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学习心得
一世平淡
2005年03月24日 08:46:10
只看楼主

1新规范修改背景及指导原则 工程界关于结构可靠度的大讨论: 基于概率极限状态的设计方法是否适用? 结构设计安全度是否需要大幅度提高? 最后结论: 可适当提高结构的设计安全度 与国际主流规范靠近 2设计可靠度调整 风、雪标准值重现期30年→50年(荷载增加10%)(荷条文说明6.1.2和7.1.2) 楼面活荷标准值由1.5→2.0kN/m2(大幅度提高板的用钢量)(荷4.1.1)

1新规范修改背景及指导原则
工程界关于结构可靠度的大讨论:
基于概率极限状态的设计方法是否适用?
结构设计安全度是否需要大幅度提高?
最后结论:
可适当提高结构的设计安全度
与国际主流规范靠近

2设计可靠度调整
风、雪标准值重现期30年→50年(荷载增加10%)(荷条文说明6.1.2和7.1.2)
楼面活荷标准值由1.5→2.0kN/m2(大幅度提高板的用钢量)(荷4.1.1)
增加恒载为主的效应组合(增加恒载分项系数1.35的组合,相对1.2,内力增加10%)(荷3.2.5)
风荷地面粗糙度由3类→4类(原C类分为C和D类,ABC类风荷载增加,D类比89规范的C类减小)(荷7.2.2)
不上人屋面活荷载由0.7→0 .5kN/m2(荷4.3.1)
取消高层建筑风载可提高10%的规定

3抗力方面
调整了材料
混凝土材料分项系数由1.35→1.4(混条文说明4.1.3)
Ⅱ级钢强度设计值fy由310→300N/mm2(混4.2.3)(增加用钢量)
砌体材料性能分项系数由1.5→1.6(砌4.1.5)
放弃消混凝土的弯曲抗压强度fcm,统一采用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强度降低10%(混条文说明4.1.3)。
取消恒载为主的柱安全等级提高的规定(混条文说明4.1.3)

4承载力计算方面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原规范混凝土构件的平截面假定和钢筋应力应变关系正确,fc代替fcm和增加高强混凝土有关规定(增加了佷多调整系数)(混条文说明4.1.3)。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混凝土受剪承载力采用抗拉强度ft,代替原抗压强度fc(混条文说明7.5.1)。

5剪力墙柱的构造要求
5.1柱截面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的加强(抗6.3.8)
新规范
类别 抗震等级
一 二 三 四
中柱和边柱 1.0 0.8 0.7 0.6
角柱、框支柱 1.2 1.0 0.9 0.8
旧规范
类别 抗震等级
一 二 三 四
中柱和边柱 0.8 0.7 0.6 0.5
角柱、框支柱 1.0 0.9 0.8 0.7
5.2柱箍筋加密区箍筋间距和直径的要求(抗6.3.8)
引入“柱根”概念,三、四级抗震底层柱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100mm,四级
抗震底层柱箍筋最小直径8mm。
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
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
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
于8mm。
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5.3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考虑藕联边柱不需放大(抗6.3.9)。
5.4柱箍筋加密范围的变化(抗6.3.10)
底层柱、柱根不小于柱净高的1/3。
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取全高。
一级及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5.5柱箍筋加密区的最小体积配箍明显增加(抗6.3.12)
应符合下列要求:
ρν≥λνfc/fyν
式中ρν 柱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一级不应小于0.8%,二级不应小于0.6%,三、四级不应小于0.4%;计算复合箍的体积配箍率时,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框支柱不应小于1.5%,最小配箍率特征值提高0.02;剪跨比小于等于2时,不应小于1.2%,9度时不应小于1.5%;
f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强度等级低于C35时应按C35计算;
fyν 箍筋或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超过360N/mm2时,应取360N/mm2计算;
λν 最小配箍率特征值,宜按下表采用。

5.6一级和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一级(9度)时不宜超过0.4,一级(8度)时不宜超过0.5,二级不宜超过0.6,轴压比的计算方法与柱不同(抗6.4.5)。
6梁的构造要求(混10.2.6)
当梁的截面尺寸较大时,有可能在梁侧面产生垂直于梁轴线的收缩裂缝。原规范梁高大于700mm加腰筋,新规范梁腹板高度(梁高减去板厚)≥450mm加腰筋,每侧腰筋面积≥0.1%x梁宽x梁腹板高度,间距不宜大于200mm。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7.1设计地震分组(抗5.1.4)
将原规范的设计近远震改为设计地震分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有更详细的规定,增加7.5和8.5度,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对应下表中带括号的值。
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1采用;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2采用,计算8、9度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8.1取消混凝土的弯曲抗压强度fcm,以α1fc代替,α1当混凝土等级不超过C50时为1.0,C80时为0.94,其间按线性插值,fcm>α1fc,计算配筋将增大(混条文说明4.1.3)。
8.2 (混4.1.4)混凝土强度设计值有改变,同时增加了C65、C70、C75和C80的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取消弯曲抗压强度fcm,在如下计算有内
about54321
2005年04月08日 16:39:14
2楼
不错,看过有收获。
回复
toplgx
2005年04月13日 00:41:24
3楼
真是太好了
回复
baoshi123
2008年07月06日 16:22:21
4楼
很好的帖子,先下了,谢谢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