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路养护高峰期何时到?“养路难”问题何解
best百斯特
2024年06月17日 15:51:20
只看楼主

来源:BIM新看点

养护高峰期何时到 《关于新时期强化公路养护资金保障的调查研究》一文中指出,“十三五”期间,中国公路养护资金累计投入1.05万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7倍,年均投入约2097亿元。其中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分别累计投入2108亿元、4313亿元、4064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6倍、1.4倍、2.3倍。 该研究预计,到“十四五”期间,中国的公路养护作业资金需求量将达到2.4万亿元,相比“十三五”期间实现翻倍,在“十五五”期间也将进一步,增长至2.6万亿元。

养护高峰期何时到

《关于新时期强化公路养护资金保障的调查研究》一文中指出,“十三五”期间,中国公路养护资金累计投入1.05万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7倍,年均投入约2097亿元。其中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分别累计投入2108亿元、4313亿元、4064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6倍、1.4倍、2.3倍。

该研究预计,到“十四五”期间,中国的公路养护作业资金需求量将达到2.4万亿元,相比“十三五”期间实现翻倍,在“十五五”期间也将进一步,增长至2.6万亿元。

对于未来的资金需求预计,在《高速公路养护期收费制度的思考》一文中提到:“考虑到地方高速公路规模,未来我国的高速公路规模预计在18万公里左右。如果高速公路到期后即停止收费,随着高速公路里程不断增加,物价水平上涨,未来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将大幅增加,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超过3000亿元的养护管理资金需求。”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公路养护行业现状深度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道路和桥面铺装层的设计寿命一般为15年,而中国的道路和桥面铺装层一般在8年—12年以后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养护投入。

该报告指出:“2001年—2020年,我国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整体保持稳定,但2011年—2015年的5年间,中国高速公路的新通车里程达到4.94万公里,显著高于其他阶段,其主要原因是处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一个建设高峰期,而这阶段修建的高速公路目前正陆续进入到大规模的维修养护阶段。”

上述研究人士强调,公路养护资金缺口是交通行业研究多年,但始终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老龄化和资金的不足使得公路的安全隐患逐年加剧。更为严峻的是,预计未来真正的风险高峰期将可能出现在2040年至2045年,因为水泥和钢筋都有特定的使用寿命,而中国从2000年开始的大规模建设,到2030年也将陆续年满30年,届时水泥的质量问题会逐渐显现。随着时间推移至40年、50年,更多潜在风险也会暴露出来。

一家水泥上市公司的内部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2003年以前的水泥寿命普遍在50年,随着近年来水泥产业的持续进步和规范,当前水泥的实际使用寿命已经延长至60年到70年。

上述研究人士称,只要按规范进行养护,公路就能保持使用期限,并避免很多隐患过早暴露。

“养路难”问题何解

对于高速公路未来的养护问题,呼声较高的一个方案是延长公路的收费期限。

按照当前规定,政府还贷公路的收费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年。国家确定的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还贷公路收费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0年。其中,经营性公路的收费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5年。国家确定的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营性公路收费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年。

今年5月1日施行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为当前的规定带来了转圜余地。与此前特许经营权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年”的规定相比,新规延长了对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权的时间限制,给出了“最长期限不得超过40年”的方案。

深高速(600548.SH)的内部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该文件只是一个框架性的文件,并没有明确指定某个行业。“对于高速公路收费方面,新的文件并没有出来,我们还是按照现行的标准执行。”

成品油税率也是一个考虑方向。《高速公路养护期收费制度的思考》一文中指出,2008年成品油税费改革的税额测算并未考虑现有高速公路到期后的养护资金需求,一旦通过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税率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初步估计成品油消费税税率需要提高一倍。

此外,如何协调中央和地方在公路养护上的财权、事权也是未来公路养护责任归属的关注方向。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罗诗屹等人在2021年12月于《中国公路》杂志上发表的调研文章《破解普通公路养护资金难题的窗口期》中明确指出,在实际操作中,中央财政将资金通过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方式拨至地方,不承担公路养护的事权责任和支出责任,因此中央并没有对各省间的分配机制进行优化并保障足够养护资金的动力。

该文章还提到,各级地方财政除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外,也没有积极性再投入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公路养护和行政运行支出。大部分省区公路养护部门因为缺少资金,将养护事权层层下放、“以建代养”的情况越发突出,养护事权责任的履行质量大打折扣。

该文章指出,从十余年间的发展趋势来看,这种财权事权的不匹配,并没有促使中央与地方、交通与财政等各方形成合力推动公路养护事业发展。

免费打赏
hony0531
2024年06月18日 09:44:16
3楼

学习了,感谢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