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点:混凝土砂石分离机易引起的质量问题 案例1: 某住宅楼工程十一层的梁、板拆除模板,在做内部装修时发现一段梁和部分楼板强度极低并且有干砂浆块。 处理:
案例1:
某住宅楼工程十一层的梁、板拆除模板,在做内部装修时发现一段梁和部分楼板强度极低并且有干砂浆块。
原因分析:
搅拌站内经混凝土分离机清洗的砂并未冲洗干净,上面粘有大量的灰浆(主要为粉煤灰和变质的水泥及石粉),经干燥一段时间后结块。生产时后台上料人员将该批砂集中铲入料斗使用。
防止措施:
1.经混凝土分离机清洗的砂石应确认洗干净后再放入砂石料场。2.对后台上料人员加强教育,对状态异常的砂石料不得使用。3.泵车卸料人员监视混凝土状态,剔除结块。
案例2:
某地面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发现混凝土面层有鼓包现象,抹子压下后仍然上浮,经确认为粘土陶粒。
原因分析:
砂石料场中各种材料均分开堆放,并且有一定距离的分隔带,而且装载机司机在装铲不同的料时都把铲斗清理干净。原因也出在混凝土分离机处,陶粒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同时生产,所有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均在同一个洗车台洗车,分离机按粒径分级,经水洗的陶粒和碎石混在一起,被当作碎石使用。
防止措施:
生产陶粒混凝土时,分离机处安排专人清理洗出的砂石料,分类堆放,避免混淆。
2要点:地面混凝土掺加的外加剂中缓凝组分应尽量减少
案例:某堆场C30R4.5混凝土浇筑时正值夏季,气温在25~33℃,混凝土经摊铺、振捣、振动滚压之后,表面浆体匮乏,强行抹面,上表面约5~10mm形成硬壳,搓抹时出现裂缝,无法抹光,下部混凝土则松软。
原因分析:
1.使用与泵送混凝土相同的外加剂,而且未调整掺量。其中的缓凝组分对于地面混凝土来说过高,表面经高温、暴晒迅速失水干裂,与内部混凝土保水情况差异过大。2.现场施工人员抹面、苫盖滞后。
防止措施:
1.单独配制地面混凝土使用的外加剂,若使用与泵送混凝土相同的外加剂则应减小缓凝组分掺量,经试验后确定。2.督促施工人员及时抹面,及时苫盖薄膜或无纺布保湿。
案例:某工程浇筑梁、板、柱C35混凝土,在将柱、梁浇筑完毕后,发现浇筑到板上的混凝土经振捣后骨料下沉,浆体上浮,不断泌出清水。
处理:
A:自发现时开始对后续供应混凝土的处理:1.调整配合比,提高粉煤灰和水泥用量,取消矿粉。2.减少外加剂用量。3.降低用水量,延长搅拌时间。
B:对浇筑完毕后混凝土的处理:1.延长拆模时间2.进行实体强度检测,局部补强。
原因分析:
水泥质量发生较大波动,需水降低,再掺加磨细矿粉、粉煤灰后与该批外加剂适应性不良,产生后期泌水。
防止措施:
1.以散装运输车为单位,按照实际生产时各种胶凝材料的掺加比例做“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检测方法”(详见GB50119—20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试验,确认出机时、0.5h、1h后,净浆均无泌水情况发生后方可使用该批材料。2.搅拌站在施工现场派驻技术人员,为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赢得时间,减少损失。
4要点: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现场质量控制应由技术人员来掌控
案例:某工程基础底板共计浇筑C35混凝土1500m 3 ,24h后发现有一车混凝土未凝固,表面浮有一层黄褐色的液体。施工方提出混凝土存在质量问题,要求搅拌站提供处理方案。
处理:
经搅拌站技术人员实地查看,判定为外加剂掺加过量所致,建议施工方薄膜覆盖。数日后恢复正常。
原因分析:
经调查发现,当日施工时,因其中一台泵车出现故障,导致现场滞留搅拌运输车超过10辆,由于等待时间过长,某司机将自己车上的一桶(10kg)外加剂加入该车(6m 3 )混凝土中,经搅拌,觉得坍落度还小,就将另外一辆车上的整桶外加剂全部加入(超掺0.5倍配比用量),致使混凝土离析,险些将汽车泵堵管。
防止措施:
1.搅拌运输车到现场后的质量控制由技术人员进行调整,司机不可随意操作;2.现场调度员协调车辆卸料的先后顺序,等待时间较长的先卸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