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行业研究报告
诗酒趁年少啊
2024年05月16日 13:46:46
只看楼主

一、充电桩分类交流充电桩(俗称“慢充”):在充电过程中起控制电流的作用,输出的交流电接入电动车后,通过电动车上的OBC变为直流电,进而实现对动力电池的充电过程。输出功率为7kW,充电时间约5-8小时,适用于家庭、公司等具备长时间停车条件的场所。直流充电桩(俗称“快充”):不需要通过OBC,可直接为电动车充电。根据功率大小不同有一体式和分体式结构,一体式常搭载1-2个充电枪,功率60-180kW;分体式结构常搭载6-8个充电枪,功率360kW和480kW,适用于商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对充电效率要求高的场所。

一、充电桩分类

交流充电桩(俗称“慢充”):

在充电过程中起控制电流的作用,输出的交流电接入电动车后,通过电动车上的OBC变为直流电,进而实现对动力电池的充电过程。输出功率为7kW,充电时间约5-8小时,适用于家庭、公司等具备长时间停车条件的场所。

直流充电桩(俗称“快充”):

不需要通过OBC,可直接为电动车充电。根据功率大小不同有一体式和分体式结构,一体式常搭载1-2个充电枪,功率60-180kW;分体式结构常搭载6-8个充电枪,功率360kW和480kW,适用于商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对充电效率要求高的场所。

图片

欧洲:

欧洲充电桩分为Mode1-Mode4四类:欧洲各国根据IEC(意大利电工委员会)准则,以Mode 1/2/3/4定义充电桩使用标准,该分类主要区别点在于充电桩跟电动车是否有通讯,Mode1-Mode4功率逐渐增加,充电速度递增。

图片

美国:

美国将充电桩充电方式大体分为三类:分别为Level 1,Level 2和Level 3,其中Level 3为DC Fast Charging或者TeslaSupercharging,主要指快充。三种级别随功率性能及电流种类提升,充电速度、购买/安装成本以及运营成本也随之提升。

图片

二、充电桩市场

截至2022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充电桩保有量达521万台,车桩比为2.51:1。2022年电动车销量超预期爆发增长,虽然随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车桩比有所下降,但充电难、充电慢依然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痛点。

图片


直流充电桩:
体积较大,具有高电压、大功率和充电快的特点,对电网要求更高,通常建设于高速公路服务区、公交车等场所,因此数量较少,占比在20%左右。

交流充电桩:相对单价较低,安装相对容易,通常为私人所有,因此数量较多、分布较广,占比超过80%。

图片

充电桩分为公桩和私桩,其中私桩占比已超50%。私用桩为车主私人享有,满足在家充电需求,通常随车配建,客户群体庞大,是基础充电设施的绝对主力。而公桩价格较高,通常由企业或地方政府出资建设,体量相对较小。

预计2022、25年国内充电桩新增量分别为259.2、789.9万个,复合增速达45%,高于电动车的27%,其中公桩新增65、222.8万个,复合增速51%;私用桩(随车配建)新增194.2、590.4万个,复合增速45%。

图片

慢充桩占比80%-90%,快充桩受制于高费用增速相对较慢。美国充电桩以公桩为主占比80-90%,且比例有进一步扩大趋势。全球预计2022、25年全球公用充电桩增量达88、300.8万个,复合增速51%

三、充电桩爆发

中央层面,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以数量和比例目标为主。地方层面,个别省市推出补贴政策,更多以明确的建桩数量目标进行刺激。

美国:根据两党基础设施法案,美国提供75亿美元用于建立全美充电网络,并计划安装50万个电动汽车充电器。

欧洲:欧盟各国政策不一,以补贴为主,力度整体略低于美国,但也具备较强的刺激作用。

图片


产品端出海认证是关键:

目前国际上的主要四个充电桩标准,包括中国国标GB/T、CCS1美标、CCS2欧标、日本标准CHAdeMO;欧洲3-6个月可完成认证,美国需要8个月至1年时间,同时直流桩较交流桩认证项目更多、认证费用更高。

欧洲CE认证相对美国UL认证更容易,目前国内包括盛弘股份、道通科技、炬华科技、绿能慧充、易事特、通合科技、优优绿能在内的公司均已通过,部分公司已实现稳定出货;美国方面,由于认证项目繁多,进度相对欧标较慢,但也有国内企业相继完成,包括道通科技、优优绿能、盛弘股份、炬华科技等。

图片

四、充电桩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充电桩运营市场参与者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民营企业,以能源、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业的国有企业,和销售新能源汽车的整车企业。

资产性充电桩运营具有重资产、高投入、回报周期长等特点。特锐德、星星充电等民营企业入局较早,具有先发优势,规模效应凸显,占据主要市场。国家电网资金雄厚,以高速公路公共充电网络建设为主。为运营商、车企等提供解决方案的第三方服务商则凭借轻资产运营快速提高市场份额。

图片

欧洲:

区别于国内一站式服务,欧洲充电桩商业模式多由生产商、运营商、平台商合作完成。政府、商业地产或企业等投资者买入充电桩后,交由运营商(Charge Point Operator)负责充电桩兼容、维护、运行诊断等日常运营工作,同时运营商将选择合适的平台商(Mobility Service Provider)将充电桩对接给终端消费者,平台商将通过营销推广扩大客群,管理消费者充电和计费。部分企业在充电桩制造商、投资者、CPO、MSP四者中存在交叉重合,如特斯拉作为车企整合承担了所有角色。

图片


ABB、西门子、施耐德等电气行业老牌厂商是欧洲充电桩制造行业的主导者,2021年ABB市场份额占欧洲充电桩市场约40%

图片

美国:

市场格局呈现龙头垄断局面,ChargePoint与Tesla市占率50%。根据美国能源署统计,美国共有28个充电桩供应商,其中ChargePoint为美国最大充电桩供应、运营商,提供硬件+软件服务,市占率接近50%,此外还有Tesla充电桩、大众汽车集团子公司Electrify America等车企,EV connect(施耐德收购)、 EV go、 Volta、blink等充电桩公司, 以及Shell等能源供应商。

图片

充电桩零部件和整桩制造属于纯制造业,目前在产业链中的盈利相对稳定。国内竞争更加激烈,毛利率在20%-30%,出海后售价大幅提升之下毛利率可提升10pct。当前一体化集成厂商受制于重资产、投资回报周期长、运营成本高,盈利能力较差。产业链核心技术壁垒在于快充模块,掌握模块自研自产的一体化集成厂商,未来具备整合产业链、规模化降本增效的空间。

图片

五、充电桩未来发展方向

充电难、充电慢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痛点,充电桩数量不足以及单车带电量的提升延长了补能和等待时间,但目前市场上不同价位的热销车型平均快充时间大都多于半小时,远高于燃油车的平均加油时间。换电方案推广成本和难度较高,因此大功率快充成为新能源车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图片


特斯拉Model 3是大电流的代表,保时捷Taycan 800V充电平台是高电压的代表,800V电压平台可使快充功率突破至350kW,实现6C到8C充电。除充电功率大幅提高外,由于电流小散热少,能支持快充的时间也更长,可在SOC10%-50%内均以250kw以上功率充电。小鹏G9则采取了高电压+大电流的方式,其4C版本在搭载800V平台的同时极限电流可以达到600A以上,实现了430kW的极限功率。

图片

海内外车企积极推进800V平台和车型上市

2019年保时捷推出Taycan,首次在纯电车上搭载800V充电平台,随后包括现代IONIQ5/6、广汽埃安V Plus、奥迪e-tron GT、奥迪RS etron GT、Lucid Air、比亚迪元Plus、起亚EV6、北汽极狐αS HI、凯迪拉克LYRIQ、小鹏G9、长城沙龙机甲龙在内的14款800V车型已量产上市。

图片

若800V替代400V,高压系统对应有两种升级方案:

1)充电800V+用电400V:涉及充电的部件为800V,涉及用电的部件维持400V,该方法不需要压缩机、PTC等重新适配,成本较低;

2)充电800V+用电800V:全系高压架构,即充电、用电均采用800V部件,该方法效率更高,随着供应链整体升级,高压部件成本下降,预计23年后,全系高压结构将成为未来主流。

目前市面上充电桩多为400V,升级至800V有两种方式:

1)将充电桩升级为800V:若升级充电桩,则充电枪、接触器、线束、熔丝等都需提升耐压等级。如果工作电流也增加,那么还需要增加底部电扇,桩内用循环液冷。

2)在车身加配DC/DC升压模块。受益于高电压快充大趋势,充电桩产业链有望通过技术升级增加价值量、提升市场空间。

图片

液冷散热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充电速度加快,充电桩线缆与连接器随电流提升更加笨重,充电电流增加产生的热量为大功率快充又一制约因素。

目前充电桩普遍采用强制风冷,难以满足大功率充电桩的散热需求,与风冷散热相比,液冷散热效率更高、噪音更低且更加安全稳定,是当前主流发展方向。大功率液冷充电枪在充电线缆中放置液冷管道,通过冷却液带走线缆发热量。直接影响为减小线缆线芯截面积、提高充电电流、降低充电过程温度,增加充电设备使用寿命。

图片

液冷充电桩从线缆到应用的全产业链

充电枪及线缆制造商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拓展新业务入局。液冷线缆/枪厂商一般是在自身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布局,布局企业主要有日丰股份、奥美格、韩国LS、远东股份。日丰股份原有主业主要是生产应用于家电、工程机械等领域的橡胶电缆与PVC电缆,现通过收购掌握柔性液冷电缆专利的上海艾姆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65%的股权方式入局液冷线缆制造自制液冷枪销售。奥美格于2009年就已进入电动汽车充电市场,韩国LS本身是以电线电缆、部件、机械设备为主要业务,远东股份从2014年起就已经开始着手开发充电桩电缆产品,三者均是以自研液冷电缆方式入局。

图片

液冷充电桩供应商采取改进液冷充电模块或更换液冷终端的方式布局。布局企业多为自身资金技术雄厚、运营网络完善的“制造+运营一体化企业” ,包括动力源、特来电、追日电气、润诚达等,均采取自研方式布局液冷充电桩制造,主要革新技术是改进液冷充电模块或更换液冷终端的方式布局液冷产业链。

车企通过自研方式适配自家高性能动力电池布局液冷技术。布局企业主要有广汽埃安、小鹏、特斯拉、极氪等。车企企业推出目的主要是为了适配企业自身车型。小鹏原有充电站兼容适配所有品牌新能源车,新型液冷充电桩暂未公布是否同样开放,但相比小鹏是否主动开放高性能液冷充电桩,更重要的是其他车企电池技术能否支撑小鹏的液冷速充充电桩的高电流和高电压。

图片

六、充电桩产业链

充电桩的价格主要与功率挂钩。目前慢充充电桩常见功率为7kW(220V),对应的充电电流为32A,由于慢充通过整车上的OBC实现充电,本身不具备充电模块,因此成本约1000元,成本占比较高的为充电枪、接触器、主板等零部件。

快充充电桩功率模块成本占比40%,带动充电桩增值较大。从结构来说,一体式和分体式差异主要来自大功率带动充电模块、充电抢、线等的成倍增长。

图片

充电桩全产业链:

图片

1、充电模块

充电模块是价值量最高的组成部分,直接决定充电桩性能。充电模块是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兼具控制功能,使用不同数量充电模块能够组合成不同功率的充电桩。充电模块为充电桩核心零部件,价值量占比最高,达到40%。并且充电模块直接决定了充电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性能直接影响充电速度、损耗等核心性能。

高功率、高功率密度和标准化为充电模块未来发展的趋势。

快充促使充电模块的功率和功率密度不断提高。我国充电模块主流功率已从第一代7.5kW,提高至第三代30、40kW。功率密度提高能够有效缩小产品体积,在空间有限的充电桩内使用更多的充电模块,进一步提高充电桩输出功率。

充电模块标准化有利于充电基础设施健康发展。目前充电模块缺少统一标准,产品间无法兼容和替换,提高了充电桩的更新升级成本。核心部件和接口标准化、备件通用化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图片

2、充电枪/线

充电枪/线是电源桩和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桥梁,成本占比20%左右,为除充电模块外的第二大成本。

快充催生散热问题,液冷超充枪关键性凸显。快充增加发热容易带来安全隐患,传统充电枪采用加粗电缆散热,导致设备重量增加、便捷性降低;液冷充电枪则在线缆中放置液冷管道,通过电子泵驱动冷却液流动散热,同时能够将电缆重量减轻40%-50%,具备更轻便、安全、安静的优点。随着快充渗透率加速提升,液冷技术关键性凸显,充电枪和线缆价值量将进一步提高。

海外液冷充电枪技术领先,国内处于起步期发展空间广阔。液冷技术在北美和欧洲市场已大量应用,2018年由宝马、戴姆勒、福特、大众等车企成立的合资公司Ionity就在其超充站中使用液冷充电枪。海外前期的批量应用已积累丰富的技术、经验和数据,国内企业主流采用风冷散热,液冷技术刚刚起步,具备广阔市场发展空间。

图片

3、充电桩

运营和制造两大投资领域竞争激烈,催化头部企业接连出海。

国内运营市场集中度高,头部企业接连出海:2021年中国充电桩前五大运营商运营数量为119.80万台,远高于欧洲12.17万台和美国8.86万台,国内13家运营商占总运营量的92.7%,国内竞争较为激烈,以特来电(特锐德)为首的国内头部企业技术和经验成熟,接连出海寻求新的发展契机。

国内制造同质化竞争激烈、行业利润单薄,欧美需求驱动充电桩量价双升:目前国内充电桩生产领域相关公司数量超过300家,企业同质化竞争激烈。充电桩制造商最简单的做法只需将模块、监控系统、充电枪等提供商的产品整合后即可生产出具备充电功能的充电桩,组装技术门槛低,入局者众多,产品价值量低且利润单薄,行业盈利情况不容乐观。而欧美车桩比居高不下,新能源车发展迅速,充电桩建设滞后于新能源车建设,对充电桩需求多。同时,欧美充电桩定价较国内更高,定价是国内的2倍至4倍,桩端毛利率比国内提高10%-25%,利润空间更大。在量价双升的基础上,国内具备先发规模优势和资金、技术优势的企业选择出海。

图片

国内企业逐步取得满足欧美许可的技术标准,并在海外建设当地运维和售后团队:国内产品与欧美国家的产品标准不同,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中国国标GB/T、CCS1美标(combo/Type1)、CCS2欧标(combo/Type 2)、日本标准CHAdeMO五个充电桩标准。中国出海的企业往往技术能力突出,拿到了欧美许可标准,并且在当地建设了运维、售后团队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图片

充电桩产业链相关标的:

图片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