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城市文脉,体现时代面貌:上海今潮8弄项目
你才是电老虎
2024年06月26日 14:06:31
来自于公装设计
只看楼主

来源:有料设计市集

|

作者:DP

项目背景 四川北路作为上海重要的商业街,自19世纪末淞沪铁路开通后便逐步发展成型。经历百年间不同时期的发展,这里积累了深厚的近代历史文化底蕴。近10年,四川北路虽然沿街商业开发林立,其商业活力却不比上海其他商圈。位于虹口18街坊的大型开发项目通过精心设计的布局,发掘新建筑、历史建筑与场地之间的碰撞所能产生的城市能量,由此激发四川北路历史商街的重生。 ▲四川北路的新旧建筑 ?schranimage

项目背景


四川北路作为上海重要的商业街,自19世纪末淞沪铁路开通后便逐步发展成型。经历百年间不同时期的发展,这里积累了深厚的近代历史文化底蕴。近10年,四川北路虽然沿街商业开发林立,其商业活力却不比上海其他商圈。位于虹口18街坊的大型开发项目通过精心设计的布局,发掘新建筑、历史建筑与场地之间的碰撞所能产生的城市能量,由此激发四川北路历史商街的重生。


▲四川北路的新旧建筑 ?schranimage



场地概况


29万 的上海滨港商业中心项目坐落于虹口18街坊地块,南临海宁路,东临四川北路,北临武进路,西临江西北路,其中四川北路与武进路为虹口区著名的商业与文化老街。

基地北侧场地内共有约15,000㎡的历史建筑群,其中四川北路临街商业与公益坊的老建筑群是滨港商业中心首开区“今潮8弄”的核心规划内容。“今潮8弄”,顾名思义以公益坊的60幢石库门建筑和8条弄堂为基本空间架构,除了重点复原其中历经百年沧桑的“颍川寄庐”以及沿四川北路的老商业楼,也通过新元素的注入,有效激发场地的活力。


▲滨港商业中心布局架构 ?DPA


▲今潮8弄建筑群的屋顶与沿街商业的西立面 ?大美房地产开发



老建筑的修缮与保留


“今潮8弄”的老建筑主要为民宅与沿街商铺。在设计修缮中,设计团队在确保执行文物保护的总原则下,尽可能尊重历史建筑的平面划分和空间特征。认真考究建筑细节和用材,按原貌保留整体肌理,无论修复、延展、新增部分,均遵循建筑艺术整体风格的协调,让历史建筑得以延续传承,并在新时代的商业运营中展现生命力。



▲新建筑二层景观 ?schranimage



新建筑的设计与融合


除了大量的保留建筑,首开区“今潮8弄”二号楼作为唯一的新建商业展示建筑也是设计焦点之一。整体规划中,二号楼填补了四川北路沿街商业体一处被早期拆除工程留下来的重要缺口,也形成了项目的东侧门户。


▲四川北路沿街立面 ?schranimage


按新旧建筑应体现各自时代特质的设计原则,建筑的设计采用了大量通透的玻璃幕墙,形成一道衔接两侧老建筑的透明体量。隐藏在后方弄堂间的“颍川寄庐”,不时地向四川北路透露出细腻的历史面貌。二号楼沿街立面上外挑的陶砖片墙,巧妙地融入了原历史商街的商铺分隔与街道的韵律。夜幕下,从墙内泛出的暖光营造出轻盈的视觉效果。首层逐步开阔的小广场空间,将访客引入到原先被埋没的“颍川寄庐”大宅面前,使其沉浸在多重反射影像中,令到访者穿梭于当下和历史的时空之间。


▲二号楼三层景观 ?schranimage



新旧建筑的时代对话


“今潮8弄”新旧建筑质感的过渡与碰撞,创造了优雅而醒目的空间记号。在对老建筑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增加现代建筑,将历史风貌保护、城市功能完善和环境品质提升有机结合,为项目创造独一无二的空间价值和有趣的时代对话。


▲新旧建筑质感的过渡 ?schranimage


         

 


用规划延续城市文脉,用设计体现时代面貌

—— 今潮8弄项目设计后记



作者: 吴永勤

作者单位: DP建筑师事务所


20 世纪二战后,大部分亚洲城市以相对落后的基础建设为起点进行城市建设。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人口与功能性变更幅度大,市政建设、道路、街区尺度翻倍扩张,战前的城市布局难以支撑现代化发展,导致城市文脉出现大量断层。经过战后近 80 年的发展,无论是步履蹒跚或是急速超前,各大亚洲城市都经历了新与旧的碰撞、争论乃至共存,最终都继承了看似破碎却又生机勃勃的城市文脉。与许多西方名城不同,亚洲城市文脉的延续性不在于其存留的完整性,而更多在于历史遗留的构筑与空间如何有效地参与到城市的未来,走进大家的生活。

面对老城街区大面积的历保建筑更新,我们希望把目光聚焦在与城市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开发上。经济发展给城市生活带来了显著的质量提升,同样,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地要求城市配套扩大容量。对应需求的变化,商业运营在五花八门的商业开发中逐渐演化成不同的城市界面与功能的衔接元素:或创造互补关系,或创造互动机会。城市的艺术、文化、旅游、体育乃至医疗通过商业的桥梁让更多人的生活轨迹交织其中,而老城文脉与历保建筑作为空间与物质载体,也通过创新的商业运营得到重生。

滨港商业中心项目首开的今潮8弄片区是项目的核心历史建筑保护区,涉及老建筑10,585 m 2 ,新建筑1,695 m 2 ,在严谨的商业规划中形成完整的城市空间体系,其中新旧建筑的设计也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切入点。


▲今潮8弄夜景俯视照片 ?大美房地产开发



他山之石


在上海,从田子坊、新天地两个经典案例开始,大片以商业经营为主要导向的老城旧居更新工作推进了 20 余年。   作为项目的总体规划设计单位, DP 建筑师事务所的设计团队除了详细研究上海和国内其他城市的城市更新进程之外,也借鉴了 DP 建筑师事务所在新加坡的多个实践案例,包括改造后运营了近 30 年的白沙浮广场。通过创新的规划手法,白沙浮广场将其色彩丰富的历史记忆与骑楼符号融入到新加入的商场、办公与酒店功能中。由历保建筑组合成的商场保留了历史街区的尺度,并利用玻璃采光顶棚将街道转化成舒适的室内商业空间。历保建筑的外立面被完整修复,其细节与形态渗透综合体的每个角落,形成项目设计的基调,而骑楼内部进行了全面的结构托换与空间改造,以满足现代商场的功能性需求。


▲白沙浮广场 ?DPA



     

核心理念


滨港商业中心项目于2018年启动整体规划设计,彼时公益坊与沿四川北路的历史商住建筑都处于损坏严重的状态;项目业主经多方面的斟酌,决定对场地上的所有老建筑进行原址保留与修缮。这个意义重大的决定,为规划与建筑设计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在许多旧改综合体中,新与旧之间只会出现一个主导角色。而本次项目中,我们更需要的是给予新和旧同等的重要性,同时保留各自的时代特点。用规划延续城市文脉,用设计体现时代面貌,成为项目的核心命题。


▲公益坊日景鸟瞰图 ?大美房地产开发



场地设计


项目的总体规划从场地四周开始,除了填补了四川北路历史商住街区风貌之外,也通过景观构筑物概念性地“还原”了四川北路与武进路交叉口的街区边界。原地铁工程拆除公益坊最北一排石库门建筑后留下来的绿地,因为缺乏活力而成为了消极的城市空间,我们通过行人友好的场地设计为公共商业活动创造最佳条件,打造极具烟火气的文化通廊。在尽量保留场地上成年大树的同时,景观设计尽量保持场地内部与外部的视觉通透性,同时在场地内增加多个灵活拼接、色彩活泼的“空间架子”,承载临时商业、户外餐饮、即兴演出等活动,创造丰富多姿且具备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而今潮8弄片区中,最为关键的其实就是被留下来的8条弄堂与其对应的石库门建筑群。


▲沿武进路的公共活动空间 ?DPA


   

留存与新生


在所有历保项目中,都存在3组重要信息:城市记忆、城市记录、城市记号。城市记忆既包括个人记忆,也包括群众记忆,产生于建筑的功能和其参与者的创造力,随着时代变迁会出现有趣的重叠和重述。城市记录包含历史档案及文献,为城市文脉的重构提供重要依据。城市记号是构筑物作为文化符号的体现,是群体认同感的载体,决定了构筑物的公认价值。在公益坊,留存弄堂空间的大众记忆、记录与记号,比起保留原本的私密居住空间,更为关键。


▲公益坊前天井 ?大美房地产开发


原是典型上海民居的公益坊石库门建筑,其破损不堪的内部架构与格局在功能转换的背景下,实质上已失去了保存的意义。公益坊的建筑,按照上海章明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修缮方案,以尽量保留建筑外观原貌为前提,巧妙地对内部空间与构架进行了合理的托换和改造,为后期功能运营提供了最大限度的灵活性。例如石库门建筑中的单元式前院,不失真地保留和复原了门头、门板、院墙等重要元素,却也通过可分可合的方式让前院空间灵活应对运营需要。而将这些石库门建筑紧密联系的8条弄堂,不仅留下了原有的空间尺度,更保存着公益坊的共有城市记忆。项目的场地规划也由此拓展了更为丰富、有趣的商业空间,其中也造就了二号楼(新建商业展示建筑)。


▲新旧建筑围合的小广场 ?schranimage


二号楼作为今潮8弄片区唯一的新建商业楼,除了最大限度发挥了城市风貌保护的作用,更为场地挖掘出新的空间价值。在填补原拆迁工作在四川北路上留下的风貌“空缺”的同时,二号楼通过立面设计延续了街道的尺度与节奏。但原来场地上的空缺,也为场地规划创造了新的机遇,我们看到了二号楼成为项目重要门户的可能性。以颍川寄庐精致的东侧建筑立面作为空间符号,对应二号楼通透的玻璃幕墙与镜面饰面折射出的光影,首层标志性的梯阶式开放空间成了醒目的城市汇聚点,大家可以在这里谱写更多有趣的城市机遇。通过内部卷帘等灵活的防火措施,二号楼的设计在解决新旧建筑间距要求的同时,也还原了弄堂尺度。大面的景观落地窗更给二层和三层的商业空间创造有趣的视觉条件,大幅度提升了其商业空间价值。


▲二号楼剖面图 ?DPA


结语


在主流建筑设计向着前卫造型投入大量关注之际,今潮8弄作为滨港商业中心大型城市更新综合体的序章,用实践让建筑设计从形态回归到空间,让历史更贴近生活。从8条弄堂空间的保留,到公益坊务实的修缮设计,再到二号楼的空间创新,反映了快速发展的城市中,越来越稀缺的城市空间公共性与城市文脉记忆亦可通过创新的商业规划继续传承。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