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建筑研究 --- 回忆与重构
songyuejianzhu
2009年10月04日 21:49:02
只看楼主

导言按照同样的哲学思想,深入地掌握解读历史的建筑精华,是设计师能力的最关键因素之一.走马观花的阅读是极为轻浮无意义的.要拿起笔临习,思考,分析>,并找到最精妙的原理性把握,以统领极大量的案例. 即是主要的研读对象. 我们知道设计师在实践中的能力经验何等重要.然而建筑之美如女人裸体之代价高昂.作为艺术而言的建筑,实际上只能轻松地存在于历史之中.现实总是那样沉重,以致于人们可能耻于谈论艺术.

导言

按照同样的哲学思想,深入地掌握解读历史的建筑精华,是设计师能力的最关键因素之一.走马观花的阅读是极为轻浮无意义的.要拿起笔临习,思考,分析>,并找到最精妙的原理性把握,以统领极大量的案例. <世界著名建筑全集> 即是主要的研读对象. 我们知道设计师在实践中的能力经验何等重要.然而建筑之美如女人裸体之代价高昂.作为艺术而言的建筑,实际上只能轻松地存在于历史之中.现实总是那样沉重,以致于人们可能耻于谈论艺术.

古典和现代,将若左右脚同时推进.我知道所谓艺术,实在是太过沉重.除了作为一种生活的乐趣,很难说它有意义.没有它的人,只怕更具有资本和权利,有它的人,不过是种游戏.我只不过立了个框架,在这里慢慢进步.谁是真正的艺术家设计师呢? 只有那些拥有项目和权利的 人. 但是生命的倔强不容许我们堕落和沮丧.
在开始历史的漫步之前,应该对如干经典先进行比较深入地解读.不是泛泛而论,而要从一个box生出.深入理解后的对象也容易记忆.如果我们研读过 <柏林皇家博物馆> ,就应该能够默默画出.不要在空乏的理论概念中游荡.就从这里开始.(图片慢慢补上)

序曲 (十八经典)

1 柏林皇家博物馆

作为一种范式,一个坐标轴,深入研习的范例将成为今后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潜在的参考和标准。十八柱子以及柱子形成的空间,是一个高而狭长的区域。可以想象一个不到两米高的人走在其中的震慑压迫感。柱子,作为具有最小完整性意义的建筑实体,它的象征性本质就是一个高大的“人”,也就是“神”或者“圣人”或者超越世俗庸碌的典范的“人”。柱子的直径和以直径为高的这个立方体轮廓,就是最基本的尺度度量依据之一。另一个度量的依据就是整体轮廓体量的尺度。第三个依据就是人体。第四个是空间本身的使用功能。第五个是族群的文化地域特性。研究和理解对象的比例尺度,必要从这五个方面入手。
简单的比例如此自然,以至于无需多费笔墨。多费笔墨也难以讲清。一个基本度量单元的两倍,3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所有这些选择都是令人愉悦自然的。系统分解成如干子系统,它的数目也是控制在较少的数目。这没有什么太多的理由,自然舒适罢了。最初的对象就是“1”个。开始有复杂性的是“2”部分,而“3”段实在只是更为深入细致的划分而已。事物的开始,发展,结束,三个部分。不需要说四个部分,两个部分。“3”是最合宜的。没有太多的理由,感觉舒适罢了。把事物的发展按四个部分来思考也是可以的,只是有点别扭而已。从12色相,七个音符,五个内脏,四个方位季节,所有这些都只是反映某种人的生理规律需要而已。观察并且理解这些,是为了论证更复杂的比例分划。如何决定每一个部分的尺度比例呢?它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从人生理直觉的需要出发的。
除了简单的分数比例,引入了黄金比。之所以有黄金之贵,是因为蕴含了一个系统遗传层级的思想。父——长子——余子,这三者之间,长子对余子的关系具有某种“父”权的关系。系统如是均衡平行地分解为两部分,是简单的。分出一个主次,并且具有系统遗传的特性,才更具深邃的思想。假如要把对象的中间部分抽取来,强调主体性,就可以考虑它对其余部分的“父权遗传”关系。它的地位不是与另一平等,而是具有主导性控制性。这时就有黄金比的运用可能。假如要把矩形的两边分出主次,引入系统的遗传性,就会产生黄金比矩形。很难说这就是最美的。但是显然这是有深邃思想的。古典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它的有序层级和主体控制。谁如不思考这些很微妙的东西,就并不知道建筑的内在灵魂。与古典相反的现代恰恰强调对主体中心的反叛。如果我是个古典主义者,思想上可能比较倾向专制强权。好在在我看来,古典与现代,是两个对等的部分,犹如男女之对等一样,我不歧视高抬任一个。
假如考虑建筑的裙楼和塔楼,非要弄出个黄金比岂非笑话吗?建筑功能本身的要求是最重要的理性依据之一。最终的比例系统,是一个综合的结果。按照一种非常严肃精确的思想,可以推算研究一个部分的最恰当的比例。好比推算研究一个部分的受力情况一样。古典的精神,当然包含了这种追求。这有点像在透视图中追求非常准确的空间关系一样。如果柱子的高度与直径比是2,3,4,它的感觉如何呢?如果是12,15,20又是如何呢?与人体对应的恰当比例显然是需要长期研磨才可以得到的。如果有谁说,他用一种计算系统给出了一个比例值。实际上是扯淡。一个有意义的比例,不是从一个人,从一个计算模型得到的,而是从族群从人类得到的。例如黄种人的比例特征,白人的特征,南方中国人的特征。由此可以嘲讽柯布的比例理论,实在并不值得效法或以为高深莫测。其实是扯淡,个人的折腾罢了。如果需要对建筑的各部分比例进行非常深入地研究推敲,乃是在长期的众人的时代的感受中进行的。任何怪异的看上去很高深的说法都是扯淡。
主体性主导性的对应哲学思想,就是犹太教的“分别为圣,为神长子”。出于嫉妒憎恨的种种原因,人们厌恶这个思想。可是知道宇宙比例——22/78的人知道,这的确是一个铁血法则。对象中最少的22%占有78%的价值。对我们个人,国家,团体有价值的其实绝不是所有人,而是其中的22%贡献了78%.那些缺乏主体性一概而论不分粗劣的思维其实是低级庸俗而无效用的。
四角是圆柱的变体,成为方柱。难以说清原由,范式和生理而已。柱廊体系的盖顶可以再分三个部分理解。第一个部分是基本的连接封边,第二部分是伸展延续,并且写上了文字,第三部分是具有盖顶的结尾意义也有整体线脚装饰意义的部分。基础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基本的用来增加首层高度的部分和具线脚装饰的连接部分。入口的台阶系统与屋顶对应。中间部分的柱廊再往里退,是另一层次的深化。整个建筑规矩严整。如果没有柱子的精雕细刻,线脚的精细,只怕就是很平淡无奇的“平铺直叙”的设计手法了。
如此看来,柱式本身的精美,按照功能装饰的逻辑秩序展开各个部分,整体体量各部分比例的深入推敲,就是这个“范式”从设计角度能够提供的有价值的思想。研究对象由一分为二,二分为多,研究它们的逻辑关系和比例尺度。划分出的对象具有功能的不同。有的是理性的必须有的,有的是装饰性的,有的是兼顾的。“装饰的度”,以及对象尺度变化的平滑起伏程度,都是对象特征的描述。有些表现出某种坚硬阳刚的特征,有些表现为某种谦和优雅从容的气质。很难完全理解这个影子对应的那个人的全部真实面目。好在我们不需要知道他的全部面目。我们知道他有口有鼻有眼有耳。如果我们想知道得更准确,或许可以从这影子找到更多的依据和信息。只是我觉得很无必要。400年前,4000年前的一个欧洲美人,到底是怎样 的呢?不如直接画画这个影子,因这个影子已经足够了。这美人也会说对等于今天的人的生活的话,有些差别,却无实质的不同。她喝茶或者吃饭的时候的样子或者感受,是可以推想得几乎接近真实的。生命真是奇妙。人何必要哀叹人生很短呢。因为逝去的生命其实不还活着吗?活着的不与逝去的几乎等同吗?
爱奥尼柱子虽然复杂,仔细观摩也就那么几个部分,几圈线脚嘛。在一个精严的透视空间中思考对象的体量和空间特征以及蕴含在其中的灵魂,实在有趣而激动人心。美的愉悦来自于美的交流。当我们穿梭在柱廊下的时候,应该能够看到柱子化现而生的逝者的微笑。一切都是美的诗意的。宁静含蓄深沉高雅庄重。研究

[ 本帖最后由 songyuejianzhu 于 2009-10-7 14:41 编辑 ]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