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用沈蒲生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作为教材,大家挑挑错。 有句话叫做”爱之切,故言之也苛“。我们不为别的,只为能正确地学习。 我先指出几处,与各位探讨: (1)P23倒数第2行 原文说,自原点至应力应变曲线上应力等于0.5fc对应的点的连线的斜率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似乎不妥,宜为:重复加载5-10次后,变形趋于稳定,此时的应力应变曲线接近于直线,该直线的斜率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有句话叫做”爱之切,故言之也苛“。我们不为别的,只为能正确地学习。
我先指出几处,与各位探讨:
(1)P23倒数第2行
原文说,自原点至应力应变曲线上应力等于0.5fc对应的点的连线的斜率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似乎不妥,宜为:重复加载5-10次后,变形趋于稳定,此时的应力应变曲线接近于直线,该直线的斜率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2)P43,图2-6
横坐标原文标注为:S-R
宜改为:R,S
(3)P60中部
原文: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一般为25mm
宜改为: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一般为30mm
P61第4行
原文:不应小于10d
应为:不应大于10d
P62倒数第2行
原文:柱核心截面直径dcor=450mm
不妥,宜写成:柱核心截面直径dcor=500-2×30=440mm
另外,该例题没有根据实际配筋计算螺旋箍筋柱的承载力,直接用题目中给定的3900kN来验算小于等于普通箍筋柱1.5倍,不妥。
P94框图
ρ≥ρmin
应为ρ≥ρmin*h/h0, 或者As≥ρmin*b*h
下一个流程ρ=ρmin 应该去掉,没有用。
P83框图也存在同样问题.
P123关于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的问题
原文指出,T形截面梁和工字形截面梁可以不区分荷载情况而采用作为一般受弯的公式
不妥。查规范条文说明,T形截面和工字形截面的独立梁在满足集中荷载产生的剪力占支座或节点边缘总剪力的75%以上时,应按集中荷载情况计算。
《混凝土结构规范理解与应用》指出,将集中荷载情况只用于矩形截面的做法,是89规范的做法。于是我们可以推断,沈的说法是旧规范的说法,新规范已经不是这样。
P134伸入梁支座的纵向受力钢筋根数
原文:当梁宽≥150mm时,不应少于2根;当梁宽<150mm时,可为1根
依据规范,应为:当梁宽≥100mm时,不宜少于2根;当梁宽<100mm时,可为1根
P136倒数第2行
原文: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依据规范,应为: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或当梁的宽度不大于400mm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P137第一段
应为:箍筋应为封闭式,其间距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应大于400mm.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
P140最末一行
原文少了一个"不"
应为:可以不配弯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