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下条基的构造
goddess4527
2011年01月26日 23:47:44
只看楼主

1.基础梁肋高h一般取1/8-1/4的柱距,荷载较大的部位取上限左右,次要位置取下限左右。由于近柱旁剪力较大,可局部增加梁高! 2.翼板厚不宜小于200mm,小于250mm做成等厚,大于250mm做成斜坡,坡度小于等于1:3 3.端部向外伸1/3-1/4边跨跨距,目的:降低第一跨弯矩,减少配筋,同时也可以调整基础形心。 4.梁底面,顶面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15%,且梁跨中截面受压区的配筋面积不宜大于受拉主筋的面积。受力主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梁底和梁顶的纵向受力钢筋应有2-4根通长配置,其面积不得少于纵向受力筋的1/3。这是为考虑基础整体弯曲造成的影响。

1.基础梁肋高h一般取1/8-1/4的柱距,荷载较大的部位取上限左右,次要位置取下限左右。由于近柱旁剪力较大,可局部增加梁高!

2.翼板厚不宜小于200mm,小于250mm做成等厚,大于250mm做成斜坡,坡度小于等于1:3

3.端部向外伸1/3-1/4边跨跨距,目的:降低第一跨弯矩,减少配筋,同时也可以调整基础形心。

4.梁底面,顶面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15%,且梁跨中截面受压区的配筋面积不宜大于受拉主筋的面积。受力主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梁底和梁顶的纵向受力钢筋应有2-4根通长配置,其面积不得少于纵向受力筋的1/3。这是为考虑基础整体弯曲造成的影响。

5.柱下条基可能承受扭矩,故箍筋做成封闭的。箍筋直径不小于8mm,梁宽b<350mm时用2支箍;350mm 800mm6支箍。梁跨中0.4倍的跨长范围箍筋间距可以适当放大;腰筋直径不小于10mm。

6.翼缘板受力钢筋直径不小于8mm,间距100-200mm,翼缘板下的地基土有可能与翼缘板脱离时,应在翼缘板上部设置受力钢筋。

7.基础梁肋宽应稍大于墙宽或柱宽。

8.混凝土不低于c20。

柱下条基内力计算方法

1.简化方法

采用基底反力呈直线分布的假设。用倒梁法或静定分析法。这种方法仅能满足静力平衡条件。适用条件:柱距相差不大、柱荷载比较均匀、基础对地基相对刚度较大、能忽略柱间不均匀沉降等的情况。

2.地基上梁的计算方法

能考虑地基和基础件的静力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需选择合适的地基模型,常用的有温克尔地基模型,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等。

3.考虑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法

较精确,不利于手算。

简化计算方法

要求基础刚度达到或接近刚性,判断公式:



倒梁法的步骤:

(要求梁截面高度大于1/6柱距,以满足反力直线分布的假定)

1.按地基承载力和构造要求确定基础底面积A

2.按反力直线分布假定计算基地净反力p

3.确定柱下条基的计算简图:将柱脚视作不动绞支座的倒连续梁,其上作用净线反力分布荷载pB和扣除柱轴力以外的其它荷载。

4.进行两续梁内力分析

5.按求得的内力进行截面设计

6.翼缘板的内力和截面设计同扩展基础。

注意

1.倒连续梁法得到的支座反力和柱的轴力一般不相同。为此提出了“基底反力局部调整法”,即将不平衡力(柱轴力与支座反力的差值)均匀的分布在支座附近的局部范围(一般1/3的柱距)再进行内力分析,将结果叠加到原来分析的结果上,如此逐次调整直到不平衡力基本消除。 q=(F-R)/(l1+l2),正值向上,负值为拉力向下(指向地基土)。

2.倒梁法只是进行了基础局部弯曲的计算,而未考虑基础的整体弯曲。实际上基础往往发生正向挠曲,这样以来边柱和角柱的荷载会增加,内柱会卸荷,于是条基端部的基地反力要大于按直线分布假设时的基地反力。所以简单的做法是将两边边跨跨中和支座的钢筋按计算值增大15%-20%。




柱下条基主要用于柱距较小的框架结构,或排架结构,可以单向设置也可以布置成十字型的。单向设置一般沿房屋的纵向柱列布置,这是因为房屋纵向柱列跨数多、跨距小的缘故,也是因为沉陷挠曲主要发生在纵向。

柱下条基的构造

1.基础梁肋高h一般取1/8-1/4的柱距,荷载较大的部位取上限左右,次要位置取下限左右。由于近柱旁剪力较大,可局部增加梁高!

2.翼板厚不宜小于200mm,小于250mm做成等厚,大于250mm做成斜坡,坡度小于等于1:3

3.端部向外伸1/3-1/4边跨跨距,目的:降低第一跨弯矩,减少配筋,同时也可以调整基础形心。

4.梁底面,顶面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15%,且梁跨中截面受压区的配筋面积不宜大于受拉主筋的面积。受力主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梁底和梁顶的纵向受力钢筋应有2-4根通长配置,其面积不得少于纵向受力筋的1/3。这是为考虑基础整体弯曲造成的影响。

5.柱下条基可能承受扭矩,故箍筋做成封闭的。箍筋直径不小于8mm,梁宽b<350mm时用2支箍;350mm 800mm6支箍。梁跨中0.4倍的跨长范围箍筋间距可以适当放大;腰筋直径不小于10mm。

6.翼缘板受力钢筋直径不小于8mm,间距100-200mm,翼缘板下的地基土有可能与翼缘板脱离时,应在翼缘板上部设置受力钢筋。

7.基础梁肋宽应稍大于墙宽或柱宽。

8.混凝土不低于c20。

柱下条基内力计算方法

1.简化方法

采用基底反力呈直线分布的假设。用倒梁法或静定分析法。这种方法仅能满足静力平衡条件。适用条件:柱距相差不大、柱荷载比较均匀、基础对地基相对刚度较大、能忽略柱间不均匀沉降等的情况。

2.地基上梁的计算方法

能考虑地基和基础件的静力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需选择合适的地基模型,常用的有温克尔地基模型,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等。

3.考虑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法

较精确,不利于手算。

简化计算方法

要求基础刚度达到或接近刚性,判断公式:



倒梁法的步骤:

(要求梁截面高度大于1/6柱距,以满足反力直线分布的假定)

1.按地基承载力和构造要求确定基础底面积A

2.按反力直线分布假定计算基地净反力p

3.确定柱下条基的计算简图:将柱脚视作不动绞支座的倒连续梁,其上作用净线反力分布荷载pB和扣除柱轴力以外的其它荷载。

4.进行两续梁内力分析

5.按求得的内力进行截面设计

6.翼缘板的内力和截面设计同扩展基础。

注意

1.倒连续梁法得到的支座反力和柱的轴力一般不相同。为此提出了“基底反力局部调整法”,即将不平衡力(柱轴力与支座反力的差值)均匀的分布在支座 附近的局部范围(一般1/3的柱距)再进行内力分析,将结果叠加到原来分析的结果上,如此逐次调整直到不平衡力基本消除。 q=(F-R)/(l1+l2),正值向上,负值为拉力向下(指向地基土)。

2.倒梁法只是进行了基础局部弯曲的计算,而未考虑基础的整体弯曲。实际上基础往往发生正向挠曲,这样以来边柱和角柱的荷载会增加,内柱会卸荷,于 是条基端部的基地反力要大于按直线分布假设时的基地反力。所以简单的做法是将两边边跨跨中和支座的钢筋按计算值增大15%-20%。


 柱下条形基础通常在下列情况下采用:
1.多层与高层房屋无地下室或有地下室但无防水要求,当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较大,地基的承载力较低,采用各种形式的单独基础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
2.当采用单独基础所需底面积由于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基础的限制而无法扩展时.
3.地基土质变化较大或局部有不均匀的软弱地基,需作地基处理时.
4.各柱荷载差异过大,采用单独基础会引起基础之间较大的相对沉降差异时.
5.需要增加基础的刚度以减少地基变形,防止过大的不均匀沉降量时.
其简化计算有静力平衡法和倒梁法两种,它们是一种不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变形协调条件的实用简化法,也即当柱荷载比较均匀,柱距相差不大,基础与地基相对刚度较大,以致可忽略柱下不均匀沉降时,假定基底反力按线性分布,仅进行满足静力平衡条件下梁的计算.


柱下条形基础构造表

截面和分类
截面采用倒T形截面,由梁和翼板组成.

分类分单向条形基础(沿柱列单向平行配置)和交叉条形基础(沿纵横柱列分别平行配置)两种.

悬臂长度
条形基础的端部应向外伸出,其长度宜为第一跨长的1/4~1/3

梁高h及梁宽b
梁高h宜为柱距的1/8~1/4,当柱荷载大且柱距较大,可在柱两侧局部加腋.

梁宽b比该方向柱每侧宽出50mm以上,且b?bf /4,但不宜过大;当小于该方向柱宽,梁与柱交接应符合有关要求.

翼板厚度hf
1.不宜小于200mm.

2.当hf =200~250mm时,宜用等厚度翼板;当hf >250mm时,宜用1:3坡度的变厚度翼板,且其边缘高度不小于150mm.

翼板钢筋
1.横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宜优先选用II级钢.

2.纵向分布筋直径为8~10mm,间距不大于250mm.

基础梁钢筋
1.纵向受力钢筋为上下双筋,其直径不应小于10mm,配筋率不应小于0.2%,梁底和梁顶应各有2~4根通长配筋,且其面积不得小于纵向钢筋面积的1/3.

2.当梁高h>700mm时,两侧沿高度每隔300~400mm设一根直径不小于?14的纵向构造筋.

3.箍筋采用封闭式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大于15d及400mm(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在距支座轴线0.25~0.3倍柱距范围内,宜加 密配置.当梁宽b?350mm时为双肢箍筋,当350mm 800mm时为六肢箍筋.

现浇柱插筋或预制柱插入深度
现浇柱在基础中的插筋和预制柱在杯口中的插入深度的构造要求均可按扩展式独立基础的要求.插筋与柱内钢筋宜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

连系梁
当单向条形基础底面积已足够,为减少基础间的沉降差,可在另一方向设连系梁.连系梁截面为矩形,可不着地,但要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否则作用不大.通常,连系梁配置是带经验性的,可参考扩展式独立基础拉梁的要求,但其截面高度比基础梁不宜相差太多.
乌鸦v1
2012年04月28日 08:26:40
2楼
学习了,谢谢
回复
wskthggaps
2012年11月20日 10:13:41
3楼
学习一下,现在做一个施工图。
回复
lixuegang122
2013年04月12日 14:13:16
4楼
学习学习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