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外设计师谈中国房子的独特个性人与自然共生提起中国房子,你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会是什么?是古色古香的中国宫殿紫禁城,还是个性十足的奥运场馆水立方?是浦东陆家嘴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还是新天地修旧如旧的里弄人家?这些标志性的中国建筑一方面承载着中国五千年历史厚重的文化符号,一方面更显示着今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成果;而先后举办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则是将他们介绍给世界的绝佳机会。
提起中国房子,你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会是什么?是古色古香的中国宫殿紫禁城,还是个性十足的奥运场馆水立方?是浦东陆家嘴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还是新天地修旧如旧的里弄人家?这些标志性的中国建筑一方面承载着中国五千年历史厚重的文化符号,一方面更显示着今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成果;而先后举办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则是将他们介绍给世界的绝佳机会。
如何把中国房子做得既有文明的传承又有时代的建树?如何令传统的中国房子变身现代的建筑功能在上海世博会上大放异彩?近日,记者走访了数位境内外建筑设计名家,听他们谈谈其心目中“中国房子”的独特个性。
“境内外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建筑文化就是一种形式,主要是大屋顶、廊子、院子;还有人认为虽然中国建筑文化很有特色,但已经与现代的技术和材料不相适应,是过时的文化。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依旧是建筑的灵魂。”谈起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的张健博士侃侃而谈,他告诉记者:“我们的传统建筑、尤其是居住建筑,展示了人与自然共生的美德,这种美德就是现代西方建筑所探讨的生态性和共生论。”
“在我看来,中国的传统建筑无疑是最美的,更是与自然最为和谐的。”早年留学美国,如今在申城一家大型建筑设计研究院供职的建筑设计师方及生告诉记者,在他看来,中国建筑的传统美学最崇尚天人合一的精神,尊重自然的传统文化,在今天也是建筑美学始终要追求的目标。 方及生告诉记者,这种文化特征在如今的一些新建筑中也多有体现,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东方之冠”: “作为黄浦江边的一抹‘中国红’,“中国之冠”的建筑本身是非常‘硬线条’的,有时或许会给人一种压抑感,但通过四大交流平台的设计将其‘软’化达到与环境的和谐,正体现了中国建筑的文化特征。”
专家们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国建筑业发展迅速,造就了百多亿平方米的居住及公共性建筑,但也出现不少简单抄袭外国建筑形式与产品符号的作品,造成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变异与失落。 “中国建筑文化的出路,在于继承和发扬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世界先进建筑设计理念,进行符合时代潮流的创新。”美国W&R国际设计集团中国区执行董事刘江泉表示。作为美国最大建筑师事务所之一的中国代表,他直言中国的建筑需要外来的因素,然而中国文化向来是包容的和开放的,“未来的中国建筑文化应以科学为基础、以中西文化为底蕴、以节约能源为本的建筑形态。既要保持中国文化特色,也要接受外来科技。”
“重新审视我们的传统,中国建筑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内涵。我们须以传统建筑文化为根,同时一定要引进西方建筑文化以刺激我们的创新,两者不可偏废。”曾经参与世博会建筑设计的上海设计师杜先生告诉记者,不少像江南造船厂这样的老建筑都进行了改造,“焕然一新”迎接上海世博会,对此他认为:“要赋予老建筑新的生命力,世博会对城市的影响并不仅仅是那184天,如果最终留下的是既有传统特色又富时代精彩的中国房子,意义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