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报告:超高速高铁研究报告
板蓝根泡面
2024年05月20日 14:30:41
只看楼主

导读       本文是卢春房院士在2019年 综合交通高端科普报告会 做的研究报告,详细阐述了超高速铁路在我国的应用价值和战略意义。 本文来自公众号高铁信号技术、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RT轨道交通。

导读

     

本文是卢春房院士在2019年 综合交通高端科普报告会 做的研究报告,详细阐述了超高速铁路在我国的应用价值和战略意义。

本文来自公众号高铁信号技术、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RT轨道交通。

对于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复杂环境及工况的系统优化理论、方法和检验体系尚需进一步发展完善。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卢春房近日在《前瞻科技》上发表文章,对当前中国高速磁悬浮技术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就高速磁悬浮发展路线,卢春房称,作为目前地面最高速度的运载工具,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设计基本目标,是在所有运行场景和工况下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列车运行平稳性和环境相容性。立足于中国已有技术基础、产业配套条件和运维经验,优先选定“常导电磁悬浮+长定子直线同步电机”为中国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制式,并基于现实条件开展系统集成试验和优化迭代。

在关键科学问题方面,卢春房指出,国内已经按照时速600公里的运行要求,设计并研制了车辆、牵引供电及运行控制系统设备,但对于复杂环境及工况的系统优化理论、方法和检验体系尚需进一步发展完善。

卢春房建议,高速磁悬浮系统需要在高速运行集成试验验证的同时,开展面向系统运行稳定性、平稳性、环境相容性和经济适用性的设计理论、方法等研究。其中包括以下3个重点研究方向:高速磁浮车辆与轨道之间可控电磁力作用机理与失稳机制;保障车辆平稳运行的悬浮导向控制、高能效牵引供电系统配置与控制;大气、周边设施及地质环境作用机理与控制、试验验证方案。

目前中国高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要保持这一地位,没有新的技术、新的发明是不可能的。文章认为,当前中国高速磁浮系统重点是面向系统运行稳定性、平稳性、环境相容性和经济适用性的研究,这其中又包括设计理论、方法研究,特别是悬浮、导向与牵引电磁力系统可适应的列车正向设计理论、方法和检验体系研究。

以下为 卢春房院士在2019年做的研究汇报,详细阐述了超高速铁路在我国的应用价值和战略意义。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