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配箍率和梁的箍筋配箍率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梁不用体积配箍率
无翼飞龙
2010年11月30日 16:29:23
只看楼主

问题如题目

问题如题目
免费打赏
fanbaozhou163
2010年11月30日 17:20:52
2楼
梁平面外不受力,所以只有单向(受力方向)的面积配箍率
回复
fenggaow
2010年11月30日 17:22:54
3楼
梁的受力主要是受弯矩及剪力,柱子受力主要是弯矩及轴力,柱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程度主要与箍筋形式、体积配箍率等有关。梁的受剪所配的箍筋只计入受剪面钢筋。
回复
ouyfw71
2010年11月30日 19:56:54
4楼
配箍率  在混凝土结构中,配箍率是用来体现箍筋相对于混凝土的含量,分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   1.概念:   (1)面积配箍率 ρ(sv)(括号内为角标,下同):是指沿构件长度,在箍筋的一个间距S范围内,箍筋中发挥抗剪作用的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混凝土截面面积b·s的比值(b为构件宽,其与剪力方向垂直的,s为箍筋间距)。配箍率是影响混凝土构件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计算公式:ρ(sv)=A(sv)/bs=nA(sv1)/bs   式中:n为发挥抗剪作用的箍筋肢数,A(sv1)为箍筋单肢截面面积,直接按圆形计算。   (2)体积配箍率ρ(v):指单位体积混凝土内箍筋所占的含量,即箍筋体积(箍筋总长乘单肢面积)与相应箍筋的一个间距(S)范围内砼体积的比率。复合箍筋应扣除重叠部分的体积。体积配箍率ρ(v)主要用于保证框架结构梁端部和柱节点区的抗剪能力,并提高构件在地震等反复荷载下的变形能力。   计算公式:ρ(sv)=∑ni*A(sv)Li/Acor*s   式中:ni:一个方向箍筋的肢数,Li:相对ni方向的箍筋的肢长,Acor:箍筋核心区的面积,s:箍筋间距。   2.作用:   (1)面积配箍率 ρ(sv):体现抗剪要求,要求ρ(sv)≥ρ(sv,min )   (2)体积配箍率 ρ(v):体现柱端加密区箍筋对砼的约束作用。ρ(v)≥ρ(v,min)=λ(v)f(c)/f(yv) ,式中: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f(yv)为箍筋的屈服强度设计值。   3. 配箍率与配筋率的区别   (1)配箍率是影响混凝土构件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控制配箍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斜截面的破坏形态,使构件不发生斜拉破坏和斜压破坏。   (2)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分别计算)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正截面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回复
goalone
2010年12月01日 09:45:02
5楼
分析的比较透彻
回复
jun_neu
2011年01月03日 11:02:15
6楼
对比的好,很清晰
回复
雪刃
2011年01月04日 13:32:08
7楼
看了楼上的评论这下才对面积配箍率和体积配箍率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handshake
回复
phlyman
2011年01月04日 15:56:45
8楼
4楼分析的很到位,顶顶~~
回复
二锅兄
2011年01月04日 16:45:55
9楼
4楼把定义说的比较详细,补充一下:
体积配箍率是抗震特有的,一个抗震构造措施,是按根据抗震等级经验规定出来的,并没有作用和抗力的计算依据。其主要左右是增强节点附近的混凝土约束能力,增强混凝土的变形能力,从而提高整个结构的延性。
老规范对体积配箍明确规定了要扣除重叠部分,但是这条是有争议的,因为从约束混凝土来说,重叠的部分照样能约束混凝土的,而且很多设计院反应,在某些情况下,扣除重叠部分导致了配箍过大。因此在新规范里取消了这条注,具体考不考虑重叠部分或者考虑多少由设计人员自行决定。

而梁的配箍率是一个承载力的计算问题了,当然也有构造的问题。
回复
feelinggood
2011年01月04日 16:46:21
10楼
有点懂了,但还不是很明白,举个例子就好了,希望有心人指点。
回复
hjh99999
2011年01月04日 22:22:55
11楼
看了楼上的评论这下才对面积配箍率和体积配箍率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