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之广东省博物馆2004年12月12日,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在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的文化艺术广场奠基,规划总用地面积4.1万㎡,总建筑面积6.7万㎡,地下一层,地上五层,主要配置有展馆(20500㎡)、藏品保藏系统(8300㎡)、教育服务设施(3100㎡)、业务科研设施(4700㎡)以及安防、公共服务、综合管理系统等。展馆分为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和临展馆四大部分。新馆建筑结构新颖,设计独特,运用“宝盒”的设计理念,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承载巨型钢桁架悬吊结构体系。新馆的巨型屋面钢桁架整体滑移总重量达8700吨,是目前世界重量最大的钢结构高空滑移工程。由于展馆是由巨型钢桁架悬吊出来的,中间没有一根结构柱,为陈列展示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智能建筑之广东省博物馆
2004年12月12日,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在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的文化艺术广场奠基,规划总用地面积4.1万㎡,总建筑面积6.7万㎡,地下一层,地上五层,主要配置有展馆(20500㎡)、藏品保藏系统(8300㎡)、教育服务设施(3100㎡)、业务科研设施(4700㎡)以及安防、公共服务、综合管理系统等。展馆分为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和临展馆四大部分。
新馆建筑结构新颖,设计独特,运用“宝盒”的设计理念,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承载巨型钢桁架悬吊结构体系。新馆的巨型屋面钢桁架整体滑移总重量达8700吨,是目前世界重量最大的钢结构高空滑移工程。由于展馆是由巨型钢桁架悬吊出来的,中间没有一根结构柱,为陈列展示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新馆建筑设备先进,设施一流,实行全方位的智能化管理,包括安全防范、设备管理、信息通信、网络应用和音视频等智能化系统。文物库房和部分展馆实现恒温恒湿和气体消防。
新馆陈列展览以广东历史文化、艺术、自然为三大主要陈列方向,在展陈内容编写上遵循功能、经济、创新、信息、科技、艺术、合理的原则,充分反映了岭南文化的独特个性和广东省博物馆的馆藏水平。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以“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为建设目标,“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力争成为广东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心。新馆建成开放后,功能将更加完备、陈列展览更加丰富多彩、服务更加人性化,必将成为广州地区重要的旅游观光场所和全国乃至世界了解广东的重要窗口。这个“绿色飘带上盛满珍宝的容器”将与周边的文化艺术设施交相辉映,成为珠江新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广东省、广州市的文化形象、文化氛围、文化品位的进一步提升增添新的光彩。
[
本帖最后由 hero_2008 于 2010-9-9 12:38 编辑 ]
2楼
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环保节能设计
在21世纪的今天,环境与能源问题是摆在所有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现实课题。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为此,中国馆极度重视在环境与能源问题方面的探讨与贡献。
中国馆有一套完整的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策略体系,共由4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在规划和群体整合层面,中国馆力争实现靠近世博轴,使中国馆与世博主题馆部分设备资源,能够形成共享与协调。
第二部分,在建筑形体的设计层面,力争实现单体建筑自身的减排降耗。国家馆造型层层出挑,在夏季上层形成对下层的自然遮阳;地区馆外廊为半室外玻璃廊,用被动式节能技术为地区馆提供冬季保温和夏季拔风;地区馆屋顶“中国馆园”还将运用生态农业景观等技术措施有效实现隔热。这些措施将使中 国馆比国家要求进一步节能近10%。
第三部分,在建筑表皮技术层面,充分考虑环境能源新技术应用的可能性。比如,所有的窗户都是使用低耗能的双层玻璃,国家馆屋顶上还使用大量的太阳能板,有望使中国馆实现照明用电全部自给。
第四部分,在景观设计层面,加入循环自洁要素。在国家馆屋顶上设计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在地区馆南侧大台阶水景观和南面的园林设计中,引入小规模人工湿地技术,利用人工湿地的自洁能力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为城市局部环境提供生态化的景观。
灯光设计
中国馆灯光设计的总体思路是要配合建筑稳重大方的气质,体现建筑本身的色彩和肌理,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锦上添花,而不是追求争奇斗艳的花哨效果。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内透光和外投光的结合使用,成了中国馆灯光设计的基本手段。 中国馆的外立面由红色的横梁和玻璃相间组合而成,夜幕下,想要使中国馆呈现出通透开放的效果,就需要内部的光均匀地透过外立面的玻璃映射出来,也就是 “内透光”。别看这简单的“均匀”二字,里面包含了很多的学问,比如说灯点位置的选择、色温的选择等等。设计团队通过在中国馆顶部安装反光平顶,形成反光面,偏暖的黄色灯光照射在反光平顶上,再反射到外立面的玻璃上,这样,暖暖的光就从中国馆内部均匀地透了出来,让人觉得格外温馨(见图2)。外投光也有很多技术难点,既要选择亮度高、可控性好的光源,也要注意建筑整体亮度与周边环境的一致,防止眩光带来的光污染。这些问题,都被设计一一攻克。除了内透光和外投光这两个基本的手段外,一些灯光特效的设置也将会为夜幕下的中国馆带来令人惊喜的感觉,“天地交泰”就是其中的一个设计。所谓“天地交泰”就是利用灯光的照射使建筑形成与天交融、与地相接的效果。设计师选择在中国馆68米高的采光天棚四周设置聚光灯向上打光,而向下的光将打在中国馆底部入口平台上。从外面看上去,就像一条光束在中国馆内部直通天地。这种设计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问天”的意境,以及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绿色照明理念是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在城市照明领域中的体现,在倡导节能环保的今天,绿色照明技术已经成为未来照明技术的发展方向。在中国馆灯光照明设计过程中,绿色照明的技术理念贯穿始终。中国馆主要使用的是新型节能的LED光源以及其他高光效、长寿命的光源和设备。这些光源低热量、节能、无辐射,对环境的污染较少,是清洁光源的代表,而且它们的可控性比较好,容易控制明暗的变化。
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使它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厅是东西南北皆可通风的空间,在四季分明的上海,无论展会期间各种气候如约而至,让观众都能感到有一股股与人体相宜的气流在抚摸自己的肌肤。外墙材料为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比如所有的门窗都采用LOM-E玻璃,不仅反射热量,降低能耗,还可能会喷涂一种涂料,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为建筑外墙照明提供能量。地区馆平台上厚达1.5米的覆土层,可为展馆节省10%以上的能耗。国家馆顶上的观景台也可能引进最先进的太阳能薄膜,储藏阳光并转化为电能。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主体建筑的挑出层,构成了自遮阳体型,已经为下层空间遮阴节能了。所有管线甚至地铁通风口都被巧妙地隐藏在建筑体内。
回复
3楼
世博主题馆。。。
回复
4楼
广州亚运城。。。
[
本帖最后由 hero_2008 于 2010-9-9 12:41 编辑 ]
回复
5楼
呵呵,没机会去上海,反倒是在这里了解了更多~~~
回复
6楼
只能在网上看这些东东,智能建筑确实很美
回复
7楼
很漂亮:victory:
回复
8楼
呵呵···很不错···
回复
9楼
中国馆最难看了,就是一个麻将桌,染成红色,就吹牛号称“中国红”
回复
10楼
很好,谢谢了
回复
11楼
很期待我们的亚运城啊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