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2000中pushover分析讨论帖
dzq86
dzq86 Lv.2
2010年07月12日 14:02:13
来自于SAP2000
只看楼主

看了论坛中很多的关于Pushover分析的帖子,大多数情况都是只有人发帖,回帖解决问题的甚少,Pushover在结构分析上的应用也算是未来结构分析的发展方向了,而且国外的利用也越来越日趋成熟,国内在2000年以后也进行了许许多多相关的研究,在cnki上搜索一下,相关的论文不下百篇,但真正能用的上的也只有几篇而已,尤其在sap软件的应用问题上,大多数论文隐藏了pushover分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也因此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一者,下一代的研究看到相关论文的时候,在指导sap2000中进行pushover分析时并没有多大的用处,尤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二者,隐藏了众多的环节,也让新的研究者对文献的真是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怀疑。小弟近前也在做相关工作研究,但苦于身边没有人共同探讨,目前遇到瓶颈进展缓慢,个人觉得大家应该积极的讨论一下,让更多的工程人士去学习相关的知识,而且应该是基层的知识很容易的就能够学会,也能够让pushover在工程上的应用得到更多的推广,希望大家能共同的、积极的探讨。小弟敬上。

看了论坛中很多的关于Pushover分析的帖子,大多数情况都是只有人发帖,回帖解决问题的甚少,Pushover在结构分析上的应用也算是未来结构分析的发展方向了,而且国外的利用也越来越日趋成熟,国内在2000年以后也进行了许许多多相关的研究,在cnki上搜索一下,相关的论文不下百篇,但真正能用的上的也只有几篇而已,尤其在sap软件的应用问题上,大多数论文隐藏了pushover分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也因此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一者,下一代的研究看到相关论文的时候,在指导sap2000中进行pushover分析时并没有多大的用处,尤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二者,隐藏了众多的环节,也让新的研究者对文献的真是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怀疑。小弟近前也在做相关工作研究,但苦于身边没有人共同探讨,目前遇到瓶颈进展缓慢,个人觉得大家应该积极的讨论一下,让更多的工程人士去学习相关的知识,而且应该是基层的知识很容易的就能够学会,也能够让pushover在工程上的应用得到更多的推广,希望大家能共同的、积极的探讨。小弟敬上。
以下是我个人对sap2000中pushover的一些理解。
先说分析的三个难点吧:
一、框架截面和塑性铰的定义
二、结构荷载和质量源的定义
三、荷载工况的施加
个人觉得在sap2000分析中以上问题能够得到合理的解决,其它的都算是小问题,像模态分析、查看能力谱曲线和其它的信息、以及推覆前进行设计等这些都不能算是什么大的问题,都可以比较容易的得到解决。
个人对以上问题的见解:
一、框架截面和塑性铰的定义。其实这点主要针对既有建筑,如果是新设计的建筑,设计人员完全可以仅对结构截面进行定义而不配筋,或者配筋用于检查,然后在推覆前进行设计就可以了,而对于既有建筑的pushover分析,由于既有建筑的配筋是恒定的,那么如何考虑框架截面配筋的折减和定义过框架截面后指定什么样的塑性铰,因为设计人员已经配筋的框架截面是不能够采用程序默认的相关塑性铰进行分析的,因此塑性铰的指定就成为pushover分析的第一道拦路虎。
二、在进行pushover分析中,建筑结构恒载和活载的大小和方向,如何施加在建筑模型中将成为影响pushover分析结果的有一重要因素,包括质量源的选取以及组合的比例,成为pushover分析的第二道拦路虎。
三、如果前两项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第三项问题应该也算是小问题了,因为对于新手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多次定义不同的荷载工况进行分析后,将结果放在一块做对比即可自己理解,不同的荷载工况对pushover分析结构的影响,在sap2000中常用的与pushover分析工况紧密相关有:1、重力+model(u1)的侧向荷载,相当于在结构侧向施加一个倒三角形的荷载进行pushover分析;2、重力+第一振型方向加速度的侧向荷载,相当于在结构侧向施加一个均布的荷载进行pushover分析,这两种施加工况一般作为pushover分析的上下限。至于大多文献提及的其它方式的pushover分析工况,目前在sap2000中实现的困难还比较大,
以上是个人意见,提出来希望大家能共同讨论,把软件讨论明白了,把问题解决了!谢谢!如有不对之处,望高手指点!

[ 本帖最后由 dzq86 于 2010-7-12 14:05 编辑 ]
yichujun
2010年07月13日 14:03:40
2楼
同志,我也有同样的苦恼;甚至同一模型分析两次得到的结果都不一样,同一模型在两个版本中分析的结果也不一样;叫我如何相信啊
回复
lsqg4563
2010年07月15日 23:22:28
3楼
pushover计算的结果不尽相同也是正常的,因为非线性结果本身就是结果不唯一。
回复
dzq86
2010年07月18日 15:01:11
4楼
分析结果的不同,我也经常遇到,刚开始的时候也很困惑,同样的分析工况,结果相差却很大,可能答案回想lsqg4563兄说的那样!
回复
往事如风
2010年07月19日 14:37:52
5楼
一、框架截面和塑性铰的定义:
如果是简单结构,已可以根据工程经验预测塑性铰位置,如常见的体型规则、简单的框架结构,没有必要建立纤维截面模型,直接指定即可,采用特征截面法分段积分即可得整个杆件的弹塑性刚度。对于转换结构(托墙、托柱),局部应力非常复杂,需要根据材料的本构关系(主要是滞回曲线),建立纤维截面模型,应用数值积分得到杆端F-Δ的关系,实际上有三个层次:1、构件模型;2、截面模型;3、材料模型;
其他的我也正在研究,说不好;
回复
yihansds123
2010年07月21日 21:50:12
6楼
上面楼主提到的问题,我这这样理解的,1,塑性铰,根据工程经验在结构的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施加塑性铰。2,质量源可根据抗震规范5.1.3要求,自重恒载均为1.0,活载0.5。来自对象,附加质量以及荷载

此方法计算的质量是按第一、二种方法求得的质量之和。在实际工程中采用此方法时,为了构建中国规范要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在定义荷载的质量乘数一栏中一般只需要定义可变荷载的质量乘数,质量乘数值为抗震规范表5.1.3中的组合系数,而不应包括恒荷载。如果用户使用此方法时在定义荷载的质量乘数一栏指定了恒荷载,结构自身的质量将被计算两遍而出现错误。
回复
yihansds123
2010年07月21日 21:55:44
7楼
关于PUSHOVER分析曲线问题,性能点,应该算是,反应谱和PUSHOVER曲线的交点,推覆曲线是以单调荷载加上去的,和反应谱无关,而性能点的产生却与之相关,但在我对反应谱分析时,选择8度(0.2)和8度(0.3),应该产生不同反应谱曲线,但通过推覆计算,性能点却没有变,至今未解,忘高手指点!!
回复
fyhhh9999
2010年07月25日 11:29:48
8楼
这是很好的资料,我也下来看看,有时间就学习下,不错。:time: :time: :time:
回复
csulamn87
2010年07月26日 22:43:37
9楼
麻烦高手帮一下,怎么定义塑性胶的属性,
回复
zws20010
2010年07月27日 22:51:00
10楼
你说8度和8.5度得到相同的性能点,我估计是你在反应谱函数选项中,选择了烈度,而没有调整上面的影响系数,它不能烈度联动。
回复
往事如风
2010年07月28日 08:56:31
11楼
在单质点弹性动力方程中引入塑性因子以此为基础去做整体结构的弹塑性推覆分析,和材料没有太大关系,总觉得不靠谱,特别是MPA(多模态推覆分析)和IDA(动力时程分析)在高阶振型的误差在20%左右,现在计算机硬件计算水平完全可以满足IDA的要求,强烈建议取消弹塑性推覆分析而用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替代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