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与英特尔鹬蚌相争谁得利
yinchuan7
yinchuan7 Lv.12
2005年08月02日 17:36:14
只看楼主

日期:2005年08月02日 将Intel与AMD之间的博弈比喻为鹬蚌相争也许并不非常恰当,但双方你来我往、相互制约的策略指向是明眼人都看得到的。特别是最近一两年,长期生存于Intel阴影之下的AMD攻势甚猛,虽在市场地位等方面尚无法与Intel平起平坐,可其引导话语权的能力却丝毫不逊于业界老大;而Intel在经历了短暂的“静默期”后也屡出重拳,充分发挥了市场领先者易于把握主动权的优势。   其实,Intel与AMD犬牙交错的竞争关系之所以引人注目,不只因为二者都是颇有分量的产业巨头。更重要的是,由于博弈的双方处于整个IT供应链的上游,因此“对打”的衍生效应必然波及供应链中、下游的众多商家乃至最终用户。笔者感兴趣的是:鹬蚌相争,究竟谁能渔利?

日期:2005年08月02日

将Intel与AMD之间的博弈比喻为鹬蚌相争也许并不非常恰当,但双方你来我往、相互制约的策略指向是明眼人都看得到的。特别是最近一两年,长期生存于Intel阴影之下的AMD攻势甚猛,虽在市场地位等方面尚无法与Intel平起平坐,可其引导话语权的能力却丝毫不逊于业界老大;而Intel在经历了短暂的“静默期”后也屡出重拳,充分发挥了市场领先者易于把握主动权的优势。   其实,Intel与AMD犬牙交错的竞争关系之所以引人注目,不只因为二者都是颇有分量的产业巨头。更重要的是,由于博弈的双方处于整个IT供应链的上游,因此“对打”的衍生效应必然波及供应链中、下游的众多商家乃至最终用户。笔者感兴趣的是:鹬蚌相争,究竟谁能渔利?

  最毋庸置疑的受益者是最终用户。无论是绝对垄断还是相对垄断,都意味着供需两端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用户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改变这种状况的最佳途径是通过制度设计和市场手段强化竞争。Intel与AMD的竞争加剧无疑将推动64位计算、双核等高端技术和最新应用普及的进程,并不断降低采购的价格门槛。从目前的情况看,上游竞争带来的正面效应已在用户层面有所显现。

  品牌产品供应商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受益,则取决于其是否善于“随需应变”且能否准确判断时势。先看看Intel和AMD争夺品牌产品供应商资源的明争暗斗:作为冲击Intel既有联盟的“搅局者”,AMD的核心策略是——在二、三线品牌中寻找铁杆合作伙伴,并从边缘性细分市场入手,伺机与一线品牌达成战略合作;Intel当然不会对此坐视不理,其一手推出扶植区域品牌的GAPP计划,另一手面向全国性品牌“软硬兼施”,在“喜新恋旧”的同时试图遏制AMD的反扑势头。

  对品牌产品供应商而言,“左倚右靠”的骑墙策略看似比较保险,但实际上却蕴藏着巨大的风险性。尽管Intel和AMD在市场格局尚不明朗时会“撒胡椒面”——品牌产品供应商“见风使舵”的能力若较强,便极有可能两头受益——但从中长期来看,Intel和AMD一定会致力于培养“心腹”,并对这些合作伙伴予以倾斜性的资源支持。因此,品牌产品供应商不应“将暧昧进行到底”,而要选准时机,结合自身的先天禀赋和发展目标学会“站队”。

  延伸至IT供应链的中、下游,渠道商从鹬蚌相争中受益的机会要大于可能遭遇的挑战。品牌产品供应商是渠道商与上游芯片厂商之间的隔离层,其不仅对Intel与AMD之间的互搏会起到缓冲作用,使渠道商不致面临非此即彼的选择烦恼,而且为渠道商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寻租”契机——既有品牌的扩张和新兴品牌的崛起都需要与渠道商建立良好的关系,品牌产品供应商从Intel、AMD争取到的诸多支持政策,终将惠及为其卖命的众多渠道商。当然,诸侯割据的局面不会太长久,伴随市场整合进程的加快,多数渠道商早晚会“绑定”一至两家品牌产品供应商,否则就可能被“洗”掉。

文章来源:电脑商报
免费打赏
kaven8899
2005年08月03日 21:06:58
2楼
唉!什么时候中国人的电脑能用上中国芯!!!!!!!!!!!!!
回复
李兴龙机电科技
2005年08月04日 18:37:42
3楼

快了。。。。。。。。。。。。。。。。。。
回复
byecar
2005年08月06日 10:57:05
4楼

好用吗?价钱肯定没优势,别说性能了。同等价钱下能做到别人那么好吗?
回复
布丁
2005年08月14日 18:04:47
5楼
让他们去争吧!我们也不能只是看啊!!!!!!!!!!!!!!!!!!!!!!!!!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