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前室的加压送风问题
hjh13607157293
2011年01月08日 21:05:26
来自于通风排烟
只看楼主

对于对独立前室的防烟楼梯间,可不可以只给楼梯间送风加压,其独立前室不设送风加压系统。有人认为:对于防烟楼梯间而言,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均以分别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为宜。 火灾发生后,逃生者首先推开的是前室的门进入前室(而不是先推开楼梯间的门),由前室已经具备的25-30Pa的压力将追随逃生者的烟气拒之门外——造成人流与烟流相反的安全走势,然后再推开掩闭着的楼梯间的门,进入已具40-50Pa压力的安全区域;反之,当逃生者推开前室门,由于楼梯间的门呈掩闭状态,前室没有压力,追随而来的烟气必将趁虚而入,由于流体突扩作用,烟气迅速布满前室上部空间,即使逃生者跑至楼梯间的压力泄入前室,也难再将烟气逼出。这一现象,我们在开展国家重点科研项目《高层建筑楼梯间正压送风机械排烟技术研究》试验过程中表现地非常明显。所以,尽管条文说明的表17中列举了多种垂直疏散通道防烟部位的设置,也介绍了目前国内三种通常做法,我们仍然认为前室应具有自己独立的压力,而不宜依靠楼梯间泄露出的非定值压力来向前室加压,因为这样做确实难于保障前室的而定压力。

对于对独立前室的防烟楼梯间,可不可以只给楼梯间送风加压,其独立前室不设送风加压系统。
有人认为:对于防烟楼梯间而言,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均以分别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为宜。
火灾发生后,逃生者首先推开的是前室的门进入前室(而不是先推开楼梯间的门),由前室已经具备的25-30Pa的压力将追随逃生者的烟气拒之门外——造成人流与烟流相反的安全走势,然后再推开掩闭着的楼梯间的门,进入已具40-50Pa压力的安全区域;反之,当逃生者推开前室门,由于楼梯间的门呈掩闭状态,前室没有压力,追随而来的烟气必将趁虚而入,由于流体突扩作用,烟气迅速布满前室上部空间,即使逃生者跑至楼梯间的压力泄入前室,也难再将烟气逼出。这一现象,我们在开展国家重点科研项目《高层建筑楼梯间正压送风机械排烟技术研究》试验过程中表现地非常明显。所以,尽管条文说明的表17中列举了多种垂直疏散通道防烟部位的设置,也介绍了目前国内三种通常做法,我们仍然认为前室应具有自己独立的压力,而不宜依靠楼梯间泄露出的非定值压力来向前室加压,因为这样做确实难于保障前室的而定压力。
但高规有一个楼梯间送风前室不送风的送风量表,可理解为:可以只给楼梯间送风加压,其独立前室不设送风
各位大侠举得应该怎样理解
免费打赏
sleepcity2000
2011年01月09日 19:55:36
2楼
规范说的很明白,如果不明白的话可以看看条文解释中关于 楼梯间送风前室可以不送风的的原因!
回复
snail_yin
2011年01月10日 08:54:49
3楼
这个问题不是在这里可以讨论清楚的,其中涉及到很多实验性分析。规范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按规范执行即可。
回复
vk3001h
2011年01月11日 11:43:29
4楼
我持与楼主引用的文章相同的观点,所以我在设计中前室只要不具备自然排烟能力一律加压。但是这么做只是出于合理性的考虑。现行规范确实有前室可以不加压的条文。按规范这么执行虽然从合理性方面来看有所欠缺,但是不算错。自己酌情掌握吧。
回复
zhangliang198774
2011年01月11日 22:27:53
5楼
这是经过历代暖通大虾总结出来的经验条文,一定有他的道理,有科学的理论依据,不然不能在规范中出现。所以这个问题你要是想弄明白,还得去做专业的实验 去证明。期待你的成功。
回复
allwilling
2011年01月12日 09:38:09
6楼
从效果讲,肯定是楼梯间和前室分别设加压送风效果好,但是规范也有规范的道理的,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可以仅对楼梯间送风(风量要加大),这点应该由设计者把握(设计者也要认真负责)。
回复
jiangnan7365
2011年01月12日 10:55:08
7楼
学习!
最好是设计后终身不用,效果才是最好的,用了就怕发生第二次上海事件.............
回复
gataly
2011年01月12日 13:12:31
8楼
可以不送,照规范执行。合不合理不管,合法就行
回复
jijianlian
2011年01月13日 11:41:34
9楼
具体可以看高规条文解释P195,很详细
回复
bml123
2011年01月13日 12:30:20
10楼
按照规范执行没错,记住这是几代暖通工程师的经验和实验的结晶,没错的
回复
maxinguang
2011年01月14日 11:12:55
11楼
我一般按照这样的原则:建筑能给竖井的话,楼梯间和前室都送风。要是竖井比较少,就只送楼梯间,前室不送。但是合用前室一定要送风。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