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弯矩调幅——塑性内力重分布》
xibo880417
xibo880417 Lv.3
2010年11月30日 21:55:41
只看楼主

小论《弯矩调幅——塑性内力重分布》首先,我们对结构进行分析时,会根据结构类型,构件布置,材料性能,受力特点以及破坏机理等选择合适的结构分析方法,不同的分析方法有不同的假设,因此也会对应不同的适用范围。结构分析方法一般主要有以下几种:——线弹性分析方法,——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塑性极限分析方法——非线性分析方法 ——实验分析方法弯矩调幅是建立在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的实际计算理论,是对超静定结构内力自平衡的一种预先判断,是“弹性内力,塑性设计”理论的实际应用。在理想的线弹性模型中梁柱的连接为刚接,即假设梁柱在受力变形前后保持不变。然而由于实际结构在受力过程中与理想模型有一定的差别,比如存在严重的应力集中,材料缺陷等,都会使节点处产生裂缝,以致刚度有所下降,。从而使梁端实际弯矩值降低,跨中弯矩值增大,梁内力出现重新分布现象。

小论《弯矩调幅——塑性内力重分布》
首先,我们对结构进行分析时,会根据结构类型,构件布置,材料性能,受力特点以及破坏机理等选择合适的结构分析方法,不同的分析方法有不同的假设,因此也会对应不同的适用范围。结构分析方法一般主要有以下几种:
——线弹性分析方法,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
——塑性极限分析方法
——非线性分析方法
——实验分析方法
弯矩调幅是建立在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的实际计算理论,是对超静定结构内力自平衡的一种预先判断,是“弹性内力,塑性设计”理论的实际应用。在理想的线弹性模型中梁柱的连接为刚接,即假设梁柱在受力变形前后保持不变。然而由于实际结构在受力过程中与理想模型有一定的差别,比如存在严重的应力集中,材料缺陷等,都会使节点处产生裂缝,以致刚度有所下降,。从而使梁端实际弯矩值降低,跨中弯矩值增大,梁内力出现重新分布现象。
进行弯矩调幅的具体意义:
(1) 追求与实际相符的受力
(2) 减小梁端负弯矩,可减小支座处负弯矩钢筋,改善结点区钢筋过于密集的状况,便于混凝土浇注,保证结点区的强度。
原则:按某一比例减小梁端弯矩;再按平衡条件求出增加后的跨中弯矩。
弯矩调幅系数:对于现浇式框架取0.8~0.9;对于装配式框架取0.7~0.8;
注意:
(1)先对竖线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进行调幅,然后再与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值进行组合;
(2)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一半;
(3)弯矩调幅概念区别于“强柱弱梁”概念,强柱弱梁是基于塑性极限分析方法对结构延性储备的一种考虑,属于抗震概念设计的内容;
(4)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以及要求不出现裂缝或处于侵蚀环境下的结构,不得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
(5)对于钢结构,不需进行弯矩调幅,因为钢结构设计分析一般采用塑性极限分析方法。
ftg008
2010年12月01日 09:16:12
2楼
楼主你不是小轮 是大论哦 手下了谢谢你的好资料,,,呵呵
回复
mcdullshen
2010年12月01日 12:43:05
3楼
恕我直言,怎么看着有点像是书上直接摘下来的~~~
回复
xibo880417
2010年12月02日 07:58:01
4楼
呵呵,哪里哪里!!我也只是个学生,自己以前对此概念很不清楚,所以就花了一点时间,查了不少资料,总算有所体会,有所顿悟!!O(∩_∩)O~就在这里共勉了~~~~

[ 本帖最后由 xibo880417 于 2010-12-2 08:01 编辑 ]
回复
xibo880417
2010年12月02日 07:59:06
5楼
不知道你在哪个书上见过,介绍给我也看一下!开玩笑了!呵呵,因为这份东西我后来发给老师了,所以做得比较“规矩”。我也只是个学生,自己以前对此概念很不清楚,所以就花了一点时间,查了不少资料,总算有所体会,有所顿悟!!O(∩_∩)O~就在这里共勉了~~~~

[ 本帖最后由 xibo880417 于 2010-12-2 08:05 编辑 ]
回复
matt869
2010年12月29日 14:56:51
6楼
我也只是个学生,自己以前对此概念很不清楚,所以就花了一点时间,查了不少资料,总算有所体会,有所顿悟!!O(∩_∩)O~就在这里共勉了~~~~
回复
ouyfw71
2010年12月29日 16:49:41
7楼
谢谢你的好资料:victory:
回复
asasas6666
2011年08月04日 15:45:55
8楼
讲的不错
回复
zhf266200
2013年02月22日 10:18:09
9楼
受教了,谢谢楼主~
回复
无间道
2013年02月22日 11:18:42
10楼
无论是从哪本书中载录的,只要能高清概念就可以了。况且人家又发到网上来供大家共同学习。很值得表扬。
顶一个。
回复
changdahebo1234
2013年05月10日 16:44:10
11楼

受教了,谢谢楼主~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