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快结束了,不少在外地求学的大学生准备返校,今天上午8点开往包头方向的列车上显然就有一股不小的学生流。早上7点多,火车南站候车厅里有很多50岁上下的送行者,但记者发现,大学生们在车站里大多以淡然的神情面对送他们的父母,送行场面竟有点别扭。 记者看到,一个小伙子背了个双肩包,双手插在口袋里,胸前挂了个MP3播放机,潇洒地进入候车大厅。身后是他的父母,一个拉着行李箱,一个拎了一袋的食品。在大厅里暂作歇息时,母亲帮着小伙子拉了拉卷边的外套,一边叮嘱着什么,小伙子却皱起眉头对母亲应付了几句。
记者看到,一个小伙子背了个双肩包,双手插在口袋里,胸前挂了个MP3播放机,潇洒地进入候车大厅。身后是他的父母,一个拉着行李箱,一个拎了一袋的食品。在大厅里暂作歇息时,母亲帮着小伙子拉了拉卷边的外套,一边叮嘱着什么,小伙子却皱起眉头对母亲应付了几句。
记者走近这一家子打了个招呼,得知小伙子在南京上大学。那位母亲有点不好意思地说:“看我们这孩子,个头长得高高的,人还嫩得很,这次还是头一次独自坐火车出远门,我们不放心啊!”小伙子一听有意见了,嘟囔着:“谁要你们陪来啊!我本来就说自己打的来车站的。”
到底是做父母的放不了手,还是孩子缺乏生活自理的能力?记者心中纳闷之际,一旁另一位为孩子送行的父亲搭上话来:“我们孩子都上大三了,每次回学校还得我帮他准备好行李,他从没说过会自己动手!”没想到,他儿子立即反驳:“哎,老爸,你烦不烦!我不让你们为我忙吧,你们肯定不乐意;不声不响一切按你们的心思办了,你们又嫌我懒。我没话说了!”
相处了一个寒假,上大学的孩子们又要与父母分别了,父母在这个时候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可有不少孩子却有“在家里闷得慌,快点一走了之”的心态。在候车大厅里,一个女大学生一边与父母说着话,一边左顾右盼。当她见到一个男生拖了行李进门,便大叫起来,估计那是她约好一起返校的同学或是“护花使者”了。于是,父母被她抛在了一边,她与男生大聊特聊起假期的趣事来。父母见状只好摇摇头,闪在一边看行李了。
恰好记者的一个老朋友也在送孩子返校,记者便拖住他问:“为孩子送行,有些什么感想?”他说:“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现在看孩子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放假了,盼着孩子回来,可孩子跟我们说话并不多,他最要紧的事是找老同学。春节跟了我们走亲访友,活动频繁了,他就有点厌烦情绪。现在一眨眼要返校了,我们心里总有点不舍得,可孩子倒很洒脱,让我们别忘了在银行卡里存足钱就行!”
记者早上在车站没看到几个与父母依依惜别的大学生,感觉上这种一“冷”一“热”有点别扭的送行场面,很多人已经见怪不怪。面对此情此景,记者不由得感慨:这些大孩子们是不是该多知父母心、多懂父母情呢?自立可并不排斥亲情啊!
屠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