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简介
hufang301
hufang301 Lv.9
2006年03月16日 22:40:01
来自于水土保持
只看楼主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又名醋柳,胡秃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耐寒抗旱,耐土壤贫瘠。根系发达,有根瘤。其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中国分布面积(东北、华北、和西北)最大,种类最多。  沙棘的果和叶中含有很高的生物活性物质,医药及日化工业开发价值很高;极具治理水土流失的生态价值。 中国的沙棘,是黄土高原及其他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维生素”,沙棘产品是实实在在的“生态有机产品”(NATURAL—ORGANIC PRODUCTS)。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又名醋柳,胡秃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耐寒抗旱,耐土壤贫瘠。根系发达,有根瘤。其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中国分布面积(东北、华北、和西北)最大,种类最多。
  沙棘的果和叶中含有很高的生物活性物质,医药及日化工业开发价值很高;极具治理水土流失的生态价值。
中国的沙棘,是黄土高原及其他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维生素”,沙棘产品是实实在在的“生态有机产品”(NATURAL—ORGANIC PRODUCTS)。
中国的沙棘开发,从良种繁育到沙棘基地建设、从生态环境治理到沙棘产品开发已成体系,从事此项业务、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如:高原圣果沙棘制品有限公司、北京江河沙棘集团公司。其业务范围从良种供应到原料产品、终产品的生产经营。详细请浏览有关栏目网页。
hufang301
2006年03月16日 22:40:38
2楼
柳叶沙棘 H.salicifolia D. Don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 3~5 m,有时高达10m以上。枝条纤细,少刺或无刺,密被褐色鳞片状鳞毛或散生淡白色星状鳞毛,老枝灰棕色。叶披针形,长(30)45~80(90)mm,宽6~10 mm,边缘通常反卷,上面散生白色星状短柔毛,下面密被星状鳞毛和少量毛部发达的鳞片状鳞毛,外观呈现毡绒状;叶柄长约 2 mm。果实近球形,径长 6~8 mm, 黄色、桔黄色或桔红色; 果梗长约 1 mm。种子倒阔椭圆形,长 5.5 mm,宽约 3.2 mm,具光泽。  花期 6 月,果期 10 月。
中国:西藏(错那、亚东、吉隆);不丹,尼泊尔,锡金,印度(旁遮普, Lahauland Spiti)和克什米尔地区。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种。
  模式产地:尼泊尔。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3月16日 22:40:48
3楼
中国沙棘 subsp. sinensis Rousi



落叶乔木、小乔木或灌木,高 1.5~18 m;枝条坚挺,枝刺较多且粗壮;嫩枝褐绿色,在干燥的河滩砾石地上有时呈灰褐色,老枝灰黑色或深褐色。叶通常对生或近对生,亦同时兼有互生或三叶轮生的,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 30~80 mm, 宽 4~10(12) mm,叶上面中脉凹陷较浅而窄,下面密被银白色鳞片状鳞毛,有时杂生有锈色鳞片状鳞毛或毛部发达的鳞片状鳞毛;叶柄长 1.5~3 mm。 花芽大,雄花芽呈四棱状塔形, 雌花芽“十”字型。果实近球形,或横径稍大于纵径或横径稍小于纵径,长 (3)4~8(10) mm,黄色、桔红色或深桔红色;果柄长 1~1.5 mm。种子椭圆形至倒长卵形,有时稍扁,长2~4.5 mm,深褐色、褐红色、紫黑色或黑色,具光泽。花期4~5月, 果熟期9~10月。
四川、青海、甘肃、陕西、宁夏、内蒙、山西、河北、北京(西部山区有零星分布)。辽宁 (建平引种栽培)。
  模式产地:山西(交城)。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3月16日 22:40:56
4楼
云南沙棘 subsp. yannanensis Rousi



  落叶乔木或小乔木, 高 5~23 m,直径可达 1 m以上;枝条柔软或具软刺,幼枝密被锈色鳞片状鳞毛。叶多互生,披针形,长 4.3~5.3 cm, 宽0.6~1.4 cm, 基部最宽,上面中脉凹陷直达顶端,沟较宽而深,下面被较多且较大的锈色鳞片状鳞毛;叶柄长1~1.5(2)mm。雄花芽不明显四棱状塔形,雌花芽近十字形或卵形二裂。果实黄色或桔黄色,近圆球形,直径 5~7 mm; 果梗长 1~2 mm。果皮与种皮有时脱离困难。种子倒阔椭圆形至倒卵形,有光泽,稍扁压,长 3~4 mm。花期 4 月, 果熟期 9~10 月。
云南、西藏、四川、青海(囊谦?海拔3700m)。
模式产地:云南(中甸)。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3月16日 22:41:34
5楼
中亚沙棘 subsp. turkestanica Rousi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达 5~6 m,稀达 15 m;嫩枝密被银白色鳞片状鳞毛,一年以上枝条鳞片状鳞毛脱落,表面呈灰白色,光亮;老枝树皮剥裂;枝刺较多且常有分枝。叶片互生,少有对生者,狭披针形,长 15~45(80) mm,宽 2~4(8) mm,两面银白色,密被鳞片状鳞毛(稀上面绿色);叶柄长 1.5~3 mm。花芽较小,花螺旋状着生,呈塔形。果实阔椭圆形或倒卵形至球形,通常纵径大于横径,纵径 5~9(11) mm, 横径 3~4(8)mm,桔红色或桔黄色,极少黄色者;果柄 3~6 mm。种子形状变异大, 红棕色或褐色,常稍扁,具光泽,长 2.8~4.2 mm。 花期 5 月,果熟期 9~10 月。
中国:西藏、新疆、甘肃(肃北党河河谷,海拔 1200~1700m)。
印度北部(Lahaul-Spiti),克什米尔地区,兴都库什山,塔吉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
模式产地:哈萨克斯坦。
据报道,本亚种在前苏联中亚地区可划分成明显的三种生态型:①旱生特征非常发达的沙棘:枝条茎部和叶片上下面密被茸毛,叶细小,树冠小枝长有大量的刺。 这种生态型在炎热干旱气候条件下,定居在半荒漠地带的山坡南坡上。 ②生长在山地北坡上的沙棘:也较大,被茸毛少。在天山北部的高山地区可以看到强抗寒类型, 其形态与西伯利亚沙棘大叶型相似。③矮生类型沙棘: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天山中部高山地区。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3月16日 22:41:45
6楼
棱果沙棘 H. goniocarpa Lian,X.L.Chen et K.Sun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 (3)4~7m。一年生枝条柔软,淡褐色,通常镰状弯曲, 先端刺状,密被白色星状鳞毛或褐色鳞片状鳞毛;老枝黑褐色或深褐色。叶互生、近对生或对生,稀三叶轮生;叶片窄披针形、披针状条形、近条形或窄条形,长 20~57 mm,宽 2.5~7 m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叶缘平展或反卷,上面绿色, 嫩时被白色鳞片状鳞毛或被星状鳞毛,以后脱落,下面密被白色星状鳞毛或鳞片状鳞毛, 或仅在叶缘或中脉混生极少数褐色鳞片状鳞毛;中脉在叶上面凹陷;叶柄长 1~2.5 mm。雄花芽“十”字型,稀三棱状,雌花芽近“十”字型,即二裂的卵形,其第二对芽鳞明显可见,花芽外密被锈色鳞片状鳞毛。果实圆柱状或短圆柱状,纵径 (5.5)6~7(10) mm, 横径 (3.5)4.5~5.3(5.9) mm, 纵横比值为(1.26)1.4~2.1,常具 5~7条纵棱, 汁液丰富,果实成熟时桔红色、深桔红色、禾杆色或杏黄色,表面被稀疏的白色鳞片状鳞毛,果柄长 0.9~1.2 mm。种子倒卵状矩圆形, 稍扁,长 4~6(7) mm, 宽 1.8~2.7 mm, 基部稍稍向内弯曲,暗褐色,具不明显3~5条纵棱;果皮与种皮贴合,有时上部彼此分离而种子表面具光泽。 果熟期10月初。
棱果沙棘是廉永善、陈学林等于1992年发现的一个新种。这个种的两个亚种总是分别出现在中国沙棘和肋果沙棘以及云南沙棘和密毛肋果沙棘相混生的地段。该种的一些特征,例如:果实具有 5~7 条纵棱、果皮与种皮贴合,种子表面无光泽等,与肋果沙棘及其亚种密毛肋果沙棘相似;另一方面,果实色彩鲜明、花芽呈“十”字型,果皮与种皮有时在其上部脱离而种子表面具光泽,又相似于中国沙棘和云南沙棘;同时,它的枝条和枝刺柔软,果实圆柱状又区别于前述两种。这个种和亚种的发现不仅把无皮组和有皮组联系了起来,而且对沙棘属植物的物种形成和性状演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种近缘于江孜沙棘和肋果沙棘,但其雄花芽为“十”字型,稀为三棱状;雌花芽近“十”字型,即卵状二裂, 其第二对芽鳞片明显可见;果实圆柱状,通直, 具钝的纵棱,汁液丰富,禾杆色、杏黄色或桔红色,疏被鳞片状鳞毛; 种子具不明显的纵棱。而江孜沙棘的雌雄花芽均为卵形或二裂的卵形;果实黄色,具6条翅状纵棱,种子平凸呈两面体型。肋果沙棘雌雄花芽均为卵形或二裂的卵形;果实明显弯曲,汁液较少,成熟时亮黑色。
本种有2个亚种。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3月16日 22:41:53
7楼
棱果沙棘 subsp. goniocarpa




本亚种区别于理塘沙棘在于,幼嫩枝条密被褐色鳞片状鳞毛、稀疏的长柔毛和少量星状鳞毛;叶片窄披针形、披针状条形或近条形,上面绿色, 嫩叶被白色鳞片状鳞毛,后逐渐脱落,下面密被白色鳞片状鳞毛或杂生少量褐色鳞片状鳞毛;叶缘通常平展,绝不明显反卷,中脉在叶上面凹陷成沟, 但向顶端变浅或几近平坦;果实圆柱状,通直,纵径长 (5.5)6~10 mm,横径宽 (3.5)4~5.9 mm,长为宽的 (1.26)1.45~2.1 倍, 成熟后禾杆色、杏黄色或桔红色,表面被稀疏的白色鳞片状鳞毛。
四川:松潘、若尔盖、红原,海拔 3500~3650 m。
青海:祁连县(高大板煤窑沟阶地、小东草沟脑阶地及八宝河漫滩),海拔 2700~3200 m。
模式产地:四川(松潘)。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3月16日 22:42:02
8楼
江孜沙棘 H. gyantsensis (Rousi)Lian



落叶乔木,高 5~18 m。枝条柔软,当年生枝褐黄色;枝刺柔弱。叶互生,叶片近 ,长 3~5.5 cm, 宽 3~5 mm,下面密被鳞片状鳞毛,有时上下两面均散生白色星状鳞毛,边缘微反卷;叶柄短于 1 mm。雌雄花芽卵形或卵形二裂。果实椭圆形,黄色,长 5~7mm, 宽 3~4 mm, 具 6 条纵棱,几成翅状; 果柄长约 1 mm。 种子为果皮包被而表面无光泽,近两面体形,一面平,一面凸,具6条棱,长 4.5~5 mm, 宽约 3 mm。果熟期 9~10 月。
中国(西藏),锡金。
模式产地:西藏(江孜)。
 江孜沙棘是廉永善在“沙棘属的新发现”一文中,由沙棘的一个亚种提升为一个独立的种。这一观点已得到众多学者认可,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而形态特征、生态分布、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和生化成分等比较分析,论证了江孜沙棘作为一个独立种是比较合理的,而且应归隶于有皮组。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3月16日 22:42:14
9楼
西藏沙棘 H.tibetana Schlechtend



  西藏沙棘枝条整体呈扫帚状,高8~60(100)cm;果实圆球形或长球形,长8~13mm,直径6~10mm,顶端有5~9条棕黑色芒状纹饰。适宜于干燥寒冷、风大的高原气候。
回复
mdwy
2006年03月17日 15:04:13
10楼
真是种类不少啊,胡兄!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3月18日 18:36:51
11楼
主要还是不能看见图片,效果不是很好!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