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建筑业设计院全体降薪?
隔壁王同学
2024年05月17日 11:20:46
只看楼主

最高赞回答——作者:Simon Zhang 涉及民用的建筑设计院已经没救了,除非土地财政彻底翻篇。 看看上图两根线几次到了0%甚至变成负数?十年内建筑行业被击穿了至少两三次。 每次无外乎地方政府、城投、银行拿捏地产商,地产商拿捏施工方、供应商和设计院,设计院就只能拿捏自己的员工了。在这个行业里,甲方对乙方的底线一清二楚。从上游到下游,什么亏本开发、底价竞标、垫资施工层出不穷。甲方的选择是去借债上杠杆,寅吃卯粮。乙方单位拿什么去给员工维持正常薪水?只能风险转移,画饼充饥。单位出去竞价低只说明员工的劳动经济价值只会更低。


最高赞回答——作者:Simon Zhang

涉及民用的建筑设计院已经没救了,除非土地财政彻底翻篇。

图片

看看上图两根线几次到了0%甚至变成负数?十年内建筑行业被击穿了至少两三次。

每次无外乎地方政府、城投、银行拿捏地产商,地产商拿捏施工方、供应商和设计院,设计院就只能拿捏自己的员工了。在这个行业里,甲方对乙方的底线一清二楚。从上游到下游,什么亏本开发、底价竞标、垫资施工层出不穷。甲方的选择是去借债上杠杆,寅吃卯粮。乙方单位拿什么去给员工维持正常薪水?只能风险转移,画饼充饥。单位出去竞价低只说明员工的劳动经济价值只会更低。同级别岗位的薪资横向对比十年前,不说跑不跑得赢通胀了,年收入要么是指望年终奖,每月发你卡着最低工资的月薪;要么就是提前预支,搞不好年底还欠公司钱。到今年你不失业都不错了。还加班奖金,那玩意儿可能梦里有。这不,下面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图片

这不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

加班多是因为低效,低效是因为主导业务的甲方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继续盈利,而接到业务的乙方除了被动接受甲方的主观评判以外,似乎没有证明自身价值的方法,只能用加班跪舔来感化客户了。这两年房子卖不卖的动就和你做不做精品没多大关系了,你首先得是现房才有人多看一眼,图纸上设计的再好资金链一断项目一烂尾所有人喝西北风,如果搞的是预售还会引发一系列维权问题。所以甲方能怎么搞呢?只能从上到下做无用功让所有人“充实起来”有个心理安慰。甲方也是人,他也要装作很努力的样子来保住自己的饭碗。而对于乙方来说,房地产行情好的时候要像流水线一样不停生产,房地产行情不好的时候也得一个项目反复做让甲方看到自己的“努力”,谁让自己是没有资本和技术壁垒的服务业呢?

图片

于是就出现了项目前期动不动就要一周N个方案比选,传递到设计院还要院内比选。项目中后期一言不合就要优化和降本增效。甚至都已经开始施工了突然才发现资金太紧绷了,回过头来找设计院再来一轮降本增效……这些省出来的钱全来自甲乙方的无偿加班,但利润的大头是被庄家抽走了。

而这一切你没有任何的办法。

原本是社会经济和地方财政的问题,像传手绢一样递给了房地产市场。地产商想躺平?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摆在那里,那就城投出来左手倒右手,最后还得找老实人接盘。没人接财政就兜不住,什么30年食堂外包,公交停运,体制内降薪那都是开胃菜。

而原本是商品房市场的问题,又像传手绢一样递给了设计,施工,和建材。想收设计费施工费建材费?不好意思资金紧张,商票先拿去意思一下,我们这么大企业不可能坑你的。你说什么?让我先降价促销回笼一部分资金?降价是不可能降价的,就算我愿意亏本,庄家允许我降吗?笑死。

一个在行业末端底层的设计师,单凭自己就想讲利益维护和应对巨变,真想把周科长那张“你法我笑”的表情包晒出来。你所在的单位甚至你单位所服务的甲方都没地方说理去,你在想啥?

这是一个完美的死循环,从08年到今天每次用政策拉动行情不是靠货币超发就是靠居民负债。可是招式早晚有用尽的一天。至于以后会怎么样,你只需要去房地产和土地财政相关的问题下看一看,评论区有的是“相信后人的智慧”。别多想了,走到这一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要真有万全之法早就用上了,何必等到今天?只希望后世写我朝不会用“热衷卖地的一生”当作社会经济的总结。

高赞回答——作者:飞鞋最高

图片


看看,我在知乎说了好几年的中层证书问题,是不是应验了。

快进到〔考证提高绘图水平,领导一定会给你加工资〕鸡汤。

你不肯体面,那就国家帮你体面呗,大发展时代是住建部手握民营资本,强势改革,现在是大衰退时代,话语权就又转回了大型国企手上了。

毕竟当初住建部手上的民营设计院牌,已经是烂泥扶不上墙开始触碰劳动法律底线了,再往上层层加码提高要求玩注册准入制,这些资本就全跑光了。

〔老乡别走,开办勘察设计公司打折优惠啦!〕

这戏码是不是有点熟悉?

当然熟悉啦,地方政府抢人卖房多少年了,能不熟悉吗?

给依旧在漩涡中迷茫的土木人一个建议,跨专业考研,或者考公。木的〔证书〕、〔本职业研究生〕存量过大了,和那帮早年的高考卷王玩内卷,多数人是玩不过的,早点找个差异化赛道吧还是!

——2022.25更新线-——



集中回答几个问题:

1.从业人员100w就不卷了。

解:先不说你怎么从400w一下子跳到100w,中层持证领导岗位多数已经脱产,主导管理工作,需要管理的人员减少为25%,中层领导岗位不同步削减吗?当这些年的各种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平台是吃闲饭的么?

其次,注册证书,没有之前是敲门砖,拥有之后就是沉没成本,这些人不会轻易跳槽改行从零开始,这也就意味着,从业人员400w变成100w,注册人数就没什么变动,比例暴涨的后果必然带来巨幅贬值。

这种情况下,中层岗位供应还在暴跌,不卷?

什么?你考注册不是奔着中层管理岗位去的?就是热爱本职画图匠工作?提升画图水平?

那没事了,你当我放*。

设计院会因为你画图水平提高了,给你涨一个子的设计提成比例算我输。

2.近年来增加从业人员都是年轻人,把年轻人挤出去就行了

解:先不提设计院目前的结构你的科室有几个你所谓的〔年轻人〕,你压根不需要挤,年轻人自己就跑了。

什么叫〔年轻人〕,我给你翻译翻译,那叫〔年轻力壮误入歧途的硕士研究生〕,你以为人家是被你挤走的,其实人家是被新兴行业挖走的。

更何况,你和〔年轻人〕的竞争力,市场不断增长的起薪和设计院目前的薪资倒挂模式已经给你讲的很通透了。

资本就喜欢〔年轻人〕,资本打出〔裁应届〕之前,早就把老员工裁了2轮了,你和〔年轻人〕竞争?把〔年轻人〕挤走?确定不是你自己〔被优化〕?

可能是大院这些年〔干部年轻化〕的教育还不够吧。


==更新线==

1.降薪,降谁的薪?

降薪最大的是中层,从2018年年末开始,地产项目回款难,问责程序启动后,中层的蛋糕就首先被摆上了餐桌,缩编减薪,竞聘上岗,层出不穷。

为什么不是动底层?

因为过去一直执行的是工程师红利招聘政策,即用最低的工资招聘最多的工程师,底层早就被严格的市场化竞争整的没油水可刮了,再刮一层就run去外卖跑滴滴了。

其次,过去急速扩张的公司规模,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公司在拿项目时的〔纸面实力〕,动中层蛋糕,千人大院依旧是千人大院,拿项目不会有任何影响,动底层蛋糕,千人大院很快就变成百人小院,很多项目就接不到了。

2.靠注册能活下来吗?

能,但是这注册格局会迅速回到上个世纪。

诸多大v早就在各种官网引经据典告诉你注册人数多少年没有太大的波动了。

但是他没告诉你,那会的从业人员人数。

决定注册待遇的,永远是注册人员/从业人员的比例,目前市场不断走低的证书价格就是市场自我调节的结果。

毕竟没有从业人员数量的增长,就不会有领导岗位,这个基本常识我觉得大伙都明白。

地产现在的格局是国企房地产企业在吃尸体,民营地产一个个倒闭,民企a的资金链断了,打骨折把项目包给国企b,国企b转手和民企c〔联合开发〕,这就是现在地产的格局。

未来倒下的民企地产会越来越多,上游完成了国进民退之后,市场垄断,下游的利润就必然被进一步压缩,可以预见的,大量民营设计院继续倒闭,从业人员数量进一步缩减是必然的。

注册/从业人员比例会进一步提高,过去2个注册抢一个领导岗位,未来会变成6个抢一个。

3.民营设计院的困局

资本撤资 上游破产 同行摆烂

资本撤资和上游破产,我之前回答讲过了,不谈了,我主要讲讲同行摆烂。

事实上,许多民营院已经摆烂了,裁应届生,不发年终奖。

这些行为可能没有发生在所有院,但是当你常年的竞争对手开始摆烂的时候,扪心自问,你的竞争力真的比这些老对手强吗?

底层人心浮动,宁愿降薪降职也要早点跑路入体制,这就是民营院的现状,你没有摆烂,你的同行开摆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你。

应届生更是如此,他没功夫天天研究你们公司的财报,只要一个民营院裁了应届生,不光是这个院会被拉入黑名单,同城同行的民营院基本上都会被列入黑名单。

更糟糕的是,这些民营院摆烂,很有可能是已经谈妥了重组事宜,对砸招牌肆无忌惮,这种开摆的杀伤力等于直接给当地国企开宣讲会。

4.未来的招聘

我之前的回答已经阐述了〔地产〕〔施工单位〕〔设计院〕的招聘关系。

就如同研究生贬值,受苦的是本科生一样,地产裁员,地产人苦,但最苦的一定是〔设计院意图转地产人员〕,连机会都不会给你。

过去1年土木行业有个剧变,可能各位没有意识到,那就是土木劝退这个社会议题,从文字传媒拓展到了短视频平台。

这个话题已经成为后疫情时代,经济疲软大背景下的流量密码,尤其是基建投资效益越来越低,带动不了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的时候。

〔施工单位〕的招聘危机已经到来,这是它自身常年无法解决、哪怕是发达国家都没有解决的恶劣工作环境导致的必然结局,表面上的铁饭碗,背后却是长年高流动性的反噬。

尤其是海运行业这2年待遇暴涨,大量在施工单位的老嫖客已经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水手了。

高校的土木印刷厂已经开始减产,设计院拿什么和手握巨资的施工单位抢人?

转自知乎《如何看待建筑业设计院全体降薪?》


怎么办才好呢?

看了上面的文章,不管是多少年的建筑人,可能头一反应:转行!但是很多人从学校到工作,都是干的建筑,几乎不会其他技能,再加上行业里经常加班,并没有时间发展副业和兴趣爱好,转行的技能几乎为0,其他行业高工资的有门槛,没门槛的并不容易做。海投的简历石沉大海。转行最好能和现在的行业相关,用上现在的技能,或者是细分,或者是延展。

建筑结构做光伏电站土建设计,难度较低,主要涉及升压站、生活楼的土建设计以及光伏支架基础设计。

难度相对于民建会更低,但偶尔根据场景不同会需要一些工程设计上的创新,上手后会做的比较顺心。

光伏支架行业发展前景

1.政策利好行业发展

近年来,中国光伏支架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光伏行业发展与创新。国家能源局印发《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就全年能源工作部署以及发展目标给出指导意见,指出要持续扩大清洁低碳能源供应,积极推动生产生活用能低碳化清洁化,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巩固拓展绿色低碳转型强劲势头。预期将带动光伏支架需求持续增长。


2.渗透率上升带动行业发展

随着跟踪支架可靠性提升,造价成本降低,以及光伏平价上网趋势倒逼电站投资者更重视发电效率等因素,新兴光伏市场,特别是亚太、中东、澳大利亚及非洲,跟踪支架的需求快速提升。未来我国有望向美洲地区方向发展,跟踪支架渗透率有望突破40%。受到渗透率不断增长的影响,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3.集中式地面电站建设加快,支架市场占比将稳步提升

随着多晶硅价格的下降,组件价格的回落,光伏产业链整体降价趋势显著,价格下跌将会带动国内外地面集中式电站快速增长,光伏下游环节将持续受益。在供应链产能扩张,组件价格回落以及第一批风电光伏大基地即将全部并网的趋势下,2023年中国集中式光伏装机容量预计大幅增长,有望超过52GW,大型集中式地面电站的建设将促进跟踪支架系统的使用。未来随着其成本的下降以及可靠性的解决,跟踪支架市场占比将稳步提升。

关于光伏支架行业知识点还有很多,这里没法一一列举

不过,我们准备了洪老师的课程,通过以下这些课程,光伏支架从入门到精通完全掌握光伏支架基础设计技巧。

课程内容

图片图片

课程适合

图片

如果你

图片

图片
讲师
洪老师

结构设计专业工学硕士,国家一级结构工程师,从事新能源结构分析设计工作10余年。擅长各种类型光伏支架设计,对光伏支架结构优化具有丰富经验。


快来扫码学习吧!

2d7ff948992b7275eb1bf580b980e125.png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