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拉梁的计算(相信对你一定有用)~~~~~~!!!
hyylsl
hyylsl Lv.7
2010年01月21日 14:51:56
来自于地基基础
只看楼主

1、基础拉梁有别于基础梁,基础拉梁一般在下列设置情况设置:1)有抗震设防要求且基础埋置深度不一致时;2)地基土质分布不均匀时;3)相邻柱荷载相差悬殊时;4)基础埋深较大时;5)结构工程师认为有必要设置的其他情形。2 、基础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弯矩,调节不均匀沉降等。拉梁上面无墙体时,没有地基反力的作用。中低层建筑,基础埋深较浅,宜设在基础顶面;多层建筑,宜结合基础实际埋置深度等具体情况而定。

1、基础拉梁有别于基础梁,基础拉梁一般在下列设置情况设置:
1)有抗震设防要求且基础埋置深度不一致时;
2)地基土质分布不均匀时;
3)相邻柱荷载相差悬殊时;
4)基础埋深较大时;
5)结构工程师认为有必要设置的其他情形。
2 、基础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弯矩,调节不均匀沉降等。拉梁上面无墙体时,没有地基反力的作用。中低层建筑,基础埋深较浅,宜设在基础顶面;多层建筑,宜结合基础实际埋置深度等具体情况而定。
3、基础拉梁设计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取基础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0.08~0.15)Nmax ,作为基础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另一种是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 拉通。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如拉梁承托隔墙或其他竖向荷载,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至一所得之内力组合计算。
拉梁截面宽度大于等于0.03L~0.04 L,高度大于等于0.05L~ 0.067L。如按0.1Nmax法计算,配筋应上下相同,且不少于615mm2。
此外,当拉梁承受底层墙体荷载时,不管采用上述何种方法计算的,都必须对基础拉梁另行按“梁”或“连续梁”进行验算。
免费打赏
wuwenchun168
2010年01月21日 22:53:26
2楼
请教个问题,那个拉梁的弯矩怎么算啊?谢谢啦!还有那个“柱基础”是指什么?
回复
yaya520025
2010年01月22日 08:56:58
3楼
很好,确实很有用呀,不过这些东西是最基本的,做设计时一定要掌握呀
回复
雪山飞狐666
2010年01月22日 09:47:07
4楼
刚毕业没多久,一直没弄清楚拉梁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啊,看同事也没得人做过拉梁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设置,该怎么布置,内力计算,配筋。
回复
shenxiaohu-jz
2010年01月22日 10:12:29
5楼
楼主定义得非常精确,希望新的地基规范能明确把这些内容纳入进去。
回复
烂漫依然
2010年01月26日 11:23:21
6楼
针对"另一种是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 拉通"发表个人观点:
1、拉梁平衡柱底弯矩的比例问题,当柱底弯矩较小时拉梁可以完全承受即承担100%,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若柱底弯矩很大,造成拉梁的截面尺寸及配筋都很大,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基础底板也承受一部分弯矩,这就存在一个优化问题,也就是拉梁平衡柱底弯矩的比例问题,实际操作中可以试算,具体步骤先假设一个比例比如60%验算基础尺寸,再调整比例例如80%再验算基础尺寸,反复调整后采用一个经济合理的比例和基础尺寸,达到最优。
2、柱底弯矩的方向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或水平地震作用下是经常变号的,即正负弯矩可能会改变,因此建议正负弯矩钢筋均贯通。
3、拉梁不管是轴心受拉还是偏心受拉一旦出现裂缝、裂缝宽度都比较大,因此建议加大配筋率,因为配筋率的因素对裂缝宽度影响很大。
回复
niwenbing
2010年02月02日 10:57:23
7楼
关于基础拉梁的主要作用,这里楼主讲了是平衡柱下端弯矩,调节不均匀沉降等。我想有必要大家多讨论讨论。
为什么好多人(包括我)不知道如何设计基础拉梁,就是不知道它的具体作用,所以也就不知道它的作用荷载应当是什么,也就无从决定其截面、配筋了。
如果单从字面上解释,基础拉梁就是承受拉力的,就是将各基础拉连起来。那么为什么要将它们拉起来,是否是因为它们有水平(相互)错动的可能?想想在大应力作用下,由于地基土的不均匀性,不稳定性,这种错动可能是存在的。但是如何将这种水平错动定量,却是不可能的。所以大概按所联系柱最大轴力的1/10左右考虑,是一种定性的提法。在实际工程中,要主要根据地基具体情况调整这种定性的作用力。
关于调节不均匀沉降,我觉得作用甚微。基础及其上部结构是一个整体结构,如果某柱基础较其它柱有较大沉降,这种反应(作用)必然上传至上部所有楼层的框架,与结构上部刚度相比,基础连梁的刚度就比较小了,所以不会起多少作用。
平衡柱底弯矩,也需要阐述一下。这个平衡是相对于柱下的独基或桩群而言的。我个人认为一般情况下均不能考虑拉梁承受100%的柱脚弯矩。柱底约束最终是由地基土提供的,且土变形与基础构件变形是相互协调的,在弯矩作用下,拉梁发生变形,且拉梁下土在梁底产生反力,一起提供对柱底的约束弯矩。由于岩土承载力较低且拉梁底面积较小(与独基或桩承台比较),此时土体必然对基础底提供较大弯矩反力。参考8楼的意见,我觉得拉梁承担50%左右柱底弯矩较好;考虑到土的力学特性,我认为这种地梁配筋,还是应当将拉梁作为基础梁输入,使用程序计算后配筋较稳妥。
以上仅个人意见,请大家多多指教!
回复
scljc2010
2010年03月09日 08:56:54
8楼
请教个问题,那个拉梁的弯矩怎么算啊?谢谢啦!还有那个“柱基础”是指什么?
回复
mr29
2010年03月09日 16:08:45
9楼
001: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

如拉梁承托隔墙或其他竖向荷载,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至一所得之内力组合计算。
拉梁截面宽度大于等于1/25L~1/35L,高度大于等于1/15L~1/20L。如按0.1N法计算,配筋应上下相同,且不少于615平方毫米。

补充基础梁的有关内容:
(1)一般工程无特殊要求时,基础梁顶标高取-0.050(与基础短柱顶平);
(2)基础梁地构造在图纸中注明:先素土夯实,再铺炉渣300厚,梁底留100高空隙;
(3)基础梁平面定位尺寸必须明确,基础梁支座若没有完全落在基础短柱上,即基础梁端部悬空或局部悬空时,应注明梁下以同标号同浇素砼填充,基础短柱严禁出现外凸现象;
(4)基础梁一般采用C20或C25等级的混凝土浇筑;
(5)注意基础梁高度一般取1/12跨距。
a.跨距为6m时,梁高一般取500;
b.跨距为7.5m时,梁高一般取600或650;
梁配筋大小应根据其荷载计算确定,一般可取6Ф16,Ф8@100/200。

002:当基础按轴心受力计算,上部结构传来底弯距由基础梁平衡时,基础梁应设置在基础顶面,当基础梁仅起连接作用或作为首层墙体基础时,可设置在-0.05标高处。

003:拉梁的设置情况:
1.有抗震设防,基础埋深不一致
2.地基土质分布不均匀
3.相邻柱荷载相差悬殊
4.基础埋深较大
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弯矩,调节不均匀沉降等.
多层建筑,基础埋深较浅,宜设在基础顶面;高层建筑,宜具体情况而定
基础拉梁与基础梁-1
004:
1.我想基础埋置很深时,可以在o.oo下50或60设基础梁,这样可以降低底层柱的计算高度;
2.如果基础埋置不深,明知基础梁拉在靠近0.000处会造成短柱,那就设在基础顶面;如果非得拉在靠近柱根处,那可以设基础短柱,加大柱截面,箍筋加密;
3.何时设基础梁,楼上说得很清楚,我想补充以上两条,请各位大虾指教;
005:
Q:请问基础梁配筋是按什么算的?
比如开间6m的门式钢架,柱下独立基础,基础梁(我们说的地梁)高
为 l/12~l/10取,配筋怎么算?

A:如果上面没有墙体荷载的话,一般取较大柱底轴力的1/10,按轴心受拉构件计算一下就行了。

基础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弯矩,协调地震时各基础的变形,使基础能共同协调工作,所以我认为基础梁最好设在基础顶面处。只有当基础埋深很深时,才在接近室内地面处再设一道梁,以减小首层柱的计算高度。

“若基础埋深较浅时,基础梁设在某个靠近正负零的标高处,基础梁到基础顶之间的柱就非常有可能是短柱甚至超短柱了”。这种说法在下有不同看法。所谓要避免短柱的出现,是为了防止地震时短柱吸收过大的地震力,并发生脆性破坏。而基础梁到基础顶之间的短柱由于在地面下所以并不受地震力的直接影响,这样做也没什么。但我会优先选择把基础梁设在基础顶面处。
单独计算,承受底层墙荷载,按连续梁计算!
回复
wayne_81
2010年04月06日 20:50:44
10楼
那么在设计柱下独立基础的时候 ,拉梁端部的弯矩需要传给基础来承受吗?
回复
tang_guangjie
2010年04月07日 00:18:59
11楼
地拉梁主要减少首层框架柱计算高度(单薄的拉梁对于多层框架结构贡献不大)。如4层框架结构,首层层高5米,单独柱基埋深3米,柱高度有7米以上,地震作用首层柱弯矩极大,配筋很大,层间位移难以满足1/550。曾给一单位设计,他说地拉梁无用,不让做。也有方法:基础柱加大,(截面惯性矩比首层大5倍),类高脖基础,一层层间位移能控制,和设拉梁效果相近。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