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志兵:建筑业变革发展趋势分析
6600霸王
6600霸王 Lv.2
2024年06月13日 09:09:36
只看楼主

来源:广联达新建造

|

作者:探索数字化转型的

     文 | 毛志兵 中建集团原总工程师 来源 | 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应用报告 (2022)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691710565) 中国建筑业协会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策划编写的《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应用报告(2022)》已经正式出版!

    


文 | 毛志兵 中建集团原总工程师

来源 | 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应用报告 (2022)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691710565)


中国建筑业协会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策划编写的《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应用报告(2022)》已经正式出版!


本报告通过全面、系统、深入的调研,摸底建筑业数字化应用情况并进行分析总结。


编委会邀请了来自行管部门、企业、科研院校的领导和专家对数字化转型的情况进行了权威解读,并给予赋有前瞻性的研判。


本文将分享 中建集团原总工程师毛志兵 关于建筑业变革发展趋势的分析。


01

建筑业变革发展趋势有哪些?


问题 1: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求给行业提出了全新挑战,您认为建筑业变革发展趋势有哪些?


我认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 要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改善生产关系。 要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型,要以“三造”融合创新来统筹“四化”的协同,来推动行业实现转型升级,做强做优中国建造,迈向建造强国,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三造”融合创新,对于中国建筑业而言,如何借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和中国建造来推动技术创新和行业的变革,这将是建筑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根本的问题。


我认为 “制造+创造+建造”是决定建筑业生产方式变革的内在基因。 回顾建筑业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建筑业的技术革命与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信息产业等工业部门的技术变化紧密相关。


从发展历程来看, 我国建筑业生产方式总体上还没有真正完成新型建筑的工业化,因此制造业技术向建筑业的管理体系转移扩散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制造+创造+建造”为特征,推动现代工业技术、信息技术与传统建筑业进行融合创新,寻找建筑艺术和建造技术的完美契合点,探索“研发+设计+制造+建造+服务”高度集成的全新生产和服务体系,是当前建筑业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它必将适应不同类型的建筑特点和要求,创造更广阔的新技术应用场景。


智慧建造等新技术,也将为“工匠精神”等建造传统提供崭新的诠释方式和实现路径,提供更具价值的新一代建造服务,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关联产业多的特点,带动“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走出去,助力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回到建筑业,我认为“四化”协同发展是行业变革的核心。 绿色化、工业化、智慧化、国际化这四化的协同发展代表了行业生产方式转型的根本方向。 那么新型建造方式就是要以绿色化为目标,以智慧化为技术手段,以工业化为生产方式,以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咨询服务为实施载体,以绿色建材为物质基础,实现建造过程的节能环保,提高效率,提升品质。


新型建造方式将推动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的三全升级,促进新设计、新建造、新运维的落地。 当然,建筑业要想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就必须要大力推动智慧建造,抢抓“新基建”的发展机遇,融入数字经济的创新浪潮。


“新基建”将颠覆传统产业,使之走向数字化,从而产生不可估量的投资递增效应和成熟效应。此外“新基建”还需要新的技术应用,必将推动建筑业加快技术升级的步伐。


根据麦肯锡的研究,从世界范围来看,工程行业的生产力提升一直相对缓慢。在过去的20年间,生产力的平均值年均提升1%。如果建筑业应用新技术,可以帮助行业提升约15%的生产力,因此我认为 发展新型建造方式,推动智慧建造的发展与应用,是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建筑业科技含量、提高人才素质、推动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更是解决我国资源相对匮乏、供需不够平衡等发展不充分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建筑业未来能够占据全球制高点的关键所在。


02

数字化的机遇有哪些?


问题 2:建筑业变革发展进程中,数字化的机遇有哪些?应如何应对?


建筑业不仅要抢占数字经济时代的机遇,还要全面跟上第四次、第五次工业革命的步伐,真正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型,摆脱劳动密集,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品质和效率。


对于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促进建筑领域开展节能减排的有力抓手,也是促进当前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措施,更是带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与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建筑业数字化转型要把握推动智慧建造的机会。智慧建造是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互联网技术、材料工程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对建造过程的技术和管理多个环节进行改造和创新,实现精细化、数字化、自动化、可视化和智能化,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和改善作业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安全风险。


智慧建造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第一是智能感知 ,借助互联网和虚拟现实等技术扩展感知能力,智慧工地目前就处于感知阶段。 第二是替代机制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等设备来部分替代人完成以前无法完成或风险很大的工作。 第三是智慧决策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借助其类似人的思考能力来替代人在建筑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中的全面参与和管理决策。


我认为智慧建造是做强做优中国建造的关键,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3个方面:


第一,智慧建造是增强国家竞争实力的有效途径。


建筑业的上下游链条长、辐射范围广,大量的制造业产品以建筑基础设施为终端,所以推进智慧建造将带动智慧家居、物业等众多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外部形势下,中国建造走出去更具有便利和优势,通过智慧建筑来做强中国建筑的品牌,将更有利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带动众多关联产业走向国际市场,进而推动中国制造整体更好地走出去,提升我国的竞争力。


第二,智慧建造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


建筑和基础设施是城市构成的基本物质来源,通过智慧建造,可以创造智慧建筑、智慧基础设施,能够实现建筑和设施的连接,感知智慧城市的运行,因此具备了支点纽带和空间,使得我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能够互联互通、高效、便捷。


第三,智慧建造是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是要推动智慧设计的发展 ,从源头解决正向设计问题,以 BIM 为核心技术实现。 二是要抓好智慧工厂的发展 ,要推动智慧生产的整个过程,整个数字化服务是关键。 三是要推动智慧工地的发展 ,智慧工地如何把新型的施工组织方式流程和管理模式全面融入生产要素和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环境的管理工作上,基于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和大数据来推行智能移动终端利用非常重要。


03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问题3:在您看来,当下建筑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我认为现阶段应该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数字化平台与业务管理不匹配的问题。


这对建筑业企业很关键,企业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力量主要来自于IT企业,但外部IT企业又往往不熟悉我们建筑业企业的运营特点,容易导致数字化平台功能不足,不适配。对此,我认为建筑业企业可以自主主导开发,至少保证能够全面准确地对数字化开发的需求进行定义。


二是数字化投入与企业效能提升不匹配的问题。


对任何企业而言,数字化投入都不是一个小数字,特别是有些架构设计极为完善的数字化平台开发。为此我认为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开发模式,优先解决关键性制约和数字化需求,力争做到开发一部分见效一部分。各个企业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这样的问题,花的钱不少,但效果不够显著,我认为就是要解决投入和效能的提升,如何与企业业务发展相结合,与企业现阶段的实际工作相结合。


三是由于业务惯性造成数字化再造流程困难的问题。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要用数字化的思维来重新解读业务,重构业务模式,再造业务流程。在这个方面企业如何能通过业务模式的数字化,更有效地实现决策的优化,构建更加完善的数字化管控体系,提升业务的竞争能力,甚至改变建筑产业生态,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以往数字化建设通常按照垂直业务,采用竖井式的建设模式,导致各板块间形成的数据各自独立,难以打通。为此要坚定系统性的建设规划,认真分析业务管理的底层逻辑,实现数据的纵向互通、横向互联、集成共享,从而建成系统有效的数字化系统。新一轮全球化和数字变革给建筑业带来战略机遇,我们要推动智慧建造,探索新型建造方式,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展望未来,以数字化转型为引擎,建筑业将与其他行业进一步深度融合,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将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持续推动中国建造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免费打赏
tumux_29905
2024年06月13日 10:31:57
2楼
这篇文章提到了一些关于建筑业变革发展趋势的观点,我觉得还是比较有道理的。比如,强调了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这确实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通过数字化模型和模拟分析,可以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施工中的错误和浪费。另外,提到了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们行业应该积极追求的目标。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和运营成本,还对环境友好。关于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推广,我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举措。它可以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率,减少协调难度,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并达到质量要求。然而,在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确定总承包商的责任和风险,以及确保其具备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来承担项目。此外,文中还提到了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建筑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我们需要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同时,鼓励行业内的创新和合作,共同推动建筑业的进步。总的来说,建筑业的变革发展趋势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积极适应并引领这些变化。通过采用新技术、追求可持续发展、加强合作,我们可以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和效益,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建筑作品。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