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简报(2003年)
hufang301
hufang301 Lv.9
2006年02月07日 23:02:53
来自于农田土整
只看楼主

第1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3-1-12 检查督导 再掀高潮 福建省有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002年以来,福建省连续遭受了特大旱灾、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0多亿元。灾后反思,思后大干。全省上下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增加投入,逐渐形成了组织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大干冬春水利建设的良好局面。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福建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建工作,2003年11月初省人民政府召开了全省冬春水利建设工作现场会,国务院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后,又召开了全省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暨农村饮水工作现场会和全省水葫芦冬季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动员部署冬春水利建设工作。龙岩、永泰等市(县)政府下达《2003年度冬春水利建设工作意见》。惠安县政府把冬春水利建设工作意见提交县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以县政府名义正式发文,并将冬春水利建设工作列为全县农村经济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县委书记、县长带领五套班子领导深入有关工程调研,召开了两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水利工作的重大问题。县人大、政协开展了专项的视察调研活动,形成专题报告,督促狠抓落实。同时还把县级15个水利重点项目列入县委、县政府12月份“工作落实月”的任务之中,县机关效能建设办公室每周开展一次督查通报。12月15日~22日,省水利厅对18个重点县36个乡镇的冬春水利建设进行年度第二阶段督导检查,有力地推动了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第1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3-1-12

检查督导 再掀高潮 福建省有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002年以来,福建省连续遭受了特大旱灾、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0多亿元。灾后反思,思后大干。全省上下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增加投入,逐渐形成了组织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大干冬春水利建设的良好局面。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福建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建工作,2003年11月初省人民政府召开了全省冬春水利建设工作现场会,国务院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后,又召开了全省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暨农村饮水工作现场会和全省水葫芦冬季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动员部署冬春水利建设工作。龙岩、永泰等市(县)政府下达《2003年度冬春水利建设工作意见》。惠安县政府把冬春水利建设工作意见提交县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以县政府名义正式发文,并将冬春水利建设工作列为全县农村经济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县委书记、县长带领五套班子领导深入有关工程调研,召开了两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水利工作的重大问题。县人大、政协开展了专项的视察调研活动,形成专题报告,督促狠抓落实。同时还把县级15个水利重点项目列入县委、县政府12月份“工作落实月”的任务之中,县机关效能建设办公室每周开展一次督查通报。12月15日~22日,省水利厅对18个重点县36个乡镇的冬春水利建设进行年度第二阶段督导检查,有力地推动了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二是多方筹资,确保投入。各地通过财政投入、依法征收各种规费、出台政策筹资、个人捐资集资和利用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等形式多渠道融资,确保冬春水利建设资金的需要。至2003年12月30日,全省冬春水利建设共投入14亿元,其中中央及省级财政5500万元,增拨省长基金2000万元。各地积极采用以奖代补、资金捆绑使用等形式,充分发挥资金效益。永定县由各村自愿上报渠道防渗标准化建设实施计划,县水利局采取“以奖代补”进行扶持,奖励标准为设计流量大于0.1秒立方米的渠道每公里补助1万元,0.05~0.1秒立方米的每公里补助0.8万元,小于0.05秒立方米的每公里补助0.5万元。同时深入发动群众,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由各村落实自筹资金,实行先做后补。各项目完成50%工程量,并经县冬春修督导组审核后,下拨60%的补助资金;工程完工验收后,再下拨剩余的40%补助款。目前,群众上报要求实施的52处42.2公里渠道防渗工程已全面开工,预计总投资需86万元,实施后可改善农田灌溉1.4万亩。惠安县县财政投入1400多万元,采用开拓资金渠道、统一补助标准的办法,捆绑使用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结构调整等资金5000万元。
  三是开拓创新,“一事一议”办水利。各地切实转变观念,通过宣传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组织农民通过“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方式,引导农民自愿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惠安县规定海堤单面石砌加固每公里补助30万元,溪流综合整治土方工程按投入的50%补助,溪闸坝加固按80%补助,乡镇重点工程项目以乡镇先行投入,工程经水利部门牵头验收合格后,根据投入适当补助。对完成任务好的乡镇,在第二年安排的项目和资金时给予倾斜奖励。泰宁县石辋村群众,在村支书廖财凤带领下,经过村民大会“一事一议”研究,提出了“大旱、大灾、大治理”的口号,积极发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兴修水利。目前该村已投入义务工1600余工日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对4.2公里的水渠进行整治,新增保灌面积700余亩。沙县金泉村,经过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表决,自筹资金251.15万元建成了日供水能力2000吨的供水工程,可保证周边企业及村民5000多人生产生活用水,可灌溉农田300多亩。
  四是落实“三制”,狠抓质量。对重点水利工程及基建项目,在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前提下,严把“队伍关、检查关、验收关、法制关”。漳州市除实行“三制”外,还建立健全“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诏安县冬春水利重点项目均采取公开招标,严格落实施工管理责任制和质量终身制,实行施工员、质监员、工程技术主管三级管理负责的办法,挂牌公开、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各地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在重点工程及土方项目中,普遍采用机械化施工,不仅水利建设科技含量有了明显增加,还提高了工程质量与效益。
  五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三明、三元、沙县、明溪等市县政府出台了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三明市专门组建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局领导和业务科室实行分片挂点督促和指导。各县(市、区)水利局都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通过摸清家底,分类指导,分级管理,试点示范,促进此项工作全面深入开展。目前三明市根据实际采取委托管理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已完成245处水利工程改制工作,占今年计划任务的90%。

免费打赏
hufang301
2006年02月07日 23:17:49
22楼

第21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3-7-27

内蒙古牧区水利试点建设成效显著

  内蒙古自治区结合牧区实际,因地制宜,以现有水利设施配套挖潜、节水改造为主,积极推进以饲草料地节水灌溉为重点的牧区水利试点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出了一条以水为基础,保护草原生态和发展牧区水利的新路子。为改善和恢复内蒙古牧区草原生态,2001年以来,在国家的支持下,内蒙古在全区28个牧业旗先后实施了51个牧区水利试点项目,已完成投资387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660万元,地方配套1210万元,新建水源工程355处,发展灌溉饲草料地5.8万亩,建成节水型家庭饲草料地1642处,受益人口6780人,牲畜41.23万头(只)。2003年试点项目,目前正在加紧设计施工,预计可完成饲草料地4.1万亩,可为1200户牧民提供生产保障。试点项目实施受到了当地牧民的欢迎,把它看作是党和政府贯彻实践“三个代表”,为牧区群众办的一件实事、好事。
  为保证牧区水利试点的顺利实施,自治区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组织水利、畜牧、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建设水资源保障规划》,为工程实施奠定了基础。针对牧区地域辽阔,自然经济条件差异大的特点,在工程项目具体实施上,实行分类指导,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试点项目既选择草地水土资源条件较好的,也选择草地植被条件较差的,使项目实施既起到示范推广作用,也为不同类型地区灌溉饲草料地建设提供经验,为使试点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各项目实施地还落实各项措施。
  试点项目取得了明显效益。一是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不仅发展了灌溉饲草料地,为牧民饲舍圈养提供了饲料,也为大范围草场围封、休牧、禁牧创造了条件。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江岸牧场试点项目,建设灌溉饲草料地2400亩,年产饲料48万公斤,青贮玉米360万公斤,圈养牲畜4000羊单位,为20户搬迁牧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实现围封禁牧草场19万亩,草场沙化、退化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植被覆盖率达到60-70%,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起到了“建设小绿洲,保护大生态”的作用。
  二是改变了牧区传统的灌溉用水方式,提高了用水效率,缓解了牧业生产用水的紧张矛盾。试点项目采取较先进的喷灌、管灌等灌溉方式,与传统的草地大水漫灌相比,节水效率分别提高了20-30%和45%。据测算,已投入运行的试点项目,年节水630万m3,大幅度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三是提高了牧民生活水平。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牧民额尔德尼,在试点项目扶持下,自筹资金2.5万元,建设家庭灌溉草库伦1处,面积100亩,暖棚1座,青贮窖1处,还配套了牧草加工机械,把家庭饲草料地建设与承包草场围封结合,当年收入4.2万元,人均纯收入达5300元,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在试点项目带动下,全旗建设饲草料地和人工草场26万亩,为实施奶牛工程奠定了基础,去年全旗牧业产值1.3亿元,牧民人均纯收入3280元。
  四是推进了牧区水利的发展。试点工程的实施,牧区群众发展水利,建设草原的积极性高涨。近两年,全区以每年约6500处,面积约30万亩的速度,推进灌溉饲草料地建设,有效地促进了草场围封、禁牧、休牧和草原生态保护。全区33个牧业旗、21个半农半牧业旗(县)已禁牧、休牧面积已分别达到1.32亿亩和1.2亿亩,舍饲半舍饲圈养牧畜1509万头(只),为恢复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7日 23:28:02
23楼

第22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3-8-19

全国大型灌区工作会议圆满结束

  7月31日,全国大型灌区工作会议在陕西省西安市落下帷幕。受汪恕诚部长委托,水利部翟浩辉副部长在大会作了“狠抓大型灌区‘两改一提高’,促进节水农业再上新台阶”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近几年来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改革取得的成效、经验和问题,分析了大型灌区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了今后大型灌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布局和目标任务。代表们先后参观了泾惠渠灌区十支渠配水点、宝鸡峡灌区双照管理站计算机开票管理系统、宝鸡峡灌区东干四支渠节水改造工程、羊毛湾灌区十九支二斗田间工程、冯家山灌区北干十一支下段农民用水者协会、宝鸡峡灌区韦水倒虹除险改建工程和杨凌万亩节水灌溉示范园。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听取了张蔚榛院士作的《对灌区水盐平衡和控制土壤盐渍化的一些认识》,李远华教授作的《灌区高效用水》等学术报告。

  从1998年起,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组织实施了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共安排总投资120多亿元,衬砌防渗干支渠道5300多公里,配套改造建筑物38000多座,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600多亩,改善灌溉面积5800多万亩,共形成110亿立方米的节水能力,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0亿公斤。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改善了灌溉条件,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优化了水资源配置,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调动了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拉动了内需;美化了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了农村小康建设。水利部在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的同时,还加大了灌区改革力度,加强了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组织管理和经营管理等四方面的改革,激活了灌区运行机制。

  会议总结了几年来大型灌区“两改一提高”工作的几条主要经验:首先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农业节水为着力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和农业持续增长为立足点,这是做好大型灌区改造的重要思想基础;其次是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分工负责,是搞好大型灌区改造的基本条件;第三是加强项目管理,严格基建程序,是搞好大型灌区改造的关键环节;第四是深化大型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是保障工程项目充分发挥效益的动力支持。

  会议认为,随着我国水资源短缺矛盾的日益尖锐、人口增加、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作为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农业基础设施和重要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大型灌区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必须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大型灌区节水工作,首先是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这是关系大型灌区2.1亿农业人口奔小康的问题;其次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是关系本世纪前三十年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目前灌区供水受益的2亿多城镇人口的用水安全问题;第三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是关系本世纪前三十年人口增长高峰期,保证粮食基本自给的问题;第四是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竞争能力的需要,它关系节水型现代农业的发展问题;第五是恢复和建设良好生态的需要。

  会议确定了到2015年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布局和目标任务。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认真贯彻中央治水方针和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以节水为中心,以大幅度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和灌区管理效率,促进农业增效、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现代技术和科学管理为手段,以深化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保障,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努力开创灌区工作新局面。

  总体布局和目标任务是:“十五”期间,重点对北方灌区包括东北、西北内陆河、黄河中上游、黄淮海地区、以及中部粮食主产区实施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适当兼顾长江中下游、西南及东南沿海灌区的改造;全面开展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的改革;开展灌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到2006年新增节水能力100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60亿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47,新增灌溉面积0.2亿亩,基本解决全国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的病险问题,全面提高灌区安全运行能力。

  2006到2010年,重点对北方灌区进行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并基本完成,适当兼顾长江中下游、西南及东南沿海灌区的改造;全面开展全国灌区信息化建设。再新增节水能力70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70亿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1,新增灌溉面积0.2亿亩。
  2010年到2015年,对南方灌区进行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再新增节水能力50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70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0.1亿亩。到2015年,全面完成全国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的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配套完善田间工程,实现灌区节水330亿立方米,增加供水能力200亿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净增灌溉面积5000万亩,农业总产值达到近1万亿元。

  翟浩辉副部长强调指出,要完成以上目标任务,必须以提高用水效率为中心,加快灌区改造;以提高管理效率为中心,深化灌区改革。在节水改造上,要落实投入、规范资金管理;要严格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要讲求科学,提高科技含量;要注重实效,保证效益发挥;要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在灌区改革上,要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一要正确处理好政府、水管单位和农民的责、权、利的关系,重点是突出农民的利益;二要正确处理好灌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力求协调发展;三要正确处理好灌区建设和管理的关系,做到同步推进;四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确保顺利进行;五要正确处理好长远目标与近期措施的关系,以降低改革成本。他特别强调,近期要突出抓好大型灌区的四项改革:一是大力推广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为主的灌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加快水价改革;三是深化水费计收机制改革;四是开展灌区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

  最后,翟浩辉副部长要求,搞好大型灌区“两改一提高”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农业、农村和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体现,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各地一定要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拓大型灌区工作新局面,为促进节水型农业再上新台阶,促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7日 23:28:39
24楼

第23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3-8-28

山东省烟台市节水灌溉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烟台市针对连年干旱、水资源紧缺和海水入侵的实际,坚持把发展节水灌溉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节水灌溉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近几年,全市节水灌溉面积以每年20万亩的速度快速增长,目前已达到437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84%,其中采用先进节水技术的面积达337万亩,占节水灌溉面积的77%。全市年农业节水4.5亿立方米,按每立方米1元计算,直接社会经济效益达4.5亿元。农业节水的发展,促进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用水效率,有效地缓解了当地水资源供需矛盾。2002年,全市综合用水效率比1996年翻了一番。主要做法如下:
  一、奖补结合,拓宽工程融资渠道
  烟台市市县两级均设立了水利建设专项基金,并制定专门的扶持政策,对节水工程项目给予相应的补助,对成效突出的县市和项目给予一定的奖励。1995年以来,全市平均每年对节水灌溉工程的奖补资金达2000多万元。该市对达到要求的节水灌溉工程,微灌每亩补助100元,喷灌每亩补助50元,喷水管每米补助0.5元,滴灌管每米补助0.3元,卷盘式喷灌机补助购进价的25%,渠道浆砌每公里补助1-2万元。1996年以来在县、乡两级开展了每年一届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兴水杯”竞赛活动,把节水工程完成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对获得金、银、铜杯的5个县市区,分别给予10万元、8万元和5万元奖励;对获得“兴水杯”奖的30处乡镇,分别给予5000元奖励。招远市每年对乡镇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评比,拿出66万元奖励前9名乡镇,并根据工程规模、施工质量及完成情况,奖励部分重点节水工程5-10万元。龙口市规定千亩以上的大田移动式喷灌每亩补助50元、300亩以上果树微灌每亩补助300元、300亩以上葡萄滴灌每亩补助350元、50亩以上蔬菜大棚滴灌每亩补助300元;对大中型水库干支渠浆砌防渗工程补助材料费的30%。奖补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积极性,拓宽了融资渠道,加快了融资进度。几年来,该市建成小型、微型节水工程达5000多处,其中单户投资超过200万元的节水工程就有3处。
  二、因地制宜,全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烟台市根据各地自然地理条件和种植结构特点,从国内外引进不同型式的节水技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在抓好建设节水灌溉示范点的同时,以点带面,建成了各类高标准节水示范区100多处,初步形成了“一区三条线”的节水灌溉格局。城郊区福山、莱山、芝罘等县区在确保市区用水、抓好农业节水的基础上,建设了以大樱桃、草莓等高效经济作物为主的微灌区;北部蓬莱、龙口市等沿海一线的中粮集团、王朝集团、京蓬果业等一批“国字号”企业,坚持少用或不用沿海地下水的原则,在各自的原材料生产基地投资建设了以葡萄滴灌和粮田管灌为代表的节水区;中部的牟平、栖霞、招远、莱州等丘陵地区,重点发展了果园微灌、管灌等节水区;南部的莱阳、海阳等传统蔬菜种植地,针对蔬菜需水量大、时间性强的特点,突出发展了以菜田为主的管灌节水区。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全面推广,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建管并重,解除工程管护后顾之忧
  为彻底解决过去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的问题,烟台市积极探索了各种建管模式:一是成立了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节水技术推广服务站、喷滴灌公司,除对节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材料供应、工程施工进行指导外,还负责工程的管理、使用、维修,以及对管理使用人员的管护技术培训。二是推广用水户参与建设管理。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单位组织受益集体和部分用水户实地参与施工和监督;工程投入运行后,设计和施工单位协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由受益集体和用水户直接管理。栖霞市首次将“工程售后服务”纳入节水工程管理,工程完工后,市节水技术推广服务站与村委会签订质量保证合同,承诺三年内因产品质量和施工技术等原因出现故障,节水站负责免费维修,有效解除了农民使用节水工程的后顾之忧。牟平区大窑镇的西里山村和北大窑村发展果园微灌面积1400亩,村集体组织了部分农户参与工程建设,工程建成后,由用水户组成工程管理小组,制定了严格的工程管理制度,统一收费标准,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管理人员的工资发放和工程维修费用支出。工程管理成了农民“自己的事”,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节水工程的良性运行。

  目前,烟台市节水工程建设开始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龙口市金鸡岭、牟平区大窑镇、招远市南院镇和辛庄镇、蓬莱市葡萄基地等一批连片万亩的微灌工程已成规模。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7日 23:29:05
25楼

第24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3-9-1

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工作汇报座谈会于2003年8月20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部分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厅(局)主管灌区工作的处长、30个试点灌区的代表和部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会议邀请了部信息中心、中科院计算所、清华大学、河海大学、武汉大学、部灌排中心的六位专家针对目前灌区信息化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分别作了专题报告。经过两天的汇报交流、专家报告、分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对信息化试点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特别是六位专家的专题报告,使大家进一步加深了对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最后,部农水司李代鑫司长作了“抓好落实,积极稳妥地推进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的讲话,指出了今后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主要建设内容和工作重点。

  全国部分大型灌区结合实施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开展信息化建设试点的工作于2002年正式启动。一年来,各地水利部门组织试点灌区编制了信息化建设规范及实施方案,并按照专家评估意见,修改完善了本灌区的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方案,试点灌区在今年中央下达的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资金中落实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4000万左右,并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为指导信息化试点工作,农水司成立了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由二十几位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小组,组织编制了“全国灌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和
  “全国大型灌区基础数据库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通过一年来的工作,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甘肃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灌区通过实施“948”项目,建立了灌区用水信息管理及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加上近几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和信息化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工程的运行状况,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使灌区步入了科学管理的轨道。湖南韶山灌区、双牌灌区等结合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研制开发了一系列适合国情的产品,灌区已基本实现实时监测水位、远程遥控闸门以及利用太阳能遥控启闭闸门和联网调度。山西夹马口灌区通过建立灌区水费征收管理系统,大力推进以水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密切了灌区与群众之间的联系。部分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表明开展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我国灌区管理水平,促进职能转变的重要手段。


  会议提出了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根据《全国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纲要》、《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所确定的目标,结合全国大型灌区建设与管理现状,按照“科学规划、分布实施、因地制宜、先进适用、高效可靠”的原则,逐步建立起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兼容性和扩展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通过讨论,这次会议最后确定了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建设的目标和主要建设内容。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以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以高速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为手段,以3S技术和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现代化灌区管理系统。灌区信息化试点建设目标是运用先进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手段,通过试点、示范,初步建立起能提高灌区管理水平、促进灌区技术优化升级和提高用水效率的水管理信息系统,为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提供调度运行决策支持,同时为全国灌区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和模式。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信息监测、采集系统,信息的传输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灌区综合数据库及信息处理系统,用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水费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会议最后提出了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建设要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一是尽快研究制定大型灌区信息化有关技术标准和有关政策,从而指导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源建设,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我国灌区间的信息共享,同时加强信息化法制建设和综合管理;二是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项目建设;三是抓好试点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管理,通过坚持规划和重大设计方案的专家论证评审制度,严格执行项目的立项审批程序,对项目建设实行公开招标,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等措施,探索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四是充分依靠科研院校单位的力量,充分发挥专家作用,与有技术实力的企业合作,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五是抓紧组织一流的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加强软件和应用系统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提高灌区信息化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六是针对灌区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的状况,制定优惠政策和良好的用人机制,加强灌区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训工作,为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7日 23:29:32
26楼

第25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3-9-11

山西省宁武县整合部门资金有效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宁武县地处晋西北高寒山区,是国家贫困县之一,农业基础十分脆弱,全县总面积1987平方公里,耕地39万亩,其中有80%的耕地处于25度以上石厚土薄的破梁山峁,汾河、恢河等沿岸虽有少量平地,也是“天旱满地沙,雨涝一滩水,冬春白茫茫,秋季不产粮”。为了让农民摆脱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局面,山西省宁武县委、县政府1999年提出用三年的时间在汾、恢、洪三河流域建设5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力争以全县1/8的土地产出正常年80%的粮食,给农民打造一个“铁饭碗”。2000年宁武县委、县政府通过各种渠道争取资金1000多万元,县财政挤出270万元配套资金开始实施这项工程。截至到今年8月底,共完成投资8100万元,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5万亩,其中:改造河滩地4.55万亩,新垫地4500亩,防洪标准达20年一遇的护地坝43km,灌溉工程18处,灌溉面积1.8万亩,安置扶贫移民1733人,林网建设植树3万株,修建田间道路9.6km,使沿河87村1.2万户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政府行为,加强资金管理

  宁武县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将水利、农业、林业、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以工代赈等方面资金整合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一是在整合部门资金时,不违反部门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工程建设要保质保量完成,务必达到部门的要求;二是由各部门负责向上级部门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保证支农资金逐年增加;三是由农建办负责实施所有农建工程,将各部门的支农资金全部划拨到农建办,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由农建办向各部门交工程帐;四是资金涉及的各部门有责任对资金使用和工程进行监督,并由审计部门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把好资金使用安全关。2002年,该县整合各涉农部门资金4786.9万元,集中搞了生态建设、退耕还林、饮水解困、移民扶贫、农田建设五大工程。
  二、创新建管机制,确保农建工程质量和效益

  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宁武县狠抓工程质量和效益,不断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一是坚持“治理一处,受益一处,建成一处,巩固一处”的建设方针,绝不搞图有虚名的花架子工程和形象工程。二是严把质量关,对所有工程项目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合同管理制、工程质量跟踪监理制、项目施工责任追究制、项目资金报帐结算制、工程预决算审计制,有效杜绝了暗箱操作,避免了资金流失和浪费,确保了工程质量和效益,到目前为止,所有工程均通过了验收。三是明确权责,落实责任。宁武县通过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逐步把已建成的5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经营管理权全部落实到农户,调动了农民投入农建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整治后的农田平均亩产量比整治前高200kg,有的农户种植苜蓿,年亩收入可达800-1000元,较整治前翻了一番。
  三、组建农建专业队伍,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为适应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形势,适应高标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的要求,确保农建工程的质量和工期,宁武县组建以抗旱服务队为依托的农建专业队伍,通过社会公开招投标,常年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同时抽调治汾水利部门的技术骨干40多人,包乡镇、包项目、包工程,全面负责施工、技术、协调、监理、检查验收等事宜,帮助专业队施工建设。在宁武大地上农建专业队伍完成了上百项农建工程,解决了一乡一村干不能解决的问题,保证了工程质量,提高了工程建设的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农建工程涌现出了一批高标准、高档次、高效益的精品工程。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7日 23:29:56
27楼

第27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3-9-17

河北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节水灌溉、大力增加农民收入

  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8,属极度贫水地区。为此,河北省委、省政府明确指出:全省经济发展制约在水,潜力在水,希望在水,并要求各级政府要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和长期战略性任务来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目前全省节水灌溉面积达3544.8万亩,占灌溉总面积的50%以上。其中2002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22.5万亩,粮食作物增产率为12%左右,经济作物平均增产率为23.9%,实现年节水近10亿立方米。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促进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有力推动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为河北省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主要措施是:
  一、规范管理,确保工程发挥效益
  为转变以往“重建设、轻管理”的状况,河北省、市两级水利主管部门加大了节水项目的管理力度。一是严把项目设计、审批关。凡是政府投资建设的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必须由具有设计资质单位进行设计,严格执行《节水灌溉技术规范》等有关技术标准;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必须通过专家论证和审核后方可立项。二是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在选取节水灌溉材料设备中,严格进货渠道,确保设备质量;在工程施工中,优选施工队伍,严格施工管理,同时挑选作风、技术过硬的人员担任监理。三是落实工程建后管护责任。各地深入调查各种节水工程情况,分析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制定了加强节水工程管理办法,落实节水工程管理责任制。邯郸市开展了“节水灌溉管理年”活动,农电水利局成立了节水工程建设和督查领导小组,从“抓机制、抓典型、抓配套、抓服务”方面落实管护责任,并将节水工程管理工作纳入市政府年度工作考核目标。
  二、以点带面,促进节水灌溉向纵深方向发展
  2002年,河北省组织实施了国家计委和水利部下达的14个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共计投资2145万元,占计划投资的90%,建成节水灌溉面积5.22万亩,占计划面积的119%。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定州市围绕发展蔬菜产业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完成科技示范园300亩喷滴灌、154个大棚滴灌等蔬菜基地的节水工程建设,形成了东关韭菜、北车寄茄子、大鹿庄蔬菜繁种等十大蔬菜种植小区,有力地促进了该市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与1999年相比,该市高耗水小麦种植面积减少15万亩,粮经比由64:36调整到46:54,农民人均增收达230元。
  根据水利部的批复意见,河北省全面启动了第二批节水增效重点县建设。在资金安排上不等不靠,2002年在省级节水灌溉补助费中为每个重点县安排了20~30万元的启动资金,共计下达资金460万元,完成节水灌溉面积38.9万亩,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117%。滦南县以重点县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发展喷灌和地下管道灌溉,采取开源与节流并重,推广“喷灌上坨、管灌下地”的节水灌溉模式。同时在稻田与沙土区的节水改造过程中,安装地下管道9万米,控制面积达1.3万亩,安装半移动喷灌机1.6
  万台,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6万亩。
  三、突出效益,因地制宜推广节水灌溉模式
  河北省紧紧围绕节水灌溉工程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地推广节水灌溉模式,使农业灌溉从“漫灌”向“节灌”的方式转变,从单一的灌溉粮食作物向灌溉经济作物尤其是花卉、蔬菜、药材、果树及绿化苗木上转变,达到了以节水促调整,靠调整增效益的目的。
  (一)在粮食作物主产区,主要推广低压管道输水加“小白龙”的输水灌溉模式。由于这种模式经济实用,适合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在黑龙港地区,浅层地下水为微咸水,水质不能直接进行灌溉,经过多年研究将咸淡水混浇技术与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咸淡水混浇管道输水灌溉一体化技术。近年来,为搞好咸淡水混浇一体化技术的推广,河北省水利厅在资金、技术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在衡水地区先后进行了咸淡混浇的试点与推广工作,每年可减少开采深层淡水4000多立方米,今年全省累计推广咸淡水混浇管道一体化工程面积145万亩,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在经济作物区,大力发展微喷和滴灌,实现了高科技、高投入、高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一是发展节水灌溉与种植结构调整相结合,种植花卉、药材、果树等经济作物,提高农民的收入。如卢龙县围绕酿酒葡萄发展葡萄滴灌,全县葡萄滴灌面积已由1995年的500亩发展到现在的4万多亩,与常规灌溉相比,亩均产量提高了160公斤,产值提高320元,亩年节水量120立方米。二是与发展创汇农业和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相结合,调动农民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河北省先后建成了秦皇岛北戴河区、海港区,石家庄郊区等
  20多个高标准、高效示范区。北戴河示范区把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与其它农业高科技结合在一起,推广农业新品种,引进荷兰的无籽黄瓜、台湾的圣女西红柿、莫里亚斯的合欢、比利时的杜鹃等蔬菜和花卉160多个新品种。项目区内,每个温室年收入可达2-3万元。
  (三)在牧草、苜蓿种植区,发展大、中型喷灌机组。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坝上六县,水资源严重短缺,土壤质地粗、保水能力差,适宜种植牧草。沧州、廊坊的一些地区在调整农业结构中种植了大量的苜蓿、冬枣等经济作物。根据牧草、苜蓿种植集中连片、规模大的特点,引进了160多台大、中型喷灌机,喷灌面积达6.36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2年黄骅市多方筹资750万元,发展苜蓿、冬枣喷灌3万亩,还专门投资13万元,购置了大型喷灌机1台,配备专门技术人员,采取租赁的形式,进行牧草、冬枣灌溉,使农民增收达800多万元,深受干部群众的欢迎。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7日 23:30:25
28楼

第26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3-9-17

湖南省大型灌区大旱之年作物长势喜人

  今年6月下旬以来,湖南省持续出现晴热高温少雨天气,根据气象部门统计,进入七月份后,全省连续30多天持续高温,最高气温达41℃,日蒸发量14mm。全省农业旱情严重,引起了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

  但是抗旱过程中我们欣喜的看到,经过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后的大型灌区内作物长势喜人,一派丰收景象。大型灌区在抗旱过程不仅保证了灌区内的农业灌溉用水,而且对灌区内的工业和城乡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节水效益得到了充分体现,抗旱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得到了各级领导以及群众的肯定。

  自1998年国家投入国债资金进行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以来,湖南省已经累计投资37843万元,用于全省15个大型灌区的配套改造建设,共计完成干支渠防渗313km,新建、改建险工险段和渠系建筑物1706处。正是这些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为今年抗御特大干旱奠定了良好的工程基础。

  地处湘中的酒埠江灌区,自1999年开始由国家立项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三个年度中分别对东干渠、总干渠19.7公里渠道进行了防渗护砌,同时对重点“卡脖子”工程进行更新改造,整治部分险工险段,对干支渠上一些重要控制点和分水点采取遥控遥测等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实行科学管水,优化调水。经过改造后的干支渠工程,输水过程中安全畅通,减少了渠道渗漏损失,加快了流速,输水能力大大提高。灌溉周期比改造前缩短了两天,既做到了及时供水、节约用水,又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渠首电站7月4日~15日,三台机组昼夜满发,均匀出流,日出库流量保持在30立方米/秒,提前向灌区下游供水,及时解决了等水插秧的矛盾,有效缓解了旱情。

  双牌灌区连续实施了5期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重点对干渠上中游段进行了防渗护砌,整治阻水卡水工程,使灌区基本上摆脱了病险运行状况。经过改造后,灌区渠首引水能力由改造前的18立方米/秒提高到22.8立方米/秒,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39提高到0.51。在今年的抗旱过程中,增加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轮灌周期缩短了两天。灌溉期间,比特大干旱的1998年同期多输水0.5立方米/秒到祁阳尾灌区,平均每天多送水量5万立方米,扩灌面积达到7600亩。

  韶山灌区自7月5日进入“双抢”,灌区管理局停止小水电发电以保证农业灌溉,为兼顾上、下游用水,灌区严格执行一、二级配水计划,对各管理所实行“流量到段、分段包干、节余有奖、超用受罚”的管理制度,严格集中水权,统一调度,通过自动化设施对干渠各地段交接水位实行24小时监控,确保了灌区下游的及时用水。

  据统计,全省15处大型灌区经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后,形成3.97亿立方米的年节水能力,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39万亩,灌溉保证滤提高2~5%。截至8月10日,全省15个大型灌区可以保证灌溉面积471.59万亩,达到设计灌溉面积的67.85%、有效灌溉面积的89.5%,累计提供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13.07亿立方米,为当地农业生产的正常开展、农民的正常生活、农村的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7日 23:30:50
29楼

第28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3-10-9

水利部召开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

  近日,水利部在重庆召开了全国水利系统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部分省(区、市)水利厅主管厅长和各省(区、市)水利厅农水处处长参加了会议,水利部翟浩辉副部长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近年来各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经验,研究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思路、新机制和新举措,部署今冬明春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任务。
  翟浩辉副部长在讲话中,针对当前的防汛抗旱和农村税费改革新情况,围绕水毁工程修复,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分析了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的形势,要求重点做好7个方面的工作: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抓紧修复水毁工程;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加大农村饮水解困工作力度;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整治农村水环境;抓好排涝体系建设;抓紧实施牧区水利、小水电代燃料和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三大“亮点”工程,促进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建设。
  翟副部长强调指出,为做好今冬明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第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政领导负责制,加强农建机构和队伍的建设与改革,协调好各方面的力量,营造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良好氛围。第二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依据各地水土资源条件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第三要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学会用社会管理的手段,推动新形势下的农建工作;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和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地方农建配套投入政策研究;提高农建工作的政策水平和法制化水平,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着重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第四要多方筹资,增加投入。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增加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农民投资投劳。制定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民营水利。第五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研究制订《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办法》,明晰工程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拍卖使用权,搞活经营权,进一步加快农村水利发展。
  会上,有关省针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了交流发言。北京市围绕农村城市化建设,以富裕农民为主线,以节水、治污、蓄水、保水、供水为重点,对水资源的节约保护、优化配置和管理进行了介绍。山西、黑龙江、山东、四川省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就如何转变观念,开展“一事一议”、“民主议事”,创新机制发展民营水利,整合资金捆绑使用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方面交流了经验和做法。内蒙古主要介绍了如何开展以灌溉饲草料地为主要内容的牧区水利建设,发展“生态畜牧业”,保护草原生态、增加牧民收入的主要做法。安徽省针对今年水毁工程的修复,重点介绍了如何早动员、早部署,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自力更生战胜困难。浙江省主要介绍了建设万里清水河道和发展绿色生态省的思路和具体做法。
  与会代表还结合各省实际,对翟副部长的讲话和9个省份的发言,以及农村水利司组织制订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分组讨论。大家认为:这次会议召开及时,意义重大,为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当前解决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最迫切问题的有效措施,是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保障。针对目前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形势,要按回良玉副总理批示的“新阶段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有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明确建设重点,广辟投资渠道,改革管理方式,创新运行机制”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当前要尽快出台《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民营水利、股份合作制水利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权责不明、管理不善、投入不足、发展滞后等问题。同时,与会代表也一致建议:要按照中央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要求,加大中央财政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中央资金的引导作用,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将必要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纳入地方各级基建计划稳步实施,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有序开展。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7日 23:31:17
30楼

第29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3-10-20

结合实际 科学规划各地认真部署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入秋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精神,结合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确定了切实可行的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
  北京市以为“新北京、新奥运”服务为目标,以节水、治污、蓄水、保水、供水为主题,着重抓好水源与生态保护、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管理、农业节水、雨洪利用工程建设四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快郊区保护水资源、水环境建设步伐,计划新建污水处理与水环境治理工程10处、生态治理及湿地工程10处,完成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200平方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2万亩,除险加固小(二)型水库10座,新建集中供水工程20处,可增加蓄水能力250万立方米,增加保水能力1000万立方米,增加日供水能力4万吨,节水5000多万立方米。
  天津市以解决干旱缺水,提高抗御水旱灾害综合能力,建设节水型城市,发展大都市水利为总体目标,围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重点,进一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及小型、微型蓄水工程建设,计划投入资金1.9亿元,新增灌溉面积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2万亩,解决22.9万人饮水困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平方公里,加高加固堤防64.2公里,疏浚河道104.5公里,新建水库10处,新建水池、水窖、机井等小型农村水利工程4590处,完成土石方1700万立方米,新增蓄水能力1200立方米。
  河北省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确保明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省水利厅于10月7日印发了《河北省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意见》,明确全省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标是: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8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9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760平方公里,解决农村60万人饮水困难,全省计划完成水窖、水池等集雨工程3万处,完成12个省级集雨工程项目建设,建成水窖、水柜3616个,增加蓄水能力89.5万立方米。
  山西省按照科学规划、政府扶持、市场引导、重点突破的发展思路,以开源节流、除害兴利、开发保护同步,建设与管理并重为目的,进一步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围绕农民增产增收,改善生态环境,抓好资金扶持引导,技术服务指导,充分用足用好两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今冬明春计划投入劳动积累工9400万个,各类机械5万台,解决100万人饮水困难,新增灌溉面积1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50万亩,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利用小泉小水、雨水集蓄等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扩大灌溉面积5万亩,新增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面积30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80万亩,完成秸杆还田500万亩,修复水毁工程3000处,恢复灌溉面积11万亩。
  辽宁省从抗旱水源、节水灌溉和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入手,抓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是继续积极兴建库、塘、井、窖等抗旱水源工程,计划完成抗旱水源工程9007项,新增调蓄能力3亿立方米。二是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加快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喷灌、微灌,促进农业生产布局的调整和用水结构的调整,计划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0万亩;三是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中小河流治理。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和依靠自然力量进行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万亩。
  江苏省以富裕农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适应形势要求,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农村水利投入机制,深化管理制度改革,着力提高城乡防洪保安标准,增强水资源供给能力,改善水环境,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全省计划完成土方6亿立方米,疏浚县乡河道1.2亿立方米,配套小沟以上建筑物5万座,兴建防渗渠道、输水管道5000公里,改造200万亩中低产田,建设100万亩高效农田,治理水土流失250平方公里。
  江西省坚持以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汛抗旱并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注重实效、量力而行、综合治理,力争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投入、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有更大突破。全省计划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98座,占病险水库总数的20%,其中大中型水库33座,小型水库665座;新增灌溉面积3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新增库容5000万方;增加乡镇日供水能力15万吨,解决46万人饮水困难;治理水土流失280万亩。
  山东省抓住有效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提高防洪除涝标准、改善生态环境三大工作重点,突出防洪除涝、水源工程、节水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等七大工程建设,坚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为农民增收服务和为农业参与国际竞争服务的原则,今冬明春计划投资88.03亿元,开工和续建各类水利工程14.75万项,完成土石方8.58亿立方米,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89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51万亩,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1186万亩,新增除涝面积536万亩,加固和新修水库913座、塘坝池窖33453座,增加蓄水能力3.6亿立方米。新建村镇集中供水工程1197处,解决312万人的饮水困难。采取户办、联户办、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新建水利工程25300处,完成小型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改革14568处。
  河南省针对今年防汛抗旱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抓住影响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突出防洪除涝、农村饮水解困、抗旱水源建设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四大工作重点,计划从2003年9月底开始分三个阶段逐步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全省计划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5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0平方公里,解决80万人农村饮水困难。新增小水电装机4000千瓦,安置移民2万人。
  海南省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基础上,将继续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检查评比工作,计划拿出230万元作为奖励资金,在今年的农建工作中评出一等奖二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四名,各奖励50万元、30万元和10万元,调动各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今冬明春全省计划投入资金4.59亿元,新增蓄水能力4215万立方米,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23.6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6.6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8.2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7.4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13平方公里,解决35.46万人饮水困难。
  四川省坚持“治水兴蜀”不动摇,继续强化创新机制,突出工作重点,将大、中、小、微工程相结合,新建与改造相结合,配套与挖潜相结合,开源与节流并举,抓规划、抓服务、抓典型、抓宣传,努力实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今冬明春计划投入资金25亿元,投入劳动积累工6亿个,动用土石方5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24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84万亩,整治病险水库600座,解决215个旱山村15万亩旱地浇灌,解决50万人饮水困难,新建集中供水工程2200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80平方公里,完成小水电装机20万千瓦。
  陕西省紧紧围绕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因地制宜地部署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任务。陕北地区榆林市计划从10月中旬开始,投入全市50%的劳力,大干60天,新修“四田”(水平梯田、水平堰田、坝地、河滩造田)面积
  11万亩,新增灌溉面积3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720平方公里。关中地区铜川市计划大干100天,坚决完成今年冬春农建计划。陕南地区商洛市向各县下发了《关于做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安排的通知》,各县都根据通知的要求制定了规划,全市计划解决11万人的饮水困难,新增“四田”面积6.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0平方公里。
  甘肃省从六个方面抓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是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地建成一批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增加集雨节灌面积40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万亩;二是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继续抓紧抓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解决65.82万人饮水困难;三是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组织实施10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8个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3个牧区节水示范项目建设,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万亩;四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梯田建设为重点,以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退耕还林为目标,新修梯田12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0平方公里;五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1750万亩农田灌溉;六是中小河流治理。抓紧抢修水毁工程,做好河流清淤除障,确保明年安全度汛。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7日 23:31:46
31楼

第30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3-10-29

安徽省郎溪县灾后水利建设重点突出 措施得力

  1999年安徽省郎溪县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洪灾的教训和多年的实践,使当地群众清醒的认识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为此,该县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几年来,全县投入资金达2.9亿元,累计投入劳动积累工1600万个,投入各类施工机械385万台套,完成土石方1450立方米,挖、扩大小塘坝8950座,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3万亩,激发了经济增长的后劲。主要做法是:

  一、行政推动,全民发动

  一是加强领导。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乡镇、联系重点圩区、联系重点水利工程的工作制度,几大班子共同抓水利,全力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二是落实责任制。在施工过程中,坚持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对重点工程实行“四合一”负责制,即由县级领导、县直部门、乡镇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全程负责,并将水利建设成绩纳入年终考核内容;三是政策激励。建立了水利兴修激励机制,实行“以奖代补”,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但不补,还要追究其责任。近年来,该县从困难的财政中拿出100多万元用于以奖代补,充分调动了各地的积极性;四是全民参与。在召开会议动员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了全民关心、全民参与、全民支持的良好局面,群众由过去的“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大干水利热情空前高涨。

  二、多方筹资,加大投入

  郎溪县牢固树立过苦日子、紧日子的思想,集中一切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多年以来,形成了上级支持、地方投入、干部捐款、农民筹资、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在县城防洪工程建设中,该县发动干部群众捐款500多万元,县委县政府贷款1700万元,在上级部门的扶持下,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幸福乡积极采取“一事一议”的做法,印发了《致全乡人民的一封信》,动员群众兴修水利,农户自愿签订了《筹资志愿书》,筹集资金达550万元,提前完成了规划5年的幸福大堤工程。毕桥乡积极引进外资办水利,从3公里以外调运土石方,实施北河埂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十字镇华村10户村民筹集资金3万元,修建1万立方米蓄水塘一座;凌笪乡采取“以林养水,以水养水”的办法,筹集资金50多万元修建“当家”塘坝,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突出重点,常抓不懈

  该县制定了年度水利建设整体规划,明确了全年各个阶段的水利兴修重点和目标任务,将防洪水利建设作为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圩区乡镇着重抓好“万亩圩堤”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从今年4月起,郎溪县克服汛期阴雨天气等实际困难,于9月份完成了丁字埂至东门大桥填塘固基防洪重点工程建设;涛城、十字、毕桥等乡镇出资购买施工机械,发动群众利用一切农闲时节实施“百塘”工程建设,为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可靠保障,收到了良好效果;凌笪乡钱桥村仅一个村民小组就挖、扩塘坝20多处,带动了周边村的水利工程建设。在兴修水利狠抓进度的同时,该县始终坚持进度服从质量的原则,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了工程建一处成一处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