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正在施工一座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其中的预应力现浇系梁为箱型结构。有16束每束13根钢绞线,在预应力张拉施工中出现了局部钢绞线断丝现象,有的每束13根钢绞线中断了4丝,有的每根钢绞线(共7丝)中断了2丝。检查钢绞线出厂质检资料和工地原材料进场质量检验报告的各项内容(含弹性模量)符合规范要求。张拉设备均以经过效验,施工中未出现超张拉现象。目前我们正在分析原因和寻求处理。请问这种情况是怎么产生的,一般处理方法有哪些?施工中应如何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单位正在施工一座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其中的预应力现浇系梁为箱型结构。有16束每束13根钢绞线,在预应力张拉施工中出现了局部钢绞线断丝现象,有的每束13根钢绞线中断了4丝,有的每根钢绞线(共7丝)中断了2丝。检查钢绞线出厂质检资料和工地原材料进场质量检验报告的各项内容(含弹性模量)符合规范要求。张拉设备均以经过效验,施工中未出现超张拉现象。目前我们正在分析原因和寻求处理。请问这种情况是怎么产生的,一般处理方法有哪些?施工中应如何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2楼
3、预防措施
1)穿束前,预应力钢束必须按规程进行梳理编束,并正确绑扎。
2)张拉预应力筋时,锚具、千斤顶安装要准确。
3)张拉预应力筋时,锚具、千斤顶安装要准确。
4)当预应力张拉达到一定吨位后,如发现油压回落,再加油时又回落,这时有可能发生断丝,如果发生断丝,应更换预应力钢束,重新进行预应力张拉。
5)焊接时严禁利用预应力筋作为接地线,不允许发生电焊烧伤波纹管与预应力筋。
6)张拉前必须对张拉端钢束进行清理,如发生锈蚀应重新调换。
7)张拉前要经权威部门准确检验标定千斤顶和油压表。
8)发生断丝后可以提高其它束的张拉力进行补偿;更换新束;利用备用孔增加预应力束
回复
3楼
原因分析
1)实际使用的预应力钢丝或预应力钢绞线直径偏大,锚具与夹片不密贴,张拉时易发生断丝或滑丝。
2)预应力束没有或未按规定要求梳理编束,使得钢束长短不一或发生交叉,张拉时易发生断丝或滑丝。
3)锚夹具的尺寸不准,夹片的误差大,夹片的硬度与预应力盘不配套,易屡丝和滑丝。
锚圈放置位置不准,支承垫块倾斜,千斤顶安装不正,会造成预应力钢束断线。
4)施工焊接时,把接地线接在预应力筋上,造成钢丝间短路,损伤钢丝,张拉时发生断丝。
5)把钢束穿入预留孔道内时间长,造成钢丝锈蚀,砼砂浆留在钢束上,又未清理干净,张拉时产生滑丝。
6)锚圈放置位置不准,支承垫块倾斜,千斤顶安装不正,会造成预应力钢束断线。
7)油压表失灵,造成张拉力过大,易产生断丝。
回复
4楼
断个别的不用担心,放上去照样用
回复
5楼
“断个别的不用担心,放上去照样用”
对于这句话,我是极力反对!!!
在规范中,钢绞线的断丝和滑移不要超过总数的千分之5,在结构的同一侧不能超过1根。
对于这样的情况,必须换。
预防方法:
1。检查顶表是不是在正规单位校对
2。张拉力是否计算正确
3。钢绞线是否在安装过程中损坏
4。波纹管定位是否偏移太大
5。钢绞线张拉前是否都一样长
6。张拉前夹片是不是“都”打紧
7。张拉过程中随时计算张拉力与伸长量,发现不对,马上停,分析
8。在开始张拉过程中,要观察夹片有没有松动
9。张拉完最后看夹片咬痕
不管怎么样,技术员要盯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回复
6楼
2、3、5楼综合起来就是正解
搂住的情况,如果不能重新穿束,只能报废预制梁了
回复
7楼
单位正在施工一座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其中的预应力现浇系梁为箱型结构。有16束每束13根钢绞线,在预应力张拉施工中出现了局部钢绞线断丝现象,有的每束13根钢绞线中断了4丝,有的每根钢绞线(共7丝)中断了2丝。检查钢绞线出厂质检资料和工地原材料进场质量检验报告的各项内容(含弹性模量)符合规范要求。张拉设备均以经过效验,施工中未出现超张拉现象。目前我们正在分析原因和寻求处理。请问这种情况是怎么产生的,一般处理方法有哪些?施工中应如何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回复
8楼
1。检查顶表是不是在正规单位校对
2。张拉力是否计算正确
3。钢绞线是否在安装过程中损坏
4。波纹管定位是否偏移太大
5。钢绞线张拉前是否都一样长
6。张拉前夹片是不是“都”打紧
7。张拉过程中随时计算张拉力与伸长量,发现不对,马上停,分析
8。在开始张拉过程中,要观察夹片有没有松动
9。张拉完最后看夹片咬痕
回复
9楼
“报废预制梁”那如果是现浇箱梁呢
回复
10楼
我就遇到夹片和锚具不配套的,常常滑动,一般我都是让退了锚,换了重新张拉。
回复
11楼
情况严重的可以卸压退索,重新穿束张拉。
确保油顶校和正确,油顶压力表配套。
钢绞线注意保护,严禁接触电焊。
管道要顺畅,特别是张拉端的锚垫板要预埋好,防止倾斜后端头切割受力的钢绞线。
再加上楼上所述。。。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