 m,为无压孔隙潜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南沙河侧向补给,地下水流向由北西向南东再转向南,年变幅1 m左右。
3 基坑支护帷幕结构
本基坑采用双排喷浆深层搅拌桩加土钉喷锚支护帷幕止水。搅拌桩桩径d 500 mm,排距、桩间距均为350 m,搭接150 mm,桩长13 m(现场地地面-3.7 m),全程复搅。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层等因素,发生钻杆偏斜现象。开挖后发现距原地面(-1.4 m)以下7 m~8 m处深层搅拌桩咬合不紧,普遍有开叉现象,出现渗水,半小时后少量流砂涌出。虽经短钢管减压,水泥拌水玻璃砌砖封堵,而后封减压管止水,未影响后期土钉喷锚施工,但基坑面以下与帷幕外的水力联系比正常情况加强,却是不争的事实。
4 基坑降水
根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采用在基坑内管井降水。根据计算基坑施工降水井7眼,观测井2眼,降水井深度13 m,基坑开挖后开挖面以下为7 m;观测井11 m,基坑开挖后自开挖面以下为5 m。
降水井井孔直径600 mm,清水钻进,终孔后下外径400 mm、内径300 mm无砂混凝土管,管外包40目尼龙纱网,井管每4 m加扶正器,保证居中,井管四周环状间隙填入d 2 mm~d 5 mm的圆形滤料。经空压机洗井后成井效果良好。
基坑局部开挖以后,由于止水帷幕开叉现象加强了基坑内外的水力联系,降水井周围3.5 m左右基坑干燥,向外潮湿,至帷幕附近水多、泥泞,直接导致垫层无法施工,引起甲方、监理的极度不安。在此种情况下,降水施工的设计者被请到一线,全面组织、指挥降水工作。针对现场的实际情况,我们考虑了多种方案,由于场地及场地周围的特殊情况,轻型井点降水、明沟排水等不适宜施工,盲沟排水是较好的一种选择。
5 盲沟试验
时值雨季,市政部门为不影响太原市排水工作,责令工地停止开挖,以保证污水渠排水畅通。利用此时机,参考有关建筑施工手册中明渠的做法,我们进行了盲沟试验。
(1)7月9日做试验,从1#井壁开始向帷幕方向挖渠,并同时填充25 mm~40 mm卵石料。刚做好时,流水畅通,从井口能听到进水声。7月10日大电缺相,水从井内沿渠逆流,砂子塌入渠内。大电正常后,流水开始不畅,7月11日清理后仍渗水,但效果不佳,地面湿软。
(2)7月15日,经多次考虑,我们决定采用下铺砖,两边各立一砖,上覆砖,然后卵石围住填充,并在其上盖编织袋的方案进行试验,效果比第一次好。4天后渗水量明显变小,经揭开检查,发现砖做“孔”中有细砂沉积,且砖块施工时坡度不好控制,底部高低不平,砖外卵石被细砂充填,细砂进入“孔”中,是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3)7月22日,从1#井井壁开始向南帷幕挖渠,先铺一层卵石,上面放打好眼的d 110 mmPVC管,由外向井设一定坡度,用40目尼龙纱网把PVC管进水口裹上以防砂进入,充填卵石后上盖编织袋,然后上覆刚挖出的细中砂。7月27日改造1#井旧盲沟依同样方法施工。此次试验效果较前两次为好,两台明排泵由此停止工作,节省了电力。5天后因大停电,水无法及时排出造成坑内积水。来电后抽水时,水带砂充填卵石间,造成渗水量减少,经处理后略有好转。
(4)前3次试验的不理想结果给我们以沉思,我们是否走到叉路上去了?看着泥泞多水的基坑,又看到降水井,眼前豁然一亮,为什么不使用滤网防止砂粒进入盲沟呢!40目尼龙纱网进场以后,从1#井井壁向南帷幕旧渠,我们开始了改造试验。由1#井井壁下挖0.8 m,铺纱网倒25 mm~40 mm河卵石,随挖随铺随倒,卵石上纱网封好后填挖出的中细砂,向帷幕方向底部逐渐抬高,形成水力坡度,至南帷幕向东西两侧各延伸2 m,呈“T”字型,降水井内可清晰地听到进水声,而且水清无浊物,尤其经过几天后的一次暴雨,水量无明显变化,而且盲沟周围基坑面明显干燥,试验终于成功了!
6 盲沟降排水
在第4次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大家开会讨论并达成了一致:土钉喷锚工作完工后,首先沿帷幕做1条盲沟,然后由降水井井壁下挖0.8 m,铺纱网,井壁凿小洞(利于进水),填卵石料,再挖再填(动作要快,防砂壁塌入),纱网封卵石后填中细砂,以一定递增坡度向帷幕施工,与帷幕盲沟相接,垂向完工后,再斜向施工。如此中细砂进不了盲沟,河卵石间的缝隙保证了水的畅通。随着基坑开挖工作的进行,我们按预定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盲沟施工,基坑面随之变得干燥,未影响后期垫层的施工。盲沟的结构及布置详见图1、图 2、图3、图4。
本降水工程场地狭小,周围条件复杂,在帷幕开叉、加强了基坑内外水力联系的情况下,我们经过多方考虑,选择了盲沟辅助降排的方法。通过试验,找到了适宜的盲沟制作方法,既避免了基坑外水位下降过大引起的地质灾害,又保证了基坑的干燥,为土建施工创造了条件。
回复
瞒天海是也
2012年01月29日 13:02:50
4楼
学习学习,正好用得上
回复
zivsl
2013年07月09日 10:42:15
5楼
真的非常感谢你提供的资料
回复
zivsl
2013年07月09日 10:49:21
6楼
请问 图能共享下么
回复
andy_jiyanan
2013年11月01日 16:45:28
7楼
下载下来看看先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