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方面的最新动态(更新版...)欢迎大家踊跃发言 讨论
测量方面的最新动态(更新版...)欢迎大家踊跃发言 讨论
2楼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和《国家重力控制测量规范》两项国家标准通过审查
由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负责制、修订的《国家重力控制测量规范》和《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两项国家标准,近日通过国家测绘局组织的专家审查。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是在原有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水准测量技术发展的特点,经过深入研究、试验和广泛征求意见编写而成。它不但较全面地补充和完善了原有规范,而且适应现代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加了数字水准仪及GPS跨河水准测量方法等新内容。《国家重力控制测量规范》则是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重力测量技术发展的特点编制而成。它详尽地制定了国家重力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技术要求以及重力基准点、基本点、一等点和二等点的测量技术规程和作业要求,并给出相应的技术指标及计算模型。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等专家组成的两个审查委员会分别对两项规范进行了审查,一致认为《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和《国家重力控制测量规范》的内容详实,技术要求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审查委员会同意两项规范通过审查,并在报批后尽快发布实施。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和《国家重力控制测量规范》的制定,适应了现代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满足了新一代国家高精度高程控制网和国家重力控制测量的需要,对于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空间技术、资源勘查、地震监测等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回复
3楼
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标准支持
——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
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体会议近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国家测绘局、科技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业部、水利部、交通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武汉大学等单位的23位委员和顾问参加会议。会议对2004年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05年的工作作了部署。
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测绘局副局长王春峰在讲话中肯定了委员会2004年所做的各项工作。他要求委员会秘书处在今后的工作中与委员们建立更紧密的联系,通过网站沟通信息,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建立委员工作评价机制。
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技部高新司司长邵力勤在讲话中指出,委员会应为政府和企业的标准应用和咨询主动提供服务,并为我国的外贸发展提供标准壁垒。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高新技术看Τご骱旖樯芰斯时曜蓟姆⒄骨魇萍拔夜曜蓟母锼悸罚硎竟冶曜嘉窈蠼缘乩硇畔⒘煊虻谋曜贾贫┬薅┕ぷ鞲枰欢ǖ恼咧С帧?/p>
会议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陈军主持。他在工作报告中对2004年工作做了总结:举办了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发展方向与行动对策研讨会,开展了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框架研究并通过专家验收,启动了地理信息标准化“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地理信息标准评价和清理工作,组织了国际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调查和评价,制订和修订了一批地理信息标准;提出了标准化项目立项建议,组织召开了国际标准研讨会,出版了《全国标准手册》,建立了秘书长会议制度,召开了8次秘书长工作会议。关于明年的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框架;完成地理信息标准化“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地理信息国家标准的立项工作;继续做好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相关工作,如组团参加ISO/TC211第20次和第21次全体会议,启动ISO/TC211国际标准草案预研究工作等;开展好工作组活动,如为电子政务、位置服务等重点应用领域提供标准支持,进行地理信息标准一致性测试工作机制研究;组织开展国际和国家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加强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度建设。
与会代表围绕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框架、地理信息标准化“十一五”规划(草案)、工作组设置方案、国家标准项目立项工作原则等议题展开了讨论
回复
4楼
我国地理空间信息标准体系框架确定
近日,地理空间信息标准体系框架研究在北京通过专家验收。这为确定我国地理空间信息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和编制地理空间信息国家标准的制订修订计划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并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地理信息共享进程。
地理空间信息标准体系框架研究是国家测绘局2003年设立的国家基础测绘项目,主要研究地理空间信息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最终形成一套统一布局、科学合理的国家层面的地理空间信息标准体系。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为本项目的牵头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为项目协作单位,研究工作历时一年。该地理空间信息标准体系框架由基础标准、实现标准和相关标准构成,其中基础标准分为基础通用标准、术语、时空模型、数据内容、图式表达、要素编目方法;实现标准分为通用标准、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
来自国家地理空间信息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认为,该项目目标定位准确,在广泛征求多个领域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注重借鉴国外先进的地理空间信息标准化研究成果,理清了地理空间信息标准间的关系,提出的标准体系结构严谨,布局合理。
回复
5楼
海啸改变了亚洲地图
突如其来的印度洋大地震以及随后引起的海啸造成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20多万人死亡。地震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地球经历了一回考验。
苏门答腊地下是几块地壳板块重叠磨擦的交汇处,因而是世界上最高危的地震区之一。数十年来积压的巨大压力瞬间释放,产生“巨大的逆冲断层”,使得这次地震造成了全球最剧烈的地壳移动。美国地质勘探局专家肯·赫德纳特说,“这场地震改变了地图。根据地质模型,苏门答腊岛西南方的一些小岛可能向西南方移动了大约20米。那是相当大的一次滑动。”赫德纳特还估计,苏门答腊西北附近的一些小岛更可能向西南面移动了约36米。
印尼岛屿将从海中突起
美国地质勘测部门的地球物理学家斯皮金称,地球可能被“轻轻地推了一下”,苏门答腊岛外海的岛屿可能也因地震发生了移动。不过,他说,这些岛屿更可能从海中突起,而不是平行的移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板块下潜至缅甸板块之下,这就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力量,因此这些岛屿的运动方向应当是向上,而不是沿水平方向移动,在海床下,地壳板块的边缘可能已互相垂直移动多达60英尺(约18.3米),这种移动幅度将导致苏门答腊海岸升高或降低几英尺,专家表示,当地水位不会大幅改变。然而,苏门答腊北部某些内陆地区及平地将会有明显改变,这是因为在地壳板块潜没区上面的土地会向西面的印度洋倾斜,所以在它后面的地区将会下沉。
马尔代夫可能被淹没
在另一方面,地震引发的巨浪对东南亚的低地国家甚至构成了直接的生存威胁。一个国际调查团近日宣布,通过对印度洋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进行的调查,测定出这次地震造成的巨浪达到了34米。这是目前首次确认印度洋海啸巨浪超过30米。由1190个珊瑚岛屿组成的马尔代夫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国家,平均海拔只有1米。骇浪已把该国很多岛屿整个吞没,在马尔代夫北部,一座曾有3500人口的岛屿现已被海水倾覆。马尔代夫首都所在地———1.75平方公里的马累岛的一半被淹没。因为无法居住,岛上居民被迫撤离,他们可能选择在别的地方继续生活。
强震摇动地球轴心
大地震发生后,地震专家纷纷测量这次地震的威力。英国科学家经过计算后认为,其威力超越地球过去5年所有地震的总和。这次大地震是由印度板块及欧亚板块撞击而形成,共分为三个部分,由苏门答腊一直延伸至印度的安达曼群岛,地震范围之广前所未见。
大地震触发印度洋灾难性海啸,除了永久地改写了该地区的地图外,还可能使地球发生了“摇摆”,自转有极其微小的加快,而地球轴心也略微倾斜。美国宇航局下属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地球物理学家理查德·格罗斯说,在当地时间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地震的瞬间,印度洋底的一个地质板块被另一个所挤压而向下沉,地球的质量向地心集中,进而导致地球自转周期缩短了3微秒,地球轴心也倾斜了大约2厘米。不过,由于地球自转与这次地震的板块运动方向相反,海啸发生时,地球自转虽然变快,但由于板块已大移位,离地球中心较远,长期来看,地球自转可能变慢。
意大利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大地测量学专家朱塞佩·比安科日前表示,发生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强烈地震以及由此引发的海啸产生的威力巨大,导致地球自转轴线的位置发生了偏移。比安科说,意大利空间技术研究中心得到的初步数据显示,地震和海啸导致地球的自转轴心自东向西出现了平移,轴线平移距离约为5至6厘米。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将在未来数月内深入分析这次海啸给地球运动造成的影响,同时重点观察地球自转轴线偏移对地球引力场是否产生了影响。
但是科学家也认为,尽管这次地震海啸引发的问题值得关注,但人们不必惊慌失措。由于地球的自转周期经常发生细微的变动,印度洋大地震对其影响可能是短期的,也不会太显著。
回复
6楼
2004年6月23日,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海岸线卫星影像图
回复
7楼
2004年12月28日,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海岸线卫星影像图
回复
8楼
我国大地测量数据精度再次提升
全国天文大地网与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联合平差项目通过专家验收,获取了近五万点的高精度地心坐标,对我国基础测绘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讯 记者李薇报道 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负责、陕西测绘局参加完成的国家基础测绘项目———全国天文大地网与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联合平差,近日通过国家测绘局组织的专家验收。
该项目2002年正式启动,2004年底完成。这是一项集科研和生产于一体的国家基础测绘项目,理论性强,技术复杂,涉及经典大地测量学、天文测量学、重力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近代平差理论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项目组对我国半个世纪以来的大地测量资料(包括原天文大地网数据及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后增加的新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检核和重新归算,并吸收我国近10年来的空间大地测量最新成果,自主研发了高性能的可处理超大规模矩阵的大地测量数据处理软件系统。通过对我国天文大地网与空间大地网的观测数据进行了联合处理,获得了我国48919个天文大地网点的高精度地心坐标,平均点位精度达到±0.11米,并首次用严密的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算法,进行了超大规模网的方差分量估计,保证了各类观测量的最佳权匹配。
该项目的完成,使我国在短时间内以极小的代价获得天文大地网48919个地面大地点的高精度地心坐标,避免坐标转换误差的影响;可以削弱天文大地网系统误差的积累,大大提高天文大地网的边长、点位以及尺度、定向等方面的精度,进而整体提高国家大地网(包括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和天文大地网)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适用性,扩大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服务范围,满足与我国周边国家图件拼接的需要,满足国家各项建设、边界划界、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地球战略对我国大地坐标系的要求。
验收组由国家测绘局副局长王春峰、总参测绘局副局长袁树友和陈俊勇、魏子卿、宁津生、许厚泽院士等9位专家组成。专家一致认为,两网联合平差是继我国天文大地网平差后又一项全国性重大的大地测量数据处理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全国天文大地网的现势性和质量,满足了现阶段空间技术发展对地心坐标的迫切需求,对我国基础测绘具有重要意义。
回复
9楼
曾培炎副总理在听取测绘发展战略研究汇报时的讲话
回复
10楼
测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对测绘工作十分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大测绘统一监管力度,加强基础测绘工作,全面提升我国测绘保障能力。温家宝总理对测绘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这几年,国家测绘局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刚才,陈邦柱同志汇报了测绘发展战略讲究的阶段性成果,几位院士发表了很好的意见。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测绘发展战略研究取得丰富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测绘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测绘标准体系、技术体系和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加强,测绘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日益增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测绘工作的要求,从2003年起,国家测绘局开始组织测绘发展战略研究,专门成立了测绘发展研究中心,邀请了12位院士和400多名专家参加研究和咨询,充分征求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形成了《测绘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明确了测绘事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报告分析了我国测绘事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指出了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测绘事业发展的战略思路。一些提法很有新意,如测绘事业发展要走以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为核心的道路,要建立以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为主体的测绘公共服务体系等。报告还提出了我国测绘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适用、及时的测绘保障,使我国测绘事业的整体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这为测绘事业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蓝图。
二是确定了测绘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报告提出,测绘事业发展要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安全保障、高效利用”的战略方针;要统筹规划全国基础测绘工作,促进国家测绘与区域测绘、公益性测绘事业与地理信息产业的协调发展;要深化测绘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法规环境,加强基础测绘规划工作,建立多元化测绘投入机制,统筹协调空间遥感和定位卫星资源,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开发等。这些方针和政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三是提出了测绘发展的任务及工程。报告提出了我国测绘事业发展的战略任务,主要是加强基础测绘工作,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同时提出了几项重点工程,包括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体系、基础地理信息动态监测、国家制图、地理信息服务与应用、信息化测绘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个战略任务的定位是准确的。相关项目要抓紧论证。
几年来,其他各项测绘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包括:完善了全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更新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成了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等数据库;为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建设、防灾减灾、政府管理等工作,提供了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同时也要看到,测绘事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基本地形图还比较缺乏,测绘成果的数字化程度还不高,公益性测绘信息共享服务的机制还不健全,尤其是空间信息收集、接收和利用的工作还不够协调等。对于这些问题,要引起重视,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回复
11楼
二、充分认识加强测绘工作的重要意义
地理信息是人们认知世界、利用自然不可缺少的媒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地理信息对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把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放到熏要的战略位置。美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数字地球计划。欧洲、日本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加快了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步伐。加强测绘工作,推进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测绘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宏观上看,无论是确定发展战略和经济布局,还是制订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都需要以测绘信息为基础。从微观上看,无论是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选址,还是重要活动的安排和举办,以及人们的出行与旅游,也都需要运用测绘信息。经济社会愈发展,对地理信息资源的需求愈大,要求愈高。
第二,测绘体系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通过测绘工作建设起来的各种基准和坐标体系,是获取地理信息和进行空间定位的基本依据,也是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条件。运用现代测绘技术建立的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各类空间信息的系统集成,也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平台。
第三,测绘数据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测绘成果,是十分宝贵的地理信息资源,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与空间地理有关的各项活动,都具有重要作用。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资源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用于防灾减灾、,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更好地开发利用测绘数据,更多地运用空间地理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