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包:招投标制度的头号破坏者,比串标危害更大
有胆有识的石榴
2024年06月03日 13:21:06
来自于造价筹划
只看楼主

     


     

      当下,招投标监管机构对于围标串标的打击力度逐步增大,查处手段也逐渐多样化。然而,比起围标串标,我认为转包行为才是招投标制度的最大破坏者。

     我在《  招投标的本质  》这篇文章中,曾提到过知乎上一篇帖子的一句话“招标存在的本质不是公开竞争,而是问甲方:你调研了没有?给我们公开一个文件看看。别瞎搞啊小子,小心花了钱办不成事”,我觉得这句话非常准确的揭示了招投标的部分意义。无论如何,招标人公开出来的招标文件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因此经过招投标选出来的中标单位,即使不是最好,起码也能说得过去,不至于太差。

     然而,转包却完美地绕过了这一限制,彻底让招投标制度形同虚设。无论招出来的中标单位有多强都没用,因为最后干活的不是他。中标单位把项目层层转包,最后在实施交付的团队,跟当初招标文件要求的相差十万八千里可能都不止。更搞笑的是,某一地区的某一类项目,无论谁中标,最后干活的始终是那几个人。

     长此以往,大的公司就把精力都用在跑市场、跑人脉、招投标上来,无需在提高质量上花费太多心思。当社会的主要生产力量,没有把精力放在提高生产水平上的时候,生产力的倒退就必然发生。

     不仅如此,转包还会让GDP虚假繁荣,1000万的投资,最后产生1个亿的GDP也不是不可能。虚假的数字会让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所以我认为转包的危害更大,因为它动了招投标制度的根本,让招投标彻底沦为了形式,变得毫无意义。而串标虽然在一定程度破坏了公平性,但是还能保证中标单位是符合招标要求的。

     说实话,我觉得真正的采购,在招标公告发布之前的市场调研就已经基本完成了,最后的招投标流程更像是一场验收,一场公开检验采购人之前调研成果的验收。所以,串标的危害,其实没那么大。

     与其花费这么大力气查处串标,还不如把精力放在查处转包与违法分包,不然有一天市场上的大公司都不去交付、社会的精英都去研究怎么投标、怎么跑市场的时候,我们就只能用第二等甚至是第三等的人才和资源去钻研技术,差距要越来越大呀!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