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在呼声中起航 商业前途未卜
zpywy
zpywy Lv.12
2011年01月30日 11:01:01
只看楼主

尽管商业上的确定性仍然是个大问题,但海上风电还是在呼声中起航6月9日早上8点,虽然斜风细雨模糊了人们的视线,但上海东海大桥东侧那34台列队站立的海上风机仍然身姿可见。它们从容不迫地挥动着“手臂”,将自然的力量转换为绿色的电能,经由海底的电缆接入岸边的变电站,再接入电网,最后点亮并温暖上海人的生活。这是中国首座海上风电场,也是除欧洲之外全球第一个海上风电并网项目。根据其设备制造商华锐风电的预计,该项目未来的年发电量可达到2.6亿千瓦时,将可供上海20多万户居民使用一年,相当于每年节约燃煤10万吨,每年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

尽管商业上的确定性仍然是个大问题,但海上风电还是在呼声中起航
6月9日早上8点,虽然斜风细雨模糊了人们的视线,但上海东海大桥东侧那34台列队站立的海上风机仍然身姿可见。它们从容不迫地挥动着“手臂”,将自然的力量转换为绿色的电能,经由海底的电缆接入岸边的变电站,再接入电网,最后点亮并温暖上海人的生活。
这是中国首座海上风电场,也是除欧洲之外全球第一个海上风电并网项目。根据其设备制造商华锐风电的预计,该项目未来的年发电量可达到2.6亿千瓦时,将可供上海20多万户居民使用一年,相当于每年节约燃煤10万吨,每年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
这将是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大利器。中国政府承诺:在2020年,非化石能源将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5%。风电将和水电、核电一起承担这个光荣使命。
风电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发展最快的新能源,去年新增发电装机超过4000万千瓦。其中,中国2009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已经连续4年翻倍增长,装机总量达到2500万千瓦,居世界第4位。
但这2500万千瓦都来自陆上的大风。中国陆上风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北,用电需求大的则主要是东部沿海,发电场和用电地之间的漫长距离必然带来输送损耗问题。一些业界人士因此鼓吹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向邻近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供电。根据中国气象局的一份估算,近海(水深小于20米)风电潜力为750吉瓦——大概为陆上风资源潜力的3倍。
今年1月7日,专责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的国家能源局对2010年提出的总体要求和任务中明确指出,“要继续推进大型风电基地建设,特别是海上风电要开展起来”。
15天之后,国家能源局联合国家海洋局印发《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3月底,工信部也发布了《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规定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生产单机容量2.5兆瓦以上、年产量100万千瓦以上所必需的生产条件和全部生产配套设施。有了一系列规章的出台,5月18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了位于江苏省的4个风电项目招标公告,总容量达到100万千瓦。这意味着中国更大规模的海上风电开放即将到来。风电特许招标是中国自2003年开始采用的制度,以此来确定风电上网电价。
“通过竞争性招标方式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将会有效推进海上风电设备的研发及开发成本降低,从而在政府补贴资金有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6月份的2010年上海国际海上风电及风电产业链大会暨展览会的开幕式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提出了中国发展海上风电的思路,“依靠竞争机制是发展风电的一项重要经验,海上风电在中国刚刚起步,面临着开发成本高、设备研发力量薄弱、施工经验不足等困难,同时,相关的行业管理经验和规范还不够完善,这些问题都限制了海上风电马上大规模发展,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和项目实践,同时积极发展国际间的交流合作。”
国家能源局也于近日向辽宁、河北、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市的有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申报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
对于风电产业链的所有厂商来说,这是一块非常诱人的蛋糕。在各省的规划中,山东潍坊滨海的规划总装机容量约180万千瓦,总投资约320亿元;威海的海上风电场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总投资约210亿元;广东陆丰甲湖湾的海上风电场项目规划125万千瓦,总投资规模为200亿元。
因此,这次风电产业链大会也是一个盛大的营销大会。在各具风格的展台上,国内外风机设备商都积极介绍着自家的产品和技术。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的设备提供商华锐风电无疑是其中的新贵。这家成立不到4年的本土风机制造商在2009年已经跃居全球第三,全球市场份额是9.2%,与排名第一的丹麦维斯塔斯相差3.3个百分点。因为其出色的成绩,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将我国唯一一个以海上风电技术装备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级研究中心落户给华锐风电。
另外两家老资格的本土风电设备商金风科技和东方电气也获得了极大关注。根据丹麦行业资讯机构BTM的报告,金风科技和东方电气全球排名分列第5和第7名,市场份额分别为7.2%和6.5%。
“虽然目前国内整机企业已经达到了80多家,但实际上达到标准要求的厂家不足10家。”从事风机制造的中国国电集团旗下联动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黎翔说。
当然,展览会上少不了国际制造商的身影。维斯塔斯正式向中国市场推出了其V112-3.0兆瓦风机,目前全球运行中的海上风机有半数是由维斯塔斯制造。为了开拓中国市场,维斯塔斯成立了专门的海上风电办公室,以天津生产基地为依托,挟2兆瓦和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发力中国市场。之前的V90-2兆瓦风机已经在天津一体化风电设备基地实现了量产,此次向中国用户推荐的是单机容量更大的3兆瓦风机。另一家风机巨头西门子于今年投巨资在上海动工开建风电叶片生产基地,以此为依托开拓中国海上风电市场。此外,西门子还正在洽谈威海海上机组生产项目。
这块蛋糕却不是能轻易到手的。自1990年代丹麦建立世界上第一座海上风电场以来,这个很有前途的事业发展一直停滞不前。直到丹麦、德国等国家的陆地风电资源基本开发完毕,海上风电才再次被提上日程。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技术复杂,安装运行和维护成本太高。
与陆上风机相比,海上风机需要更先进的防腐蚀技术以及更可靠的发电子系统,同时,单机容量一般也得比陆上风机高。根据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的说法,“陆地的风电的主力机型应该到3兆瓦,海上应该是5兆瓦以上,应该要加速研究的是10兆瓦机组的技术”。目前,国内有能力量产3兆瓦机型并且有运营经验的公司只有华锐风电和金风科技。
一般海上风电机组需要在陆上试运行,然后再安装到海上,并且从样机运行到投入生产至少需要一年时间。在国外,5兆瓦以上的海上风机一般需要在岸上运行监测3年以上,并进行海上恶劣环境下的风机各参数非标准排量模拟仿真实验后,才逐渐确定批量生产。而且,海上风电场发电运行效率低、无功消耗大、系统稳定性差,真正满发功率的时间不足10%,因此要满足并网要求,需要开发一系列新技术。
“我们希望安排2—3家企业,给每家企业划定一个从陆地到海上20、30公里的条带作为各自的开发区域,让其对海上风电的施工技术、设备技术、联网技术集中力量搞科研,这一研究论证的阶段是不能绕过去的。”史立山说。
商业案例的确定性最重要
——专访维斯塔斯海上风电业务总裁简森
《商务周刊》:海上风机似乎已在中国起步,维斯塔斯怎么看待这个机会?海上风机项目会受到各个国家具体海洋气候的影响,如何处理这种差异性?
简森: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电项目规划更为综合深入。我们在考虑项目安全、成本和进度的同时,也要考虑物流和电缆铺设等方面的挑战。在工程施工方面,海上风电场需要更多的时间、规划和人力,特别是风机基础设施和电气基础设施。海上风电场仅可通过航船、驳船或直升机进入,因此风机供应商和电力公司的紧密合作对于工作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
谈到海上风机,人们通常会觉得越大越好。有些公司可能在他们的项目中采用尽可能大的风机,但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这并不一定是最佳方法。 大型风机本身并不能确保商业的确定性和投资回报率,关键是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利用可靠技术,针对不同风电场而设计的方案。
从1990年,维斯塔斯安装了首批海上风机,并于2001年建成了全球首个大规模海上风电场,即160兆瓦的丹麦荷恩礁风电场。目前全球在运行中的海上风机50%左右是由维斯塔斯提供的,维斯塔斯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已接近100万千瓦。
你可能会说,我们的海上风电经验是在与中国情况完全不同的国家获得的,而拓展海上风电业务需要根据场址的具体情况而量身定制。对于海上风电,我当然不认同存在“一刀切”的方法。海上风电项目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区别对待。
但是,无论风电场处于何种地理位置,某些核心元素始终是大同小异的。多年来维斯塔斯所积累的丰富经验、知识和技能使得我们能够开创出可成功地适用于全球任何海上风电场的系列的方法。只有通过应用可广泛适用的方法和技能,上述差异性问题才可成功解决,风能潜力才可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利用。
任何时间,任何项目,不论陆上还是海上风电,选择匹配风电场的风机始终是工作的重点。我们在天津的一体化风电设备基地可以设计和生产海上风机,同时,在海上风电资源利用以及人员培训方面,维斯塔斯也做了很多工作,至今已经发展出比较有序的海上风电业务。关于海上风电发展,维斯塔斯不仅作为风电机组开发商,还作为海上风电整体流程开创者,为用户提供完备的解决方案。
《商务周刊》:在海上风机的维护方面,维斯塔斯有哪些经验可以跟中国国内风电厂商分享的?
简森:建造陆上风电场时,可靠性和质量是必要条件。对于海上风电场,这些因素就变得更至关重要了。如果距离海岸30或50公里远海域的风机出现故障,维修人员可能能够到达现场。但在天公不作美的情况下,天气和海浪会阻碍维修人员靠近海上风机。我们都不希望风机部件出现故障,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进行预防性的维护保养是非常必要的。只要持续监控风机的表现并及时作出反应,我们就能够确保风机持续运行。
在维斯塔斯的监控和诊断中心,我们不间断地对分布于全球各地的超过1万台风机进行监控,这是全天24小时持续对每个细节的监控,及时分析和处理各种异常情况。当我们清楚地了解了风机中各个部件性能,我们就能够预先进行规划,并知道我们应该在何时进行预防性维修或更换。
根据监控和诊断中心所提供的信息,我们的现场服务技师安排前往海上风电场的行程。这使他们能够确切知道应携带哪些工具,参考哪些工作指导手册,以及可能需要更换哪些部件。当技师最终进入风机后,他们完全掌控工作进展流程,并快速反应,确保风机的最佳发电量。
这些年来,我们为不同的海上风电场提供服务,在风机可利用率和检修间隔方面获得了很大成绩。比如说,2010年1月,我们总体装机容量的平均可利用率为98%。凭借不断提高效率和知识积累,维斯塔斯大幅提高了风机定期检修的间隔日期。
《商务周刊》:在中国海上风电市场上,价格问题是否会成为你们与中国同行竞争中的弱势?
简森:维斯塔斯有信心为中国海上和陆上风电提供最有利的解决方案。如果关注风机运行服务周期内的度电成本,我们更可以确信维斯塔斯提供的服务和解决方案的优势和竞争力。我们认为用户始终关注的是投资回报,即商业案例确定性,这是由电价决定的。如果风机不能保证质量,技术不可靠,没有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那风机也只能完成一半额定功率,商业案例确定性也会大打折扣。要知道,所有维护成本要远远大于购买风机的成本。风机成本与风电场长达20年运营周期内的度电成本相比非常小。
我们在欧洲有发展海上风电的经验,在中国有海上风电和陆上风电开发的经验,欧洲的某些经验可以直接拿来借鉴,某些经验可以与用户一起讨论。在中国的海上风电项目招标中,我们跟中国伙伴合作紧密,包括在招标过程中对风机型号的讨论和整体流程的设计,也包括人员培训和程序制定。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已经和风电行业主要的几大企业进行了讨论。
《商务周刊》:维斯塔斯一直在强调产品和技术的优势,您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出维斯塔斯的明显优势,或者说你们在海上风电领域树立的最重要的竞争门槛是什么
免费打赏
gms6710
2011年02月02日 07:52:48
2楼
不错,很好的教材,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